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跨學科融合的策略

2024-04-17 13:51林玉春
云南教育·小學教師 2024年2期
關鍵詞:節約用水學科知識跨學科

林玉春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特別指出,要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聯系,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要求。在各學科的課程標準中,“教學提示”和“教學建議”提出了“跨學科主題學習”至少要占學科課程的10%。為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特點,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設計情境真實、主題突出的問題,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數學與其他學科的知識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一、融合美術創作,熏陶審美情操

在開展跨學科主題活動之前,教師應對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進行全面地了解,精心設計跨學科主題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

如,教學二年級“軸對稱圖形”一課,“軸對稱圖形”就是展現數學對稱美的好素材,對稱美是數學美的一個基本形式,有圖形的對稱(正方形、圓形、長方形等)、公式的對稱(加法交換律公式a+b=b+a),還有一些特殊數的對稱(123454321)等。其中,軸對稱圖形是最常見的。教師要從審美角度設計教學,上課伊始,讓學生觀賞圖片,教師問:美嗎?它們美在哪里?有些學生說:“他們兩邊是一樣的,是對稱的,看起來很舒服,很美觀?!边@樣,學生就初步體驗到了對稱美。教師再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通過折一折、剪一剪、看一看、比一比,去感受、展示、創造對稱美。學生經過動手操作,剪出自己喜歡的圖形,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然后指名交流匯報,展示學生作品,并提問“有什么特征呢?”學生從而發現了對稱圖形。這樣,就自然地引入了新課。

通過數學與美術的融合,讓學生感受美術的圖形也是數學學習的一部分,欣賞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進而進入一個充滿對稱美的世界,充分體驗到數學的美,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有規律的事物也會給人一種和諧美。數學中的規律或顯性、或隱性,當學生發現了它的規律,就會發現它的美:工整、有序、共性,給人一種形式美的視覺沖擊。在教學一年級“找規律”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發現規律、認識規律。同時,也要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到顏色排列、圖形排列、數字排列的形式美,它們都是幾個一組,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給人一種有規律的形式美。

二、融合音樂活力,感受數學魅力

跨學科融合的目的不是為了跨學科而跨學科,也不是將多個知識進行隨意拼湊,教師要充分利用各個學科的優勢,以幫助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作為學科融合的目的。學校的課程雖然有學科分類,但并非壁壘森嚴,各學科的學習都有交叉互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本學科的知識去解決其他學科中的問題,建立知識與知識間、知識與生活間的“聯結”。了解不同學科對同一知識點的不同呈現,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本學科知識,促進深度學習。

如,在教學“升與毫升”這一內容之后,教師安排了一節“玩轉杯琴——升與毫升拓展運用活動”主題活動課,五年級的學生將數學與音樂、科學學科融合,創意多多,創造出一個個“會唱歌的杯子”——“杯琴”(如圖1)。

學生將5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等不同體積的水倒入杯中,通過實驗,學生發現:水杯敲擊的音高取決于杯子中水的多少,水越多音越低,水越少音越高。接著,學生用自己親手制作的杯琴、碗琴等“樂器”,進行演奏,彈奏出一首首美妙的音樂,在容量的世界里找到了音符,感受到了數學魅力。

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將杯子里的水換成固體,如沙子、金屬等,不同質量的固體對聲音的傳播有什么影響呢?是否也是固體越多,聲音就越低呢?教師可以結合物理學科知識,讓學生繼續創造和對比,從而讓學生體會數學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密切關聯,拓寬課堂的廣度,培養學生學習的樂趣。

三、融合數學文化,感受數學之美

徐利治指出:“數學教育與教學的目標之一,應當讓學生獲得對數學美的審美能力,從而既有利于激發他們對數學科學的愛好,也有利于提升他們的創造發明能力?!币簿褪钦f,在數學教育中應遵循美的原則,使學生更好地感知理解數學的美。數學從表面上看是枯燥乏味的,然而卻具有一種隱蔽的、深邃的美,一種理性的美。數學美是數學科學本質力量的感性與理性的顯現,是一種人的本質力量通過宜人的數學思維結構的呈現,是一種真實的美,是反映客觀世界并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科學美。它具有簡潔美、統一美、對稱美、整齊美、抽象美、奇異美等。

如,在教學“回文數”一課時,教師可借助數學史,精心選取“楊輝三角”中數字排列的特殊結構等,為學生建構對稱結構提供情境素材,接著根據不同的內容,引導學生將楊輝三角中的數字排布與回文語句、棋盤中的棋子排序以及拱橋的對稱結構進行對比,進而喚起學生對“對稱”的內在審美感受——“這種結構你感覺美嗎?為什么美呢?”類似這樣的學習讓學生在感受數學美的同時,還能激發他們探索數學的欲望,學生一旦體會到數學的“美妙”,就會對數學產生由衷的興趣,被數學所吸引,從而喜歡數學、熱愛數學。

四、融合實踐活動,培養核心素養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以傳授數學知識為主,對于涉及其他學科的知識幾乎只是蜻蜓點水般一點而過,這樣,容易使學生對相關學科知識的理解淺嘗即止,沒有進行深入探究,缺乏整體聯系和綜合運用。在跨學科主題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與日常生活建立聯系,使學生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真實問題,實現跨學科主題活動的目的。

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由于一年級學生在生活中較少接觸人民幣,對這部分的知識缺少實踐經驗,學習時對人民幣比較陌生,不易理解,教師可設置“勞動中的數學——人民幣的實踐運用”跨學科主題實踐活動(如圖2)。

教師先讓學生裝扮成“采購員”走進市場,挑選食材。學生在購物的過程中,看價格、算錢、付錢、找零,進行簡單的價格計算,加深了對人民幣的認識和理解,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與計算方法。教師再結合綜合實踐課程讓學生體驗做一名“小廚師”,將采購的食材加工烹飪,做出美味可口的愛心菜。菜品制作過程先放什么,后放什么,每個步驟需要多少時間,這里面蘊含著數學搭配問題。學生在跨學科主題活動中,不僅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也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同時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與感恩教育等。

又如,教學人教版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節約用水”這個主題,“節約用水”是一節數學綜合實踐課,教師可以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激發學生對活動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時,教師以學生熟悉的數學知識為載體,精心設計一系列開放、有趣的數學問題,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究、去交流、去解決,并尋找節約用水的一些辦法,從而培養學生節約水資源、保護水生態的意識。

通過主題實踐教學活動,學生了解到我國水資源嚴重匱乏的現狀,意識到節約用水的重要性;通過測量等操作活動,再經歷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培養了數據分析觀念,提高了數學運用的能力。通過平均數的計算及統計推斷,統攬日常生活中水資源浪費的情況,再通過學生交流互動,尋找節約用水的一些辦法,養成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同時也滲透了愛護水以及其他資源的教育。

總之,跨學科主題活動要結合學情,聚焦重難點,以創設適當合理的主題為出發點,讓學生整合多學科知識,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實際問題,在充分的實踐與體驗中,學會新知,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實現育人價值!

猜你喜歡
節約用水學科知識跨學科
高校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研究
節約用水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品讀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節約用水
節約用水
節約用水
學校德育要植根于學科知識的意蘊之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