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風虛擬數字人賦能中華傳統文化創新傳播的路徑研究

2024-04-14 18:18向子旭
北京文化創意 2024年1期
關鍵詞:優化路徑實踐路徑

摘要:技術和文化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根基,新技術為文化發展提供底層支撐,不斷影響和重塑社會文化并帶來更多文化交往。國風虛擬數字人可被視為“國風熱”與新技術結合的產物,通過符號身體展現傳統美學、影像傳播煥活文化記憶、多元路徑優化文化體驗。然而,當前國風虛擬數字人賦能文化傳播的實踐路徑仍有不足,本文結合現實案例探討國風虛擬數字人賦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進程中的實踐路徑和優化路徑,探索完善動態文化體驗、打造強文化感IP等方面的改進策略,以幫助虛擬數字人兼顧“好看的皮囊”和“獨特的靈魂”,探索人工情感習得路徑,并且由“情感缺失”轉向“情感共振”。

關鍵詞:國風虛擬數字人 文化創新傳播 實踐路徑 優化路徑

一、引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給出了“如何賡續傳承中華文脈”這一時代課題的答案,即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對文化形式加以轉化與改造,賦予其現代表達形式,對文化內涵予以補充和拓展,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提出了包括推動文化創新、文化傳承、文化宣傳在內的推進文化建設的具體舉措,強調應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創新性、連續性、包容性等突出特性,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①文化關乎國本、國運,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聚焦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建設新實踐,已經成為社會潮流。

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中指出:“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毙聲r代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實踐不斷走向縱深,通過文化意義上的自信自強,成功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以中國傳統節日為載體講好家國情懷和文化故事、打造城市文旅IP、推動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推出歷史文物數字化服務加速文化破壁出圈……文化建設新征程中,國風虛擬數字人也開始以文化發掘者的身份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用更具吸引力、互動性的方式傳遞中華文化知識、故事和美學,成為助推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新生力量,并與年輕消費者群體建立了溝通連接的新窗口。

二、國風虛擬數字人的發展與內涵

“國風”二字源于《詩經》,“國”指方域,“風”為音樂?!皣L”最初指涉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十五個諸侯國的民間歌曲,這些歌曲的歌詞內容映射出了當時的民生百態。②而在當代文化語境中,“國風”不再指向民間社會的歌謠(周初至春秋間各諸侯國的民間詩歌),而是與時代境況接洽,有了更為豐富的內涵與更為開放的邊界。所謂“國風”,指的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在日常生活和大眾文化中大量運用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崇尚歷史文化的流行風尚和日常生活審美化現象。①時至今日,“國風”作為一種藝術風格已經在影視、舞蹈、音樂、游戲等領域大放異彩,它的流行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今天煥發出時代風采。

“虛擬數字人”的概念先于“國風虛擬數字人”出現。虛擬數字人是“具有數字化外形的虛擬人物,能通過動作、面部捕捉等技術模擬真實人物表情神態特征,并運用深度學習、語義理解、語音合成等技術形成具有擬人的形象且能進行表達、互動的虛擬人物”。②動作捕捉、人臉識別、語言處理等關鍵技術的突破為虛擬數字人的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從以“阿娜諾娃”③為代表的二維動畫虛擬主持人,到以“絆愛”④為代表的三維動漫虛擬主播,再到以“新小浩”⑤為代表的AI合成主播。⑥技術的進步推動虛擬數字人的仿真能力、表演能力、交互能力不斷發展,⑦也不斷影響和重塑其作為文化載體的功能,并帶來更多文化交往的作用;技術美學與文化意義開始構筑一種交融嵌套的互動關系,虛擬數字人由內而外發生改變,成為兼具厚重歷史文化氣質與現代化精神內核、民族性審美風格與現代審美趣味、藝術化與數字化并存的技術產物,實現了傳統與當代的有機銜接,國風虛擬數字人由此盛行。當下,國風虛擬數字人可被理解為“嵌入中華傳統文化元素、具有中國古典美學特色的虛擬數字人”,其富含藝術性、趣味性和科技感,通過鮮活、立體的虛擬數字人形象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 ⑧

中國文化中自有的人物、故事、美學等要素,為國風虛擬數字人構建獨特角色的巨大優勢,而國風虛擬數字人依托于中華傳統文化,將其中元素進行抽離和再造,在外貌形象方面融入鮮明的東方美學特質,并對歷史文化名人的氣質性格進行復刻,依據歷史故事設計交互內容和情節。國風虛擬數字人彰顯出中國傳統文化由內而外的文化創新和文化升級,也體現著新生代青年群體漸變的審美趨勢。國風青年群體對于復古又創新的美學的青睞和追捧讓虛擬數字人更加貼合年輕群體的價值預期和需求,也讓中華傳統文化更好地走入年輕人群體。近年來,國風虛擬數字人在線上視聽節目、文化短劇、文博展館中越發活躍,這些虛擬形象紛紛破圈現身,打卡名勝古跡、講述地方歷史、學習傳統技藝……用破次元的方式帶領受眾領略千年中華文化,讓中國傳統文化以新的面貌回歸,折射出國人對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同和自信,也代表著新時代中國傳統文化傳播方式的轉換和創新。正如泰戈爾的詩中所言:“古老的種子,它生命的胚芽蘊藏于內部,只是需要在新時代的土壤里播種?!?⑨

三、國風虛擬數字人賦能中華傳統文化創新傳播的實踐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边@是習近平文化思想最為鮮明的特色。近年來,中央和地方都把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擺在重要位置,作為國風文化與智能技術的產物,國風虛擬數字人在展現傳統美學、煥活文化記憶、優化文化體驗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為傳統文化創新傳播提供新的發力點和新的發展方向。

(一)文化傳播載體:符號身體展現傳統美學

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懷特認為“全部文化或文明都依賴于符號,正是使用符號的能力使文化得以產生,也正是對符號的運用使文化延續成為可能”。⑩社會文化總是以各式各樣的符號呈現,任何物質都是“物—符號”的組合體,只是物質性或符號性的程度不同。中華文化符號可以被具象化表征為民族服飾、歷史人物、文化典籍、建筑景觀、詩詞歌賦、科技成就、傳統節日等形式①。國風虛擬數字人的人物形象取材于傳統文化符號與流行文化符號,其具有國風特色的“符號身體”可被視為一種文化載體,將文化元素以新興的、時髦的、流行的形式進行視覺化呈現與表達,彰顯了東方的審美意蘊,使受眾深刻感受到傳統文化蘊含的藝術氣息,承載并傳遞著更為積極的文化價值。

中國古典美學的傳播不能停留在認知層面,而具有民族美學形象的國風虛擬數字人恰好能夠幫助受眾切實地感受到中國古典美學的鮮活感。2022年,以敦煌壁畫飛天為原型設計的國風虛擬數字人“天妤”在海內外受到熱捧,其極具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飛天形象備受矚目?!疤戽ァ钡脑O計以敦煌壁畫和唐代女俑為靈感,她衣袂飄飄,造型典雅,發型為“雙環望仙髻”,頭戴嵌松石花釵、珍珠流蘇花鈿等飾品,簪花是用金、銀、銅等金屬材料制成的樣式,所有的妝造細節皆是基于史料并參考唐代出土文物設計而成,面部妝容上的黛眉、斜紅、蓮花形花鈿、桃花,則高度還原了唐代女俑妝容。除了在設計上汲取傳統的敦煌美學特質、營造出一種跨越古今的美學意境外,設計者還賦予其“收集殘片,護佑蒼生,造福家國”的故事主線,十分符合傳統文化中的“天下觀”,契合國人的內在情感。通過欣賞國風虛擬數字人的外在形象,觀眾能夠與古典美學文化實現一種“親密接觸”?!疤戽ァ弊鳛槭讉€在海外走紅的超寫實國風虛擬數字人,得到了新華網、《中國日報》《中國文化報》等媒體的一致好評,可視為成功采用中國古典美學意象來呈現傳統美學理念和風格的典型。國風虛擬數字人通過對中國本土文化元素的創造性運用和創新性組合實現了對民族文化及其精神內核的現代化表達,契合了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沉淀中形成的審美范式和思維模式。②

(二)文化傳播形式:影像傳播煥活文化記憶

當前,國風文化類節目的使命從“承擔傳遞信息、普及知識”演變為“讓文化‘鮮活、觸動更為廣泛的觀眾”。③新媒體語境下,受眾的媒介接觸與使用習慣發生轉變,相較于傳統傳播方式中平面、靜態的信息呈現,受眾更偏愛立體、動態、視聽結合的媒介體驗,因而,影像在今天成為我們儲存、重構文化記憶的重要手段。④國風虛擬數字人的加入讓節目既富含中國傳統審美元素,又創設出新的視覺藝術秩序。將真實場景與虛擬影像結合起來,符合后現代的美學消費主義的審美原則,使觀眾在生理上感受強烈刺激,在聽覺和視覺形成的奇幻風格中產生巨大的幻覺效應。⑤國風虛擬數字人作為承載文化意義的敘事主體,通過年輕化、現代性的影像展演,傳遞集體知識,確保文化的連續性,這不僅煥醒了觀眾的文化記憶,使其更加深刻地認知到自身的文化身份,還讓他們獲得堅實的情感依托和歷史歸屬感。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集體“文化記憶”,戲曲、音樂、舞蹈、繪畫、詩詞等都是文化記憶的載體或表現形態。⑥從節目定位、主題設定到內容元素、舞臺設計,國風虛擬數字人在熒屏上多方位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謀求中華文化知識的輸出?!?023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在全息舞臺中還原蘇東坡的中年、老年形象,以歷史情景再現的形式和現場主持人、選手實時互動。國風虛擬數字人“蘇軾先生”以歷史人物“蘇軾”為原型,延續并創造出歷史人物新的生命力,重新激活人們對北宋歷史的想象,令觀眾仿佛在歷史時空隧道穿梭,造就思想共振、情感共鳴、文化共情。在傳統戲曲領域,“翎Ling”登上國風少年創演節目,演繹梅派京劇經典《天女散花》;宋韻文化推廣人“谷小雨”與真人跨次元合唱越劇《梁?!?;秦腔藝術推薦官“秦筱雅”在藝術節上以“旦角”形象亮相,演唱改編版歌曲《長安夜》……國風虛擬數字人在時下年輕人青睞的視聽節目中展露時代新顏,對文化記憶形態進行全新的影像建構,在一顰一笑、水袖曼妙間,把戲曲藝術的獨特韻味傳播擴散,將戲曲從“高閣”中釋放出來。這些奇幻而浪漫的國風視聽表演讓中國古老的文化藝術形式在年輕群體中找到傳播突破口,也傳遞出中華傳統文化背后可期的創造力和長久生命力。

(三)文化傳播策略:多元路徑優化文化體驗

近年來,國風虛擬數字人越來越多扮演起文化承載者、演繹者和傳播者的角色,活躍在文博展館、文化短劇、城市宣傳片等領域,讓傳統文化和歷史文物煥發生機。國風虛擬數字人本身就代表著古老文化與新時代技術的碰撞,有助于消解歷史文化的枯燥感,構建出立體、沉浸、趣味的文化新形態,讓中華傳統文化找到新的承載方式和延續道路。

在文博展館中,國風虛擬數字人“艾雯雯”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后簡稱:國博)從事策展、講解、文物保護等工作,“她”在國博各展廳中自由穿梭,為慕名而來的全球游客介紹著國博140多萬件館藏文物,并同時化身國博中華文明云展的導覽員,帶領觀眾走進“古代中國”夏商西周時期,讓觀眾沉浸式感受中華文明的歷史脈搏;在文化短片中,國風虛擬數字人“元曦”活躍在《中國日報》的報道視頻中,解碼甲骨文的前世今生,探源中華文化,探訪中國剪紙藝術,與兩會代表進行文化對談,推薦中國源遠流長的茶文化。國風虛擬數字人“天妤”在系列故事短劇《千壁尋蹤》中對巾舞、圍棋、散花飛天、山海經開明獸、雙鳳團扇、醒獅等12個主題故事進行了全新的故事化演繹,拉近了人們與敦煌,與石窟壁畫等傳統文化的距離。觀眾在這些國風虛擬數字人物的指引下構筑共同的敘事體驗和認知理解,意會中華文化基因中的思想、文化和情感記憶;在城市宣傳片中,虛擬數字人相對固定的形象為用戶長期的文化記憶和情感沉淀提供了錨點,更有助于游客對地方文化形成長久記憶和深刻印象。當虛擬數字人的身份定位與城市的文化氣質相契合時,文化的宣傳及推廣效果也隨之強化。近年來,國風虛擬數字人成為多個城市的文旅推廣大使、代言人和宣傳官,其形象、人設和風格都精準貼合該城市的文化內涵,具有高度吸引力、辨識度和記憶性,他們出現在街頭巷尾陪伴市民、接待游客,精準傳達城市定位、特色及優勢,為城市獲得更高的社會關注度。虛擬數字代言官“武暢兒”采用虛實間相互結合穿梭的形式推介黃鶴樓、起義門、辛亥革命博物院、武漢革命博物館、戶部巷糧道街等著名景點,向世界各地游客展示武昌市的“經典打卡點位”,為傳統文化拓展傳播邊界提供更多可能性。無論何種路徑,國風虛擬數字人都在不同指向的文化空間中生產文化意義,以多元題材踐行對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化,促成傳統文化形象“再造”與內容“新生”。

四、國風虛擬數字人賦能中華傳統文化創新傳播的優化路徑

當前,虛擬數字人賦能中華文化創新傳播的應用嘗試已經得到口碑及商業化的雙重驗證,但是在這條由國風虛擬數字人指引的文化傳播之路仍面臨著動態文化體驗不足、文化內核空殼化、情感體驗匱乏等諸多發展問題,需要我們給予更多關注,并積極思考優化路徑。

(一)完善動態文化體驗:虛擬技術擴容“文化空間”

“文化空間”源于法國學者列斐伏爾所著的《空間的生產》一書,指“具有文化意義或性質的實體空間場所”。①物理世界的容納能力是有限的,人類文明的演進必然將存在場域從單純的現實世界升級到“現實世界+數字世界”的狀態,讓文化場域從單一物理空間場景走向多維虛擬數字場景。從技術圖景看,“線上虛擬文化空間”借助AI、5G、三維與實景視頻合成渲染等前沿技術打造出自然生命、虛擬生命、機器生命共存的新型文化空間,重構現實文化空間中的文化參與主體。數字化身是人類在虛擬世界里的數字映像,用戶基于智能終端創造的數字化身,和國風虛擬數字人共同成為該數字世界中的“居民”,填補了現實文化空間中文化參與群體不在場的缺憾。交往主體在“線上虛擬文化空間”中基于特定數據場景會面交流,恢復只有現實交往才能凸顯其意義的目光、手勢、身體姿態、面部表情、動作、觸覺等元素,以自然放松的情境對話強化受眾的情感記憶和社會認知。

伴隨著數字時代的啟幕,國風虛擬數字人已逐漸成為數字經濟時代全新的增長風口和傳統文化傳播載體?!拔幕闭蔑@了對文化創新的藝術想象,“虛擬世界”呈現了對前沿科技的建設考察,這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創造性、可能性與伸展性。線上虛擬文化空間正成為人類未來文化傳承以及社會交往的重要場域,基于其真實的體驗性,博物館紛紛上線全沉浸交互式數字文博展廳,修復殘缺和消逝的過去,實景還原并延展物理文化景觀中的故事、歷史、價值觀;同時借助其虛擬社交性,啟用國風虛擬數字人擔任文物解說員,讓民族情結、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意識在共在感中進行真實的思維與情感演練;數字消費促使文創數字藏品走進尋常百姓家,為Z世代①消費市場以及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構筑巨大的想象空間和應用前景。

(二)打造強文化感IP:“好看的皮囊”走向“獨特的靈魂”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首字母縮寫,即知識產權,我們平常提及的“IP”實際上是知識產權在文創行業的一種衍生概念。②“文化IP”是指具有文化價值、市場價值且可繼承的文化產品、文化現象或文化形象,也是一種以“文”承載用戶情感意義并接受市場檢驗的符號、形象、元素、故事和載體。③以傳統文化為底色的國風虛擬數字人不僅是一種具有鮮明辨識度、感染力且帶有“熱度”的文化符號,也是一種能夠吸引流量關注、企業聚焦和資本追逐的極具商業價值的文化產品。當前活躍在市場上的國風虛擬數字人有很大一部分處于只有數字形象沒有文化內核的空殼化狀態。由于缺少人物故事與相關世界架構的支撐,這些數字形象難以形成品牌IP及營銷鏈條,生命周期短且不具有延續性,《人民日報》對此發聲,“更加強調文化本身的價值,將成為未來打造文化IP的重要導向”。④

打造強文化感IP不失為國風虛擬數字人尋求突破并擁有持久生命力的可行之路,開發數字文創、虛擬時尚、數字演出等衍生鏈條,增強文化IP的商業價值。以國風虛擬數字人“文夭夭”為例,該角色在設立之初便有著長遠構想,名稱的靈感來自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寓意和悅美好,服裝則以“古扇”為設計靈感,取自諧音“善”,寓意人物性格善良單純?!拔呢藏病痹诓┪镳^就職期間,“夭夭星寵”(圍繞“文夭夭”開發的系列數字藏品)、珍藏系列海報數字藏品“桃然入夢”以及人面鯢魚彩陶瓶、青玉如意等10個與博物館合作的AIGC數字藏品⑤收獲大眾的認可與喜愛,真正讓歷史文物“活”起來,拉近了傳統文化與年輕群體的距離,成功引領青年文化消費。采用內容驅動型運營思路的“文夭夭”,不僅為受眾創造一個全新視角去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蘊內涵,其擁有的文化內核也契合了Z世代消費者對文化產品的優質內容需求,打開文化IP營銷新想象。其他國風虛擬數字人也可以結合年輕群體的文化消費偏好,通過筆記本、T恤、抱枕、飛盤、帆布袋、貼紙等周邊產品的形式進行IP衍生,集聚粉絲群體、推動文化創新傳承的同時釋放出可觀的商業價值。國風虛擬數字人作為文化傳播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需“內外兼修”,“好看的皮囊”與“獨特的靈魂”缺一不可,只有在技術創新的同時堅守文化價值,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文化傳播和發展的需要。

(三)探索人工情感習得路徑:“情感缺失”轉向“情感共振”

隨著智能機器人研究的深入,模擬人類情感的“人工情感”進入研究視野?!叭斯で楦小本壠鹩隈R文·明斯基出版的《意識社會》一書,指“用人工的方法和技術模仿、延伸和擴展人的情感,使機器具有識別、理解、表達和生成各種情感特征的能力,從而能夠理解人的喜怒哀樂并見機行事”。⑥“情感”儼然是人機領域不可回避的話題,“人工情感”落地的可能性及其方式成為人機交互研究的重點?!熬€上虛擬文化空間”通過場景再造為文化交往提供豐富的文化感知語境,人機間情感交往的生成在這種奇幻又多元的場景搭建中實現了再嵌入。雖然目前虛擬生命體并不擁有真實情感、自我意識和情感理解的能力,但在虛擬空間中滿足了情感互動需要“身體在場”才能形成穩定的“情感流”的條件⑦,人類和國風虛擬數字人可以在身體經驗的感知、體會中產生情感的共振。

我們要認識到“人工情感”賦能機器的積極意義,積極探索“人工情感”的感知基礎、運行機制和習得路徑,讓國風虛擬數字人擁有具象化的情感表達,使其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的情感需求和文化生活。國風虛擬數字人本質上是智能技術邏輯下的“虛擬生命體”,依據預置的情感計算程序感知人類世界。當前的國風虛擬數字人還無法完全在思想、認知和情緒上與真人產生共鳴,因此研發應以人類情感為基點,利用計算機仿真技術與方法將人類情感進行量化分析并進行適當反饋①,通過大量模型訓練實現更準確的“情感模擬”,基于圖像、語音和情感的多模態識別讓國風虛擬數字人建立對人類世界的認知圖譜,賦予其識別、理解、表達和適應人類情感的能力,使人與機器順利展開對話與情感交流,讓國風虛擬數字人獲得用戶的共情、認可與信任,最終在良好的交互體驗中增進情感共鳴對文化認同的正向影響。

五、結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積極引領中華優秀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并在2023年6月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雹谠谌蛭幕Y源與訊息快速交換的今天,國風虛擬數字人作為數字時代一種重要的文化載體,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發根植、傳播傳承、消費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一方面,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為國風虛擬數字人創新發展提供深厚文化根基,國風數字人能夠成為展現中國文化精神的符號載體,另一方面,國風數字人通過形象創造、故事講述、場景應用等方式與新的時代審美相對接,能夠以新文藝形態表達文化自信。更多國風虛擬數字人在文化領域大放異彩,促進文化的內容呈現、互動體驗、意義表達邁上新臺階,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賦予文化傳承的新動能,對于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

向子旭,西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傳播

(責任編輯:谷儒楠)

Abstract: Technology and culture are important foundations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new technologies provide underlying support for cultural development, continuously influencing and reshaping social culture and bringing about more cultural exchanges. Guofeng Virtual Digital Human can be seen as a produ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Guofeng fever” and new technologies, showcasing traditional aesthetics through symbolic bodies, revitalizing cultural memories through image dissemination, and optimizing cultural experiences through multiple path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hortcomings in the current practical path of empowering cultural dissemination for Chinese style virtual digital people. We can consider improving the dynamic cultural experience, advancing the “cultural space” to the “cultural metaverse”, creating a strong cultural sense IP, helping virtual digital people balance “beautiful skin” and “unique soul”, exploring artificial emotional acquisition paths, and helping virtual digital people optimize from “emotional deficiency” to “emotional resonance” in three aspects.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practical and optimization paths for empowering the “two creations” process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rough the use of virtual digital people in Chinese culture, combining practical cases,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feasible references for the innovative dissemination of contemporary culture.

Key Words: Guofeng Virtual Digital Human, Cultural Dissemination, Practical Path, Optimize the Path

猜你喜歡
優化路徑實踐路徑
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我國結構化面試困境及優化路徑分析
少數民族文化遺產品牌化開發路徑研究
以“大扶貧”理念開辟精準扶貧新路徑
黨的作風建設科學化的實踐路徑和保障機制研究
信息安全下企業經濟信息管理分析
運用激勵理論開展企業管理面臨的困境分析
新形勢下的黨群干群關系及優化路徑探索
優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淺析高校黨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