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人物畫色彩的文化意象探析

2024-04-17 07:14魏志英武佩珍魏敏慧尹曉月
文學藝術周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人物畫畫家顏色

魏志英 武佩珍 魏敏慧 尹曉月

在中國歷史上,唐代是一個強大而繁榮的時期,文化藝術也獨具特色。唐代繪畫以恢宏的氣勢、絢麗的色彩,呈現了別具一格的美。人物畫在唐代繪畫中占主流地位,它的色彩絢麗輝煌,具有獨特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反映了唐代社會的文化內涵和審美觀念。研究唐代人物畫色彩,有助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世界展示唐代人物畫的獨特魅力,為當代藝術創作、傳承與交流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啟發。

一、唐代人物畫色彩的特點

(一)色調明快鮮艷,強調色彩對比

唐代人物畫以重彩為主,色彩濃重而熱烈,整體色調光明、燦爛且明亮。人物畫家追 求色彩的明快與艷麗,常用紅、黃、藍、綠等鮮艷的色彩進行搭配,通過冷暖、互補等對比手法來增加畫面的層次感和立體感。這種色彩運用方式營造出了富麗堂皇的視覺效果,不僅符合唐代社會繁榮、富庶的時代特征,也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審美觀念和傾向。

唐代仕女畫畫家張萱的作品《虢國夫人游春圖》,描繪了楊氏三姊妹在眾女仆和從監的護衛下,揮鞭策馬、外出踏青游春的情景。畫面設色明麗,富有韻律和動感,以紅色為主調渲染了濃艷富麗的貴族游樂場景。在色彩配置上,粉白、淺紅、嫩綠形成對比和呼應,生動地傳達了春天的氣息。在色彩的對比上,主要強調了互補色的對比與黑白色的對比,在每一個坐騎和騎者的用色上,都有或多或少的紅綠互補色的對比以及或強或弱的黑白色的對比。面積最大的紅綠對比體現在走在后面那組的前面兩位女子上,一個女子上身著綠色對襟衫,下著紅裙;另一個女子上身著紅色對襟衫,下著綠裙。兩人均身披白色帔子,與烏黑的頭發形成較強的黑白色的對比。黑白色的對比最強的是中間那組女子, 身穿白衣, 與黑色的帽子、靴子和馬形成強對比。畫家通過強烈的對比,追求濃艷、華麗的色彩風格,在視覺上給人以強大的沖擊力。

(二)注重色彩的情感表達

在唐代人物畫中,色彩除了具有裝飾作用,更具有情感表達的功能。色彩的情感表達是繪畫表現性與象征性的結合,既能通過視覺效果直接傳遞情感,又能通過文化背景等間接傳達意義。唐代人物畫通過不同的色彩運用方式,來表現人物的情感狀態、性格特征和內心世界以及畫家的思想情感。

在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中,在貴婦的服飾的顏色上,大面積地運用了朱砂色和絳紫色,用來表現貴婦的嬌艷與優雅,同時也象征了她們高貴的身份和地位以及宮廷的豪華與氣派。在周昉的《揮扇仕女圖》中,畫家則運用色彩的明暗和冷暖對比來表現仕女們的哀怨、惆悵等情感。閻立本的《步輦圖》中,紅色和黃色這兩種鮮艷的色彩在畫面中占據主導地位,色調鮮艷明快,既表現出大唐盛世的富貴和輝煌,也傳達出一種熱烈和喜慶的氣氛。孫位的《高逸圖》設色典雅,擁有豐富的色調明暗變化。

畫家將諸賢放置于重彩濃色的坐墊上,以濃郁的色彩與人物的淡雅形成對比,通過色彩的變化來表現人物的個性和情感,如嵇康的豪放不羈、阮籍的深沉內斂等,映襯了竹林七賢超脫世俗與清雅高逸的精神氣質。

(三)細節處理精致,色彩變化豐富

唐代人物畫在細節處理上非常精致,畫家通過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色彩變化來刻畫人物的服飾、表情、動作等細節,使得畫面更加生動與逼真。張萱在《搗練圖》中不僅運用了豐富的顏色,如朱紅、緋紅、橙黃、草綠等,還創造出多種層次的紅色。在人物的衣飾色彩上,畫家采用了大紅打底,配以藤黃、赭石或 胭脂,再以朱砂、朱膘罩染的方式,使得同樣的紅色在不同部位展現出不同的層次和質感。畫家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出裙上刺繡的花樣,進一步增加了色彩的對比和層次感,通過精致的細節體現了豐富的色彩變化,形成一幅富麗堂皇而雅致自然的景象。

周昉的《簪花仕女圖》通過烘染、罩染、分染、以色走線等技法,把女性的豐腴、薄紗、團花長裙等描繪得很有質感。畫作以朱砂、曙紅、深褐等暖色為主,點綴石綠、花青等冷色,形成了對比又互補的色彩關系。比如,在紅色衣裙上搭配青、綠、藍等顏色的紋樣圖案;頭上的紅花綠葉飾品,用金線、金釵做點綴,于細節處體現豐富的色彩變化。

二、唐代人物畫色彩的文化意象

美術作品的文化意象是指作品中通過形象、符號、色彩等元素所傳達的文化內涵和意義。這種意象不僅反映了藝術家個人的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價值觀、信仰和審美觀念等。唐代人物畫的色彩運用具有獨特的魅力,反映了唐代的社會生活、文化意蘊與審美追求。

(一)熱烈華麗、健康自信、樂觀開放、大氣包容的大唐氣象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的強盛時期,政治穩定、疆域廣闊,這給予了文人墨客強烈的自豪感和豐富的創作靈感。在開放多元的盛唐背景下,整個社會都散發著一種蓬勃向上和自信包容的氣度。唐代畫家的作品不僅具有生動的形象和飽滿的情感,而且也富有時代與民族精神的藝術文化內涵, 展現的是唐人對大氣、華麗、樂觀、開放和包容等審美的崇尚。

《搗練圖》畫卷中的女性臉型圓潤飽滿,體態豐腴健壯,氣質雍容華貴,顯示了大唐盛世中皇家女性的華貴之美。她們的動作自然而 優雅,充滿了活力與生命力。畫面以暖色調為主,紅、黃、橙、綠等顏色相互輝映,形成溫馨、熱烈的氛圍, 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體現了唐代社會的繁榮。

《虢國夫人游春圖》設色典雅富麗,格調活潑明快。人物衣著以紅色為主,搭配青襖、白巾、綠鞍等,色彩相互襯托,鮮艷奪目且不俗。整個畫面色彩絢爛、熾烈,表現了唐人自信樂觀、熱情開放的人生態度,欣賞畫卷時讓人感覺仿佛就置身于那個繁榮昌盛、生機盎然的輝煌時代。

《簪花仕女圖》中的貴婦著朱紅色抹胸拖地長裙,衣服上的紅、紫、白、綠等顏色都非常鮮艷,間或輔以金銀色的裝飾,給人艷而不 俗的視覺感受。絢爛華麗的色彩成為唐代工筆仕女畫色彩語言表達的精髓, 構成了明艷的“大唐麗人”之美。這樣的色彩搭配既表現出了唐代貴族女性的華麗,也顯示了宮廷生活的富貴氣息,更彰顯了這一時代強盛、雍容、開放與自信的風貌。

《步輦圖》除了運用黑色外,主要運用了大紅、赭黃、白色、石綠等顏色,整體色彩沉著穩重又有些富麗的氣息。唐太宗李世民身穿黃袍,坐姿莊重,面帶微笑,栩栩如生,盡顯皇帝的威嚴和睿智。吐蕃使者祿東贊則身穿吐蕃服裝,手捧禮物,虔誠地獻給李世民。畫家閻立本把正中間的典禮官的衣服設為紅色,與右邊宮女衣裙上的小條紅色在面積上既對比又呼應,使祿東贊來長安向唐太宗求親的場景充滿了熱烈、喜慶和繁榮的氣氛。畫作整體色調鮮艷明快,大面積紅綠色塊交錯排列,給人韻律感極強的視覺效果。畫家通過這樣的色彩配置方式,不僅表現出大唐盛世的富貴、華麗與輝煌,而且體現了唐代社會大氣、開放和包容的特點。

(二)與“禮”相融的唐代人物畫繪畫色彩系統

“五行學說”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拔迳f”是基于“五行學說”的一種色彩理論,也是漢民族色彩觀的奠基石。其基本思想是將五行與五色相對應,以解釋和推演各種復雜的色彩關系?!拔迳f”是以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為核心的動態的五色體系。

五色從誕生起,就不單單指代顏色,而是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五色說”也是一種文化的載體與象征。西周時期,統治階級從禮儀等級觀念出發,把“五色說”中的這五種顏色稱為正色,象征著純正、高貴,被視為尊貴的色彩。通過調配正色而得到的顏色為間色,這些顏色被視為有瑕疵的色彩,因此在寓意上被視為卑賤的色彩。這一觀念在之后的歷史中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應用。

儒家學說起源于東周春秋時期,由魯國思想家孔子創立。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儒家取代道家,逐漸居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統治地位。發展到唐代,儒家思想在政治、教育、文化等領域得

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儒家提出的“禮”,其實是一種社會規范和道德準則,它主要用于區別尊卑貴賤,規定社會秩序和人際關系,以及強調道德修養和內心自律。對于色彩,儒家更加看重的是與“禮”相融。具體來說,就是把人倫尊卑與“五色說”相連,提倡運用合乎“禮”的規范的色彩系統,方為求美之道。儒家色彩觀在唐代社會生活中體現得非常廣泛,例如,服色制度就體現了等級。不同級別的官服有相對應的顏色,尊卑有序,不可逾越。在唐代人物畫中,也常常通過服色來象征社會地位。黃色通常是帝王的專屬色系,是皇權的象征?!恫捷倛D》中唐太宗作為至尊天子,身著土黃色衣服,以體現其尊貴的社會地位?!遏⒒ㄊ伺畧D》中婦人服飾以紅色和紫色為主,顯示了她們高貴的身份,紅色也寓意了婦女們的熱情和活力?!稉v練圖》中的人物衣飾上,有朱紅、緋紅、橙黃、草綠等顏色交相輝映,但這些色彩并非隨意使用,而是體現了人物身份的尊卑。鮮艷的紅色、黃色等服飾顏色象征著身份尊貴;而素淡的綠色、藍色等顏色,象征著侍女或普通婦女的身份,這些清新、樸素的顏色,也寓意了她們的勤勞和樸素。這種色彩運用的方式,不僅具有美學意義,而且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三)素雅、和諧、倡導天人合一美學觀的道家思想

在唐代人物畫中,常常通過色彩的運用來追求自然、和諧之美,表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這種追求自然、和諧之美的色彩運用方式,正代表了道家思想中對自然規律的尊重和追求。中國古代繪畫色彩運用因受道家文化的影響,本著以少勝多、以無勝有的思想,一直秉承一條追求清淡、簡練、素雅的色彩之路。周昉的《老子玩琴圖》整體色調淡雅、清新,營造出一種寧靜、悠遠的氛圍,體現了道家思想追求自然、樸素之美的理念。在細節的描繪上,畫中的老子身著白色道袍,手持古琴,神情悠然自得。白色作為道家思想的象征色彩之一,代表著純潔、清凈和無為而治?!陡咭輬D》中的人物服飾顏色以白色、淺褐色等素雅色彩為主,這些色彩不僅與背景相協調,也與道家追求自然、樸素之美以及內心純凈、寧靜的理念相契合。畫家并沒有使用過于鮮艷或對比強烈的色彩,而是以柔和的過渡和漸變為主,使得畫面呈現一種自然、和諧的美感。這種色彩處理方式使得畫面具有內斂和含蓄的藝術魅力,體現了道家思想中追求和諧、統一的美學觀念,也使得唐代人物畫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內涵。

(四)溫馨、濃郁、神圣的佛像色彩

唐代是一個開放的時期,不僅在政治上體現為與周邊少數民族的和諧相處,同時在文化領域也展現為文學藝術的繁榮。一些畫家有外來文化的背景,他們在繪畫上不但承繼了漢文化的儒家色彩觀,而且還吸收了佛教及其他異域風情的色彩成分。在唐代佛像畫中,畫家常常使用紅色、金色等顏色來表現佛的莊嚴和神圣。這些色彩的運用不僅體現了佛教對唐代人物畫的影響,也表達了人們對佛教的信仰和敬畏之心。

尉遲乙僧是于闐國(今新疆和田)貴族,善畫佛教人物和花鳥畫,與閻立本并稱,著名畫家吳道子也受其影響。他將于闐技法融入中原畫技,采用陰影法,使所畫人物有凹凸立體感。作品色彩鮮艷且沉穩濃厚,整體色彩搭配對比強烈,又不失和諧統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其作品《護國天王像》中,色彩運用展現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天王形象以濃重的朱砂和金色為主,凸顯其威嚴與神圣。明亮的色彩突出了人物的形象和特點,使畫面充滿了活力和生氣。同時,畫家巧妙地運用白色、綠色、藍色、黑色等色彩點綴,使畫面更加豐富細膩。他也注重色彩的對比,暖色的人物形象與背景的藍色形成冷暖對比,巧妙地通過色彩組合,營造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周昉的“水月觀音”曾成為長期流行的標準,被稱為“周家樣”。在他的“水月觀音”的一顰一笑里,可以看到仕女們的影子,似乎是喜歡豐腴美女的唐人希望也能有一個風華絕 ?代的神供他們景仰?!八掠^音”作品多用單 ?純明快且對比強烈的原色,注重畫面色彩的統一和諧,給人以濃烈華麗、神圣超脫的感覺,讓人產生一種敬慕感。

三、結語

唐代人物畫開放、多元和爛漫的色彩,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國藝術領域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們在感受這些畫作散發出的獨特魅力的同時,更應當學習與借鑒唐代人物畫的色彩表現手法,繼承和發揚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成果,為當代文化藝術創作注入新的活力。

基金項目:2022 年河北省文化藝術科學規劃和旅游研究項目“基于PCCS色彩體系的唐代人物畫色彩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 HB22-YB145。

[作者簡介]魏志英,女,河北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 美術教育研究與美術創作。武佩珍,女,河北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基礎美術教育。魏敏慧,女,河北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基礎美術教育。尹曉月,女,河北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基礎美術教育。

猜你喜歡
人物畫畫家顏色
酷炫小畫家
陸儼少人物畫譜(九)
陸儼少人物畫譜(二)
馬海方的重彩寫意人物畫
關于寫意人物畫的斷想
特殊顏色的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