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70后”朝鮮族作家樸草蘭小說中的老莊思想

2024-04-20 05:29金紅梅
東疆學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自我莊子

[關鍵詞]樸草蘭;朝鮮族作家;莊子;自我

[中圖分類號]I20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007(2024)02-088-06

[作者簡介]金紅梅,女,朝鮮族,文學博士,吉林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國朝鮮族文學。(長春 130117)

一、引言

樸草蘭是有代表性的朝鮮族“70后”作家之一。她于1996年以小說《少女的祈禱》登上文壇。從她20余年來發表的作品可以看出,她一直在探究“我是誰”“人生的意義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幸?!钡热松母締栴}。她在小說中刻畫的大部分人物形象屬于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失去自我的形象。這些人物形象雖看似各具不同的個性,卻又具備共同的特點——都在追尋自我、生存的真諦以及人生的幸福。這類人物形象構成了樸草蘭小說的根基。追尋生活的真諦或追尋真正的幸福,都可歸類于“追尋自我”的范疇。因此,筆者將樸草蘭小說的主題定義為“追尋自我”。

從樸草蘭小說中反復出現的“追尋自我”模式中可以發現,其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在追尋自我的過程中,采用了多種多樣的方式。換言之,身處于特殊境遇中的主人公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采取了不同方式適應處境。樸草蘭在“追尋自我”類小說的創作過程中經常提及《道德經》或《莊子》。這一鮮明的傾向性至今未有評論家予以關注和分析。據此,本文擬從老莊思想的視角闡釋樸草蘭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具體而言,本文試圖分析老莊思想在樸草蘭小說人物形象“追尋自我”的歷程中所發揮的作用。

二、老莊思想與“追尋自我”的歷程

樸草蘭擅于刻畫人物的苦悶心情,通過小說人物實現“追尋自我”的歷程,間接地表達作者自己的人生觀和思維方式?!兜赖陆洝泛汀肚f子》是給作家樸草蘭帶來最大影響的兩部傳統典籍。無論是在散文,還是在小說中,都有此兩部典籍的痕跡。樸草蘭曾在一次文學對談中表示:“《道德經》和《莊子》是我一生最喜愛的兩本書?!盵1](50)此外,樸草蘭曾在《我為何要尋找它》《莊子的貓》《利極達的夢》等小說中,直接提及《道德經》與《莊子》這兩本書的書名。

(一)“無用之用”與《三合》

樸草蘭曾說:“當今的整個社會是由‘定居與‘飄蕩構成的?!盵1](49)這可謂是都市化和全球化的大趨勢帶來的社會變化。作家樸草蘭也是一位“北漂族”,經歷過漂泊不定的生活,嘗盡了酸甜苦辣。她的不少作品就是根據自己的經歷創作而成的。當今的都市人多數是在定居和飄蕩之間搖擺不定,對于他們而言,“飄蕩即定居,定居即飄蕩”[1](49)。他們的生活空間,越來越不具備固定不變的性質,反而越來越具有流動性和可變性。出生地,抑或作為物理空間的故鄉,漸漸失去其固有的意義。樸草蘭的小說《三合》(《延邊文學》,2019年第8期)所提出的正是這一系列問題:相對定居與飄蕩之間不停搖擺的現代人而言,故鄉意味著什么?對于故鄉而言,他們又具有怎樣的意義?

“三合”是一個位于中朝邊境的小鎮。主人公在這里出生和長大。后來主人公來到北京讀書,畢業后又到深圳工作和定居。在小說的開頭,主人公描述了自己的故鄉——“三合”的空間坐標:“那是一座與朝鮮隔江相望的,圖們江邊上的小鎮,叫三合”[2](1)。主人公原本想用自己所學的不太充足的歷史知識去詳細地說明,后來漸漸簡化成“龍井”“吉林”“東北”等地名,最后變成了對方最容易聽懂的描述:“延邊的一個叫三合的地方。松茸很出名?!盵2](2)主人公的這一心態變化,表現出他對故鄉的態度變化。從一開始想要盡可能地說明自己故鄉的熱情到圖方便的簡化,體現出主人公與故鄉之間的距離變化。人的意識必然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影響,即便是關于故鄉的認識,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產生一些變化。

小說通過主人公的心理及場面的描寫,表達了時空變化導致的故鄉之喪失。主人公時隔八年重回故鄉,在路上他就感覺到一種莫名的變化?!昂⒆觽儑\嘰咕咕的打鬧聲怎么沒有了?一群大人在河邊閑聊的聲音也沒有了。那些人都去哪兒了?”[2](11)故鄉的表象深埋在主人公的內心深處,失去了它,使得主人公與故鄉之間的紐帶瞬間斷裂?!袄吓f的百貨店還在。門是關著的。望著那灰色的墻壁,想起了百貨店里特有的味道。在炎熱的夏天,百貨店里依舊非常涼爽。餅干、糖果、酒、醬油的味道混雜在一起的特有的味道充滿在里面。在那里,買一根冰棍,咬上一口,仿佛整個世界都是自己的。種種幸福的瞬間都存留在那里面?!盵2](18)這段描寫同時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和故鄉的喪失。作者用“特有的味道”來概括故鄉在主人公內心的存在感。然而,百貨店也是關閉的狀態。換言之,不再有任何東西可以喚醒主人公對故鄉的情感。故鄉之所以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正是因為它藏有無可替代的記憶及其所激發的情感。記憶的不在和情感紐帶的喪失意味著故鄉的喪失。

此外,小說通過主人公的敘述直接表達了自己與故鄉的距離?!澳抢镌浭俏业恼麄€世界。那里曾經是世界的中心。頭幾年似乎是為回到那里而在他鄉忍耐和煎熬,不知從何時起,在流逝的歲月中學會了一點:再熟悉的地方,也會漸漸變得陌生?!盵2](2)“陌生。似乎都是熟悉的風景,卻令我感到陌生。我不過是一個路過此地的旅人。我余下的生活不是在這里,而是在剛剛離開的地方(深圳)持續下去,或許還會在那里結束。這讓我感到些許悲哀?!盵2](8)作品中多次出現“陌生”這一詞語。對于主人公而言,曾經是“世界的中心”的故鄉,如今變成了陌生的地方?!半S著一個‘世界中心受到破壞,人們會在它的附近或者另一個位置建立起另一個中心,新的中心最終會變成‘世界中心?!行牟皇堑厍虮砻嫔弦粋€特殊的點?!盵3](150)追求更好的生活是人的本能。在都市化與全球化時代,在大都市尋求一處棲身之地已然成為現代人的特征之一。如同《三合》的主人公,作為一個物理空間的故鄉已經喪失其意義,他在打拼的大都市,成為他所要力爭獲得的新的定居之地。

那么,現代人是否已不再擁有故鄉?“我出生的地方,我與這里的紐帶早已斷裂。勉強維系的一根線是父親?!盵2](9)主人公與故鄉之間的聯系,如今只剩下還在那里的父親?,F代人將當前居住的地方視作“世界的中心”,父母所在的地方就是故鄉。換言之,對于現代人而言,根本意義上的“故鄉”是父母。小說中主人公的母親早年去世,只有唯一的親人父親在故鄉,且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父親每天都回到村頭的車站等待兒子回家,相見時卻認不出兒子。面對如此的父親,主人公深感無力?!案赣H的情況非常嚴重,而我卻沒能去擁抱父親。我成了父親的‘他人。雖說這是因為阿爾茨海默病,我卻依舊難以接受?!盵2](14)成為父親的“他人”,意味著主人公對父親不再具有任何意義。具有根源意義的故鄉,主人公也沒能守住。

小說的結尾處出現了一位主人公的同班同學——光植。光植在上學時是一個“腦袋不太夠用”[2](25)的孩子,經常被同學欺負。他留在家鄉,養著一百多只雞,獨身一人照顧著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母親。相反主人公卻只能把父親送到養老院去。主人公意識到自己與光植的差距,進而對自己的存在價值提出了質疑:“俗話說,長得不夠挺直的樹木守祖墳。我自認為成長得不錯,卻早已被人鋸斷,做成了一個飯桌、一把椅子或者一個衣柜、一張床。也許,我這輩子都會作為這些東西守在某個地方,直到磨損乃至損毀……三十多年來,我絲毫沒有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羨慕光植。我是怎么想的?我是不是也隨意地斷定,那所謂有所不足的人生不如一條蟲子?”[2](29)光植被主人公比作一株“不夠挺直的”樹木,而自己則是成才的樹木。在都市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進軍大城市被人們視作成功的人生。若從這一表述來看,光植可謂“長得不夠挺直的樹木”。然而“無所可用”[4](64)的光植卻留在故鄉,給父母盡孝,過著一種“無用之用”的人生。通過與光植的比較,作者就成功人生之標準提出了質疑?!盀槭裁唇腥??我想著。我想到,這應該問父親??扇缃褚讶怀蔀椴豢赡茉偬釂柕膯栴}。我想到這個問題今后可能會跟隨我的一生?!盵2](30)主人公的這一段獨白可謂是小說主題的高度概括?!盀槭裁唇腥??”,換言之就是“故鄉是什么?”小說通過主人公就這一根本問題的苦惱,提出了在定居與飄蕩之間喪失故鄉的現代人對生存意義的思考。

(二)“莊周夢蝶”與《莊子的貓》

《莊子的貓》(《長白山》,2018年第1期)講述的是一位29歲年輕人的成長故事。小說的主線是一對男女的愛情與婚姻,著重講述了男主人公應對偶發事件的過程。小說不僅以“莊子”為題,在情節中也能處處看到《莊子》的痕跡。男主人公的姓名與《莊子·外篇》中的一個篇名相同,而小說的結尾出現“莊周夢蝶”的故事。這些都顯示了這篇小說所具有的獨特性。

小說根據敘事視角的轉移劃分為不同的內容單元。第一個單元著重描述男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男主人公是一位目標意識明確、主觀意志強烈的人物。高考結束后,當周圍的朋友都選擇出外旅行時,男主人公沒有選擇從眾,而是選擇打工賺錢?!八肴タ匆豢磸奈慈ミ^的北京、上海、泰山、峨眉山、華山……世界對他而言是一種誘惑 ……但是他強壓住誘惑,把全部熱情投入到一個月僅僅一千塊上下的鐘點工工作上。就像一個為了賺錢而生的人一樣享受著工作。一分一毛增加的賬戶余額,他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緊緊地抓住從賬戶上長出來的希望的尾巴?!盵5](78-79)從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男主人公是一個較早地認識到物質的價值,從而踐行經濟獨立的人。這樣的現實認知使得他能夠依靠自己的意志去克服來自世界的種種誘惑。關于婚姻,他也具有同樣的認識。他決定“三十歲之前結婚”[5](78),還有意識地為了尋找結婚對象而積極地出席各種活動。

接著,小說改為全知視角,著重講述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故事。這一部分的故事梗概如下。男主人公在一次聚會中結識了一位外號叫“貓”的女人。聚會結束后,兩人來到一家桑拿浴,聊起了有關愛情與婚姻的話題。兩人在桑拿浴里聊天的場面被一個人拍照并上傳到微信群里,成為群里人的談資。

原本目標意識明晰且主動性極強的男主人公,自從認識“貓”之后變得處處被動,疲于應付。這是因為愛情與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情,無法由一方隨意主導另一方?!霸诮Y婚之前,我沒想過要買房子……人好,就一切都好”[5](84),可見男主人公渴望的是一種不講條件、絕對且宿命般的愛情。對于婚姻,他也抱有一種幻想。但是在面對女主人公的時候,他卻一反常態。女主人公講道:“我也會選擇有房子的男人。那樣才會有安全感?!盵5](85)于是男主人公就表示:“只要你想要,房子我會買的?!盵5](88)當男主人公認清物質條件已然成為愛情的一部分的現實之后,也只能承認:“不被約束……自然而然……怎么可能?”[5](84)更令男主人公感到別扭的是他人的視線?,F代文明的產物——“智能”手機,既能夠讓人們享受虛擬空間里的自由,又能夠給人們的私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男女主人公在桑拿浴里聊天的照片被人拍攝并上傳到微信群中,就給兩人的關系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女主人公其實對男主人公頗有好感,卻在“照片事件”后斷絕與男主人公來往,因為她是一個非常重視外界評價的人。她有一個奇特的名字,姓張,名“美貓妍”,平時人們都叫她“貓”。由于這奇特的名字,她從小到大都會受到周圍人的關注,也因此而形成了過多地注重他人看法的性格。于是,“照片事件”后,女主人公斷然與男主人公斷交。面對女主人公的決絕,男主人公認識到:“面對哪怕一秒一分的未來,任何人都無法成為主導?!盵5](92)換言之,男主人公認清了緊緊地被現實所束縛的自己。

繼而,小說再次轉換敘述視角,從男主人公的視角講述在現實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人生原本就是遇到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解決問題的方式決定人的價值觀,解決問題的過程則是構建自我的過程。在小說中,男主人公每當發現自己“迷失自我”時,就會用文言文大聲朗讀《莊子》。也就是說,他試圖從《莊子》中尋找自我。在小說的結尾處,作者用“莊周夢蝶”的故事,講述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跋肫鹆艘徊亢窈竦臅械囊环鍒D。莊周夢蝶的插圖。睡夢中的莊子正在夢見一只蝴蝶??偸怯X得在床下面、樹樁下面、樹蔭中或者童子打著瞌睡燒茶的爐子后面,總之在一處看不見的地方會躲著一只貓。它正在打著哈欠,舒舒服服地睡著午覺。在插圖中找不到的一只貓,真的,太想把它找出來?!盵5](92)在這里,莊子和貓分別為男女主人公的化身?!扒f周夢為蝴蝶”的故事告訴人們,現實與夢境其實別無二致。夢意味著理想。男主人公將現實和夢想——理想等同視之,就像尋找插圖中不存在的貓一樣,試圖在現實中尋找理想的另一半。他渴望尋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理想世界,進而試圖在那里解決在現實中無法解決的難題。

(三)“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與《三十九》

小說《三十九》(《道拉吉》,2018年第3期)講述的是一位行將步入不惑之年的女人的故事。生死問題,是樸草蘭小說的重要主題之一。樸草蘭在小說創作中持續關注人的命運以及人在面對自然時的不可抗力等與生命有關的話題,《三十九》也是這樣一部小說。小說由三十九歲的女主人公寫給四十歲的朋友的信件構成。確診癌癥的女主人公在手術前一天想到了一個問題:“我是怎樣度過這半生的?”[6](2)于是主人公對自己走過的生命歷程進行反思并有了一些領悟。

小說的前半部分講述了女主人公經歷過的苦難以及克服苦難的歷程。女主人公相信,“只要我自己走得正,我自己做得好,就一切都會順理成章?!盵6](4)憑借這一信念,她按部就班地拿到碩士學位。但是在即將升入博士階段時,她無法容忍指導教師不道德的言行,決定放棄學業,而這一事件一直影響著她的職場生涯。她被人們視為一個“企圖誘惑教授不成,就瘋狂地撕咬并試圖把教授拖入火坑的瘋子”。[6](7)社會輿論導致她被迫辭職?!拔覠o能為力,不再去掙扎,放棄一切,只是等待……在那個時候我才真正明白,什么都不去做真的很難做到?!盵6](5)度過一段漫長的忍耐生活之后,女主人公開了一家課后輔導學院。之后,她就漸漸變成一個被物質欲望所捕獲的女人?!拔已杆俚厝谌肷鐣?。孩子們在我的眼里也漸漸變成金錢……在那個時候,一個學期過后的收入,對于我是非常重要的?!盵6](6)之后,女主人公因失戀而更加專注于自己的事業。失戀的原因是,女主人公通過朋友知曉,自己暗戀的對象是一位有婦之夫?!皾u漸地,我把一切精力投入到工作當中。那會讓我感覺好過很多。我或許是覺得那樣會避免讓自己陷入到更惡劣的狀態之中?;蛟S是?!盵6](8)失戀后,女主人公試圖從事業上找到些許補償。小說根據時間順序講述了女主人公在經歷放棄學業、失戀等外界的困境之后轉向事業及物質欲望的過程。小說的情節平淡無奇,也沒有太多情感的流露,只是作為女主人公領悟生存價值的過程來展開。

小說的核心內容集中在后半部。女主人公面對她所面臨的種種困境,一心投入到工作和事業當中,卻發現自己得了子宮癌。作為一個未曾生育的未婚女性,摘除子宮無異于改寫她的女性身份。以身體的困難為契機,女主人公選擇放棄之前自己的生活方式,轉而選擇完全不同的生活。小說在后半部略顯無序地講述了女主人公的思考與體悟。這類碎片化的敘事是一種敘事策略,為的是表達面臨重要手術的女主人公混亂的思緒。

“最近我在考慮應該把課后學院關掉……關鍵是,我決定要在三十九歲時退休?!盵6](9) “我越來越多地思考生存,而不是愛情、欲望之類的東西……之前對我來說,一分一秒都是金錢,每個人都是金錢。與之相比,我經歷了難以名狀的變化。當時在我的頭腦當中,充滿著能夠賺錢和可以讓我賺到錢的東西……真的,我自己都覺得自己很可憐。為何活成那個模樣……”[6](10)“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7](90)在經歷身體之痛苦的過程中,女主人公首先做的就是對過去的自己進行反思。她領悟到身外之物的無常性,就決定在三十九歲時關閉學院并退休。換言之,隨著對生活、生命的思考漸漸深入,她醒悟到:沒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小說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作者一再強調三十九歲和不惑之年。女主人公將三十九歲界定為“新的自己出世”[6](10)以及“開始重新認識世界”[6](12)的時間節點。女主人公把自己行將步入不惑之年的三十九歲視為一個新的成長點?!暗搅巳艢q,我似乎開始明白‘不惑的意思……不知為何,我經常能想到自己長成四十歲或許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我也有類似幼稚的夢想:到了四十歲之后,人們可以不是作為男女或配偶的關系,而是作為人與人的關系來面對彼此?!盵6](10)作為女性而放棄女性特征,意味放棄一切欲望。不問性別,而是以人與人的關系面對彼此是一件更令人開心的事情,這可謂作者強調對人作為生命體本身的意義?!八坪醯搅巳艢q,才對生活有了一些認識……也許,對于思考衰老而言,我還太年輕……現在覺得,隨著衰老,一點一點地清空自己的內心,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擺脫對吃的執著和對穿的欲望,世間也沒有什么值得你放在心上的事情?!盵6](12)女主人公可謂事業有所成,是生老病死也經歷過的人,于是在三十九歲和四十歲之間,決定開始完全不同的人生第二幕。她把家搬到郊區,感受到享受在山川之中“無所事事,閑來喝杯清茶,在陽光下散步,時而與人閑聊”[6](9)的日常生活所帶來的幸福。小說刻畫了現代人的醒悟——不被“物貨”所迷惑,不被世人的眼光捕獲,全然為自己而生活何其寶貴。

(四)“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與《懶惰之序》

顧名思義,小說《懶惰之序》(《道拉吉》,2019年第2期)是作者為“懶惰”作的序,表現了作者對生活的新的領悟。小說講述了懶惰給女主人公的人生帶來的意義。

小說采用倒敘的方式,從結果開始逆向講述原因。在開篇處,小說首先講述女主人公懶惰的性格和獨特的思維方式。從疊被、換床單、收拾衣物、洗碗筷、打掃房間等家務乃至自己店鋪的管理,她對自己的一切事情都表現不出熱情,她甚至因為啃排骨費勁而拒絕吃排骨。丈夫對她的懶惰頗為不滿,她卻依舊我行我素?!八惶宄约菏鞘裁礃拥娜?。似乎他說得沒錯,自己就是悠閑或天生懶惰的人。不過,悠閑如何,懶惰又如何……”[8](2-3)可見,女主人公是一個不介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以及拒絕被他人定義的人?!氨顺鲇谑?,是亦因彼”[4](20),正是因為有勤奮才會有懶惰存在,反之亦然?!坝崎e如何,懶惰又如何?”女主人公的這一心理源自對自己的性格和現狀的承認和接受。在小說中,女主人公還對懶惰做出了有別于平常觀點的另一番解釋?!罢且驗槿说膽卸?,才會有那些汽車還有飛機什么的。手機也是一樣的。每次都要跑去找一個人傳話,那多累人!人想懶惰,所以才會有最新型的洗衣機、吸塵器。我說的不對嗎?”[8](5)女主人公拒絕“懶惰”一詞的負面意義,從另一面做出了解釋?!氨艘嘁皇欠?,此亦一是非?!盵4](20)她給“懶惰”一詞賦予正面的解釋,這一思考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莊子思想的一面。

人生履歷對一個人的性格特征和思維方式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尤其是痛苦和失去可以成為自我實現的重要動力,從而決定生活方式。在小說《懶惰之序》中,作者通過女主人公曲折的經歷,描述了她的性格形成過程。女主人公從小就經歷了不少波折。她是雙胞胎姐妹中的妹妹,剛一出生就被一對沒有孩子的夫妻領養。當她十二歲時,養父母生了自己的孩子,于是她被送回到親生家庭。那時,她的親生母親已經病故。親生父親希望能夠把她送回到養父母那里,卻沒能如愿。之后,她的親生父親因事故去世,她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人。自那時起,她借住在朋友的出租房里,過上了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獨立生活。十六歲時,她學會了“獨自維生的方法”[8](16),“領悟到只有金錢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固”[8](7)。她拼命賺錢,終于擁有了自己的房子、足夠一輩子不愁吃不愁穿的積蓄,還在百貨商場的一角擁有了自己的商鋪。經歷過被親生父母和養父母拋棄的痛苦,又經過拼死拼活獨自維生的磨難,她身心俱?!呀洝疤幵跒l死的邊緣”。[8](17)結婚成家之后,在家庭的圍欄里,她終于獲得了可以休息的一段時間?!瓣P于懶惰,我們從未學習過什么。我從未想過,認為懶惰是罪惡的觀點是錯誤的?;蛟S懶惰也可分為不好的懶惰和好的懶惰,或許懶惰的事件也有可能成為一個人重新崛起的基礎,這些話從來沒有人對我說過?!盵8](17)現代人只對忙碌和奔波賦予意義,然而人的生存也需要休止符。女主人公選擇的正是這一休止符。她認為,自己不是懶惰,“不過是不想做而已”[8](6),并且非常滿足地認為“這不就是生活嗎?”[8](7)“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盵4](20)生活本無正確答案。正如女主人公,她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追尋生活的意義。

三、結語

“追尋自我”是樸草蘭所追求的重要文學主題?!白穼ぷ晕摇笔且粋€人類所普遍遭遇的恒久且具有本質意義的問題。只要人類存在,“追尋自我”的努力就不會停歇。樸草蘭努力運用老莊思想的諸要素,哲理性地展現小說人物在“追尋自我”的過程中所經歷的挫折與彷徨、否定與超脫等精神狀態。這無疑是一種值得肯定且具有創新性的文學實踐。通過文學書寫來表現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和價值觀,這應該是樸草蘭小說的重要價值。

[責任編輯 全紅]

猜你喜歡
自我莊子
《莊子說》(二十二)
真實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探討私小說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與自我
《莊子說》(二十)
成長中的“自我”
《莊子說》(十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