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統編語文教材,開展思辨性閱讀教學的思考

2024-04-14 18:19翟井新
小學教學參考(語文) 2024年2期
關鍵詞:思辨性閱讀統編教材課堂提問

翟井新

[摘 要]辯證地思考問題和理性的思辨精神是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體現,是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方面。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基于思辨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對教材文本中思辨性閱讀點的挖掘,從思辨意識培養、優化課堂提問、展現思辨過程以及注重教學評價等方面,引導學生不斷深入思考,理性分析閱讀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這樣進行教學,不僅能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還凸顯了思辨性閱讀的價值,能夠提升學生的思辨素養,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統編教材;思辨性閱讀;課堂提問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04-0024-0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語文新課標”)對語文課堂教學提出明確要求,要讓學生“樂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維方法,辯證地思考問題,有理有據、負責任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態度”,并設置了“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這充分說明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重要性。思辨性閱讀強調在閱讀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理性思考的意識。這對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分析能力、批判能力以及評價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在統編語文教材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如何引領學生進行思辨性閱讀呢?

一、深度研究教材,培養學生思辨意識

思想決定意識,意識決定行為。教師注重對學生思辨意識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形成思辨能力。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憑借。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注重對教材中隱含的思辨性閱讀點進行挖掘,以引導學生進行辯證思考,培養學生的思辨意識。

(一)關注語言文字,培養學生思辨意識

在思辨性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教材文本中的每一字、每一詞,引導學生思考、質疑。要想培養學生的思辨性閱讀能力,就要注重對學生思辨意識的培養。如何培養學生的思辨意識呢?教師可以從課文的一字一詞入手,引導學生以質疑的眼光去審視、分析,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這有助于學生思辨意識的形成。例如,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普羅米修斯》一課中的“看到人類沒有火的悲慘情景”這句話時,一些教師會抓住“悲慘”一詞引領學生感受普羅米修斯盜火的原因。其實,對“悲慘”一詞,課文中“地面上沒有火,人們只好吃生的東西,在無邊的黑暗中度過一個又一個長夜”這句話已經做了最好的解釋。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的語言文字,運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去發現課不同尋常之處,以培養學生的思辨意識,促使學生形成對課文獨特的認識,從而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文本語言的價值,提升學生的思辨性閱讀能力。

(二)大膽質疑教材,培養學生思辨意識

在閱讀教學中,如果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文本的思想,那么他們的思維就會固化,思維能力也會隨之退化。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打破權威,以審視、批判的眼光去質疑教材,以幫助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提升學生閱讀思辨的品質。例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麻雀》一課時,有一個學生對“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這句話提出了質疑,認為麻雀沒有多重,可作者卻說它“像一塊石頭似的”,這個地方顯得不恰當。針對學生的質疑,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思辨性閱讀,幫助學生深入分析,理解作者這樣寫的原因。長此以往,學生的思辨意識就能得到有效的培養。

(三)注重資源整合,培養學生思辨意識

在培養學生思辨性閱讀能力方面,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對教材文本的內容進行理性分析,還應該注重對學習資源進行整合,打破知識壁壘,使學生在完整的閱讀體系中獲得思辨能力的發展。統編語文教材以單元的形式在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編排了神話故事,在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編排了民間故事。在教學時,教師可以把神話故事與民間故事整合起來,讓學生說一說它們有什么共性和不同特點,以促進學生對不同體裁文章特點的認知,提升學生的思辨性閱讀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可供學生整合的閱讀內容有很多,如同一主題的古詩詞、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等,教師都可以依據學習內容的特點,找到適合的思辨點,引導學生展開思辨性閱讀,以培養學生的思辨意識,為提升學生的思辨性閱讀能力奠定基礎。

二、優化課堂提問,提升學生思辨能力

課堂提問是閱讀教學中師生互動的主要方式。提問能使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展開深度學習。因此,教師要優化課堂提問內容,以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

(一)以有效問題引發思辨

目前,課堂提問存在著淺表、瑣碎等現象。要想避免無效提問現象的產生,教師就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選擇,從學生最近發展區出發,巧設思辨性問題,以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例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剃頭大師》一課時,結合課文內容,教師提出問題:“‘剃頭大師和‘害人精分別指的是誰?為什么這樣稱呼他們?你覺得這樣稱呼好不好,理由是什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如果不注重問題的質量,就很難激發學生進行思辨性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師要提出高質量的問題,以激發學生思辨性閱讀的意識,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

(二)以高階問題催生思辨

學者祝新華把學生的閱讀能力分為復述、解釋、重整、拓展、評鑒和創意六個層次,其中,復述、解釋屬于低階認知能力,其余四種屬于高階認知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基于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視角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使學生的思辨性閱讀能力得到不斷提升。例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一只窩囊的大老虎》一課時,教師從文本的矛盾點提出問題:“老虎給你們的印象是什么?(威風凜凜、百獸之王)課文中卻說是‘一只窩囊的大老虎,你們覺得‘這只大老虎窩囊嗎?說說你們的理由?!庇械膶W生認為這是一只窩囊的大老虎,理由是“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唉聲嘆氣地對我說……”。有的學生認為“我”的演出不窩囊,理由是“我笨拙的表演把老師和同學都逗樂了”“臺下一陣哄堂大笑”,說明表演能給大家帶來快樂,這樣的表演就是成功的表演,一點兒也不窩囊。這樣,教師就文本中的矛盾點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辨性閱讀,讓學生經歷分析、綜合和評價等過程,從而理解了文本的豐富內涵,獲得了思辨能力的發展??梢?,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提出高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以促進學生思辨性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設置交流平臺,展現學生思辨過程

思辨活動具有內隱性的特點,很難對其進行量化或者判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學習內容的特點采取恰當的形式,使學生的思辨性活動外顯,以便于師生進行溝通與交流,提升學生思辨性閱讀的品質。

(一)課堂演講,讓思辨可聽

演講、辯論等是閱讀教學中常用的形式。在教學中,教師依據文本內容,提煉出適當的思辨性話題,讓學生以演講、辯論等形式學習課文,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將學生的思辨活動外顯。這樣,使學生真正深入文本中,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例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時,教師讓學生深入閱讀文本,展開以“保護地球家園”為主題的演講活動。為此,學生梳理課文內容、實地進行考察和在網上查找相關資料,展開理性分析,充分理解地球會面臨怎樣的困境等內容,然后進行演講。這樣,讓學生經歷搜集資料、分析資料以及撰寫演講稿等一系列思維活動的過程,使他們的思辨活動外顯,有助于教師動態了解學生的思維狀態,并及時給予指導。演講活動讓學生的思維外顯,便于教師展開針對性的指導,有助于學生思辨性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讀寫結合,讓思辨可視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雙翼,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在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不僅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躍然紙上,還可以深化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是“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與感受”。教學該單元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時,教師結合課文內容,引領學生展開思辨性讀寫活動:“對同一首詩,巴迪父母分別有怎樣的評價?你贊成巴迪父母中誰的評價?請結合生活談一談自己的看法?!眴栴}支架的搭建,從現象到本質、從內容到思想、從文本到生活,都在引導學生進行思辨性讀寫活動,以促進學生學會全面、辯證地思考問題。這樣有理有據的表達,不僅把語文要素落到了實處,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思維,促進了學生思辨能力的發展。

四、注重教學評價,提升學生思辨素養

要想使學生的思辨閱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就要注重對學生思辨活動的評價。評價讓學生的思維更深入、更全面,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

(一)延時評價,讓思辨活動具象化

在閱讀教學中,如果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直接予以肯定或者否定,這不利于學生思辨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延時評價的策略,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思考過程表達清楚,并對學生思考的方法、內容等進行指導,以提升學生的思辨性閱讀品質。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小馬過河》一課的課后練習第三題是“你同意下面的說法嗎?說說你的理由”?;卮疬@個問題,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能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在回答時,不同的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同,對問題的看法也不一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對學生的回答不要急于肯定或者否定,要采取延時評價的策略,依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適時進行追問,使學生把自己的思辨過程展現出來。這樣,教師就能對學生的認知錯誤予以糾正,引導學生不斷補充、調整自己的觀點,增強學生回答問題的自信心,提升學生的思辨性閱讀品質。在思辨性閱讀過程中,延時評價能使學生的回答逐步朝正確的方向邁進,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與閱讀教學的質量。

(二)多元評價,讓思辨活動綜合化

多元化的評價形式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從多個視角來感受文本的內容,獲得對文本的深刻理解。例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跳水》一課時,教師讓學生根據船長、孩子、水手的行為找出隱藏在文本背后的邏輯關系,引導學生展開思辨性閱讀。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改變傳統的“一言堂”形式,引導學生參與評價。學生在評價時,對船長該不該拿手槍指著孩子跳海的做法意見不統一。于是,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說一說這個辦法好不好、理由是什么,自己還有什么營救孩子的方法。這樣,教師幫助學生理清問題產生的背景、處理方法和處理結果,使學生真正了解到人物的思維過程,思辨性閱讀品質也得到了提升。在思辨性閱讀過程中,教師注重對學生的多元評價,能使學生養成從多方面、多角度看待事物的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思辨性閱讀品質。

(三)發展性評價,讓思辨活動階梯化

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呈螺旋式上升的。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從學生思維發展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的思維不斷向深處發展,以達到提升學生閱讀品質的目的。例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的《憶讀書》一課時,教師以“你是否贊成作者的讀書方法”為話題,引領學生展開思辨性閱讀,并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讀書經驗闡明理由。對作者的讀書方法,有的學生贊同;有的學生反對;還有的學生保持中立,認為一知半解地讀會浪費一定的時間,但如果因此而不讀書,那么讀的書就會更少。這時,教師要給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的碰撞,使其學會辯證地思考問題,并給予學生認可、鼓勵等評價。這樣,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認可與期待,在有理有據的表達中,在發展性評價中,思維能力逐步發展,閱讀能力也會獲得提升。

綜上所述,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語文教材文本的特點,注重挖掘閱讀的思辨點,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解讀、從不同的維度提問,用思辨的眼光審視閱讀內容。這樣,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批判能力,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獨立、開放的思維品質和去偽存真的思辨精神。

[ 參 考 文 獻 ]

[1] 霍曉玲.審美導向下的思辨性閱讀教學建構[J].小學教學研究,2022(15):31-32,35.

[2] 張文燕.培養學生思辨性閱讀的能力[J].江蘇教育,2022(33):69-70.

[3] 周麗,沈玉芬.透過現象看真相:“世界真奇妙”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設計[J].語文教學通訊,2022(18):27-29.

[4] 劉榮華.閱讀思辨性問題的設計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22(19):5-8.

猜你喜歡
思辨性閱讀統編教材課堂提問
淺析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
如何在教學中體現初中歷史統編教材中的人文主義精神
初中語文統編教材課后推薦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學系統確定教學內容
基于作文視角的統編教材運用
以思辨性閱讀彰顯語文課堂思維品質
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策略探討
淺析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技巧
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教學研究策略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