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數據出版在我國的實踐研究

2024-04-20 10:08劉嫻
出版與印刷 2024年1期

摘要:通過對《圖書館雜志》科學數據出版實踐進行分析,為我國科學數據出版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文章梳理科學數據出版的發展歷程,歸納科學數據出版的三種主要模式:獨立數據出版、論文輔助資料數據出版、數據論文出版。文章深入分析《圖書館雜志》科學數據出版模式、科學數據出版流程和數據出版管理平臺的服務功能,對《圖書館雜志》科學數據出版業務的未來進行展望,認為《圖書館雜志》數據出版尚處于探索階段,還需對標國際知名出版機構的科學數據出版經驗,完善科學數據出版的各個環節,以期更好地服務科研群體,助力我國學術期刊科學數據出版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科學數據出版;數據出版模式;數據出版流程;數據管理平臺;期刊融合發展

DOI:10.19619/j.issn.1007-1938.2024.00.003

作者單位:上海圖書館《圖書館雜志》編輯部

科學數據是指通過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開發等產生的數據,以及通過觀測監測、考察調查、檢驗檢測等方式取得并用于科學研究活動的原始數據及其衍生數據??茖W數據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知識發現與科技創新的基礎。同時,科學數據也是重要的科研產出,具有可重復使用的特性。

科學數據出版,又稱數據出版,是提高科學數據質量、規范科學數據使用、提高研究過程透明度、推動科學數據長期保存的有效方式之一。在相關政策文件的引導與規范下,我國科學數據出版發展迅速,相關理論及實踐研究不斷得到豐富。學者張小強等[1]在梳理國內外科學數據出版理論研究熱點和焦點的基礎上,厘清了科學數據出版涉及的關鍵問題與出版理論研究的發展動向。黃國彬等[2]34-40對科學數據出版的模式進行了分類思考和對比分析。秦順等[3]調研分析了歐美地區科學數據開放存取出版平臺的建設經驗。秦長江等[4]對國內外的數據出版政策進行了研究。習妍等[5]196-223對國內外數據出版實踐與進展進行了總體研究。涂志芳等[6]對數據出版的質量控制進行了研究??惾A等[7]237-243分析了數據出版的趨勢、機制與挑戰。許潔等[8]分析了數據出版的現實問題并提出對策。程婭[9]對數據出版的版權困境與應對策略進行了分析和解答。劉鳳紅等[10]對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Nature)、泰勒-弗朗西斯(Taylor & Francis )、威立(Wiley)以及愛思唯爾(Elsevier)等國際出版集團的數據出版政策進行了調研。伏安娜等[11]對數據論文的國內外發展、出版流程、與期刊論文的關聯、元數據標準等進行了研究。具體到各專業領域的科學數據出版,劉穎等[12]對醫學領域國際學術期刊的數據出版政策進行了分析;汪匯源等[13]研究了國內外英文農業科技期刊的數據出版政策;還有一些學者分別分析了地球科學領域[14]、生命科學領域[15]、空間科學領域[16]、圖書情報學領域[17]1081-1086的數據出版實踐。

通過梳理相關文獻發現,科學數據出版的研究內涵在不斷豐富,顯示出科學數據出版發展的廣闊前景。當前,科研活動跨學科、跨機構、跨系統趨勢日益明顯,科學研究對數據資源的依賴與日俱增,科研人員對科學數據共享和重用的需求也日趨強烈??茖W數據出版作為一種新的科學數據共享模式,在降低科研資源的重復投入、提高科研效益、促進科學研究發現與知識創新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已有研究中關于科學數據出版的理論與政策研究較多,具體實踐應用研究較少?;诖?,本文以《圖書館雜志》為案例,對其數據出版實踐進行重點分析,以期為我國的科學數據出版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科學數據出版發展歷程概述

21世紀以來,科學數據出版受到各國政府和科研教育機構的高度重視,各類數據倉儲和數據共享平臺不斷涌現,這些平臺可直接發布科學數據或者存儲傳統期刊論文的支撐數據。此外,新型數據期刊也陸續創刊。

當前,國際上主要的科研機構和學術期刊基本都已制定了與科學數據開放、共享和利用相關的政策。美國生態學會(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英文縮寫 ESA)創辦的期刊自2000年起要求作者將與論文相關的數據發布到由該學會創建的數據倉儲庫中。歐盟提出在歐洲的公共資助研究中,要確??茖W出版物的開放獲取,并促進科學數據的開放獲取。[18]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明確規定,研究數據集及其支持文檔需盡快提交到指定的數據存儲庫中,并根據項目要求提供開放共享??茖W數據論文的出版則從2009年起受到期刊界的廣泛關注,2012年開始進入科學數據期刊的集中創刊期,2014年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創立科學數據期刊《科學數據》(Scientific Data)要求投稿作者必須向期刊證明與論文相關的科學數據已存儲到可公開訪問的相關數據庫中,[19]并且要求自科學數據出版當日起提供免費獲取。

在我國,2015年國務院發布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明確提出:積極推動由國家公共財政支持的公益性科研活動獲取和產生的科學數據逐步開放共享,構建科學大數據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實現對國家重要科技數據的權威匯集、長期保存、集成管理和全面共享。[20]在學術期刊界,先后有《中國科學數據》《全球變化數據學報》等科學數據期刊陸續創刊?!吨袊茖W數據》要求作者優先將數據存儲在科學數據銀行,《全球變化數據學報》要求作者將數據提交到其自建存儲庫“全球變化科學研究數據出版系統”中。[5]207傳統學術期刊也開始注重對科學數據的管理,如《圖書館雜志》建立數據出版管理平臺( www.libraryjournal.com.cn ),將數據出版作為期刊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中華外科雜志》明確論文一經錄用,支撐研究結論的數據都要提交到相關數據存儲平臺,按照平臺規則進行共享。2017年,《信息技術科學數據引用》國家標準(GB/T 35294 —2017)正式發布,規定了科學數據引用元素描述方法、引用元素詳細說明、引用格式等方面的內容。[21]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科學數據管理辦法》,提出“主管部門和法人單位應積極推動科學數據出版和傳播工作”,體現了國家對科學數據出版和傳播的重視。2019年,《中國科學院科學數據管理與開放共享辦法(試行)》發布,明確要求科研人員應及時向指定的科學數據管理機構匯交數據。同年8月,中國科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提出探索增強數字出版、數據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22]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將數據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并舉,將科學數據的共享利用提升到了新的高度。2023年,《數據論文出版元數據》國家標準(GB/T 42813—2023)發布,對規范科學數據出版、推動科學數據開放共享生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二、科學數據出版主要模式

科學數據出版模式,也稱為科學數據出版類型,現有研究對科學數據出版的模式劃分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勞倫斯(Lawrence)等[23]提出的獨立數據出版、學術論文輔助數據出版、附錄數據出版、期刊數據檔案出版、數據論文出版五種模式;張靜蓓等[24]歸納的數據獨立出版、數據論文出版、合作出版、期刊自行出版四種模式;何琳等[25]總結的數據倉儲出版、機構庫出版和期刊自行發表三種主要模式;黃國彬等[2]35-37根據科學數據產生的情形,將科學數據出版歸納為科學數據集成出版與獨立出版兩種模式。

基于以上幾種分類,本研究認為科學數據出版模式總體上可歸為以下三種。

1.獨立數據出版

獨立數據出版是指科研人員自主或者按照項目資助方要求,將數據單獨提交到開放存取數據知識庫進行發布,并為數據集分配唯一標識符,以便檢索和使用[7]238,是一種獨立于出版物的數據出版模式。

2.論文輔助資料數據出版

論文輔助資料數據出版是一種附屬于出版物的數據出版模式,它要求將數據作為論文的附件、附錄而出版或存儲到期刊指定的數據倉庫,并建立論文和數據之間的關聯。

3.數據論文出版

數據論文指經過同行評議的專門對具有科學價值的數據集進行描述的論文,一般采用結構化的模式,說明數據集的目的、產生與處理的過程,數據內容以及使用方式等。[7]241數據論文出版模式將科學數據作為一種文本文獻進行出版,包括發表在數據期刊的數據論文和綜合性期刊的數據論文。[26]

獨立數據出版有利于數據的保存、獲取、共享及檢測統計。在論文輔助資料數據出版中,數據與論文密切相關,論文對數據有一定的說明,便于用戶理解和利用。數據論文則是以論文的形式對數據進行詳細的闡述,并經過同行專家評議,數據論文描述的數據以論文的形式公開發表,更有利于對數據的可靠性、可用性、可追溯性進行驗證,從而為數據的引用和重用提供更大的可能性和便利性。[5]196

三、《圖書館雜志》科學數據出版實踐

《圖書館雜志》是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優秀學術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簡稱北核)收錄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簡稱 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 AMI 綜合評價報告》(簡稱 AMI)核心期刊。隨著科學數據價值的凸顯,科學數據已經被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領域的研究者認為是一種新的信息資源。在此背景下,《圖書館雜志》于2016年開始了數據出版實踐探索,由主管單位上海圖書館(上??茖W技術情報研究所)自主研發建立了數據出版管理平臺。

1.《圖書館雜志》科學數據出版模式

《圖書館雜志》數據出版與單純的數據倉儲不同,具備同行評審、編輯加工、公開發布、查詢引用等多項功能,是我國學術期刊數據出版的典型代表?!秷D書館雜志》對不同的數據類型采取不同的數據出版模式,能夠較好地滿足研究者的不同數據出版需求。

(1)富媒體數據出版

科研人員運用計算機技術開展的合作性、跨學科研究對學術出版影響深刻。具體表現為學術成果不再僅僅是文字表述,相關的圖表、音頻、視頻越來越多。由于印刷技術和印刷成本的關系,在傳統出版模式中很難將所有圖表數據一一呈現,至于音頻、視頻更是傳統學術出版的難點?!秷D書館雜志》數據出版管理平臺的建立,很好地解決了這些難題,將必要的圖片、表格隨論文在紙刊出版,拓展閱讀的圖片、表格、音頻、視頻則在數據出版管理平臺增強出版。

富媒體數據出版的優點是文章可直接鏈接音頻、視頻等富媒體數據資源,增強了論文的可讀性;缺點是富媒體數據屬于論文附加增強內容,不會被其他論文引用。

(2)支撐論文研究結論的數據出版

由于論文中呈現的多為結論性數據,原始數據以及推演過程中產生的數據無法呈現。為了將這些數據保留下來增加論文結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圖書館雜志》數據出版管理平臺提供了永久存儲空間,供數據的存儲和下載驗證。作者在投稿時,系統平臺提醒作者將數據上傳到數據出版管理平臺,供同行專家隨論文一起評審,待論文在紙刊出版后,支撐論文研究結論的數據同時在數據出版管理平臺出版。

支撐論文研究結論的數據出版的優點是數據能夠與論文一起接受評審,整體質量較高;缺點是與結論相關的數據集復用價值有限。

(3)數據論文出版

數據論文是科研人員通過對數據的描述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獲取、理解和使用數據。[17]1083數據論文在紙刊出版,數據論文描述的數據集在數據出版管理平臺出版,論文與數據之間通過 Handle標識符(數字資源全球唯一標識符)關聯。數據論文出版的優點是數據論文格式規范,對數據的描述清晰明確,利于共享復用;缺點是數據的版權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學界對數據論文學術價值的認可度有待提高。

(4)獨立數據出版

由于國內外學術期刊和數據出版平臺的國際影響力差距懸殊,科研人員在發表論文時傾向于將論文優先發表到國外權威期刊,其研究數據也偏重在國外平臺出版。為有效促進數據共享、避免數據外流,《圖書館雜志》鼓勵研究人員將已在國內外期刊發表的研究論文中的研究數據、數據集另行投遞上傳至其數據出版管理平臺,數據經審核通過后可作為研究數據成果單獨錄用發表,并與原論文出處或地址實現雙向互鏈訪問。[27]

獨立數據出版的優點是數據規范、質量高,能夠避免數據丟失和數據外流;缺點是研究人員上傳數據的積極性有待提高。

2.《圖書館雜志》科學數據出版流程

《圖書館雜志》的數據出版與傳統論文出版一樣,具有規范的出版流程,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上傳數據

在向導式投稿流程中,平臺系統提醒作者上傳數據,要求作者按照規定對數據進行描述,并將高清晰度的富媒體格式文件和數據集上傳到數據出版管理平臺,同時將上傳后的數據鏈接地址添加到文末。

(2)評審數據

作者上傳數據后,進入數據評審環節,主要包括:對數據的評審,審查并核驗數據的完整性、真實性;對數據論文的評審,審查數據論文結構是否規范,數據論文的基本信息、數據集信息、輔助信息是否齊全;對數據與數據論文相關性的評審,審查數據論文與數據集的相關性、一致性。

(3)發布數據

對于通過編輯部審核、同行專家評審,符合刊發要求的數據與數據論文進行公開發布。數據發布在《圖書館雜志》數據出版管理平臺,數據論文刊發在《圖書館雜志》紙刊。

(4)引用數據

《圖書館雜志》要求作者在數據論文中提供關于數據可用性的聲明以規范對數據的使用,并列出數據引用格式與數據論文引用格式。聲明內容如下:“本數據集可以通過在網站注冊登錄獲取,可以用于科學研究和教學目的,需標注引用信息,禁止二次分發和商業演繹?!?/p>

3.《圖書館雜志》數據出版管理平臺的服務功能

《圖書館雜志》數據出版管理平臺除了具有規范的數據出版功能外,還支持多項數據服務功能,具體如下。

(1)數據長久保存

支持用戶通過注冊登錄,按照要求自助完成數據存儲。平臺采取多種方式確保數據長期、安全保存:遵循公認標準、采用通用數據格式保存數據并進行備份;實時監控數據安全,及時發現潛在問題并采取應對措施;注重對軟硬件系統的維護,定期對平臺系統進行檢查,以確定軟硬件是否需要更新。

(2)數據分級管理

平臺嚴格遵守相關法律和行業標準,制定安全可靠的數據分級管理政策,按照層次劃分層級,并設定不同的數據訪問角色和權限,使用戶減少因數據共享而可能產生的顧慮,如知識產權損害、數據隱私泄露等。

(3)數據權限管理

平臺對數據集、課題、數據文件定義的訪問控制權限可分為:創建權限、讀取權限、更新權限、刪除權限、定義數據采集、導出采集結果等。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操作權限,如管理員具有所有權限,用戶具有創建和編輯自己課題的權限,編輯擁有發布課題的權限。

(4)數據版本管理

平臺自動記錄數據的更新,并對歷史版本進行保存,記錄內容包括修改的時間和具體修改內容等,同時還能提供對各個版本的差異比較,便于需要使用數據的研究人員進行查證。

(5)數據瀏覽與導航

用戶可瀏覽平臺中的所有公共數據資源。平臺為用戶提供數據集導航,包括自定義的分類導航和依據 A—Z 字母順序導航兩種,并允許用戶創建不同形式的課題集導航,如靜態導航、動態導航、鏈接導航。

(6)數據檢索

用戶無需注冊即可檢索平臺中所有已發布的數據資源,也可以在單個數據集中檢索數據資源。已發布數據集中的受限制數據也會出現在檢索結果中,并以帶“鎖”的圖標標注出來以作區分;未發布的數據集中的數據資源則不在檢索范圍內。

(7)數據分析

平臺提供一種基于 R 語言的計算統計工具,并提供廣泛的統計分析模型,支持用戶在瀏覽數據資源時利用可視化的功能選擇變量,生成圖表,并將圖表與選擇的數據文件一起打包下載。平臺還支持多種在線分析工具的集成,支持對數據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可視化分析。

(8)數據精選

平臺能夠基于數據下載熱度、數據搜索熱度、自定義精選數據等,將優質數據通過圖片滾動等方式進行展示,通過點擊圖片即可直接瀏覽。

(9)數據素養培訓

平臺提供數據論文模板供作者參考;制作數據出版相關知識介紹的小視頻,供用戶觀看學習;制作數據出版管理微課堂系列課程,供用戶學習實踐。

四、《圖書館雜志》科學數據出版業務的未來展望

《圖書館雜志》科學數據出版業務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數據出版方面技術領先、類型多樣、出版流程規范、服務功能齊全,逐步與國際數據出版接軌。當前,《圖書館雜志》科學數據出版業務在我國圖書情報界和期刊出版界已具備一定影響力,《圖書館雜志》數據出版管理平臺項目獲得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專項資金資助以及上??茖W技術情報成果和華東科學技術情報成果多種獎項,但對標國際知名出版機構的數據出版經驗,還需完善數據出版的各個環節,創新數據出版機制和服務功能,從而更好地服務科研群體。

(1)突破專業限制,服務更多用戶

《圖書館雜志》科學數據出版在推動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學術期刊論文數據出版的科學化、規范化方面的積極探索,促進了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領域的理論創新與實踐發展。但是目前平臺存儲與出版的數據多為《圖書館雜志》投稿作者的論文研究數據,其他學術期刊和科研機構的數據較少,數據出版平臺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2)規范評審標準,提高數據質量

數據評審是數據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雖然《圖書館雜志》數據出版管理平臺目前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數據評審機制,但在細節方面仍需加強,包括需要制定詳細的數據評審指南,以進一步規范數據論文的審稿流程,確保數據集的可靠性與數據論文的規范性等。

(3)加強國際合作,提升平臺影響力

《圖書館雜志》數據出版管理平臺目前已初具規模,在國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今后應爭取在國際知名數據知識庫系統(如FAIRsharing、re3data)上進行注冊,通過CoreTrustSeal國際認證,服務全球科研用戶和國際合作項目,實現平臺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進而吸引更多科研人員上傳數據,提高科學數據出版傳播的國際影響力。

(4)多渠道籌措資金,實現可持續發展

《圖書館雜志》數據出版管理平臺在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和上海圖書館的大力支持下,迎來了強勁的發展動能和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目前平臺的資金來源較為單一。今后一方面可以考慮專門針對外部機構提供付費服務,維持持續運營;另一方面爭取在現有基金項目結束后能夠獲得社會組織或專業學會的資金支持,實現平臺的可持續發展。

(5)籌建數據出版團隊,明確數據編輯職責

數據出版管理平臺中涉及的數據量龐大、結構復雜,數據及數據論文審核對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要求高,因此對評審人員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數據出版管理團隊成員除了熟知行業發展的評審專家外,還應包括國內外知名數據管理和數據技術專家?!秷D書館雜志》數據出版管理平臺應盡快籌建一支人員構成合理的科學數據出版團隊,同時還需明確數據編輯的職責。

(6)協同培訓,提高科研人員數據素養

國內數據出版管理平臺較少關注數據管理計劃(data management plan,英文縮寫 DMP)服務,即提供針對科研人員的數據管理計劃培訓,內容包括元數據著錄規范、數據生命周期管理、數據監護、數據收集方法和工具等?!秷D書館雜志》數據出版管理平臺可考慮與其他數據期刊一起開展協同培訓,加強與科研群體的溝通,提高科研群體的數據共享意識與數據素養。

五、結語

科學數據出版是促進科學數據開放共享的重要手段,可以規范科學數據共享標準、推動科學數據長期保存、提高科學數據共享質量、實現科學數據的再利用,是開放科學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茖W數據出版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需要對科學數據出版中的各個環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細致、全面的研究和探討。當前我國的科學數據出版實踐還處于探索階段,理論研究滯后于科研活動的發展;我國的科學數據出版實踐,如倉儲庫建設和科學數據期刊出版,與歐美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今后需要對標國際知名出版機構的科學數據出版經驗,不斷完善提高,從而推動我國科學數據出版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小強,李欣.數據出版理論與實踐關鍵問題[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26(8):813-821.

[2] 黃國彬,王舒,屈亞杰.科學數據出版模式比較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8,36(1):34-40,33.

[3] 秦順,汪全莉,邢文明.歐美科學數據開放存取出版平臺服務調研及啟示[J].圖書情報工作,2019,63(13):129-136.

[4] 秦長江,吳思潔,王丹丹.學術期刊出版機構數據政策框架研究[J].出版科學,2021,29(6):46-54.

[5] 習妍,孔麗華,汪洋,等.國內外數據期刊實踐與進展研究[J].中國科學數據,2023,8(1):196-223.

[6]涂志芳,劉茲恒.我國多學科領域數據出版質量控制最佳實踐研究[J].圖書館雜志,2020,39(9):70-77.

[7] 孔麗華,習妍,張曉林.數據出版的趨勢、機制與挑戰[J].中國科學基金,2019,33(3):237-245.

[8] 許潔,唐文輝,夏心悅.面向實踐的數據出版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0,31(11):1331-1337.

[9]程婭.我國科技期刊科學數據出版的版權困境與應對策略[J].出版發行研究,2023(9):58-64.

[10]劉鳳紅,彭琳. FAIR 原則背景下國際出版集團的數據政策和實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1,32(2):173-179.

[11]伏安娜,張計龍,殷沈琴.數據論文國內外發展研究綜述[J].圖書情報工作,2015,59(24):131-138.

[12]劉穎,王旋.醫學領域國際學術期刊數據出版政策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7,28(8):685-689.

[13]汪匯源,趙云龍,陳希用,等.國內外英文農業科技期刊數據出版政策分析與啟示[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3,34(11):1458-1466.

[14]韓露,丁毅.數據出版的實踐模式對比研究:以地球科學領域為例[J].知識管理論壇,2019,4(3):152-162.

[15]李新月,青秀玲,韓露,等.生命科學領域數據出版實踐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1,32(7):935-943.

[16]袁雅琴,胡曉彥,佟繼周,等.大數據開放背景下的我國空間科學數據出版實踐[J].中國科技資源導刊,2022,54(1):89-96.

[17]劉嫻.學術期刊科學數據出版實踐研究——以《圖書館雜志》數據出版管理平臺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2,33(8):1081-1087.

[18]王衛軍,李成贊,鄭曉歡,等.全球科學數據出版發展態勢分析——基于 Web of Science數據庫的調研[J].中國科學數據,2021,6(3):267-285.

[19]諸云強,朱琦,馮卓,等.科學大數據開放共享機制研究及其對環境信息共享的啟示[J].中國環境管理,2015,7(6):38-45.

[20]關于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EB/OL].(2015-09-05)[2024-02-20]. https://www.mee.gov.cn/zcwj/gwywj/201811/t20181129_676579.shtml.

[2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信息技術科學數據引用: GB/T 35294—2017[S/OL].(2017-12-29)[2024-02-20]. https://openstd.samr.gov.cn/bzgk/gb/newGbInfo?hcno= A495CA355BAF00D962AA8DD84C3B2C16.

[22]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四部門聯合發文推動科技期刊改革發展[EB/OL].(2019-08-16)[2024-02-20]. https://www.gov.cn/xinwen/2019-08/16/content_5421699.htm.

[23] LAWRENCE B,JONES C,MATTHEWS B,et al. Citation and peer review of data:moving towards formal data publi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of Digital Curation,2011,6(2):4-37.

[24]張靜蓓,任樹懷.科研數據出版模式、流程及引用策略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5,59(9):21-27.

[25]何琳,常穎聰.國內外科學數據出版研究進展[J].圖書情報工作,2014,58(5):104-110.

[26]劉茲恒,涂志芳.數據出版及其質量控制研究綜述[J].圖書館論壇,2020,40(10):99-107.

[27]劉嫻.數字經濟視域下學術期刊增強出版的路徑選擇與案例分析[J].出版與印刷,2022(1):58-66.

Practical Research of Scientific Data Publishing in China: Taking Library Journal as An Example

LIU Xian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practice of scientific data publishing in Library Journal, this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data publishing in China.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cientific data publishing, and summarizes three main models of scientific data publishing: independent data publishing, paper auxiliary data publishing and data paper publishing.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scientific data publishing mode, the scientific data publishing process and the service functions of the data publishing management platform of Library Journal,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tific data publishing business of Library Journal.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data publishing of Library Journal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and it is necessary to benchmark the scientific data publishing experience of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publishing institutions and improve all aspects of scientific data publishing so as to better serv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community and help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data publishing of academic journals in China.

Keywords: scientific data publishing; data publishing mode; data publishing process; data management platform; journ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Author Affiliation: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Library Journal, Shanghai Library

引文格式:劉嫻.科學數據出版在我國的實踐研究——以《圖書館雜志》為例[J].出版與印刷,2024(1):53-6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