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GC賦能龍獅文化國際傳播研究

2024-04-17 11:41李穎
藝術科技 2024年7期
關鍵詞:符號學

摘要:目的:AIGC技術蓬勃發展,推動了龍獅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進一步提升了中國在國際傳播中的地位與話語權。文章對AIGC賦能龍獅文化國際傳播進行研究,旨在更好地促進龍獅文化立足國際舞臺。方法:采用文獻資料法、歸納總結法,分析龍獅文化歷史內涵與表現形式、傳承與發展現狀,以及國際傳播中面臨的符號化壁壘、缺乏共通的意義空間、缺乏海外文化傳播的多元性與普世性、缺乏群體傳播條件的困境。同時總結AIGC賦能下龍獅文化去中心化、場景化、創造性與互動性的傳播特點。借助傳播學相關理論為龍獅文化國際化傳播探尋路徑:加強場景構建、互動性與創造性傳播、圈層化與多元媒介傳播。結果:AIGC為傳統文化現代性塑造提供了新路徑,改變了由人生產內容的主體地位,減少了內容傳播層級,營造了在場感,增強了傳播互動性,既促進傳播降本增效,又能夠幫助海外傳播對象建立共通意義空間。將AIGC技術與虛擬現實技術相結合,賦能龍獅文化在國際傳播中實現經濟化生存、文化性生存與參與式創新,達到體察人性、觸達人心的效果。結論:文章為AIGC賦能龍獅文化國際傳播提供了新的方法,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AIGC;符號學;共通的意義空間;群體傳播;場景構建

中圖分類號:G206;J722.2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7-0-03

1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2022年是AIGC發展元年,無論是AI繪畫的發展還是ChatGPT的更新迭代,新技術在提升人們工作效率的同時也給文化藝術產業帶來了猛烈沖擊。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龍獅文化起源于福建、廣東等地,多在節慶期間進行舞龍舞獅表演,寓意著祈求上天降下甘霖,保佑農業豐收,人民生活幸福。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球超過80個國家和地區相關媒體報道過我國的龍獅文化。但龍獅文化在國際傳播中仍存在缺乏共通的意義空間、缺乏文化海外傳播的多元性與普適性等問題。優秀文化的國際傳播是提升國家形象的關鍵,中國為樹立國家形象始終高度重視優秀文化的對外傳播[1]。

龍獅文化受AIGC技術的沖擊較小,AI繪畫等技術的出現使龍獅海報造型更加生動與多樣。若將AIGC技術運用到龍獅文化國際傳播領域,技術發展與文化傳播必將實現雙贏。

2 文獻綜述與研究方法

近年來針對AIGC技術的研究方向大多為內容范式革命、創新性內容生產、傳播的理性與理性的傳播等。AI技術無疑是一把雙刃劍,但國內外暫未出臺相關法律規范技術運用。因此眾多學者傾向研究AIGC的內容生產與規范,針對技術賦能文化國際傳播的研究較少。

舞龍舞獅等是龍獅文化的表現形式,其分為北獅與南獅兩大派系。舞龍舞獅是我國的一種獨具特色的民間體育運動。該運動不僅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還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力前進的精神支柱[2]。

據文獻搜索,新聞傳播領域對AIGC的研究共計188篇;針對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的研究共計527篇,且多停留在熱點人物的跨文化傳播影響階段[3],與社會流行趨勢間隔較大;對技術賦能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的研究共計64篇。學者主要研究AIGC技術的發展現狀或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整體現狀,研究技術賦能文化國際傳播的較少。針對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的研究,多數學者注重展現宏觀文化傳播困境并提出解決策略,雖具有普遍性但缺乏針對性。

因此,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歸納總結法,深度研究AIGC賦能龍獅文化國際傳播:借助符號學理論、共通意義空間及群體傳播等理論,詳細論述其發展現狀及困境,并提出相應對策,旨在促進龍獅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以提升中國在國際傳播中的地位與話語權。

3 研究發現

3.1 龍獅文化傳承與發展現狀

3.1.1 龍獅文化歷史內涵與表演形式

龍獅文化源遠流長,存在唐代起源說、遠古起源說。龍是古老的圖騰,傳說能消災降福,因此舞龍常在年節活動中表演。

現存的獅舞劃分為北獅與南獅兩大類,其中北獅流傳于我國中原地區,南獅在廣東、福建等地傳承和發展,地域特征明顯。

北獅與南獅在造型與表演形式上有明顯區別。在造型上,北獅以寫實為主,酷似真獅;南獅威猛,色彩艷麗,富有浪漫主義氣息。在表演形式上,北獅重模仿表演,多嬉戲玩耍,南獅重傳神寫照,多與武術結合。

3.1.2 龍獅文化傳承及發展現狀

龍獅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我國受到高度重視,但存在以下問題。

(1)地區性分配不均。經數據統計分析,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龍舞項目地區分布不均,其中廣州、浙江兩省項目數量最多。作為龍獅文化起源地的福建卻排名靠后。

(2)傳承人員老齡化。龍獅文化傳承人員多為老年人,年輕傳承人較少。這源于年輕人對龍獅文化的認知不充分,需要學校與社會組織發揮合力,積極應用現代技術手段,吸引年輕人關注和參與龍獅文化傳承。

(3)文化傳播單一。龍獅文化主要表現形式為舞龍舞獅,形式單一且衍生的文創產品類型單一,多利用傳統媒體進行報道,較少使用新媒體進行宣傳。

3.1.3 龍獅文化國際化傳播困境

國際傳播是在國與國之間采用大眾傳播手段進行傳播,政治性較強[4]229。龍獅文化的國際傳播存在以下困境。

(1)符號化壁壘。文化為人類所創造的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綜合[5]。龍作為象征符號,被中華民族賦予了吉祥的含義。龍獅文化是非語言符號,多用來表達對神靈的崇拜和對節日的歡慶。相較于中國古詩詞的國際傳播,龍獅作為非語言符號,其傳播更加便利。詩詞需要精準翻譯,因詩詞具有抽象性,在翻譯中意義容易改變,使得受眾難以理解。而龍獅更強調視覺效果,通過舞者裝扮、龍獅造型、動作細節來解釋象征意義,易于被傳播對象理解,傳播效果顯著。

從符號的功能看,因非語言符號直觀性的特點,表述傳達功能對龍獅文化國際傳播的影響較小,但符號的思考功能在國際傳播中意義重大。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離不開符號化和符號解讀的過程。即便是直觀的視覺效果,在缺乏解讀的情況下外國友人也很難理解背后蘊含的價值觀念。

(2)意義空間缺乏共通性。龍在中國是神圣與權力的象征,在國外卻代表著邪惡。意大利畫家拉斐爾作品《圣·喬治與毒龍》中的龍就是萬惡的反面形象。龍是邪惡的代表這一觀念在西方根深蒂固,很難通過國際傳播改變他們對龍這一符號的固有印象。即便西方媒體多次報道中國龍獅文化,仍然難以改變現代西方藝術作品中龍頻繁作為反面形象出現的情況。這說明在龍獅文化的國際傳播中尚未成功建立共通的意義空間。

共通的意義空間指傳播對象既要理解傳播中使用的符號含義,又要與傳播者擁有相近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經驗。然而,在國際傳播中,總會涉及多元文化背景。大熊貓這一符號的成功傳播來自形象的憨態可掬與物種的真實存在,正向的含義解釋容易被西方受眾理解。因此在龍獅文化國際傳播中可以嘗試一改龍獅威嚴形象,建立共通意義空間。

(3)缺乏文化海外傳播的多元性與普世性。龍獅文化表現形式和內容單一,缺乏多元性。類型單一的龍獅文化在海外很難形成有效影響[6]。從地域限制看,龍獅文化在中國發展不平衡,南方舞龍舞獅活動眾多,北方較少。地域差異使得龍獅文化海外傳播缺乏普世性。

(4)缺乏群體傳播條件。舞龍舞獅是家族性質文化,采用群體傳播,而非一對一的人際傳播。群體傳播需要具有共同目標和協作意愿[4]80。在國際傳播中,傳播對象很難與中華民族擁有祈愿國家繁榮昌盛的共同目標,很難形成群體情感,更不可能產生認同感與歸屬感,無法形成“狂歡”。

3.2 AIGC技術賦能龍獅文化國際化傳播

3.2.1 AIGC發展現狀

AIGC為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是全新的內容生產工具,被廣泛運用在諸多領域,在縮短內容傳播層級的同時還能促進傳播生態降本增效[7]27。

我國AIGC技術并未廣泛應用于藝術與商業領域,但數字技術賦能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已初具雛形。故宮數字文物庫藏品種類眾多,每件文物都能點開詳細圖360度查看。數字技術在保護文物的同時也促進了文物的傳承發展。

3.2.2 AIGC賦能下龍獅文化傳播特點

(1)去中心化。AIGC改變了傳統大眾傳播時代由專業媒介工作者生產內容、用戶生產內容和機構生產內容的信息生產形式,發展到機器生產內容,有助于實現人人享有表達自由的技術民主,保障參與者利益[8]。任何人都能在移動終端設備使用AIGC相關軟件,增強傳播過程的雙向性,改善傳統傳播過程中受眾的被動地位,為人們收集處理及傳輸信息提供便利條件。傳播資源的豐富改變了少數大眾傳播機構壟斷資源的狀況。

(2)場景化。AIGC進行場景構建不受時間地點限制[9]。場景是基于各種應用技術營造出的一種在場感。AIGC的跨模式生成在龍獅文化國際傳播中將文字圖片生成視頻調動受眾感官,結合計算機圖形學技術創造身臨其境的虛擬現實體驗,營造在場感。

(3)創造性與互動性。AIGC對內容未進行根本革新,卻重構了內容生產邏輯,改變了人生產內容的主體地位[7]27。海內外傳播對象借助AIGC生成原創龍獅IP,通過生成式內容進一步了解龍獅文化內涵。

在AIGC建立的虛擬社區,用戶可以分享IP形象和生成的視頻作品,增強傳播互動性,讓虛擬現實體驗生動逼真。

3.2.3 AIGC賦能下龍獅文化傳播策略

在Web3.0的點線面傳播模式下,通過多種方式促使龍獅文化在國際傳播中實現經濟化生存、文化性生存與參與性創新,最終達到體察人性、觸達人心的效果。

(1)場景構筑。國外相關報道主要涉及娛樂生活方面,國際受眾難以與傳播者形成共通的意義空間。數字技術使視覺符號的傳播由傳統媒體走向新媒體,也改變了人們對視覺符號的創作手法。AIGC將文字轉化為圖片、視頻,并借助虛擬現實技術再現龍獅表演構筑傳播場景。

(2)互動性與創造性傳播。利用AIGC技術增強傳播交互性,調動受眾積極性。開設舞龍舞獅線上比賽、研發龍獅發源地虛擬之旅,普及地域文化,促進建立共通意義空間。

利用AI技術內容擴容,由文字到圖片再到視頻。將AI創意與數字文創產業結合,利用AI繪畫為龍獅設計圖提供設計靈感,采用3D打印技術制造文創產品,為龍獅文化注入新的生機。采用虛擬現實技術,讓受眾體驗制作龍頭,并利用AIGC技術將龍獅文化與其他文化相結合,融合創新生成天馬行空的新文化。

(3)圈層化傳播與多元傳播媒介。圈層是互聯網社交媒體上的圈子群體,是對同一話題內容感興趣并愿意互動表達的一部分人。利用AIGC構建虛擬社群,并巧用傳播技巧,通過圈層進入策略觸達用戶消減文化折扣[10]。借助龍獅文化群體傳播特性將此文化與其他文化結合促進圈層化傳播。

在國際傳播中利用多種傳播媒介,將AIGC生成內容在虛擬社群傳播的同時指導用戶將自己生成的作品發布在Twitter等社交媒體上,結合當地文化特色選用多元媒介傳播,體察人性,觸達人心。

4 結語

本文研究龍獅文化傳承與發展現狀,深究其國際化傳播困境,通過研究AIGC技術賦能下龍獅文化的傳播特點,為龍獅文化提供新的傳播策略。

技術與文化的深度融合,開啟了傳統文化傳播的新篇章。這一研究既展現了AIGC技術在推動龍獅文化創新性轉化與發展中的巨大潛力,又為龍獅文化在全球舞臺上的展示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通過AIGC的賦能,龍獅文化傳播突破地域和語言限制,實現與全球觀眾的互動和連接,為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貢獻了新的力量,增強了中國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此項研究不僅是對龍獅文化傳播機制的一次成功探索,還為其他傳統文化國際化傳播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和啟示。

但由于AIGC發展變化的速度較快,未來發展趨勢難以預測,現今AIGC發展所帶來的倫理價值觀問題與侵權問題法律法規未進行明確規定,若過度依賴AI技術,也可能會帶來自我價值消解,失去拯救自我的意識,造成狂歡后人類對機器的屈服。這些問題本文并未深入探討,仍需后續展開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蔡名照.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J].對外傳播,2013(11):4-6.

[2] 龔興,劉劍,張小路,等.少數民族地(下轉第頁)(上接第頁)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研究[J].西昌學院學報,2013,25(4):122-125.

[3] 李習文.李子柒走紅海外的國際傳播邏輯[J].傳媒觀察,2020(2):33-37.

[4]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80-229.

[5] 王國平.城市學總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042-1043.

[6] 趙波,王曉景,陸紅江.數字賦能我國龍獅文化國際化傳播的途徑、困境及策略[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23,25(4):152-155.

[7] 喻國明,李釩.內容范式的革命:生成式AI浪潮下內容生產的生態級演進[J].新聞界,2023(7):23-30.

[8] 葉妮,喻國明.基于AIGC延展的創新性內容生產:場景、用戶與核心要素[J].社會科學戰線,2023(10):58-65.

[9] 喻國明,滕文強,蘇芳.“以人為本”:深度媒介化視域下社會治理的邏輯再造[J].新聞與寫作,2022(11):51-60.

[10] 喻國明,顏世健.認知競爭時代的傳播轉向與操作策略[J].東南學術,2022(6):227-237,248.

作者簡介:李穎(2002—),女,新疆烏魯木齊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新媒體傳播。

猜你喜歡
符號學
匼河“背冰”民俗活動的文化符號學闡釋
翻譯符號學的三域問題剖析
符號學家重返音樂史
基于符號學的文化衍生產品設計
以存在主義和符號學為主導對簡約主義包裝設計的理念解讀
基于符號學的產品設計符號傳達系統研究
視覺傳達設計中的符號學語意——讀《符號學產品設計方法》有感
社會符號學視角下法律翻譯對等研究
符號學理論初探
符號學的得與失——從文本理論談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