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播與嬗變: 中國龍文化在琉球

2024-04-15 06:20馬秀梅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賽龍舟琉球龍舟

馬秀梅

(上海城建職業學院 基礎教學部, 上海 楊浦 200432)

中國在1372 至1404 年間, 對東海與太平洋相接之處的琉球群島, 以封貢制度與琉球王國建立起之后長達500 年的宗藩關系。 學者們以往對琉球的研究著重在中琉之間的政治、 經濟、 貿易等方面,在文化方面大多是研究琉球的漢語詩文, 而對于中國龍文化及其子系統在琉球的傳播和變異很少涉及。 實際上, 琉球首里宮殿的屋頂制式、 琉璃瓦、朝向等, 都表達了“事大” 的誠意。 而正殿屋脊的龍頭鴟吻, 殿前大龍柱, 御前龍柱和小龍柱等30多處的龍都只是四爪龍即蟒, 低于中國皇帝專用的五爪真龍, 既表明琉球謹守中國禮制的等級制度,是 “守禮之邦”, 又證明琉球對龍文化體會之深。琉球新國王在每次冊封儀式后的宴請都會安排在龍澤觀賞中國傳入的龍舟比賽, 更表明琉球業已融入中華文化圈。

中國的賽龍舟什么時間、 通過什么路徑傳入琉球? 傳入琉球后為什么又與中國的端午節祭龍有程度不同的變異? 在舉行時間、 祭祀對象, 程序儀式、 服飾裝備等變異程度更大的南部諸島, 賽龍舟又發生了怎樣的嬗變? 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考察和研究, 以及與漳臺地區進行比較, 得以搞清中國的賽龍舟作為外來文化傳播到琉球后, 是如何被當地的祭政體制、 御岳信仰和稻作文化進行了融合和同化。 在中國起源的端午節賽龍舟, 在東亞儒教文化圈的鄰國, 如朝鮮、 韓國、 日本、 越南等國都是把賽前的重點放在祈求司水之神的祭龍儀式上。 但同處該文化圈的琉球, 卻能把農歷五月端午節的賽龍舟, 改造成當地御岳信仰下農歷九月新年節祭的核心組成部分, 并融入了大量農耕文化慶豐年元素,不能不說是一個值得持續研究的特例。

一、 中國與琉球王國的關系和琉球對中國龍文化的尊崇

琉球王國所轄的琉球群島, 在中國東海與太平洋相接之處, 海域從西到東300 公里, 由北至南1300 公里, 北與鹿兒島相近, 南與臺灣相望, 像一條繩索串起大大小小的珠球蕩漾在萬頃碧波之中。 琉球群島共有60 多個有人居住的島嶼和400多個無人小島, 總面積為4670 平方公里。 其中較重要的有琉球 (即沖繩)、 吐噶喇、 奄美、 大隅、大東諸島或列島, 琉球本島是最大島嶼, 面積為1210 平方公里[1]26, 琉球王國的都城首里, 就在琉球島最大海港那霸的東部郊外。

琉球, 歷史上又名流求、 琉求、 流虬。 琉球國史 《中山世鑒》 (1650 年尚象賢撰, 漢文) 云:“當初, 未琉球之名。 數萬年后, 隋煬帝令羽騎尉朱寬訪求異俗, 始至此國地界。 萬濤間遠而望之,蟠旋蜿蜒, 若虬浮水中, 故因以名流虬也?!?撰寫于唐朝的 《隋書》 中 《東夷列傳·流求國》 說:“流求國, 居海島之中, 當建安郡東, 水行五日而至?!?但未見有命名 “流虬” 的記載。 “流求” 國名, 應是琉球當地方言的音譯。 《中山世鑒》 成書距《隋書》 已有千年, 琉球文人把綿延千里、 蟠旋蜿蜒的琉球群島想象成中國神話中的虬龍, 假托《隋書》 命名“流虬”, 意味深長, 表明經200 多年中華文化的熏陶, 琉球朝野對于中國、 真龍天子和龍文化已經非常尊崇、 認同和向往, 琉球王國已融入中華東亞儒教文化圈。

琉球和日本同在中國東海外側, 琉球更靠近中國。 早在《后漢書》 中, 已見到較多有關倭國的記載, 但直至 《隋書》 才第一次在史料中出現 “流求”, 說明琉球當時的國力和影響力遠弱于日本。事實上明初中國與琉球始建冊封關系時, 琉球還在“縛竹為筏, 不駕舟楫”。 這才有《大明一統志》 所云“我太祖遣傳, 琉球首效歸附。 故特賜以閩人之善操舟者三十六姓” 之善舉[2]63。 隋之后的唐宋與琉球少有往來, 元則改 “流求” 為 “琉求”, 開始視其為玉; 明朱元璋又改“琉求” 為“琉球”, 進而喻為東海珍珠。 元明對琉球的改名是中華文化對其的解讀和隱喻。 這一認知成為中琉以后歷代交往的共識, 此后琉球之名延續至今。

1372 年, 朱元璋遣行人楊載出使琉球詔諭,此時琉球分為山北、 中山和山南三國, 中山王察度首先接受詔書, 奉表來華稱臣進貢。 1395 年, 察度去世, 其世子武寧于1403 年遣使訃告中國。 明成祖于1404 年遣行人時中至琉球吊祭察度及詔武寧襲爵, 冊封為中山王。 此后至1866 年的463 年間, 每當老國王去世, 琉球世子無一例外訃告中國并請封, 中國全都遣冊封使前往琉球, 冊封新國王即位。 中國皇帝對相鄰之國“命使者就立其主, 賜之冊命, 被以印綬、 冠帶” 稱為冊封。 琉球通過冊封, 建立了與中國的宗藩關系。 在此500 年中, 先是巴志(南山國王) 滅武寧, 于1429 年統一琉球。1430 年, 明宣宗賜姓尚氏, 尚巴志成為琉球王國第1 代國王, 開啟第一尚氏王朝。 后在1470 年,琉球王尚德去世, 御鎖側官(主管貿易和王宮財物的大臣) 金丸, 被群臣推舉為君后改名尚圓, 假世子之名即位, 開啟第二尚氏王朝。 琉球王國歷經24 代冊封, 直到1879 年被日本吞并。

封貢體制下, 歷代國王對宗主國“循規蹈矩”,虛心學習儒家文化, 引入中國的歷法、 政治和官僚制度, 對“閩人三十六姓” 為代表的漢人族姓委以重任。 “改粗鄙之俗為儒雅之風”, “中山之民物皆易, 而為衣冠禮義之鄉”。 在明清兩代君主的幫助下, 琉球憑借其優越的海上樞紐位置, 開啟“大航海時代”: “以舟楫為萬國之津梁, 異產至寶,充滿十方剎, 地靈人物, 遠扇和夏之仁風”[3]260, 從與中國、 日本和東南亞的中介貿易里獲利甚豐。 琉球取得了國家的快速發展和巨大的經濟、 文化、 政治利益, 因此對宗主國有很強的向心力。

為實施冊封, 明清兩代派遣的冊封使計明16次29 人, 清8 次16 人, 每次隨行人員150—400人不等。 冊封在琉球是國之大典, 在琉球國都首里城舉行, 從導入宮殿到冊封儀式再到封后宴請, 最集中地體現琉球王國對中國禮制的謹守和對龍文化的尊崇。

先看宮殿。 首里城的宮廷建筑, 造在距那霸泊港東約4 公里的丘陵之上。 宮殿依山分三級臺地逐級而建, 外圍石壘城墻。 山上林木蔥蘢, 宮殿群仿佛云中仙閣高高在上。 由于地處亞熱帶海島, 少有成材大樹, 但石材很豐富; 濕熱天氣也容易損壞木構建筑; 然而建成的宮殿卻都是體量高大、 厚重敦實、 形態封閉的木構建筑。 群體布局基本上按中軸線對稱, 規制嚴整, 與中國北方的皇家建筑相類似。 這種并不符合當地自然條件的建筑風格, 很明顯是受中國禮制和中華文化的影響。 首里宮殿謹守中國禮制的建筑等級制度, 宮廷建筑的所有屋頂,依等級高下分別有重檐歇山頂、 歇山頂和非廡殿式的四坡頂3 種。 由于廡殿式屋頂只有紫禁城3 大殿、 太廟和孔廟可用, 不能僭越, 即使是琉球國王上朝的正殿, 也只能是重檐歇山頂; 北殿、 南殿則更降為歇山頂。 同理, 不能僭越紫禁城的黃琉璃瓦屋頂, 首里宮殿的墻面與琉璃瓦都只能是紅色[4]22。最能體現對中國皇帝的崇敬和對宗主國的忠順的,則莫過于正殿。 正殿的臺基全部采用來自中國的青石, 以示琉中兩國同源同根。 由于中國在琉球的西面, 為表達琉球“事大” 的誠意, 正殿一改坐北朝南的慣例, 變為正面向西, 因此琉球國王的御座也是朝向中國。 龍在首里宮殿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龍既是琉球國王的象征, 也表明琉球從屬于中華龍文化圈。 正殿重檐歇山頂屋脊飾有一對彩釉龍頭鴟吻, 釉色明亮、 體量巨大。 正殿殿前用細粒沙巖雕刻而成的大龍柱, 高達3.3 米, 巨龍蟠旋, 神采飛揚。 正殿二樓琉球國王御座的基臺上還有2 根御前龍柱, 龍的造型精美, 通體貼金, 光芒四射。 除此以外, 首里宮殿還有小龍柱等29 處龍的雕塑, 它們往往兩兩相對, 龍頭高昂, 龍身盤旋為柱, 龍尾則彎繞為座, 外型很象天安門前的華表。 宮殿中龍雖多, 仔細觀察的話, 會發現首里宮殿的龍都是四爪龍, 即蟒, 因為只有中國皇帝可裝飾五爪龍, 這是不可僭越的。

再看冊封儀式和宴請。 儀式極其隆重, 從那霸泊港冊封使駐留的“天使館” 到首里城, 沿途張燈結彩, 大批官員、 民眾夾道歡迎, 爭睹來自天朝的龍亭與使節的豐采。 明夏子陽(冊封使) 在《使琉球錄》 中記載: “國里許, 有坊匾, 曰 ‘中山’;進之, 則 ‘首里’ 坊矣——今匾曰 ‘守禮之邦’,志我中國之聲教施及也?!盵5]75“守禮之邦” 是中國皇帝所賜, 歷代琉球王十分看重這個贊譽, 特制成牌匾, 高掛在首里城大門之上。 新的琉球王即世子,冊封當天要早早出城, 等候在 “守禮之邦” 牌坊下, 迎接天朝皇帝的龍亭和使者到來。 所謂龍亭,是出使前冊封使紫禁城陛見皇帝后, 由禮部頒發象征皇帝權威的龍飾華蓋, 由金黃色錦緞制成, 中有金色亭桿, 下面有托盤, 放置天子的冊封詔令和頒給新國王的印綬。 賞賜新國王和王妃的冠冕和服飾, 主要是海青四爪蟒袍, 則另備有彩亭。 冊封使團和沿途地方官員, 要從北京一路護送龍亭至福建(先為泉州后為福州), 再專門建造封舟(往往歷時2—3 年)。 季候風起, 拜媽祖廟, 恭請龍亭登封舟, 才啟航東行。 快則5 天、 遲則10 多天, 歷經艱險方至琉球那霸泊港[6]127。 當龍亭行至 “守禮門”, 迎候在此的新國王即對龍亭恭行五拜、 三叩的臣子大禮, 隨后引導龍亭及天使進入首里城正門, 門匾“歡會” 為“喜迎嘉賓” 之意。 又經“瑞泉” 門, 有名為“龍樋” 的清泉一泓從“龍口” 噴涌而出, 此泉水只供冊封使和國王專用。 再經“久慶” “漏刻” “慶?!?等門, 到達御庭。 這是首里宮殿最大的廣場, 中間一條大紅色的“浮道” 直通正殿, 兩側是色彩艷麗、 紅白相間的鋪設。 正殿左側是南殿, 右側為北殿, 三大殿都是坐東朝西。 北殿也稱 “西御殿” 或 “議政殿”, 平時是國王議政辦公的 “御殿”, 冊封大典時用來接待中國的冊封使團。 冊封大典正式開始, 世子率百官身穿吉服跪于御庭, 迎冊封使和龍亭進入正殿, 奏樂行禮, 三跪九叩。 冊封使宣讀中國皇帝對新國王的冊封詔令, 授予新國王印綬以及賞賜的冠冕和服飾。 詔敕宣讀完畢本應由冊封使帶回中國上交禮部, 但新國王會一再請求留下詔敕以為國寶, 后成慣例。 大典結束后新國王以盛大國宴招待中國冊封使團[7]87。

中國冊封船一般候夏至的西南季風出使琉球,重陽節前后候東北季風回中國復命, 琉球國王會舉辦“中秋宴” 或“重陽宴” 為冊封使團餞行。 此宴在御苑舉行, 御苑是明顯帶有中華風格的王室園林。 園林中的宮殿、 亭臺、 樓閣、 山島都圍繞中央部位的龍澤水面展開, 琉球國王宴請冊封使并陪同一起觀賞龍舟賽。 琉球龍舟的“舟制與運舟之法皆仿華人”, 每條龍舟長約3 丈有余, 船首是神采飛揚高昂的龍頭, 船后是變化多端靈動的龍尾, 船身涂飾色彩鮮艷的龍鱗。 每條龍舟有劃槳手28 人,許多王室子弟也參與其中; 舟中央是1 尊大鼓, 鼓手以鼓點的輕重驟緩作為劃行的節拍。 鼓手前后還有敲鑼手和搖旗手, 鑼鼓呼應, 彩旗飛舞, 烘染氣氛[8]100。 來自那霸或系滿的村民傾巢而出前來助威,琉球本島民眾也踴躍觀賽。 龍舟在龍澤中爭奪錦標, 民眾在岸上不斷地高歌 《龍舟太平詞》, 祈愿國泰民安, 詞中的 “一朝表奏九重天”, 明顯表達出琉球民眾對中國皇帝的崇敬[9]43。

二、 中國龍舟文化在琉球王國的傳播和變異

在琉球, 中國的龍由于禮制的嚴格限制, 只能出現在首里城宮殿群內, 且要遵守規矩, 不得僭越。 但屬性為子系統的中國賽龍舟一經傳入, 便如火如荼地在王室和民間同時開展, 成為流傳至今的琉球民俗。 《球陽記事》 (琉球國3 部官修編年史中最大和最后的一部, 1743 年鄭秉哲奉琉球王尚敬之命用漢文編纂, 簡稱《球陽》), 對賽龍舟就有詳細的記載: “過去久米村、 那霸、 若狹町、 垣花、 泉崎、 上泊、 下泊地區, 有幾艘龍舟。 現在那霸、 久米村和泊這三個村子里僅有三艘龍舟。 四月二十八日到五月一日為止, 唐榮的前江上就要舉行賽龍舟。 五月三日在西海上泛龍舟, 五月四日在那霸港舉行賽龍舟?!?(注: 這里的日期都是農歷,以下同。 久米村、 那霸、 泊港等地區都在琉球本島。 久米村為閩人三十六姓聚居地, 故又稱唐榮、唐營和中國城。) 由于賽龍舟已 “流傳了好幾代”,《球陽》 認為: “其廣為人知, 甚至于沒有必要為此做更詳細的說明。 ”[10]235

中國的賽龍舟是什么時候、 通過何種路徑傳入琉球的呢? 《球陽》 提供了在琉球民間流傳的3 種傳播路徑:

路徑1, 來自傳說中的 “長濱大夫”。 傳說那霸的西村有名為“長濱” 的大夫, 奉琉球王之命赴中國考察, 在南京見識了賽龍舟。 他學習了賽龍舟的規則和制龍舟的技術, 回到那霸造出了龍舟。 西村現在也稱 “長濱”, 流傳至今的 “長濱大夫賽龍舟” 在每年五月三日舉行。 賽前有身穿一種叫“白帷子” 奇特服裝的祭司, 先行祈求天下太平的儀式, 爾后在西海進行賽龍舟。

路徑2, 來自汪應祖。 汪應祖, “三山時代”南山國王的弟弟。 他到南京學習, 對中國都城的宏偉深感震驚, 對端午節江中的龍舟比賽深有感悟。1403 年, 汪應祖回琉球繼承王位, 先重建了豐見王城, 又模仿造出了龍舟, 泛舟江上, 其樂融融。民眾見后紛紛效仿, 建造龍舟舉行賽龍舟, 以奪標為勝。 每年五月四日, 各村的龍舟都匯聚到王城前的江上競渡, 國王汪應祖會在城樓上觀賽與民同樂。

路徑3, 來自中國的 “閩人三十六姓”。 1392年, 朱元璋為方便琉球王國來華朝貢, 特意派遣“善操舟者” 等閩人三十六姓移民琉球, 管理朝貢往來等事務。 三十六姓定居久米村后, 按中國習俗建造了龍舟, 并在端午節時在江中舉行了賽龍舟。

從以上3 種傳播路徑可以明確歸納出以下幾點:

首先, 龍舟是從中國的福建或南京傳入琉球的; 其次, 龍舟的傳播者是受中國皇帝派遣的福建移民或是來華學習、 考察的琉球官員; 再次, 龍舟傳入琉球的時間為明初, 大約在1392 年至1403 年間。 應該說這3 種傳播路徑都有可能, 相互間并不存在排除關系, 但閩人三十六姓將龍舟傳入琉球的可能性為最大。 為說明這一點, 非常有必要對傳播中華文化起特殊作用的 “閩人三十六姓” 作一簡述。

在琉球, 一般民眾稱中國為 “唐山”、 華人為“唐人”, 因此三十六姓聚居地久米村就被稱為“唐營”。 后來因三十六姓后代中高官顯貴榮華者最多,又被稱為 “唐榮”。 三十六姓主要負責冊封和朝貢往來, 歷代琉球王都對三十六姓委以重任, 其中“知書者授大夫、 長史, 為貢謝之司; 習海者授通事, 為指南之備”。 三十六姓在久米村建媽祖廟、修佛寺、 造龍舟、 制三弦琴, 傳播中華文化; 立孔廟、 辦義塾, 開館設學, 傳授四書五經, 并在政府支持下舉行科舉考試, 中華儒教文化由此感化琉球[11]20。 《球陽》 在 《察度王》 篇中記載, 朱元璋“更賜閩人三十六姓, 始節音樂, 制禮法, 改變番俗, 而故文教同風之盛。 太祖稱為禮義之邦”。

三十六姓后裔積功至中議大夫甚至紫金大夫,聲名顯赫。 但三十六姓后裔都不甚繁衍。 萬歷年間, 久米村尚存林、 蔡、 金、 梁、 鄭5 姓。 1607年, 琉球王尚寧上奏明朝, 稱因時間久遠, 文字、語音、 航海、 更針等經常出現差錯, 請求依前例再次選派華人移民琉球。 后明神宗又續派阮、 毛2姓, 合為7 姓。

三十六姓后裔也有部分回到中國, 主要聚居在中琉通航的唯一口岸福州。 官許的中琉貿易的牙行組織, 就是由 “閩人三十六姓” 中的10 家后裔聯合設立的, 民間稱之為“十家排” 或球商, 牙行就設在琉球館。 牙行主要代為出售琉球附朝貢隨船的商品, 代為琉球采購中國商品, 以及為中琉貿易居間擔任翻譯。

由此可見, “閩人三十六姓” 在中琉政治、 經濟、 文化、 貿易、 技術的傳播和交流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對于龍舟文化的傳播, 由于“閩人三十六姓” 擁有本源性優勢、 信仰性優勢和技術性優勢, 相比不具備這3 大優勢的琉球本地官員, 成為主要傳播者的可能性自然大得多。

中國的賽龍舟定在端午節, 是源于自然天象崇拜, 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12]2。 農歷五月初五,仲夏端午, 蒼龍七宿飛升于正南中央, 即 《易經·乾卦》 第五爻的“飛龍在天”, 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 因此龍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 在傳說屈原是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后, 端午節又成為紀念屈原的祭日。

中國端午節賽龍舟傳入琉球的政治、 經濟和文化中心那霸后, 很快在琉球各大島嶼傳播開來。 從北邊的奄美群島到南邊的宮古群島, 賽龍舟最初和中國一樣, 都是在端午節舉行的。 但隨后在日期、儀式、 規則和內容上, 便與中國的端午傳統文化有程度不同的變異。 在變異程度較小的琉球本島, 賽龍舟的活動就有多個日期, 但大體還是在端午節前的一周內: 農歷四月二十八日到五月三日, 久米村會在前江上舉行多場賽龍舟; 西村則在五月三日去西海賽龍舟; 泊港、 豐見等地也多在此期間賽龍舟。 但到“由卡努伊” 這一天, 所有的龍舟都必須齊集豐見瀨。 當地語“由卡努伊” 是一個含有特定意義的詞, 即 “四日”, 特指代端午節前一天的農歷五月四日。 龍舟作為祭拜神靈的主要角色和象征, 要早早到達祈愿圣地。 獻祭儀式開始, 女神官畢恭畢敬把一應祭品奉獻給御岳, 并代君王臣民祈求 “景?!?。 此時龍舟上的鼓手、 鑼手和旗手搖旗吶喊、 鑼鼓齊鳴, 劃槳手和舵手則面向豐見瀨御岳膜拜。 “由卡努伊” 是個全民節日, 琉球本島大多數官員民眾都會參加豐見瀨御岳的獻祭儀式。 儀式結束, 賽龍舟就在那霸港的海面上舉行。

中國端午節文化的內涵, 對自然天象崇拜的祭龍和對屈原的紀念, 即使在變異程度較小的琉球本島, 也所剩無幾了。 但村級規模的賽龍舟至少仍是在端午相近的日子里舉行, 規模較大的賽龍舟, 則是因“由卡努伊” 豐見瀨御岳獻祭儀式而持續存在的。

御岳信仰是琉球特有的國家性民俗宗教, 琉球對各島嶼、 村落的圣地統稱御岳。 御岳是多種多樣的, 琉球本島的與馬登岳是一座山, 山成了御岳;石垣島的多田海岸有一塊巨石, 此石也成了御岳。 諸如登陸灘地、 洞窟、 泉水、 大樹都可成為御岳[13]58。御岳祭祀的掌管人是公認能與神溝通的女神官, 也稱 “祝女” “根神” “司” 或 “巫女”。 神女的最高首領是聞得大君[14]68。 1470 年, 琉球王尚圓的女兒首次被任命為聞得大君, 琉球王國從此形成聞得大君掌管祭祀權、 國王掌握行政權的祭政體制。 這就是為什么公元1400 年前后賽龍舟從中國傳入琉球后, 祭政體制下, 御岳信仰很快融入其中, 成為獻祭儀式重要環節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 賽龍舟在琉球還被融入到其他五花八門的民俗儀式中, 例如大宜見村和奧武島的海神祭、 嘉手納的捕魚豐收祭和系滿的航海安全祭等等。

中國的賽龍舟在琉球的傳播中, 變異程度更大的地方發生在南部八重山群島和宮古群島, 這里離琉球本島500 公里, 距臺灣不足100 公里。 西表島、 黑島、 與那國島、 石垣島、 宮古島等較大的島嶼都有賽龍舟的傳統, 且都是以村為單位單獨舉行并持續至今。 但與中國的端午賽龍舟相比, 無論是舉行時間、 祭祀對象, 還是程序儀式、 服飾裝備,都發生了更大的變化。

下面以西表島為例進行說明。 選取西表島, 是因為在琉球王國早期, 為便于對南部島嶼的統治,琉球王就在較大的西表島上, 修建了一個名謂慶來慶田城的軍事據點, 地點就在祖納村, 歷史比較悠久。 此外, 西表島在釣魚島的南部, 離臺灣很近,離大陸也不遠, 理論上受中國大陸和臺灣影響要大, 受琉球本島和日本的影響要小。 西表島有2 個大而古老的村子: 祖納和干立, 相距僅2 公里。 在琉球王國時期, 這2 個村子都是遵循中華歷法、 遵奉中國正朔, 奉儒教文化為正宗的典范, 但當地傳統的御岳信仰和農耕文化的年節卻完整地保持了下來。 賽龍舟傳入西表島后, 很快便融入了御岳信仰和年節習俗文化, 成為祭祀活動的核心部分。

按當地習俗, 農歷八月十五日(中秋節) 之后的九月己亥日(初四) 是新年吉日, “年節” 共3天: 第1 天 “年世” (大年夜), 第2 天 “乞世”(年初一), 以及第3 天的 “水井祭祀”。 賽龍舟是“乞世” (年初一) 的重頭戲。 “年世” (大年夜)的晚上, 祖納村要舉行“請關公” 儀式。 民眾抬著關公的青龍偃月大刀游行, 然后樹立在村口。 大刀周圍遍插大旗, 旗上用漢字書寫“祈豐年” “五風十雨” “農尊” 等祈祝之詞。 干立村則是民眾去本村神社祭拜, 神社正殿當中供奉的牌位寫有漢字“永光” 2 個大字。 神社外樹兩面大旗, 旗桿尖處掛著八卦符咒, 一旗上也是 “永光”, 另一旗上是漢字“東”。 “乞世” (年初一), 祖納村和干立村都要舉行隆重熱鬧的新年節祭, 兩村有基本相同的祭祀程序, 即由女神官在御岳負責祭神的核心儀式, 而后進行海上龍舟競渡, 得勝者負責從海的彼岸“尼拉伊卡納伊” 迎接彌勒世界最為寶貴的“世果報”。

新年節祭開始, 祖納村的男女老少都會齊集前泊御岳的海邊沙灘。 一個頭戴滿臉笑容面具、 身穿白袍、 腆著肚子的 “彌勒”, 手里揮著1 把大大的團扇, 扇面上是“天下太平” 4 個漢字, 領著1 列手捧芋頭、 谷物和稻穗的少女隊伍, 從村中來到沙灘, 大搖大擺地在神位上就座。 這時各種表演如武術、 舞蹈、 舞獅子、 滑稽小丑等紛紛登場, 向彌勒獻演。 村民都相信: 彌勒是通神靈的女神官從“尼拉伊卡納伊” (龍宮) 請來的。 由于民眾的虔誠,彌勒會給全村帶來1 年的風調雨順和豐碩成果, 即“世果報”。 而賽龍舟正是為了迎接新的一年“世果報” 而專門舉行的隆重儀式[15]90。

此地的賽龍舟規則有點像現代的海上帆板比賽: 以遠處海中的1 個小島礁為目標, 比賽的2 艘龍舟劃行繞過島礁返航, 先返回的那艘龍舟為勝者。 2 艘龍舟分別由男女2 支隊伍操舟, 女隊全體成員身披藍色長袍, 頭扎紅布花飾; 男隊全體成員身穿白衣、 白褲, 頭扎白布花飾; 所有的人都雙手高擎著一支船槳, 在2 個揮舞著青龍偃月關公刀的少年指揮下, 伴隨陣陣鼓點和聲聲螺號, 從村口走到沙灘。 2 支隊伍似乎忘記了要下海賽龍舟, 反而在沙灘上表演起各種民俗舞蹈。 可以看出有模仿插秧、 割稻、 捕魚的舞蹈動作, 也有祈愿、 祝福、 慶豐收的舞蹈動作。 舞蹈表演結束, 2 支隊伍又開始唱起歌來, 持續時間也很長。 唱的都是民俗歌謠,似乎是在夸贊各自的舟船, 從桅桿到劃槳都唱了個遍。 隨著歌聲, 男女隊員舉起船槳仰望天空, 有節奏地緩緩劃著槳, 十分陶醉[16]164。 由于海面開闊,無法近距離觀賽, 所以只在出發和返抵時會引來村民的陣陣歡呼。 最終, 贏的那艘龍舟獲得可以載上彌勒的 “世果報”、 駛向御岳向女神官報告的無上榮光。 操舵手將龍舟停在御岳前的海上, 向在祭祀臺上的女神官報告比賽的勝負, 并呈獻“世果報”。女神官則昭示: 由海的彼岸“尼拉伊卡納伊” (龍宮) 迎來了彌勒世界新的“世果報” (即“水稻豐收、 生活富足的幸福世界”), 神靈將保佑全村“風調雨順” 和 “五谷豐登”。 至此, 新年節祭圓滿結束。

宮古、 八重山群島其他島嶼的賽龍舟和西表島大體相似, 而與相距不足百公里的臺灣賽龍舟, 已呈現出相當大的差異。 臺灣的賽龍舟起步很晚, 始于清乾隆年間的1764 年, 臺南市的運河龍舟競渡首開先例, 隨后在臺中市鹿港等地傳播開來。 臺灣是媽祖信仰強盛的地區, 臺南有臺灣最古老的媽祖廟大天后宮, 鹿港的天后宮也遠近聞名。 運河和鹿港在端午節賽龍舟前都要先請龍王、 請媽祖, 舉行龍王祭、 龍頭開眼儀式, 然后設祭壇行祭祀大典?;螨埳剿律?、 或祭祀官及公推的祭祀人士, 向龍王、 媽祖等供神作“三獻” 祭拜大禮。 而后, 端午節的龍舟競渡才在江河中開賽。

實際上, 以中國為起源地的端午節賽龍舟, 在東亞儒教文化圈的鄰國, 如朝鮮、 韓國、 日本、 越南等國都是把賽前的重點放在祭龍儀式上, 祈求司水之神的龍能帶來豐沛的雨水和風調雨順。 但同處東亞儒教文化圈的琉球, 卻將農歷五月端午節的賽龍舟, 變異成當地御岳信仰下, 農歷九月新年節祭的核心組成部分, 并融入了大量農耕文化慶豐年元素, 不能不說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特例。

猜你喜歡
賽龍舟琉球龍舟
賽龍舟啦
屈原 端午 龍舟
丘樹宏的詩
琉球的領土地位與自決權
賽龍舟
龍舟
《金娃——龍舟》
悲憤琉球
破譯《琉球國書》碑
清朝賞賜琉球國王及其來華使節制度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