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運用·提升:情節曲線圖讓“敘事”在課堂發生

2024-04-14 18:19張金果
小學教學參考(語文) 2024年2期
關鍵詞:復述敘事識字

張金果

[摘 要]情節曲線圖是幫助學生學習敘事性作品的工具。教師借助情節曲線圖起伏變化的形式,及其直觀性、形象性和啟發性的特點,能助力學生識字、辨字和歸類;借助情節曲線圖搭建復述支架,展現文本的記事線索,能幫助學生跨過最近發展區;運用情節曲線圖刪繁就簡、抓住核心,能夠彰顯作品中人物的精神內涵。

[關鍵詞]情節曲線圖;敘事性作品;識字;復述;人物精神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04-0051-04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敘事性作品包括童話、寓言、小說、敘事性散文和名人故事等多種體裁。教學中,由于敘事性作品情節的曲折以及學習任務的繁重,很多教師為了“趕進度”,在教學中更多地關注內容與情感的解讀,而忽略了方法的教授,再加上學生的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足,語言文字積累匱乏,導致敘事性作品的價值得不到有效凸顯。

情節曲線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方式,用一條起伏變化的線條將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尾展現出來,如故事高潮的時候要出現波峰,結尾則出現波谷。它通過線條的起伏變化,將文章的記事線索更為清晰地展現出來,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啟發性,便于學生梳理文章的內容,同時它也是幫助學生學習敘事性作品的有效工具。

一、以圖作舟 ,助力識字

低年級語文教材中的敘事性作品主要以童話這一體裁為主。對于剛剛步入學校不久的學生來說,篇幅較長的童話故事讀起來很吃力。而情節曲線圖具有形象性和啟發性的特點,能夠滿足低年級學生喜歡讀圖、畫圖和說圖的心理,是教師落實教學目標的有力支架。

(一)以圖識字音

教師可以借助情節曲線圖引導學生梳理篇幅較長的童話故事內容,同時幫助學生讀準生字的字音,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如《要下雨了》是統編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的一篇童話,課文共有9個自然段,主要以小白兔為線索,介紹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到回家的這一過程中,遇到小燕子、小魚和螞蟻的故事,并通過它們低飛、透出水面透氣和搬家的行為變化,告訴學生這預示著即將下雨。識字與寫字是低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核心內容,這一篇課文要求學生認識19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雖然積累了一定的識字量,但要快速記住大量的生字還是比較困難。因此,教師借助情節曲線圖,在關鍵情節處引導學生識記生字,能夠讓學生在識圖、繪圖中掌握生字的讀音。

在制作情節曲線圖時,首先要提取主要人物,再根據小白兔、小燕子、小魚和螞蟻所處位置的高低,畫出小兔子回家的情節曲線圖(見圖1)。

根據情節曲線圖,在每條上升或下降的曲線處引導學生提取與故事情節發展有關的詞語,展示在曲線的旁邊。如“山坡”到“小燕子”這段曲線對應課文1~3自然段的內容,教師給學生提供一些詞語,讓學生想一想可以選擇哪些詞語,引導學生提取出“山坡”“陰沉沉”“潮濕”等詞語。以此類推,學生提取出其他幾個自然段的關鍵詞,并自主美化情節曲線圖。這樣,學生在梳理情節的基礎上就很容易掌握這些生字詞的讀音。

(二)以圖串詞義

童話故事之所以有趣,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文中運用了大量的動詞。這些動詞用得準確、用得巧妙,讓文章讀起來妙趣橫生。讓學生理解、積累和運用動詞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師在教學中借助情節曲線圖可以有效落實這一教學目標。

如《小猴子下山》是統編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的一篇童話,主要講述了小猴子下山時經過玉米地掰了玉米;經過桃樹下,摘了桃子,丟了玉米;走到瓜田,扔了桃子,去摘西瓜;最后丟下西瓜去追小兔子的故事。這篇文章最大的特點是出現了許多表示動作的詞語,如“掰”“扛”“扔”“摘”“捧”“抱”“追”等,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些動詞都帶有“提手旁”這一偏旁,都和雙手有關,但是每個詞的含義和動作又各不相同。教師在教學中借助情節曲線圖(見圖2),結合圖片能讓學生快速地理解這一系列與手有關的詞語。

活動一:提取地點

小猴子下山時經過了哪些地方?把地點找出來。

活動二:聚焦動詞

小猴子在每個地方都進行了哪些活動?找出表示動作的詞語。

活動三:感受心情

小猴子在回家的過程中心情是怎樣的?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學生根據這三個學習活動很容易畫出情節曲線圖。在提取動詞環節,教師讓學生結合圖片演一演相關的動作,能夠加深學生對這一系列與手有關的動詞的理解。

(三)以圖歸詞類

課文《我是一只小蟲子》是統編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自述性童話,主要從小蟲子的視角講述了作為一只小蟲子的苦與樂。這篇課文中有許多同一偏旁的生字,讓學生認識“月”字旁、“尸”字旁的表義特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教師可以先提取具有同偏旁的詞語,根據小蟲子的情感變化繪制情節曲線圖(見圖3);再讓學生對關鍵詞進行歸類,使學生明白“月”字旁的字大多與身體有關,“尸”字旁的字和人體器官有關。

情節曲線圖為冗長的課文教學提供了簡潔的支架,通過一條曲線串聯起生字、詞語,讓學生借助曲線的內在發展邏輯進行識字、辨字和歸類,為教師的識字教學提供了新方法。

二、以圖串文, 搭建復述支架

復述是小學敘事性作品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往往會把復述訓練放在課堂的最后,但常常只是帶著學生復述課文,或是把學生機械地背誦課文當成復述故事,導致復述教學流于形式。那么,怎樣才能讓中年級的學生更好地進行課文復述呢?當學生復述課文遇到困難時,教師提供適當的學習支架,可以幫助學生跨過最近發展區,實現語言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利用情節曲線圖來幫助學生讀懂敘事性作品,能夠提升學生的復述效率。

(一)圖文并舉,讓情節可視

中年級語文教材中的敘事性作品情節比較曲折,學生進行詳盡復述的難度系數比較大。而教師搭建好教學支架,用好情節曲線圖,能逐步分解教學難點,讓情節可視。

如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西門豹治鄴》一課,根據課后習題可以概括出故事的情節:

了解鄴縣民情→懲治巫婆與官紳→ 興修水利

但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僅用課后練習羅列出來的提綱是無法詳細地復述課文的。如“懲治巫婆與官紳”這部分內容,課文中詳細地描寫了西門豹巧施妙計、循序漸進地引巫婆與官紳入甕的過程,復述起來比較困難。因此,制作情節曲線圖來細化情節,能讓學生的邏輯更清晰。在教學時,教師讓學生默讀第10~14自然段,并思考:“西門豹是如何一步步懲治巫婆與官紳的?他的計策妙在哪里?”學生很快就能聚焦“智救新娘”“巧懲巫婆”“懲治官紳頭子”“破除迷信”等情節,并繪制出清晰的情節曲線圖(見圖4)。

這樣繪制出來的情節曲線圖,不僅讓西門豹懲治巫婆與官紳的過程清晰明了,還體現出西門豹計策的巧妙,為下文學生按照順序復述課文的精彩部分提供了有力的支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概括與分析能力。

(二)統整重組,突破瓶頸

統編語文教材敘事性作品中絕大多數都是一條線索貫穿全文的,學生復述時只要抓住主要情節線索進行復述即可。但教材中也有一些兩條線索并行的敘事性作品,如統編語文教材一年級的《小蝌蚪找媽媽》,三年級的《在牛肚子里旅行》,五年級的《軍神》《刷子里》等。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把兩條線索分開進行教學,往往人為地造成課文內容的割裂和學生復述的困難。

如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的《在牛肚子里旅行》這篇童話,主要講了兩只小蟋蟀在玩捉迷藏時,紅頭險入牛嘴,進入牛肚,最后在青頭的幫助下,險中求生的故事。在教學中,很多教師將紅頭與青頭的活動分析得細致入微,卻把這兩個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割裂開來進行分別講述,導致學生復述時無法進行整合。而情節曲線圖的運用可以將兩條線索完美地融合在一條曲線中,實現對課文的統整重組。

在學生充分朗讀課文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找出紅頭在牛肚子里的位置,并讓他們根據位置繪制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線路圖。在學生完成線路圖的基礎上,教師要求學生在文章中找出紅頭和青頭的心理變化的詞語,并把這些詞語標注在紅頭所處位置的旁邊。此時,學生既厘清了紅頭的心理變化這一條主要線索,又將青頭營救紅頭的一系列活動融入其中,從而根據文章脈絡繪制出情節曲線圖(見圖5)。這樣,學生對課文的復述就水到渠成了。

敘事性作品的復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不同的學段教師要進行不同的引導。情節曲線圖是引導學生復述的有力抓手,教師應在敘事性作品的教學中充分發揮情節曲線圖的支架作用,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走向深入。

三、以圖為媒,彰顯精神內涵

高年級語文教材中出現的敘事性作品人物眾多、線索繁雜,人物的行為跨度時間特別長、跨度空間特別大,或者人物的心理變化比較復雜。這些長文本、長時間和大時空的故事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引領學生刪繁就簡、去冗除雜,抓住核心線索梳理文章,體會人物的品質。如統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窮人》一課,所在單元是小說單元,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明白環境描寫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節推進的重要性。教師可以結合情節曲線圖展開教學。

活動一:探尋心理活動軌跡

師:請同學們瀏覽課文,思考文章中哪些語句描述了桑娜的心理變化。找出相關語句,簡單地寫下自己的感受。

(生小組內討論,師巡視)

師:你關注到了哪些語句?

生1:第一段寫了“桑娜聽著波濤的轟鳴和狂風的怒吼,感到心驚肉跳”,我覺得桑娜在狂風暴雨的晚上是十分擔憂的。

師:“擔憂”這個詞用得好,在這樣一個波濤洶涌的夜晚,桑娜在擔憂什么?

生2:我覺得桑娜特別擔憂她出海打魚的丈夫,不知道他能不能平安地回來,所以她不斷地祈求老天保佑。

師:(板書:擔憂)沒錯,小說的開篇就為我們刻畫了一位擔憂丈夫的可憐的婦女形象。咱們繼續交流。

生3:我來補充。桑娜在鄰居家“一次又一次地敲門”“莫不是出事了”,從這些動作、心理描寫中,我看出她很擔心自己的鄰居。(板書:擔心)

生4:桑娜把孩子抱回來后,內心忐忑不安,她怕丈夫不同意。(板書:忐忑不安)

生5:從第13~18自然段的描寫中,可以看出桑娜很緊張害怕。(板書:緊張害怕)

活動二:捕捉細節,完善心理情節曲線

師:(總結)根據剛剛的分析,我們提取出了描寫桑娜內心感受的四個關鍵詞,分別是“擔憂”“擔心”“忐忑不安”“緊張害怕”。

師:在繪制情節曲線圖時,你會如何擺放這四個詞語的位置呢?

生1:我覺得比起擔心鄰居西蒙,桑娜肯定更擔憂自己的丈夫。所以,“擔憂”擺放的位置應該要比“擔心”的位置高一些。

生2:這篇文章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對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寫,充滿了矛盾。所以,我覺得應該把“忐忑不安”放在最高處。

師:你很會思考,小說第9~11自然段關于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描寫十分精彩。請你們讀一讀,在這短短的三個自然段中,桑娜經歷了哪些心理活動?

生3:在第9自然段中能看出桑娜的內心很糾結,也很矛盾,還能看出她很善良,在家庭如此貧苦的情況下,她還是毅然決然地抱回了孩子。

生4:第10自然段中“桑娜一驚,從椅子上站起來”,從這里能看得出她很恐懼,怕極了丈夫會反對。

生5:第11自然段是關于桑娜的心理描寫的內容,能看出桑娜有些后悔當時抱回了孩子,她緊張極了,也矛盾極了。

師:沒錯,一個“忐忑不安”包含了這么多的復雜情緒,怪不得同學們把它擺放在最高的位置上。請根據你的理解繪制一幅心理情節曲線圖(見圖6)。

《窮人》這篇課文以桑娜的內心矛盾為主要線索展開故事,營造了復雜的心理環境,并通過這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展現了人性的淳樸、善良和無私。因此,了解了桑娜的內心活動,也就能看到人物身上的優秀品質。

在教學中,教師聚焦主要線索,運用情節曲線圖,能快速地幫助學生梳理人物的心理變化軌跡,讓學生對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有動態化與整體化的把握。一幅情節曲線圖,讓我們看到了學生篩選和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更看到了文章中人物的精神世界與美好品質。

情節曲線圖是一種直觀而又高效的學習工具。在小學敘事性作品的教學中,情節曲線圖既能助力學生識字、辨字和歸類,又能為學生搭建復述支架,幫助學生跨過最近發展區,還能促進學生閱讀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 參 考 文 獻 ]

[1] 薛法根.文本分類教學:實用性作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2] 東尼·博贊,巴利·博贊.思維導圖[M].卜煜婷,譯.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5.

猜你喜歡
復述敘事識字
識字
識字兒歌
淺談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復述策略
識字謎語
論晚清史詞的“詞史”特質
東方奇幻與眼球審美:對中國魔幻電影的解讀
略析沈從文小說創作的藝術特質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中的隱喻探究
借助復述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薛法根老師指導學生“復述”藝術之微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