?

“喪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路徑探究

2024-04-14 23:29彭思敏
石家莊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喪文化躺平心理品質

彭思敏

(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0444)

“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盵1]其中,良好的精神狀態包含著對新時代青年需要具備積極心理品質的期望。針對大學生精神生活現狀的問卷統計[2]顯示,67.1%的學生表示自己“很容易滿足,微笑面對生活”,僅7.0%的學生對此表示否定,可見,當下絕大多數青年生活態度總體基調是積極向上的,呈現出陽光自信、積極進取、樂觀豁達、開放包容的心態。但不可忽視的是,近年來以“廢柴”“躺平”“佛系”“擺爛”等為代表的“喪文化”依然風靡網絡。這些“喪言喪語”成為青年釋放壓力和壞情緒的出口,映射了青年內心的焦慮迷茫心態和無力感。在“喪文化”盛行的社會氛圍之下,迷茫、郁悶、冷漠、功利、偏激等負面心理也在青年群體中蔓延和擴散。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是打造“時代新人”現實圖景的題中應有之義。研究當代大學生心理品質現狀、突出問題及發展趨勢,并在此基礎上探究培養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現實對策,有助于發掘大學生自身的積極內在潛能和積極人格,更好地優化人才結構,培育時代新人。

一、“喪文化”背景下培養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必要性

當今青年經歷了我國經濟社會的轉型變革,性格特征帶有多重矛盾性[3]:既佛系、躺平又內卷、內耗;既社交恐懼又有網絡曬熱潮,既開放敢闖又迷茫焦慮??梢哉f,在新媒體時代,互聯網帶來的沖擊給青年人的身心健康帶來了不小影響。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擁有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品質能夠增強抵御各類風險挑戰的能力。同樣,也會對我國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有利幫助。

(一)優化新時代人才培養結構的有效路徑

人才是第一資源,青年人才的培養事關國家的未來和希望。作為時代新人的主體構成,青年大學生具備怎樣的精神品質,心理狀態呈現何種態勢,精神生活有怎樣的表征決定著他們能否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成為合格的時代新人,并最終關系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是否后繼有人、后繼有何人的根本問題[3]。因此,精神品質的高低和心態素養的好壞是衡量大學生能否擔當起民族復興大任、成為合格時代新人的關鍵要素所在。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日趨復雜的國內外發展環境,目前對時代新人的培養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皢饰幕痹诖髮W生群體中的盛行恰恰說明在競爭激烈的現實環境中,大部分大學生都面臨著多元化的精神壓力,而在面對重重壓力時往往自身并不能很好地化解,因此才會選擇接受“無為”作為底色的“喪文化”來達到內心的平衡。因此,注重大學生積極心理潛質的挖掘和培養,豐富發展生命積極狀態,優化新時代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素質結構,從而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對于實現高等學?!傲⒌聵淙恕钡母救蝿站哂蟹e極意義。

(二)緩解大學生消極心理問題的有利托舉

《2022 年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4]顯示,大學生焦慮風險檢出率中存在焦慮情緒的學生占比45.28%,就是說近半成的大學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風險,其中精神焦慮較為突出,例如“學業焦慮”“年齡焦慮”“職業發展焦慮”等;在多重價值觀沖突的過程中,不思進取、及時行樂、自我中心等為代表的消極價值觀有時也會占據上風。除了“喪”和內耗,大學生群體中存在的不良心理品質還包括:對于當下生活的迷茫、心態消極,情緒容易受外界影響而波動大、自我認知出現嚴重偏差,自卑情緒放大、負面情緒釋放多、學習和生活內驅力缺乏、人格發展不完善、逃避責任、缺乏擔當[3],這些不良心理品質的表現并不是個例,而是已經成為亟待關注的群體心理問題。

“喪文化”是大學生情緒宣泄的方式之一,但在媒體助力“喪文化”傳播的群體無意識下,大學生們極容易將喪文化中表現的頹廢、悲觀、無力視為理所當然,形成思維慣性,一旦遭遇挑戰和困難時就給自己消極的心理暗示,悲觀失望甚至輕生,在逃避現實中失去了行動力,極大地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三)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導向的有力舉措

積極心理學是一門有別于傳統心理學的新興科學,它主要從積極角度來研究幸福問題,倡導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5]。目前,積極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得到普遍認同,也更加關注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和狀態,集中體現在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成就感、獲得感等問題的研究。有研究者提出,積極心理學更新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豐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促進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師生關系的和諧,有利于和諧校園的構建[6]。

積極導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化解“喪文化”給大學生群體帶來的消極影響可謂是一劑良藥。因為它旨在研究個體潛在的積極力量,培養人的美好品質,培育方式也更注重啟發與引導。就現階段而言,經過持續三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大學生群體的社會性心理問題層出不窮,就業環境不樂觀、學習環境不穩定、生活節奏脫離正常軌道等一系列問題讓很多學生極不適應,從而產生緊張、孤獨、無助等消極心理。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很多人對未來都表示迷茫、無力,傾向于“躺平”“擺爛”,也就加速了“喪文化”的傳播和社會認同?;诖?,更應該從積極心理學視角出發培育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收獲健康心理和積極心態。一方面,積極心理學為大學生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重要情緒價值源泉;另一方面,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后疫情時代緩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途徑[5]。

二、“喪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消極心理的具體表征

從“喪文化”的語言風格、群體集聚和發展模式來看,“自嘲”式黑色幽默語言體系映射了目前青年群體消極社會心態及心理品質的情感特征,蘊含著青年對社會生存及個人發展的迷茫、困惑與不滿,并且集聚了一批將該語言體系“奉為圭臬”的“喪系青年”,從而產生“喪”意“喪”行的極化影響。其實質則是一種群體性的時代焦慮,是媒體驅使下對主流文化的反抗,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著積極向上的主流價值觀,并給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發揮帶來了挑戰。

(一)“喪”言“喪”語是消極心理的情感外顯

語言文字是人們日常最重要的情感和信息載體。有學者認為,“喪系青年”的獨特表達風格就是“自嘲”式黑色幽默語言,而該語言體系的建構主要有三種呈現方式[7]。一是“喪”系流行詞,主要通過“舊詞新用”來實現,例如“躺平”“佛系”“擺爛”等。在互聯網語境下,這些詞被青年根據自身心理狀態賦予了新的語義,成為“喪文化”流行語譜系的最新表現形式。二是“喪”系短句,主要通過語義篡改或重組形成來表達消極情緒。比如,將老子的《道德經》中“生而為人,你且修身”改編為“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將“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改寫成“天沒降大任于我,照樣苦我心智,勞我筋骨”。三是“喪”系表情包,即通過修圖的方式將“喪氣話”與圖片結合,或是通過剪輯形成社畜視頻在各大社交平臺進行傳播。這種網絡“喪文化”的流行和傳播無疑是青年亞文化在新媒體時代的一個縮影,是在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與社會的轉型變革時代下,當代年輕群體對未來前景的迷茫沮喪和對眼前局限的無力自嘲,反映的是在現實與理想的落差導致的強烈剝奪感之下他們的群體焦慮和情緒宣泄。

(二)“喪”意“喪”行是消極心理的極化影響

“佛系青年”是由于人生意義缺失或貧乏而出現的有焦慮情緒的青年群體。通過對研究文獻進行分析,目前將網絡“喪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主要分為對行為行動的影響和對理想信念的危害,即“喪”意“喪”行。對“喪”意而言,當人們相信某種觀點,其價值選擇就會出現偏差,受大數據“信息繭房”的影響,負面信息就會一直縈繞在“喪系青年”周圍?!熬駜群摹边@一網絡熱詞也在“喪”文化的語境中應運而生,特指在自我精神世界中難以處理好各種關系,而陷入無休止的自我懷疑、自我攻擊、糾結猶豫中[8]。長此以往,便會加重“喪”的程度,動搖其理想信念,使其意志不堅定。青年的理想信念缺位就會得“軟骨病”,對國家和民族來說都是十分危險的。

對“喪”行而言,在當代網絡“喪文化”流行語譜系中,“佛系”“躺平”“擺爛”這三個流行詞有區別也有聯系:“佛系”是指求之不得而后放下,對于結果云淡風輕的狀態;“躺平”比“佛系”“喪”的程度更重,是指年輕人直接放棄努力、拒絕奮斗;而“擺爛”則是指面對困難不斗爭、面對問題逃避,任由事態向壞的一面發展的“自暴自棄”,帶有逃避退縮意味[9]??梢?,從“佛系”到“躺平”再到“擺爛”,其消極程度逐漸加深,且由心態層面逐步轉向行動層面。從根本上而言,“喪文化”話語的盛行無疑是與主流價值觀所倡導的奮斗精神背道而馳。

三、“喪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實施路徑

針對當前“喪文化”帶來的消極影響,應有的放矢,予以充分重視,并有針對性地采取舉措對青年大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與教育,引導他們增強對主流文化的認同,以助力廣大青年健康成長,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關注的現實問題。

(一)個人通過自我調適助力“習得性樂觀”的養成

內因是推動事物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大學生作為積極心理培育的主體,自身賦能才是提升心理韌性、提高抗挫折能力的關鍵所在?!吨袊鴩裥睦斫】蛋l展報告(2019~2020)》[10]顯示,大約七成的調查對象在心理健康知識的需求領域中選擇了自我調節,這表明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并傾向于以自我調節的方式來維護心理健康。

一是面對壓力要有自愈力。自愈力即喚起生命個體進行自我修復的能力。它與“治愈”具有緊密的聯系,“治愈”是借助一定的外界事物使個體內心獲得緩和、積極的情緒或情感轉變,以及反思的過程心理體驗[11]。近年來“治愈”文化的興起也恰恰說明提升自愈力在驅散內心消極陰霾、獲得內心的安寧與平靜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人都不可能在一馬平川的“玻璃房”中長大,面對壓力、經歷挫折是常態。其實,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本能地具有趨近積極情緒、回避消極情緒的情緒處理機制,因此激活此機制也就是提升個體自愈力的過程。在感受到壓力的情境下適度的表達和釋放實則是有利于自愈力的調節的。具體而言,短期可以通過運動、聽音樂、看書、發呆以及專注自己平日喜歡做的事等來實現心理釋壓,提升自己在遭遇創傷后的復原力。長久而言,可以在“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完善更新自我”的過程中激活自我調適的心理機制,培養坦然面對成敗得失的積極心態,變挫折為動力,使人生獲得升華和超越。

二是面對生活要有對美的感知力。法國藝術家羅丹曾說過: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平時熱愛生活、擁抱生活,生活必然會回饋你。要有一顆發現生活之美的眼睛,善于捕捉和記錄讓自己開心的瞬間,提升自己的主觀幸福感,善于探索新鮮事物獲得別樣幸福體驗感,培養健康規律的作息習慣,這些都可以紓解消極、悲觀等“喪”的消極情緒。

三是面對目標要有行動力。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面對“擺爛”“躺平”等“喪文化”的沖擊,不要陷入悲傷的泥潭,行動起來才能解決問題。不可否認,現實中也有一些人對奮斗的意義持懷疑態度,常常氣餒。但不畏失敗,不懼挑戰,去做而不是去想,通過獲得更多成功的實踐經驗強化自我效能感,才能增加人生的厚度??傊?,通過后天學習來培養自己的自愈力、感知力和行動力,能夠獲得一種持久的“習得性樂觀”,成為自己心態的第一責任人。

(二)高校通過價值培育解構“喪文化”語言體系

大學生正處于個人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要促使其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高??梢酝ㄟ^思想政治教育對“喪文化”語言體系進行逐一消解。

一是基于奮斗精神的價值觀教育。青年大學生是時代的弄潮兒,他們思維活躍,有著天然、敏感的嗅覺和好奇、探索的精神,但仍處在價值觀的形成階段,尚未完全具備對各種社會思潮的鑒別能力??梢酝ㄟ^加強和創新“四史”教育,強化青年使命擔當?!八氖贰敝械臍v史故事具有豐富性、鮮活性等特點,它蘊含的獨特價值情感能夠打動學生,以青年易于接受、樂于接受的方法講述歷史,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有效激發學生的情感認同,引導青年以史為鑒,將奮斗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勞動教育。從勞動觀的角度看,當代青年對“喪文化”的推崇,實則反映出他們對勞動的認知出現了偏差,甚至是異化。勞動教育的缺位會使青年難以區分自食其力與不勞而獲,甚至產生遠離勞動、漠視勞動、厭惡勞動的想法[4]。因此,高校應補齊勞動教育短板,充分發揮勞動教育在教育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中的積極作用,將勞動教育有機融合于學科課程,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生產實踐勞動,或者作為志愿者參與新型服務性勞動,使大學生參與到勞動的過程,積累生活經驗,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增強其自主擔當精神和實踐能力。

心理素質形塑論認為,個體的積極心理素質是后天可塑的[12]。因此,通過價值觀培育涵養青年積極社會心態和心理品質,可以抵御社會各種不良社會思潮,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奮斗觀和成功觀。

(三)社會通過“重要他人”構建和諧的社會支持系統

羅森塔爾效應是著名的社會支持理論,該效應表明,期待、信任和贊美具有積極、正向的能量,來自他人的肯定和支持能增強自我價值感,獲得積極向上的成長動力。積極的社會支持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有利于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和健康人格的培育。

心理學家麥獨孤認為,合群性是人類行為的重要特點。當代大學生排解心理壓力的方式以積極調適、自主調適為主,同時社會支持系統在大學生緩解個人壓力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于大學生而言,大多數都是遠離家鄉,那同學或朋友等同輩群體就成為遭遇人生困境首先求助的“重要他人”。朋友支持是家庭之外支持的重要來源,《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1~2022)》[4]調查分析發現,抑郁風險檢出率隨著朋友支持的增多而遞減。當缺乏朋友支持的時候,抑郁風險檢出率(32.3%)遠高于平均水平(10.6%)。在面對“喪文化”的侵擾時,在第一時間可以選擇與同輩群體進行傾訴。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有對愛和尊重的需要,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夠促進學生建立自信、樂觀、開朗等積極的心理品質。大學生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應該用積極的眼光看待交往對象,善于發現他人的優點和長處,并真誠地給予贊美、支持和鼓勵,形成積極、良好的人際交往態度。人們常說,被沉默對待是一種“情緒的虐待”。反過來,人際關系的和諧則是人們快樂、幸福的重要源泉。和善良、有道德、心態積極的人待在一起,在無形中也會受到他們的感染和影響。因此,多結交一些充滿正能量的朋友,青年大學生就可以變得更加積極、更加懂得感恩。

四、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引導大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大學生正處于拔苗孕穗的關鍵期,更應受到主流價值觀的熏陶,充滿青春活力,而不是受“喪文化”等亞文化侵蝕,變得頹廢不堪,在本該奮斗的年齡選擇了安逸。大學生往往缺少實踐歷練,一旦社會現實與理想目標有所差距,很容易出現“喪”的情緒狀態。但青年群體作為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在任何時代都不應選擇“擺爛”“躺平”。因此,面對“喪文化”沖擊,各方力量都應當正本清源,守好培育新人的“責任田”,鼓勵培育積極心理品質來抵御“喪文化”帶來的消極影響。

猜你喜歡
喪文化躺平心理品質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讓“躺平式”干部站起來
躺平 花香自來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經歷了什么
高中地理教學中心理品質教育的有效開展
如何看待“喪文化”?
材料作文“喪文化”導寫
“喪文化”不喪, 是年輕人宣泄情緒、對抗焦慮的新武器?
籃球運動之于學生心理品質提升的積極效應
“喪文化”,不必過敏不可輕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