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類運動項目開展“四策略”

2024-04-14 03:19
中國學校體育 2024年1期
關鍵詞:體育類民族民間舞獅

草根爭鳴

主持團隊:江蘇省周云網絡名師工作室

主持人:周? 云 周? 宏

成員:王義龍 趙? 偉 高臘梅 孫嘉誠 謝婷婷

嘉賓主持:胡獻釗

研討話題: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類項目進課堂

研討平臺:云端課堂:《中國學校體育》雜志話題研討教室(參加碼:qbm35z)

一、多方搜集,合理選擇項目

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類運動項目(如舞龍、舞獅、搖旱船、跳竹竿、賽龍舟、蕩秋千、搶花炮、珍珠球、毽球、蹴球等),是一種重要的體育課程資源。體育教師要認識到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類運動項目對體育教育教學的促進作用,積極搜集典型項目案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將這些項目與體育課緊密結合,探究相融合的方式方法。同時,可利用家校結合的形式,向學生和學生家長宣傳相關知識,配合開展搜集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類運動項目的活動。筆者學校在體育嘉年華準備前期,由學校牽頭、體育組策劃實施,通過微信、釘釘家長群的推送,發布了親子共尋身邊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類運動項目的主題案例活動,根據征集案例評出“十佳”優秀項目,作為體育嘉年華的比賽項目,提高了家長的參與度。該活動成功搜集到了百余種項目,學校體育組根據其育人價值和可操作性進行合理選擇,首先將存在安全隱患的篩除,層層甄選后,留下10種既適合學校校況和課堂教學,又有育人價值的項目,如,拔河項目歷史悠久,兼具健身性、競技性、趣味性、操作性和安全性,能體現學生團結拼搏的體育精神,培養學生的中華民族認同感。

二、整合改良,貼近學生實際

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類運動項目通常都是各地區民間廣泛流傳的項目,也可作為體育課程資源,但是多數項目并沒有科學系統地在學校體育課堂中實施過。為了貼近學生實際,適合學生發展,較多項目需要根據學情進行整合與改良。如,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類運動項目“撞拐子”(也叫“斗雞”游戲),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一定的技巧性。兩名學生或多名學生一組,每人雙手抓住自己一條腿的腳踝處,另一條腿單獨支撐身體,用跳躍的方式進行移動,用膝蓋去頂撞“攻擊”他人,雙腳未同時落地的學生獲得勝利。對于該項目,可適當優化規則與場地,可以羽毛球場為比賽區域,若出界則為淘汰,這樣可以省去原來規則中每次布置場地的煩瑣;還可用積分制規則,多人進行游戲比賽時,分成2~3隊,每隊擊敗一名選手得2分,被淘汰的選手繼續比賽,淘汰1次扣1分,規定時間內得分高的隊伍獲勝,運用積分制規則能夠調動學生整場比賽的積極性,分隊賽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激發學生的活動熱情。再如,在進行多種形式的連續跳躍活動單元教學時,在課堂游戲環節結合“跳竹竿”這一傳統項目,根據課堂實際對游戲進行改良,用跨步跳、并腳跳、單腳跳、青蛙跳等跳躍形式跳過竹竿,可將竹竿換成其他障礙物,如小欄架、倒“V”字形放置的體操單人墊等,還可分小組自由搭配、輪換練習,提高學生跳的運動能力。優化、整合、改良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類運動項目,與課程標準和教材相匹配,能有效發展學生的運動能力,培育學生的民族認同感。

三、分層學練,激發學生興趣

在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類運動項目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分層教學,在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同時又能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學練水平的快速提升。教師可以根據項目內容和學情,以性別和水平等進行分層。如,在學習蹴鞠項目時,經過之前幾節課的學練(包括筑、拐、搭、躡、蹬、捻等踢法技術動作及組合),學生的掌握水平逐漸有所區分,可結合分層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練積極性。在進行該節課的3VS3對抗賽環節時,根據學生的學練狀況重新分組,將能熟練掌握基礎技術動作及組合的學生分在1~3組,開展3VS3對抗比賽,并結合蹴球的簡化版規則知識,取消原本傳遞過程中球不能落地的規則,但是不能出現手球,適當降低比賽難度,率先踢進球門則為(又稱“風流眼”)獲勝;將技能掌握還需鞏固的學生分在4~7組,在教師的指導和各小組長的引領下繼續進行2VS1過人(搭)或2VS2對抗賽,并視情況過渡到3VS3對抗賽;技術動作掌握較落后的學生分在8~10組,通過復習捻球+筑球+躡球+接應的練習提高熟練度,教師視具體情況逐步讓其參與到2VS2對抗賽中。各層次的小組還可以采用小組任務單驅動的方式,提升學習的有效性,提高練習密度及團隊合作能力。教師通過分層教學,讓學生逐步體驗蹴鞠運動的對抗性、合作性和技巧性等項目特征,培養其團結合作的意識。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類運動項目在分層學練下,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練積極性與主動性。

四、校本教研,形成特色學練賽一體化

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類運動項目在校園內開展實施,其項目選擇應符合易開展并具有民族代表性和廣泛性的特點。以舞獅項目為例,圍繞其在全校范圍內開設校本化體育課程,基于全員性,打造具有舞獅特色的“學、練、賽”一體化體育模式,既能強身健體,還能培養學生的中華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自信。將舞獅動作編成適合學練的舞獅操,統一體育課、校本課程和課后舞獅社團的學練內容,在體育課和校本課程的課堂上根據進度進行舞獅動作的基礎學習,晚托時間武術社團進行領操員的動作強化,課后每名學生每天在釘釘群打卡舞獅操視頻(包括寒暑假在內)。校園大課間時進行舞獅操的展示和練習,每學期舉辦校園武術操展示比賽,利用大課間以及校本課程的時間開展評比,逐漸形成帶有濃厚舞獅特色文化的“學、練、賽”一體化校園體育模式。此外,學校成立舞獅特色文化指揮小組,教導處負責策劃組織,體育學科組、大隊部和各中隊為具體執行部門。舞獅大課間實施過程中,由值周教師和各中隊輪流進行監督,如有遲到、未到齊等現象記錄扣分,做到“每次檢查、每日記錄、每周反饋”,以此建構長效的管理方案和責任機制,保證各環節的順利開展。學校從校本教研出發,創設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類運動項目的特色內容,全面策劃實施,努力發展“學、練、賽”一體化的教育機制,活動效果顯著,激發學生對傳統民族運動的興趣,促進學生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體育文化。

——張呂莉(浙江省新昌縣教體局教研室,312500);蔣一見(浙江省新昌縣七星小學,312500)整理

猜你喜歡
體育類民族民間舞獅
2022年在晉招生高校體育類專業錄取統計表
淺析體育類短視頻的傳播策略——以抖音為例
2021年在晉招生高校體育類專業錄取統計表
民族民間音樂之于民族聲樂演唱及教學
2020年在晉招生高校體育類專業錄取統計表
冬奧背景下我國民族民間冰雪運動傳承研究
迷宮彎彎繞
信息技術視域下小學民族民間音樂的教學改革
舞龍舞獅進校園
舞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