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民間信仰到文化景觀

2024-04-20 15:51張芮綺劉波
文教資料 2024年1期
關鍵詞:文化景觀

張芮綺 劉波

摘 要:目前對胡公信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歷史與文化視角上,雖有部分研究者關注到方巖胡公對于當地旅游業的影響,但鮮有學者能結合文化景觀的概念來分析胡公文化與當代文旅的融合路徑。以景觀為理論方法,從景觀之形、景觀之意、景觀重構三個角度考察胡公信仰,有助于延續方巖乃至浙中一帶的民間文化與精神內涵,更可以觀察胡公信仰(地方民間文化)與城市商業(現代文化)、旅游觀眾(外來文化)的互動,在現當代語境中探索胡公信仰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胡公信仰;文化景觀;文旅實踐

民間信仰研究是文化旅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領域,流行于浙江省永康市方巖一帶的“胡公信仰”便是民間信仰的典型代表。

學術界一般認為胡公的原型是北宋官員胡則。胡公信仰屬于地方性民間文化,研究胡公信仰是了解永康民俗文化最直觀的手段之一,胡公信仰既承載了永康的歷史、情感與想象,又體現了地方文化的藝術價值,對當地的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等具有深刻影響。關于胡則的為官為人,民間一般對其持正面態度。但據史料,其或許存在濟民之實,未有救世之功,不至于名垂青史。胡則是如何由北宋官吏轉變為民間傳奇人物,胡公信仰又如何從民間信仰轉變為文化景觀?還待進一步考證、研究。

在當代,景觀的概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及。景觀不僅包括自然的,也包括人文的[1];“景觀”不僅僅意味著“圖景”,而是由“圖景”“觀看者”“觀看”過程和觀看“語境”等彼此作用成就的整體性效應。[2]

永康市方巖以其獨特的胡公信仰吸引著旅游者,帶動了周邊地區的旅游發展,塑造了以胡公文化為核心的文化景觀。本文從文化景觀的理論著手,對胡公信仰的實體化特征、文化內涵建構、意義再生產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可以觀察到胡公信仰(地方民間文化)與城市商業(現代文化)、旅游觀眾(外來文化)的積極互動,進而認識和理解胡公文化的形成原因,深化其研究意義。

一、景觀之形:胡公信仰的實體化特征

信仰實體化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官方或民間的普遍認同。從實體化的典型代表、實體化的復興手段、實體化的地域擴展三個維度探索胡公信仰的實體化特征,有助于理解胡公文化景觀的成因。胡公信仰以實體化的方式實現了地域性擴展,各地胡公信仰場所的建立,使胡公信仰以永康市方巖為中心向周邊地區輻射,在浙江一帶得到廣泛的傳播。

(一)方巖胡公:實體化的典型代表

方巖風景區為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供奉的是北宋地方官員胡則。數百年來,胡則在此受人們供奉,文化影響力日益增強,被尊稱為“胡公大帝”。據官方數據統計,2023年春節期間,方巖景區最大游客承載量為3.26萬人次。其中大部分慕名而來的人,是“聽信”了胡公“有求必應,有禱必答”的信仰文化。每年來方巖上香的旅游者絡繹不絕,可見這位“胡公大帝”對民間文化的影響之深。

方巖山山頂有一座胡公祠,它是民間祭拜胡公的主體建筑。胡公祠是傳統建筑,以木材為主要構材,紅墻黑瓦,門口兩座石獅子,屋頂為歇山頂,翹角重檐,雕刻精美。胡公祠分前、中、后三進,前殿懸掛有一大銅鐘;中殿居中而坐的是“胡公”神像,赤面長髯,錦袍玉帶,氣宇軒昂[3];后殿是上香祈福的主要區域,有一胡公像居于殿中央,背后坐著三位鳳冠霞帔的妻妾,左右兩側坐著兩位少年公子,無一不彰顯出胡公祠的莊嚴肅穆。

除了胡公祠、胡公塑像,景區入口處的大石碑上還刻著宋高宗為胡則提的“赫靈”兩個鎏金大字,取“甚為靈驗”之意;胡公祠旁,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語錄壁;此外,永康市還有胡公紀念館、胡公詩廊、圓夢塔、胡則史跡館等各具特征的胡公信仰場所。胡公信仰的實體化信仰場所的建立,與隨之發展壯大的方巖廟會活動,都對胡公文化的內涵起到了拓展和外化作用。

(二)胡公廟會:實體化的復興手段

方巖廟會又被稱為“胡公廟會”。內容豐富多彩的方巖廟會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已經發展成為固定的民間文藝活動。胡公廟會是永康市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與重要的傳統習俗,對于當地百姓來說意義非凡。每年農歷八月初至九月九日,一系列的主題廟會活動在方巖地區開展,胡公文化廣場是廟會的核心表演場地。

廟會儀式、主題巡禮等獨具特色的民俗活動同樣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旅游者,形成盛大的廟會圖景。廟會活動的核心內容是“迎羅漢、拜胡公”的儀式,一般由身強力壯的青年組成羅漢班,簇擁胡公像向著方巖山山頂的胡公祠出發。巡回過程中表演武術雜耍、民間歌舞,有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表演“十八蝴蝶”“打羅漢”等。還會開展祭拜儀式,如上香、擺放祭品等。

廟會的節慶儀式是一種重振或復興當地文化或傳統的手段,胡公廟會推動了以胡公信仰為核心的文化藝術發展,也促進了中國民間舞蹈戲劇、武術雜耍的發展。通過參與廟會活動,旅游者可以親身體驗當地的生活文化,了解胡公文化的深刻內涵及藝術情趣。廟會活動彰顯了文化與旅游融合的積極意義。與此同時,旅游者原有的文化思維和消費方式也對當地的旅游產業產生了影響,既推動了廟會活動形式與內容的推陳出新,又實現了廟會文化與旅游資源的活動融合。

(三)旅游資源:實體化的地域擴展

永康地區宗祠、家廟眾多,它們與胡則密切關聯。如胡公祠旁的廣慈寺,便是胡則兒時的讀書場所;始建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的廣慈寺,是胡公廟會表演的重要場所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坐落于永康市古山鎮胡庫村的胡則史跡館保留了大量文字史料,集中展現了胡則的生平事跡。此外,壽山胡公家廟、永康縣城北鎮殿、胡公陵園等舊址如今皆演變為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4],也成為香客和旅游者的好去處,由此可見胡公信仰實體化的區域之廣。

除了胡則的故里永康,胡公信仰也遍及浙中一帶其他地區。鄰近各縣,如武義、東陽、磐安、義烏、縉云、仙居、嵊州、龍游、天臺等也有廟會之舉。[5]

依托這些胡公文化物質要素的發展,可以看出在地域文化與旅游資源的互動過程中,胡公文化已經深入當地人的社會生活,以胡公為主題的文化建筑規模不斷擴大、場所不斷增加,為胡公文化的傳播與推廣提供了實體化活動場地。隨著胡公信仰影響力日漸擴大,其“靈驗”之說廣為當地及周邊地區所接受,胡公文化景觀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其文化內涵也有了新的發展。

二、景觀之意:胡公信仰的文化內涵建構

數百年來,有關胡公信仰的歷史傳說數不勝數,有的被記載在史書上,有的則僅是以口頭的形式流傳于民間。研究者胡國鈞、陸敏珍、鮑志成都曾基于《宋史》《墓志銘》等史料,對胡則的生平史跡做過詳細的研究。從流傳至今的民間故事中追溯胡則的生平歷史及古代歷史傳說,以歷史演變的縱向跨度可看出胡公信仰的文化內涵演變。

(一)胡則生平

胡則,初名廁,字子正,婺州永康(今浙江金華永康)人。宋端拱二年(989),他考取進士,得宋太宗賜名胡則,從此正式開啟了為官之路。胡則的歷史形象長期以來遭到學術界的質疑。陸克昌認為其形象實不足與清廉剛直的包拯、海瑞之類相比[6];陸敏珍指出胡則在宋初的政治中并未有卓越的表現[7],在操守方面,他被同時代的其他官員指責為人貪婪、結黨營私。[8]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民間一直對胡則的操守和品德抱有正面的態度,這可能與胡則的幾項主要政績有關。

陸敏珍把胡則的主要歷史政績總結為督隨軍糧、智去虎患、管理礦坑鑄錢監、救助外商、奏減土地田值、改革鹽法六項。[9]縱觀胡則四十多年的為官生涯,其奏免衢、婺身丁錢的政績最為學術界及民間所認可。明道元年(1032),胡則任工部侍郎,適逢江南大旱,民不聊生。胡則向皇上奏請,免除了衢、婺兩州百姓身丁錢。而“智去虎患”事件則凸顯了胡則的才智。宋景德四年(1007),胡則前往潯州(今廣西桂平市)出任知州,潯州時值盛夏,猛虎四處傷人。胡則召集人手圍捕猛虎,并借用鐘馗之名消除潯州百姓對虎患的恐懼。

總而言之,這些政績雖算不上出類拔萃,卻也彰顯了胡則為人果敢、處事變通、盡心盡力為民謀利的品質。胡則憑借果斷和智慧獲取了百姓的信任,百姓因此立廟祭祀胡公。為了進一步宣揚胡則的品德與功績,后人開始創作新的故事,維護胡則踏實干練、勤政為民的清官形象。

(二)文學性創作:胡則的歷史傳說

民間選擇膜拜對象的標準是其靈驗與否,而一種信仰的形成、乃至于真正融入民間百姓的日常生活,神跡的出現是關鍵。[10]胡則過世后的八十多年間,民間并沒有崇拜他,直至宋徽宗時期,大宋的天下亂象紛呈,胡則以一種精神力量護佑了百姓[11],胡公的歷史傳說得以流傳、存續。

必須指出的是,這些歷史傳說的真實性有待考察。方巖山上,有個“千人坑”,對于“千人坑”的來源,當地人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宋宣和年間(1119 —1125年),為反抗宋徽宗“花石綱”的剝削,信奉摩尼教的方臘發動了方臘起義,神祇顯靈方巖,擊退了起義軍,有眾人犧牲在此,故曰“千人坑”;另一種說法是當時方臘起義軍緣壁而上,遭遇赤蛇嚙藤,千余名義軍最后皆墜亡。[12]但不論是哪一種說法,都強調了方巖“顯靈”的神奇,為胡公形象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有關胡則的史料記載、詩文并不多,其思想更是無跡可尋?;趦H有的歷史文獻,研究者傾向于將胡則看作一名普通的官員。胡則在歷史傳說中形象的豐滿立體,更多是后人文學創作的緣故。一個神秘、有求必應的“大帝”角色,既能滿足民眾的獵奇心理,又適應了民間對信仰的心理需求。

(三)新時代內涵:胡公文化與胡公精神

近年來,關于胡公的民間故事又有所增加。陸敏珍指出名人效應對民間信仰傳播的重要影響,依照當地人的說法,近代歷史人物與胡則均有過或多或少的關聯。[13]與虛構性、創造性強的傳說不同,近代人物和事件顯然有據可查,可信度更高。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浙江時,多次提及胡公文化及其意義,指出要加強對外合作,保護、弘揚民族文化;第一屆胡公文化研討會上,袁家軍就胡公文化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研究胡公文化、傳承胡公精神,強調了胡公文化對于當代干部的借鑒意義以及胡公精神的傳承必要性。

從歷史事實到被神化、被塑造、被重建,胡公文化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時光?!盀楣僖蝗?,造福一方”也成為胡則被世人銘記的概括性評價。通過后人的考察研究與不斷挖掘,現當代語境下的胡公故事推陳出新,不斷被賦予新的意義。隨著胡公的靈驗傳說、名人故事增多,胡則形象在當地百姓心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強,胡公盛名流傳更廣,為胡公文化景觀的發展與傳承奠定了基礎。

三、景觀重構:胡公信仰的當代實踐路徑

胡則的官位并不顯赫,功績也并不突出,然而在紛亂復雜的歷史環境下,廣大百姓希冀一個正面、積極的形象以承載無處寄托的情感,因此胡則這個歷史人物被創造出全新的意義。如今,人們以現代化思維重新解讀并建構了胡公文化,推動胡公信仰向文化景觀轉變。文化載體、民俗經濟、文旅融合的多角度實踐,賦予了胡公信仰新時代的精神內涵和生機活力。

(一)文化實踐:閱讀文化的發展

胡公形象在當代解讀方式下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有關胡公的閱讀文化,大致可以歸為以下幾類:一類是學術研究,胡國鈞、陸敏珍、胡聯章等學者,出版了《方巖胡公傳奇》《胡則傳:歷史、傳說與敘述者》《大宋胡公》等系列書籍,并發表相關論文數十篇,為胡公文化研究奠定理論基礎;一類是文藝作品,紀錄片《官德文化的閃爍之星——胡公文化基因掠影》,歌曲《胡公之歌》,婺劇《清正胡公》《鹽榷風云》等不同類型的作品相繼面世,深受各界好評。此類作品的核心在于謳歌胡則“民生為重”的清官形象,是基于胡則生平歷史、民間故事之上的二度創作,賦予胡則形象以新時代文化內涵。

值得一提的是,胡公文化研究會于2010年成立,胡公書院于2016年建立,此后胡公文化團隊陸續建立教育、實踐基地,是重構胡公文化的又一途徑。方巖山頂設立了浙江省省級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以“胡公廉潔文化”為主題開展教育專線展,向廣大民眾傳遞當代廉政文明建設的正能量。2020年,永康市人民政府開始主辦胡公文化研討會。2023年,永康市為紀念胡公誕辰1060周年,邀請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研討胡公文化,并對其精神進行傳承。

這些學術研究、文藝作品以及豐富的體驗活動為胡公文化的傳承提供了載體,促進了地域文化的發展,和胡公信仰本身相互促進??傊?,這幾類閱讀文化同步進行,互相交融,互進互促,既為胡公形象提供多樣化的當代解讀方式,又為推動胡公信仰向文化景觀轉變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二)商業實踐:民俗經濟的繁榮

胡公祠、胡公廟、胡公塑像、胡公詩廊、胡公館的地域性擴展,促進了方巖商貿經濟的發展。方巖廟會吸引了浙江乃至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游客,廟會期間商人蜂擁而至,推廣、銷售特色產品,商貿市場人聲鼎沸,進而帶動當地民俗經濟產業的整體發展;依托龍井村的自然地理環境,龍井胡公廟借機大力發展茶葉經濟,為當地經濟發展帶來了積極助力。

其次,求簽、解簽的占卜儀式在方巖景區形成了獨特的商業景觀。方巖山頂的胡公祠旁,有胡公靈簽的專屬區域,旅游者需跪于胡公像前持竹筒揺之,掉落的竹簽就是所求的簽,竹筒中的每一個竹簽編號都對應著一段簽詩。解簽人為求簽者解讀簽詩,大大提升了旅游者的現場參與感,順應了求簽者祈福避禍的心態。

胡公文化的旅游價值還在于主題文創產品的開發。隨著旅游業發展步入新高潮,旅游經濟應運而生,掀起了開發文創產品的浪潮。設計者深入挖掘旅游景區的歷史元素,融合民俗文化,設計特色產品來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對于胡公祠、胡公廟等帶有祭祀意味的文化景觀,香燭、木質手串、菩提掛件、御守、香囊等成為主流產品。方巖商業經濟的發展適應了當代文旅新業態的趨勢,也由此擴大了胡公信仰的傳播力與影響力。

(三)文旅實踐:互動關系的建構

文化與旅游的融合,是旅游者主體與文化旅游的客體之間的互動關系建構。[14]一方面,文化具備旅游吸引物屬性,可以吸引旅游者[15],為旅游者帶來前所未有的文化體驗;另一方面,在旅游者的凝視與體驗下,文化旅游資源持續更新,逐漸發展為一套獨有的文化景觀。

文化體驗是吸引旅游者的關鍵。通過上香、求簽、解簽等民俗活動體驗,旅游者可以認識、了解關于胡則的古代民間傳說,感受獨特的廟會儀式氛圍,胡公文化的深層次內涵能因此得以傳播。而胡公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作為當代的創新載體,充分發揮了廉政教育功能,讓旅游者在游覽的過程中,增強對清正廉潔文化的認同。

此外,數字化紀念館、體驗廳也成為當代文化景觀的一大特征。依托全息影像、視頻問答等數字化方式,胡公紀念館與旅游者開展互動,其便捷性、互動性為旅游者帶來全新的觀感與體驗,從而為文旅行業帶來全新的消費模式??傊?,旅游者、旅游資源彼此作用,在行業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形成了胡公文化景觀的文旅融合新模式。

四、結語

作為地方民間文化的象征符號,胡公信仰為地方文化研究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對地方文化景觀的繁榮亦有促進作用;作為地方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典型案例,胡公文化景觀為文化和旅游關系的互動與發展提供了借鑒意義。與此同時,不能忽視其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就胡公文化景觀而言,如何實現胡公文化與旅游資源的良性互動,如何維持胡公文化產業的可持續性,這些新時代面臨的新問題,都是值得進一步探討與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陳宗海.旅游景觀文化論[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3):108-112.

[2]胡范鑄.以景觀為方法[J].文化藝術研究,2023(1):1-12.

[3][6]陸克昌.浙中之“神”——關于永康方巖胡公的生平和傳說[J].杭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4):108-110.

[4]鮑志成.北宋清官胡則及“胡公大帝信仰”[J].東方博物,2005(4):105-110.

[5]李世揚.方巖胡公文化及其旅游開發價值[J].浙江社會科學,2000(1):157-158.

[7]陸敏珍.從宋人胡則的神化看民間地方神祇的確立[J].浙江社會科學,2003(6):139-143.

[8]朱海濱.僧侶、士人與胡則信仰[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44-52.

[9][11][12]陸敏珍.胡則傳:歷史、傳說與敘述者[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74-114,163,163-167.

[10][13]陸敏珍.區域性神祇信仰的傳承及其對地方的影響——以浙江“胡公大帝”信仰為例[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6-9.

[14]傅才武.論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內在邏輯[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2):89-100.

[15]張朝枝.文化與旅游何以融合:基于身份認同的視角[J].南京社會科學,2018(12):162-166.

猜你喜歡
文化景觀
近20年國內文化景觀研究進展
現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觀探究與實踐
試論中國博物館建筑在文化景觀構建中的作用
黔東南稻作農業文化景觀與糯稻品種的多樣性保護
鄂倫春族文化景觀變遷及對其生物多樣性相關傳統知識的影響
西湖文化景觀的生態美學價值評估
“從歷史走向未來——亞太地區歷史遺產與文化景觀保護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
對首爾梨泰院伊斯蘭街道的文化景觀解釋
文化景觀遺產保護的相關理論分析
景德鎮陶瓷文化景觀變遷中的人地關系和文化認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