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 新導向 新課堂 新成長

2024-04-14 18:20石冰冰馬梓瑜
中國學校體育 2024年1期
關鍵詞:傳接球基本功課程標準

石冰冰 馬梓瑜

江蘇省基礎教育青年教師教學和班主任基本功比賽(初中體育與健康)是《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布后舉行的首個大型比賽。雖然比賽已經落下帷幕,但參賽選手們扎實的教學技能、豐厚的知識儲備、新穎的教學設計、精彩的教學展示等依然歷歷在目。選手們對《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認知、理解與表達是怎樣的,課堂教學有什么樣的新理念、新舉措和新轉變,通過比賽能捕獲到哪些有價值的思考與期盼等。筆者全程觀摩學習,收獲頗豐,現將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悟、所得梳理成文,試與同仁探討。

一、提高了對教學基本功的認知,用實際行動助推教學基本功的常態練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教學技能,是勝任本職工作的基礎,貫穿教師職業生涯的全過程,也是教師學科教學的底氣所在。本次比賽的內容綜合性較強,體現了立體、全面、豐富、多元等特點,具體為:一是通用技能,包括教學設計、課件制作、粉筆字與語言表達;二是運動專業技能,包括規定項目和自選項目,規定項目有廣播操、武術健身操、隊列隊形、田徑(急行跳遠和跨欄跑—彎道跑組合)、體操(技巧組合和雙杠),自選項目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六大類專項運動技能的教學內容,自編不少于兩類運動項目的技能組合;三是體育實踐課教學與評價技能,包括實踐課教學和評課,以上內容都是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執教的“家底子”。

本次比賽對參賽選手的年齡要求是40周歲以下(含40周歲)的青年教師,從實際情況看教齡在10年左右的教師居多,這個年齡階段不僅要實現學生向教師角色的轉變、學業向職業的轉變、職前學習者向職后學習者的轉變,還是一名新手教師成長為骨干教師、名優教師的關鍵時期,更是一名教師職業生涯中錘煉教學基本功的最佳時期。為了讓更多的青年教師投入到教學練兵中,加強青年教師基本功訓練,提升專業素養,進而促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落實和課程實施水平的顯著提高,每一屆比賽均要求自下而上的分層組織、逐級選拔,即校級—縣(區)級—市級—省級“四級”聯動選拔,這一舉措在江蘇省各地掀起了體育教師“大練兵”的熱潮,助推了廣大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的錘煉和提升,也凸顯了《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背景下強教先強師,以賽普練、以賽常練、以賽促練、以賽提練、以賽引練的導向作用與價值。

作為基層教研員,為了更好地引領青年教師錘煉教學基本功,筆者按通知要求組織了銅山區教師校、鎮、片、區的選拔賽,帶隊參加了市級選拔賽及觀摩了省級比賽后,再一次提高了錘煉基本功對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有著舉足輕重作用的認知,更加堅定了要借助教研崗位的優勢,廣泛宣傳,積極動員,創新舉措,搭建平臺,引領銅山區中小學體育教師錘煉教學基本功,持續做好全區中小學體育教師每年一次的“三能”測試,即:體能(12分鐘庫伯跑、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教學技能(集體項目:廣播操、武術操、隊列隊形;個人項目:技巧組合、跨欄、籃球、排球、足球組合技術動作),教學能力(模擬授課、實踐課)。測試成績按小學、初中、高中3個學段分別排名公示,各學段前十名的教師被評為“三能”測試明星教師,同時也作為下一屆基本功比賽的后備人選,以此促進教學基本功學練的常態化。

二、增強了對體育課堂教學新樣態的認知,明晰了課堂教學的發展方向

《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化了育人導向,優化了內容結構,增強了課程內容與育人目標的聯系,對培養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有著明確方向和堅實基礎?!读x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落地在課堂,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在教師,而體育教師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如剛勁有力、規范標準的動作示范等,對喚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促進體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參賽教師構建的體育課堂教學新樣態成為本次比賽的一大亮點,也為課堂教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具體為:一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與時俱進。從選手的教學設計到課堂教學實踐看不到碎片化的、孤立的、單一的動作技術的教學痕跡,如,《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及組合動作技術》《足球:腳背正面運球及組合動作技術》《拳擊:直拳進攻及組合練習》《腰旗橄欖球:傳跑組合及比賽》等,均體現了2個及2個以上技術動作組合為教學內容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二是結構化知識和技能教學在真實情境中的運用不斷加強。如,《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及組合技術》一課,從雙手胸前傳接球的單個動作技術,兩人左右移動傳接球、三傳一搶的組合動作技術,到簡單運動情境的運球遇防守后傳球、接傳球后上籃,再到中等復雜運動情境的擺脫防守傳接球后上籃、運球傳球后跑動主動要球上籃,最后到復雜運動情境的女生3VS2、男生5VS4教學競賽等,不僅加強了學生對籃球運動項目的完整體驗和理解,提高了學生在真實運動情境中運用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了學生專項運動技能的形成,還對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積極作用。三是教學方式多元,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中教師能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盡可能地滿足每一名學生的個性需求,體現了“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變,以及講解、示范與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相結合的方法多樣、互動良好的完整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自覺實踐,體現了“學、練、賽、評”一體化,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達成了預設核心素養的學習目標。如,《籃球:雙手傳接球、運傳組合在不同環境中的合理運用》一課,學生自主運球慢跑熱身,2人1組體驗多種方式的雙手傳接球,教師講解示范,2人1組近、遠距離原地、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3人1組運傳組合,2VS1運傳投組合,5VS3籃球積分賽等,每個環節過渡自然、無縫對接,自主、合作、探究、講解、示范等多元教學方法融為一體,教師啟發、引導、激勵得及時到位,學生主體地位凸顯,體現了“教會、勤練、常賽”的教學理念。四是10分鐘的體能練習改變了以往單一內容、單一練習形式的樣態,選用多種內容、多種形式的練習。如,《田徑:蹲踞式跳遠》一課,體能練習的內容有支撐爬行、支撐跳躍、前后碎步移動、左右滑步移動,練習形式是8人1組,逐一循環進行挑戰賽;再如,《足球:前額正面頭頂球及組合技術》一課,體能練習的內容有搬運球折返跑、屈膝繞球、持球兩頭起、深蹲跳追逐賽,練習形式是將學生分成4個小組,逐一進行循環練習等,不僅體現了體能練習的豐富、趣味、多元、有效,而且提高了運動負荷。

以上均體現了參賽教師將《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內容的學習轉化為外顯的教學行為,正是教師教育教學觀念及課堂教學行為的轉變才呈現出了課堂教學的新樣態,學生不僅學會,而且能夠學以致用,完整地體驗該運動項目的魅力,不僅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而且對課堂教學的發展起到了導向作用。

三、對賽后參賽教師要發揮更大作用的思考

1.參賽教師要立足崗位,發揮積極的影響力

對于參賽教師而言,比賽是對教師職業生涯一個階段性的檢驗,比賽雖然結束了,能不能在工作崗位上持續發揮備戰比賽時積極主動的學練態度,能不能積極有效的宣傳,擴大比賽對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正向效果和深遠影響,是值得每一名教師應思考的問題。作為一名體育教研員,筆者始終堅持引領全區中小學體育教師錘煉教學技能,一直在上課、觀課、導課、評課的道路上潛心鉆研,筆者自身經歷過教學基本功和優質課比賽,也多次帶領教師參加過省級教學基本功和優質課比賽,深知無論是教學基本功比賽還是優質課比賽,對于參賽教師而言,獲得哪一等第的獎次不是最重要的,榮譽的獲得只是這一階段成長的顯性標志,準備參賽的過程和賽場上的種種經歷,才是刻骨銘心的、持久的、深入的、意義重大的。比賽既是終點又是起點,參賽教師要把這一過程所習得的教學基本功轉化為生產力,應用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如,分享參賽感受,上一節示范課,創新學校體育大課間活動,上好每一節常態體育課,帶一支運動隊等。真正的教學基本功比賽應是體現在日常工作中的,只有把每一節常態課當成教學基本功比賽的賽場,把每一節常態課當成教學基本功比賽要上的一節課,體育教育才能真正發生,這也是當下學生所期盼和需要的?!靶切侵鹂梢粤窃?,希望參賽教師在工作崗位上可以發揮正向、積極的影響力,用自身的優勢輻射和引領其他教師,用自身的責任與擔當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2.參賽教師要立足崗位,增強自身專業成長的內驅力

教師的專業成長靠外界的助力是被動的,也是走不遠的,只有增強自身專業成長的內驅力,才能取得長效發展。本次比賽參賽教師專項運動技能展示多元豐富,有田徑、籃球、體操、武術、拳擊、舞龍舞獅、啦啦操等;專項等級標準高,有的選手是田徑國家一級運動員,有的選手是籃球國家二級運動員,有的選手從小就進行該項目的系統學練等。正是因為這些先天因素和后天的勤奮努力,才決定他們能夠脫穎而出并走上省級教學基本功比賽的舞臺,功底深厚的他們也展現了新時期體育教師朝氣蓬勃的氣質、形象、風貌和核心競爭力。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參賽選手自身的先天因素固然重要,但每一名參賽選手背后都有一個優秀團隊的支撐、打磨和陪伴,在準備參賽的過程中需要把先天優勢項目進一步優化、重組和提升,后天的短板要在團隊的幫助下盡可能完善(如,優勢項目怎樣重組更優,備課、上課、評課、課件制作及模擬授課等都需要團隊成員的助力),比賽不僅考驗著個人的實力,也考驗著團隊的實力,所取得的成績可以說是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賽場上總是想贏得一等獎的,因為不想打勝仗的將軍不是好將軍,但是一等獎的名額是有限的,以平和的心態客觀地面對比賽才是更有價值和意義的追求??梢詮耐?、口、月、貝、凡5個字組成的“贏”字客觀理解,“亡”的意思是要付出、犧牲一定的時間;“口”指的是勤練講、多輸出、口口相傳;“月”指的是日積月累;“貝”指的是要有時間、精力等成本價值的投入,要珍惜;“凡”指的是在每一個平凡日子里的堅守。只有做到這些,才有可能會贏。教師的專業成長更是如此,學無止境,而是要保持贏的狀態。如何錘煉和持續保持教學基本功的功力,能否使習得的基本功具有時效、保鮮、保質等特性,能否在平凡的崗位上發力、發光、發熱,能否將被動的接受轉化為主動的進取等,是需要教師自身內驅力來支撐的,這也是學習、工作、生活中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因為,只有增強自身成長的內驅力,才能在教師專業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愿我們能透過比賽的表象,審視比賽背后的作用、價值與意義,把通過聽覺、視覺獲得的表象信息內化為深度的思維認知,激發內驅力,轉化生產力,增強行動力;也希望參賽教師無論取得怎樣的成績,都能一如既往地堅守操場、躬耕課堂,讓學生對體育教師、體育課、體育競賽活動等“高興而來、滿意而歸、收獲滿滿”。新課標、新導向、新課堂、新成長,《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落實任重而道遠,愿我們一起努力!

猜你喜歡
傳接球基本功課程標準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水平二(四年級)《足球:腳內側傳接球》教案
背書是寫作的基本功
立足《課程標準》優化一輪復習
穩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練好“四干”基本功 爭當人大出彩人
練好基本功,提升維修能力
提高學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戲三例
關于中小學傳接球教學的三點思考
腳內側快速傳接球教學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