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工作視角下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實踐路徑

2024-04-20 04:58何書賢王國良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社會工作實踐路徑

何書賢 王國良

摘 要:大學生就業一直是社會和國家關注的重點,從社會工作視角出發,基于生態系統理論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進行了分析,發現目前大學生就業問題主要歸因于企業招聘需求縮減、高校就業培養合力尚未形成、勞動力市場競爭激烈以及大學生自身問題。此研究結合社會工作專業理論和專業方法,多維度提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建議,旨在在新的社會環境下,為大學生就業問題尋找新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社會工作;大學生就業;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4)02-0050-05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促進經濟發展和維持社會穩定的基礎,被習近平總書記稱為“永恒的課題”和“世界性難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就業。大學生處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強化就業優先政策的交匯點,是就業工作的重點關注群體。

隨著大學擴招,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化,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1978年的2.7%增加到2021年的59.6%,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時間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增加了近30倍。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1076萬人,與2021年相比增加了167萬人,每年如此龐大數量的畢業生涌入社會,給社會造成很大的就業壓力。新時期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不只是畢業生數量的問題,更表現為結構性就業難問題突出,突出表現為高校培養的大學生和社會的需求不匹配,即高校的“供”和社會的“需”的不匹配。

從社會工作視角出發,基于生態系統理論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進行了分析,從多維度提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建議,探索大學生就業的新途徑。

一、問題意識: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文獻回顧

關于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研究學術界有很多,不同領域的學者從不同視角對就業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系統分析了就業問題的現象、原因以及解決方案。黃敬寶從經濟學角度論述了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對大學生就業質量的驅動影響,大學生、高校和政府三方要共同發力,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1]。權方英從心理學角度論述了就業心理作為一種就業資本的重要性[2]。楊欣平從社會學角度闡述了如何落實落細大學生就業政策,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3]。徐蓮蓮和錢春梅從輔導員角度論述了輔導員自身影響力,為學生開展就業指導[4]。吳慶華從教育學角度論述了轉變就業教育理念,加強創業教育的重要性??v觀學界關于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研究,涉及的領域眾多,研究的范圍很廣,但是從社會工作視角出發,進行就業研究的卻不多[5]。彭振從社會工作專業出發,提出了“全程就業”的就業工作模式,旨在通過全人、全員、全程的多系統互動促進就業[6]。樊鑫通過對社會工作理論和專業倫理的論證,提出社會工作方法在促進大學生就業中的具體運用[7]。朱盼玲從增權視角出發,探討了社會工作專業在幫扶貧困大學生就業中的作用[8]。

縱觀當前社會工作專業在就業問題上的研究可以發現,首先在研究對象上多以某類困難群體學生或某一地區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具有特殊性。當前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不僅僅是幫助困難學生找到工作,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更多地表現為結構性就業難的問題。社會工作要發揮的也不僅僅是救助的功能,而是要思考如何幫助大學生進行就業選擇和職業發展。其次在研究層面上多是從社會工作理論出發,缺少實操性的建議與對策。社會工作作為一門應用型的社會學科,理應在實踐方面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大學生就業問題作為一項復雜性的難題,在嘗試解決時,同樣應該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探索新的從社會工作視角出發去解決大學生就業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豐富。

二、內在機理:社會工作與大學生就業的邏輯關聯

(一)大學生就業工作屬于社會工作范疇之一

社會工作的助人性和人類需求的多樣性決定了社會工作的工作內容繁多,工作范圍很廣。按照不同標準,社會工作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領域。當前學界公認的劃分方式有以下幾種:按照服務對象的生理和社會特征;按照服務對象遇到的困難;按照社會工作的特點。大學生就業問題同屬于以上三種分類。首先從人生發展階段來看,大學生屬于人生發展中的青年階段,大學生就業問題屬于青年社會工作領域,而大學生又具有學生身份,也屬于學校社會工作的一部分。其次就業是一個人能在社會中立足和生活的基礎,是大學畢業生面臨的首要問題,幫助大學生順利就業就是在解決困難。最后幫助大學生解決就業問題是幫助大學生就業和發展能力的一個過程。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就業工作和社會工作息息相關,屬于社會工作范疇。

(二)社會工作價值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基本原則

社會工作價值是社會工作的靈魂和源泉,是社會工作專業存在的基礎,從社會工作專業的起源到社會工作方法的發展,到社會工作者的倫理道德,再到社會工作實踐,其中無不蘊含著社會工作的價值觀。從根本上說社會工作價值觀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社會工作者對人、對社會以及對專業的態度和看法。社會工作這三方面的價值觀也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應秉持的基本原則。社會工作者遵從以人為本、尊重人、接納人和個別化原則,認為人與社會是相互作用的,大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幫助他們就業時也要遵從這些原則。以學生為本,尊重接納他們的職業選擇,針對每個學生特點去進行職業發展??吹缴鐣h境對就業影響的同時,也要發揮社會力量幫助大學生順利就業。

(三)社會工作方法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重要途徑

社會工作作為一門重實踐性的專業,在發展過程中衍生出一些專業的工作方法。個案工作的工作方法可以以學生個體為對象,幫助解決學生本人在就業方面的問題,具有針對性和個別性。小組工作的方法,可以幫助受共同就業問題困擾的學生解決問題。它與個案工作的不同點在于,小組工作的對象是一群同學,而不是某一個同學,它是以小組的方式去解決一些共性問題。社區工作、社區行政和社會政策則屬于更宏觀層面的工作方法。社區工作是以社區為單元,連接一個社區內的資源解決問題。例如如何充分利用大學生所居住的大學城區幫助學生就業,這也是社會工作可以工作的領域。社會行政和社會政策是社會工作者在就業政策制定、執行、實施方面發揮作用。

綜上所述,社會工作和大學生就業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上,社會工作相對于傳統方法有其優勢性。社會工作不僅可以滿足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心理和物質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過影響、改變環境系統發揮正向功能,合力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

三、歸因分析:生態系統理論視閾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形成

生態系統理論把個體和環境看作是一個整體,個體嵌套在相互影響的一系列系統之中,個體與環境之間是一個互為影響、相互改變的過程[9]。社會工作在解決問題時則同樣要考慮到個體所處的環境,試圖通過影響或改變個體所處環境來恢復個體功能,促進個體成長。生態系統理論作為社會工作理論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理論,為社會工作介入大學生就業問題提供了理論支持和分析框架。

布朗芬布倫納等研究者把生態系統劃分為三種類型:微觀系統、中觀系統和宏觀系統[10]。微觀系統處于系統的最里層,是個體直接接觸的系統,包括個體生長的家庭、學習的學校、共同成長的伙伴等。微觀系統一般對個體影響最大,直接影響個體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人際關系模式。中觀系統指的是兩個微觀系統之間的關系,比如說家庭和學校,家庭和伙伴兩兩微觀系統之間的關系。微觀系統之間的關系狀態同樣會影響個體的發展。宏觀系統指的是個體生存其中的文化、社區、機構、制度、習俗等。生態系統理論強調個體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大學生就業問題不單單是大學生個人的問題,涉及家庭、學校、社會等多個系統,因此在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時也應關注大學生所處的各個層次系統及其互動關系,實現多系統聯動。

(一)微觀系統:個人就業能力和就業期望間存在偏差

1.大學生就業能力不足,就業競爭力弱

當前高校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存在培養理念上的偏差,重指導輕培養。高校設置的就業指導課程更多的是理論課,缺少系統的就業能力培養。大學生在面臨找工作時,由于缺少實踐訓練,很難在激烈的就業市場中突出重圍。

2.大學生就業觀念不科學,期望過高

首先大學生對自身定位不清晰,缺少對自身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的準確認識,往往將自己的能力高估,期望找到一份工資高、壓力小的工作。其次大學生對當前社會的就業形勢缺乏客觀的認識,沒有認識到就業形勢的嚴峻,危機感不足。最后大學生在找工作時期望找到一份各方面都滿意的完美工作,不僅對薪酬有要求,還會考慮專業是否對口、個人發展前景是否明朗、升職渠道是否明晰。綜上所述,大學生自身能力及觀念成為阻礙其順利就業的重要因素。

(二)中觀系統:高校就業培養合力尚未形成和企業招聘崗位減少

1.高校就業培養合力尚未形成

首先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目前主要是由就業指導課老師、輔導員以及學校的就業指導部門來承擔,缺少專業課老師、學業導師以及其他部門的參與,全員參與就業的培養觀尚未形成。其次,目前高校設置的就業課程,課程多安排在大一和大四,多是大班授課,缺少面向具體專業的就業指導,缺少針對性和全程性。最后,高校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多在理論層面,缺少全方位的就業培養與幫扶。高校就業培養合力尚未形成,培養的大學生和社會需求存在差距。

2.企業招聘崗位減少

目前我國大中小企業招聘崗位相對縮減,原因是:第一,中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比較弱,疫情的暴發對其造成嚴重打擊,企業面臨破產或轉型,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采取縮減崗位的方式去控制成本。第二,大型企業雖然經濟實力雄厚,但面對疫情的影響,也會調整招聘計劃,對外縮招,這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就業。

(三)宏觀系統:勞動力市場供需失衡和就業保障體系不健全

1.勞動力市場供需失衡

就業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勞動力供需失衡。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屆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和家長希望尋求穩定的工作崗位,傾向于國企、考公考研等,出現了“二戰”“三戰”甚至“四戰”的現象,這種延遲就業的非應屆大學生也造成了勞動力市場容量的增大。此外,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對用工人數縮減,使得總需求收縮。這一增一減,勢必造成市場供需失衡。

2.大學生就業保護政策不完善

首先,大學生就業市場信息不對稱,大學生獲得崗位信息的途徑還比較局限,大部分畢業生還需要通過校園招聘會、老師推薦、家人介紹等原始途經獲取信息。其次,女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面臨就業歧視問題,考慮男女生理方面的不同,多數企業在招聘過程中更偏向男生。最后,大學生就業實習出現監管漏洞,黑產付費實習現象屢現。

四、路徑指向:社會工作介入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實踐路徑

綜合大學生就業問題產生的原因和社會工作專業的務實性,為了能有效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可以構建一個中心,兩翼推進的大學生就業幫扶機制。一個中心即以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為中心,兩翼推進即推進社會工作與高校和企業資源鏈接,推進社會工作對社會組織和社會政策的倡導功能,具體可分為微觀路徑、中觀路徑和宏觀路徑。

(一)微觀路徑

1.補齊能力短板,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

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關鍵,當前大學生在就業能力方面還存在短板和不足,尤其是在綜合素質能力方面。首先,針對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的抗壓能力弱、心理素質差等問題,可以通過個案輔導的方式介入。社會工作者可以發揮支持者、指導者、治療者的角色,去理解、關懷、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勢和短板,克服就業恐懼,建立求職自信。其次,可以運用小組工作的方法,組建能力成長小組。比如說針對語言表達能力弱的學生,可以組建“口語訓練營”,針對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弱的學生建立“團隊力訓練小組”等等。運用團體活動的方式,讓存在同一能力短板的同學互相交流、相互成長,不僅能幫助大學生補齊自身能力,而且可以幫助大學生緩解焦慮情緒。最后,運用社區工作的方法。社會工作者綜合社區資源,在社區設立“崗位訓練營”“實踐鍛煉營”,為大學生提供崗位鍛煉機會,讓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增長知識,提高就業能力。

2.加強就業觀引導,樹立正確職業理想

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對于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首先就要從破解大學生不合理的就業觀念著手。社會工作者要合理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的理念和工作方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

首先,針對就業觀念出現嚴重偏差的學生,可以運用個案工作的方法,采取一對一的工作方式,幫助其矯正就業觀。其次,針對普遍性的就業觀問題,可以運用小組工作的方法進行團體輔導。比如說可以開展“我的就業觀”“職業理想漫談”和“職業生涯輔導”等小組活動,在小組活動中讓大學生認識到職業理想與個性相匹配的重要性,改變自身不合理的就業觀念。最后,社會工作者還可以運用社區工作的方法??梢酝ㄟ^舉辦“家庭話就業”“致家長的一封信”等活動,讓學生和家長之間能深入溝通,讓家長認識到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幫助家長擺脫必須考公、考研、考編的執著,爭取家長在學生就業中的關心、支持與幫扶。

(二)中觀路徑

1.倡導高校引入社會工作,促進培養合力形成

高校應引進社會工作專業人員,開展學校社會工作。高校目前的就業指導工作主要是由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統一安排,但由于各方面因素,就業指導效果并不理想,缺少針對性、全程性,就業培養合力尚未形成,高校引入社會工作有利于提高就業工作活力。首先,社會工作者可以倡導高校樹立“全人”的就業觀念,以生為本,尊重學生,注重挖掘學生自身特點和潛能,培養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的社會新型人才。其次,社會工作者和就業指導中心合作,設置適合各階段學生的就業指導課程和就業實踐活動,分階段細化就業指導,形成全程就業培養方式,提高就業指導的實效性。最后,社會工作者在就業工作中,可以充當資源鏈接者的角色,將就業指導部門、心理指導中心、教務處、院系、各級領導、輔導員以及學業指導老師等資源鏈接在一起,按需舉辦就業指導服務,形成全員促就業的就業新格局。

2.鏈接社會資源,增加就業崗位

在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上,社會工作者要發揮資源獲取者的角色,充分利用外在資源,倡導企業以及社會組織都參與到大學生就業中,為大學生職業輔導、實踐實習、技能培訓等方面提供資源和平臺。比如說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走訪企業與企業座談交流,幫助大學生了解目前的就業市場需求和崗位信息,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就業信息不暢通的問題,也能幫助大學生積累社會資源。社會工作者幫助大學生鏈接社會資源,幫助大學生做好職業輔導、職業演練和技能培訓,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崗不匹配問題。

(三)宏觀路徑

1.倡導政府精準施策,緩解就業市場供需失衡

首先倡導政府加強完善大學生創業支持政策,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人力、財力、物力、技術方面的便利和指導,通過鼓勵大學生就業,“以創帶就”,緩解就業市場壓力。其次倡導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優化高校學科專業設置,加強與市場和行業的匹配度,解決供求關系錯位,緩解結構性供需失衡問題。

2.倡導政府完善法規,營造公平就業環境

社會工作者要發揮研究者、政策倡導者和政策影響者的角色,在做好就業工作的同時要重視調查研究,將當前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存在的政策性問題收集匯總,形成調研報告向政府提出倡議??梢院粲跽晟凭蜆I信息平臺,打破信息壁壘,讓大學生多渠道獲取最新招聘信息和崗位;針對大學生就業實習中出現的黑產付費實習現象、女大學生歧視現象,倡導政府制定相關法規。此外,要倡導政府完善大學生創業政策,通過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用“以創帶就”的方式,催生更多就業崗位。

總之,在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上,社會工作者要利用好自身角色優勢,為大學生就業創業創造一個公平良好的政策環境。

參考文獻:

〔1〕黃敬寶.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對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影響[J].北京社會科學,2012(03):52-58.

〔2〕權方英.大學生就業心理資本的缺失與重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03):23-25.

〔3〕楊欣平.大學生就業政策提升:現實邏輯、困境與策略[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23(01):51-53.

〔4〕徐蓮蓮,錢春梅.高校輔導員開展基層就業指導的創新模式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3):107-109.

〔5〕吳慶華.從就業教育到創業教育:高校人才供給側改革[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21(05):62-66.

〔6〕彭振.社會工作介入大學生就業工作的實務研究[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5,34(01):109-113.

〔7〕樊鑫.社會工作方法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運用[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2(01):114-117+128.

〔8〕朱盼玲.從“幫扶”到“增權”:學校社會工作介入貧困生就業的策略轉變[J].當代青年研究,2017, 351(06):24-28.

〔9〕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0〕查爾斯扎斯特羅,卡倫K.柯斯特阿什曼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第六版)[M].師海玲,孫岳,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王大奎)

The Practical Path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Work

HE Shu-xian1, WANG Guo-liang2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ngbu University, Bengbu 233030, China;

2.Organization Department, Bengbu University, Bengbu 233000, China)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society and the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rown epidemic has made employment more promin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work, it analyzes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systems. It i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mainly due to the reduction of corporate recruitment needs, university employment training, and the fierce labor market competition, and the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ofessional theory and professional methods of social work, this study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for solving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It aims to find new practical paths for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roblems in the new social environment.

Keywords: Social Work; College Student Employment; Practical Path

收稿日期:2023-11-07

作者簡介:何書賢(1995-),女,安徽蚌埠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大學生就業社會工作實踐路徑
以“大扶貧”理念開辟精準扶貧新路徑
社區退休老人的老有所為與社會工作介入
黨的作風建設科學化的實踐路徑和保障機制研究
以社會工作視角解決四大國有控股銀行服務質量提高困境
高校校園招聘模式創新探究
淺析儒家文化對老年社會工作的影響
高校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細化”職業指導大學生就業的分析
淺析高校黨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路徑
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大學生就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