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貢獻

2024-04-14 08:11韓記康
中共石家莊市黨委黨校學報 2024年3期
關鍵詞:兩個結合理論創新現代文明

韓記康

[摘要]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篇的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文化領域的重大理論創新。在實踐推進過程中形成的一大批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論斷等,充分體現著這一偉大思想的原創性貢獻,集中體現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中國經驗、中國智慧,是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民族立場和世界情懷的有機統一,標志著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

[關鍵詞]習近平文化思想;理論創新;原創性貢獻;文化自信;現代文明;“兩個結合”

[中圖分類號]D6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69(2024)03-0004-05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圍繞新時代文化建設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創性的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論斷,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成為指導社會主義建設的行動指南。在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首次明確提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這一偉大思想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在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因此,要從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使命內容、創新方法和世界文明倡議等視角出發,深刻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貢獻。

一、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起源于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典籍文物,形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途中,體現的是對民族文化的高度認同,并凝結為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力量。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1],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對“三個自信”進行擴展豐富,提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并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形成了“四個自信”這一具有原創性的表達。

一方面,文化自信“離不開對中華民族歷史的認知和運用”[3]。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史是中華兒女鑄就輝煌的真切見證,是形成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凝聚在每個中華兒女血脈中的文化基因,使中華民族歷史綿延數千年而不斷絕,在近代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黑暗時代里發揮出共御外侮的強大合力。這種內化于心的文化力量帶領人民打破任人欺凌的悲慘境況,改寫了屈辱歷史,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歷史夙愿。如今,“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變為現實”[4]。當前的現實實踐深刻傳承了歷史文化中的優秀基因,是對燦爛歷史的續寫和弘揚。因此,對文化自信的倡導本質上也是對歷史的認同,是對中華民族發展史的自信。

另一方面,文化自信就是發自內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的深刻認同。這種認同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燦爛成就,源于幾千年傳承不息的輝煌成果。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朝代眾多,文明不輟。伴隨歷史演進,誕生了以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為代表的眾多文化形式,成為傳統文化中的耀眼星辰。時至今日,傳統文化中諸如唐詩宋詞等文化表達形式依舊廣為流傳,朗朗上口。此外,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不僅在歷史的激流中匯聚了以“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為代表的“精神特質”與“發展形態”[5],還形成了頗具民族特色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在推進文化自信、自立和自強的過程中“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6],這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總體要求。

二、文化建設的使命內容: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的文化使命就是要“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7]。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盵8]應將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使命任務置于中華民族歷史進程中看待,這一使命任務既是對中華文明的歷史承接,又是立足當下所作的深刻回應,同時更是對中華文明未來發展的指引。

一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承接歷史,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之上。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價值觀念。這些觀念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思想財富,也是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結合時代特征不斷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轉化,“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命題,正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性價值的光輝典范。

二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立足現實,是對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深刻回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明顯提高;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盵9]可見,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顯著改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更為迫切。美好生活需要內容寬泛,但滿足人民精神生活需求則是實現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關鍵性要素?!爸腥A民族現代文明”有別于西方的文明形態,立足當下實際,包含著對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深刻回應。

三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指向未來,是對“中華文明”的傳承與延展。毫無疑問,“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與傳統文明一脈相承,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但更重要的是體現其時代特色,指向未來發展,這一命題因此也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人民群眾續寫中華文明的實踐中,對文明發展規律性認識深化的體現,是一種高度的政治自覺和擔當,也是對文化強國宏偉目標的戰略性錨定,深刻回答了文化強國“是什么”和“怎么樣”的問題。從本質上說,把文化建設提高到中華文明建設的高度,凸顯了其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戰略價值。

三、文化建設的創新方法:堅持“兩個結合”

提出堅持“兩個結合”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創新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首次提出“兩個結合”,其中“第二個結合”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表達,為中華民族現代化文明的建設提供了方法路徑。

一是“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廣泛傳播并生根結果,除其自身的科學性外,也源于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契合性。從價值起點來看,民為貴的價值傳統與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宗旨相契合。在價值立場上,不同時代、不同國家都存在著不同的本位思想。如中國古代的道德本位,體現著道德觀念的主導地位,崇尚敬德保民、德行天下;如西方中世紀的“神本位”,亦稱“原罪本位”,一切社會現象都為人類贖罪服務,本質上體現的是基督教主宰一切;如“資本位”,即“資本主義”,資本位只是強調價值的增加,而不在乎以什么形式取得;而社會主義的“一本位”體現的是人人平等,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本質上是為了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的生活??梢?,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道德本位與代表馬克思主義的“一本位”有著契合相通之處。此外,二者的契合之處也體現在其他眾多方面,如從歷史推動力量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理念與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相契合;從目標指向來看,大同社會美好愿景與共同富裕的理想追求相契合等。正是二者存在內在契合性這一前提,中國共產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不斷將其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既賦予馬克思主義鮮明的民族特色,又推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賡續發展。

二是“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彼此契合、內在相通的兩個主體必然在彼此借鑒、各取所長中實現共同發展,并在互相交融中衍生出新的成果。一方面,二者的結合實現了雙方的互相成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國古代的智慧結晶,要適應當今時代,必須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南,以激活中華文明的基因。從“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從“道法自然”到生態文明,從“大同社會”到共產主義等,不斷喚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馬克思主義也在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代價值的過程中使得自身不斷豐富,特別是在治國理政的創新實踐中,結合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為政智慧,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可謂是二者結合的鮮明代表,既堅守馬克思主義之魂,又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根,走出一條有別于西方的新型現代化之路,彰顯了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強,昭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發展方向。

三是“結合”筑牢了道路根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黨帶領人民在實踐探索中開辟出來的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以馬克思主義為引領,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走上這條道路,跟中國文化密不可分。我們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它內在的基因密碼就在這里,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基因?!盵9]堅實的道路根基自然離不開物質基礎,同時也離不開精神或文化保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民本、講仁愛、守誠信等價值理念,經由“兩個結合”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廣闊的歷史縱深,彰顯了厚重的文化底蘊。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人民群眾堅持高度的文化自信,不斷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借鑒思想智慧,不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注入民族特色,增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底氣,筑牢了文化根基。

四是“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盵7]可見,作為思想解放的成果,“第二個結合”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同時又將文化力量作用于理論和制度之中,實現理論的進步和制度的完善。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突出體現在理論和制度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提供的廣闊文化空間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注入天下共治、“富民厚生”等理念,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的同時,體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皟蓚€結合”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貴資源在新時代的貫徹和運用,充分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所蘊含的文化創新,表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自信以及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覺都達到了新的高度。

五是“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人是文化的主體,中華文化主體性是中華民族主體性的文化表征。始終保持自身的主體性是發揮文化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的基本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7]的重大論斷?!拔幕黧w性”與“全盤西化”和“教條主義”等有著顯著區別,突出體現為獨立自主的精神,在文化傳承發展中凝結著自身的思考,并形成創新成果?!皟蓚€結合”正是這種獨立思考、獨立探索精神的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個結合”“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10]?!敖Y合”實現了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精髓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結合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自覺的價值觀念融通起來,鞏固了文化主體性,為中華文化的發展進步、為世界各民族保持文化獨立性主體性等作出了重大貢獻。

四、文明發展倡議:提出全球文明倡議

中國共產黨既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也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習近平總書記在謀劃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同時,為世界文明發展描繪出規劃遠景,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是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人類足跡遍布世界,由于各自生活條件的差異,不同民族在歷史演進中誕生出不同的文明成果,集中體現著各民族的勞動智慧與精神追求,共同組成了人類文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強調摒棄傲慢與偏見,實現人類文明的“和合共生”。應當承認,文明多樣性是客觀事實,是文化交流借鑒的基礎,亦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條件。伴隨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推進,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不同文明的魅力愈加彰顯,都在人類文明中顯現出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推動各文明間的交流互鑒,著力構建美美與共的世界文明新格局。

二是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各國各民族間雖然發展狀況、生活習慣等不盡相同,但都有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全人類共同價值即是根據全人類共同、普遍生活提煉而成的。這種共同價值形成于人類文明的演進歷程中,同時又推動人類文明的深入發展。當前,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種風險挑戰交織錯雜,各種潛在危險此起彼伏,各種矛盾沖突愈演愈烈,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凝聚各國人民普遍認同的價值理念,發揮全人類共同價值在團結各國人民共御風險挑戰的作用尤為迫切。但需要明確將全人類共同價值與西方所謂“普世價值”區分開來,秉持對人類前途命運負責的原則和擔當,深切關注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與普遍期待,在求同存異中實現合作共贏。當今世界已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國間應自覺跨越文明優劣與文明沖突的陷阱,尊重和維護人類文明的多樣性,更好地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有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是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文明傳承和創新的提法內含著文明發展的歷史性。文明連接過去又展望未來,傳承是對歷史傳統和文化遺產的薪火相傳,創新則體現為適應時代要求而與時俱進、自我更新,二者分別對應著對待歷史成果的態度和實現文明新發展的要求,共同作為文明保持長久生命力的條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等特性,這些特性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穿透歷史、綿延至今的基礎所在。中華文明便有著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鮮明特征,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切實關注各國歷史文化資源的時代價值,推進各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化進程的深度結合,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創造跨越時空的文明成果。世界各國都應尊重歷史,提取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并結合時代要求進行創新,使其滿足時代需要,以便在造福本國民眾的同時也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四是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文明之間需要交流,但要借助特定的載體,因此要努力打造交流合作平臺,深化國際人文合作交流。在西方資本邏輯的主導下,叢林法則、零和博弈等成為他們對于國際關系的一貫認知,并在此種錯誤理念引導下推行霸權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深刻認識到人類各文明間進行和平交流的重要性,指出“不同文明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10]。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以高超的政治智慧,打破國際關系零和博弈思維,提出交流互鑒與合作共贏,并先后搭建了博鰲亞洲論壇、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交流合作平臺。正如英國著名學者馬丁.雅克所言:“中國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這就是摒棄叢林法則、不搞強權獨霸、超越零和博弈,開辟一條合作共贏、共建共享的文明發展新道路。這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也是改變世界的偉大創造?!币粤暯酵緸楹诵牡狞h中央積極推動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為國際間的平等交流作出了中國貢獻,推動了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胡錦濤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25.

[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1).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1.

[4]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2.

[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4.

[6]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1).

[7]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2023年6月2日)[J].求是,2023(17):4-11.

[8]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論叢:第3輯[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85.

[9]杜澤尚.“就是要理直氣壯、很自豪地去做這件事”(微鏡頭.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N].人民日報,2022-10-19(1).

[10]習近平外交演講集:第2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22.

責任編輯:祁欣欣

猜你喜歡
兩個結合理論創新現代文明
摩擦力催生現代文明
《犬之島》:形式主義的美學突圍與現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當原始人遭遇現代文明
新時期重談堅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兩個結合”
基于“兩個結合”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關于做好兩個結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水平
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堅守與創新
新形勢下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路徑研究
鄧小平南方講話關于生產力問題的理論創新
2015~2016年中國國際政治學研究熱點述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