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解題困境剖析與應對策略
——以2023年江蘇省選考試題為例

2024-04-17 09:02丁夏男
教學考試(高考地理) 2024年1期
關鍵詞:沖積扇古鎮困境

丁夏男

(1.河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江蘇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

高考地理解題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很多障礙,如審題時對題意理解模糊,思維能力不夠導致思路“斷崖”,基礎知識存儲不足,地理原理不能綜合分析使用,學生自身具備的地理知識不能高效轉換等,這些都是學生在解題中亟須解決的問題。目前,大部分地理教師已經意識到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重要性,但迫于考試壓力仍讓學生置身題海中尋求“問題解決的途徑”,實際上收效甚微。下面筆者以2023年江蘇省選考非選擇題部分為例,從解題困境分析、解題策略引導兩方面入手,引導學生提升解題能力,并切實地提出一些相應的對策。

一、地理解題面臨的困境

(一)基礎知識的薄弱

部分學生對地理概念理解不徹底,如“輻射—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大氣逆輻射”這組概念關系鏈的“前因后果”無法建立,導致在解決如“大氣熱力作用”類試題中陷入了困境;對于學生而言,地理基礎知識就是蓋樓的基礎,沒有良好的知識根基,就會產生“地動山搖”的局面。

(二)解題心理的阻礙

部分學生在高考地理解題時出現困難大多是由于“過度緊張”,造成解不出題或錯誤解題。部分學生認為高中地理知識與考題無法關聯,在解題時不能精準對知識定位、熟悉運用地理原理解題,在遇到困難的、思維強度較大的題目時,會呈現停滯不前的狀態。

(三)思維方法的瓶頸

許多學生在解題時常常出現“沒有思路”的煩惱,說明其沒有選對恰當的方法,如果學生掌握相應題型對應的解題方法,便可以迅速提高解題效率。有些類型的試題教師雖然講過,學生當下也感覺基本掌握了,但當遇到變式題時,腦中就一片茫然,因此學生要學會在“解題的動態變化”中歸納和總結解題方法。

(四)解題習慣的疏忽

高中生解題的困難在于養成了不良的學習習慣,具體可表現在解題時缺乏反省的步驟。教師要求學生及時總結解題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但大部分學生并沒有加以重視,只是“形式主義”地回顧下錯題,長此以往,他們在解題中依舊會犯類似的錯誤。反思可以加強解題關鍵點的消化,如果學生忽略了這一步,做題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二、真題困境分析與導引

【例1】(2023年江蘇省選考,23題)

某地規劃的鐵路穿過一沖積扇。圖1為“某地地形及規劃鐵路位置示意圖”。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圖1

(1)在圖中用給定圖例符號標出陡崖位置,并寫出判斷理由。

(2)描述圖中沖積扇的主要地貌特征,并從物質來源、動力機制等角度簡析沖積扇的形成條件。

(3)從地貌角度,分析圖中沖積扇區域建設鐵路面臨的不利條件。

【解題困境分析】困境一:等高線地形圖如何判讀;困境二:沖積扇是如何形成的;困境三:沖積扇區域建設鐵路面臨的不利條件,要考慮的因素有哪些。

【解題策略導引】(1)山脊是等高線凸向低處;山谷是等高線凸向高處;陡崖是等高線重疊處;鞍部:兩座山峰之間;山峰:等高線閉合且越向中間數值越大。根據圖示信息可知,中間山峰的北側有等高線重合(重疊),說明該處有陡崖,根據圖示信息選擇合適的圖例,標在圖中的對應位置。(2)沖積扇是河流出山口處的扇形堆積體,當河流流出谷口時擺脫側向約束,并攜帶物質沉積下來。沖積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頂伸向谷口,大致呈半埋藏的錐體,以山麓谷口為頂點,形成向開闊低地延展的河流堆積扇狀地貌。由扇頂到扇緣地勢由高到低,流速由快到慢,沉積物的顆粒由粗到細。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沖積扇呈現扇形地貌;沖積扇地勢呈現由扇頂到扇緣逐漸降低的趨勢;結合圖示信息可知,該沖積扇上有多條河谷存在,地勢起伏較大;沉積物顆粒大小由扇頂到扇緣逐漸變細。當河流流經山區,流速較快,搬運能力較強,上游有大量的碎屑物質,河流攜帶大量泥沙,為沖積扇提供物質來源;當河流流出出山口,河流流速降低,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形成沖積扇地貌;當地河流較多,沖積扇遭受流水侵蝕,形成大量河谷;沖積扇形成較寬的平臺地貌,為河流沉積提供良好的沉積環境。(3)根據上問分析可知,該沖積扇有多條河谷發育,地勢起伏較大,不利于施工;當地有河流流經,地處山區,有山洪暴發的可能,影響鐵路安全;沖積扇沉積物較松散,影響鐵路的路基安全。

【例2】(2023年江蘇省選考,24題)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江蘇昆山、福建晉江、浙江慈溪和義烏4個縣級市的城市人口規模均超100萬,躍居我國大城市之列。

材料二表1為“2021年4個縣級市人口與經濟指標統計表”。

表1

(1)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簡述4 個縣級市優勢產業形成的相似條件。

(2)依據晉江、慈溪和義烏的優勢產業類型,分析其人均 GDP 較昆山存在的差異及其主要原因。

(3)說明優勢產業對4 個縣級市發展成為大城市的促進作用。

【解題困境分析】困境一:學生難以從江蘇昆山、福建晉江、浙江慈溪和義烏人口與經濟指標統計表中獲得相應的信息與工業區位因素、區域發展差異;困境二:試題與工業化、城鎮化相關知識如何連接起來。

【解題策略導引】(1)根據所學知識,江蘇昆山、福建晉江、浙江慈溪和義烏對外開放時間較早,產業起步較早,產業區位較好,勞動力充足;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產業基礎較好;區域經濟發展專業化程度較高,生產協作條件較好,生產效率較高;區域產業集聚,便于信息的交流與融合,產業創新水平較高。(2)根據表格信息可知,晉江、慈溪和義烏的人均GDP低于昆山。晉江優勢產業為體育鞋服,慈溪優勢產業為小家電,義烏優勢產業為小商品,均為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技術水平較低,產品的附加值相對較低;昆山優勢產業為電子信息產業,技術水平較高,附加值較高;根據材料信息可知,晉江、慈溪和義烏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產值較低,昆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產值較高,說明三地的企業規模小于昆山的企業規模。(3)優勢產業能夠吸納大量的勞動力,吸引大量外來人口,促進城鎮化進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四地的產業規模較大,產業集聚效益較強,能夠發揮集聚效益,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促進城鎮化進程。

【例3】(2023年江蘇省選考,25題)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希臘薩索斯島位于愛琴海北部,地形以山地為主。薩索斯島歷史悠久,早期居民多從事農礦業;20世紀60年代后旅游業發展,居民逐漸移居新鎮,形成古鎮—新鎮的“雙子鎮”模式。古鎮的傳統建筑大多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排列緊密,建筑材料為天然石材和木材;新鎮多為現代建筑。

材料二圖2為“薩索斯島古鎮與新鎮分布示意圖”,圖3為“薩索斯島古鎮傳統建筑景觀圖”。

圖2

圖3

(1)簡述薩索斯島古鎮和新鎮的空間分布特征。

(2)分析薩索斯島古鎮傳統建筑特點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

(3)評價“雙子鎮”模式對薩索斯島旅游業發展的影響。

【解題困境分析】困境一:以薩索斯島為材料,涉及聚落及旅游開發條件評價的相關知識,學生對具體材料信息的獲取能力不足;困境二:對學生而言,調用地理知識分析試題情境難度較大。

【解題策略導引】(1)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古鎮多位于島嶼內部,多沿河流分布;新鎮位于島嶼沿海地區。(2)根據材料信息“古鎮的傳統建筑大多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排列緊密,建筑材料為天然石材和木材”可知,古鎮傳統建筑多坐北朝南,根據圖示信息可知,該地位于北半球,坐北朝南利于采光;古鎮傳統建筑多依山而建,可以很好地利用山地地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筑物排列緊密,可以節省建筑空間;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古鎮傳統建筑屋頂坡面較大,當地降水較多,利于排水;建筑材料為天然石材和木材,當地為山區,便于就地取材。(3)有利影響: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該島嶼古鎮與新鎮并存,能夠提供多種多樣的旅游資源,吸引更多的游客;新鎮多為現代建筑,生活設施完善,能夠提高旅游體驗和舒適度,提高游客的游覽體驗;新鎮的旅游相關配套設施完善,能夠提高旅游資源環境質量,提高游覽價值;古鎮為傳統建筑,能夠提供獨特的旅游資源,有利于保護旅游資源的獨特性。不利影響:古鎮配套設施和生活設施不完善,人口大量流失,不利于傳統建筑的保護和旅游經營活動的開展;古鎮人口流失,不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綜上,依據三道題的分析,可以形成以下解題導圖:

(一)審明題目,明確解題困境

在地理解題之前,學生應仔細閱讀題目材料及設問,明確具體的困境出現在哪里,是哪一知識板塊,還是具體的知識點,為答題指明前進的方向。

(二)結合情境,綜合分析困境

明確解題困境后,學生積極調用已有的知識,挖掘題目“隱喻”情境,將已掌握內化的知識與地理新問題之間建立有機的關系,多角度多維度分析解題困境,建立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間的關系網,形成清晰的“解題腦圖”。

(三)精煉表達,有效組織答題

學生有了“腦圖”的雛形后,根據題目設問涉及的問題點,合理精準地組織地理專業用語,將解題以文本的形式呈現出來,最終解決“答題困境”。

三、地理解題困境的應對策略

(一)問題教學,厘清知識障礙

問題式教學以“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為要旨,在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的思維方式,建立與“問題”相關的知識結構,并能夠由表及里、層次清晰地分析問題,合理表達自己的觀點。

教師在地理教學中關注問題教學,問題設計是先決條件。地理問題應與實際的生產生活相聯結;“問題”是基于“情境”的思考,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建議教師在實施“問題教學”時候關注以下方面:(1)設計問題前要考慮學情,找到學生學習的最適宜發展區。(2)緊緊圍繞地理知識點設計問題串珠,構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有機地形成學習體系。(3)將完整問題和對應情境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開展學習前充分理解“情境+問題”。(4)不斷鼓勵學生對問題產生質疑,要有批判性思維。在“問題”引導下的知識學習,才能賦予學生最深刻的學習體驗,進而構建有自我特色的“地理知識結構”。

(二)表現性評價,化解心理障礙

表現性評價是指對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完成某項任務或任務群時所表現出的語言、文字、創造和實踐能力的評定,也指對學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學習態度、努力程度及問題解決能力等的評定。要精確評價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使得學生愿意去深入學習地理,教師應關注表現性評價在學生學習中的運用,包括教與學的目的是什么、學生在學習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教師應該設置何種“情境”、學生學習后形成怎樣的“表現”和“成績”。如此,再經歷這個過程,學生投身其中,才能不斷地進行地理問題的探索,從而化解“畏難”的心理狀態。

(三) 變式訓練,解除思維障礙

學生解題能力較低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知識遷移能力較差,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做“解題系統”變式練習。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善于歸類,把學生容易出錯的地理題型進行匯總,然后形成“系統小練”,讓學生多次訓練,總結解法,形成解題思維;這樣可以使學生避免“踩雷”,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質量。

(四) 解題反思,消除習慣障礙

猜你喜歡
沖積扇古鎮困境
困境
沖積扇油氣管道坡面侵蝕災害因子分析
古鎮之旅
古鎮——鎮遠古鎮
淺談基于Google Earth的現代沖積扇辮狀水道分布和構型
同里古鎮
“鄰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須正視的理論困境
我國霧霾治理的困境與出路
淺析沖積扇在河流地貌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