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幼兒質疑和科探能力

2024-04-20 08:54劉瑞蓮
小學科學 2024年11期
關鍵詞:科學活動質疑能力幼小銜接

劉瑞蓮

〔摘? ? 要〕? 幼兒園教育中,想要實現良好的幼小銜接,為幼兒的深度學習和全面發展打好基礎,就需要有良好的質疑能力和科探能力作為支撐,尤其是升入小學后,知識難度明顯提升,所以想要短時間內熟練掌握所學知識,需要學生做到主動質疑、主動探究。因此,為使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便能形成質疑、科探能力,幼兒園需將幼小銜接作為一個主要工作目標。而科學領域教學本身就具有極強的探究特征,故而實踐環節,教師可對科學活動有效應用。本文主要針對幼兒科學領域教學中幼兒質疑和科探能力的培養展開分析。

〔關鍵詞〕? 幼小銜接;科學活動;質疑能力;科探能力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11? ? 106-108

隨著時代的發展,幼兒教育的目標和要求明顯提升,基于全新教育背景,為更好地引領幼兒成長和發展,必須更加重視幼小銜接工作,同時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借助多種平臺和多樣化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培養幼兒質疑、科探能力,因為這兩項能力是幼兒升入小學后支撐其參與學習和探究的關鍵能力。但事實卻是雖然大部分幼兒園都能認識到幼小銜接工作和培養幼兒質疑與科探能力的重要性,可是在具體的實踐環節卻經常受多種因素影響,導致科學領域活動的教學和引導價值未能充分發揮,所以為進一步提升科學教學成效,實現幼兒教育目標,促進幼小銜接,教師需在明確幼兒質疑、科探能力養成重要性和教學根本原則后,在科學領域教學過程中,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等方面入手,進行全面的優化。

一、質疑和科探能力對幼兒成長的影響

結合學前教育現狀分析,少數幼兒園在教學過程中會過于注重幼兒對文化類知識的掌握,反觀對幼兒群體潛力挖掘和能力培養明顯忽視,也正是受單一化教學方法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質疑、科探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通過相關研究發現,幼年時期是培養幼兒科學探究興趣、科學感知和科學探究能力的最佳時期,若該階段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滲透一些較為淺顯的科學知識,開展一些充滿童趣的科學探究活動,便可使之在啟蒙階段對科學領域和科學探究產生強烈的興趣。在以往科學領域教學中可發現,處于幼小銜接階段的幼兒可借助科學知識對自身思維活動進行完善,并且在質疑和探究科學現象時,也能獲取更多經驗??偠灾?,無論是從社會發展角度講,還是幼兒成長方面看,學前教育過程中培養幼兒的質疑能力、科探能力都十分重要,這不僅是幼兒教育的根本目標,也是學前教育發揮育人成效的直接體現。

二、科學活動中幼兒質疑和科探能力的培養原則

幼小銜接視角下為在科學領域教學中更好地培養幼兒群體質疑、科探能力,教師在設計科學活動時需對以下原則嚴格遵守:第一,科學性原則。該原則指向一切教育內容和過程都要具有明顯科學性,針對處于幼小銜接階段的幼兒開展科學教學的目的本就是讓幼兒掌握科學方法、形成科學態度,使之能對各種客觀事物與現象深度感知。此外,嚴謹、客觀是科學思維基本特征,這亦是教師設計和組織科學類活動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第二,生活性原則??茖W領域教學的實施,要保證所選的科學活動內容和幼兒實際生活貼近,除要圍繞幼兒生活挖掘、整理科學內容外,也要對幼兒現有經驗充分考慮,這是基于學齡前幼兒學習特點和年齡特征所提出的原則。第三,興趣性原則。對于未知事物和環境,幼兒求知欲、好奇心很重,這都是因為對科學有強烈探索興趣。因此,在組織科學活動時,教師需特別注意保護幼兒的這種天性,更要借助各種豐富、有趣的科學活動來提升這種探索興趣。第四,實踐性原則。此原則指向運用多種感官,讓幼兒不斷嘗試,使之能獲取直接科學探究體驗感。鑒于此,活動實施過程中,切記要改變“教師講、幼兒聽、教師做、幼兒看”的被動化教學模式,正確的做法應是開發并利用周圍環境,給予幼兒更多動腦、動手、動口的實踐探索機會。第五,尊重性原則。尊重幼兒好動、好奇、好探究的天性,為其提供充足的想象、發展空間,科學探究過程中教師要以伙伴角色存在,關心、愛護幼兒的科學勞動成果,同時也要借助多樣化的方式鼓勵幼兒,調動其探究、質疑熱情。

三、科學活動中幼兒質疑和科探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創設多元學習環境,激發幼兒科探欲望

為更高質量地完成幼小銜接工作,實現培養幼兒初步的質疑、科探能力的目標,教師應對幼兒教學的環境引導作用有充分的認知?;诖?,為使科學領域的教學環境能夠潛移默化地產生積極的影響和充分發揮教育功能,教師既要做到立足幼兒年齡思維調整科學領域教學規劃和方法,以幼兒生活實際為前提制定與之發展相契合的教學流程;也要借助各種環境因素為幼兒群體創設科學探究氛圍濃厚的學習環境,讓其在環境引導下逐漸提升好奇心,增強研究興趣。

一是積極搭建科學探索區。幼兒園結合園內條件及教育目標,可嘗試設置聲光區、力區、實驗探究操作區、自然科學區和創意手工坊等一系列帶有明顯實踐探究特征的科學實驗室,通過實驗,幼兒能夠對各種事物近距離接觸和觀察,如植物種子、昆蟲標本、多樣顏色的土壤、石頭和磁鐵、天平、三棱鏡等,借助有關物品和材料進行組合、拆裝、觀察與驗證等探究操作活動,可使幼兒對電、力、聲等現象和知識有更深的了解。不僅如此,當幼兒發現新事物后,教師也可引導幼兒針對實際現象做出假設、設計實驗步驟、開展實驗操作、記錄實驗現象、總結實驗過程、獲取實驗結果,這樣便可使幼兒在不斷質疑、探究過程中充分認識科學的嚴謹性;此外,實驗探究活動后,教師也可帶領幼兒圍繞本次活動集中討論,通過彼此之間分享實驗思路和實踐經驗,既有利于幼兒提升與人交際能力,也可使之科學探究能力穩定發展,而這也是幼小銜接工作目標順利實現的關鍵所在。

二是努力開展多樣化區域活動。區域活動是幼兒發現和探索科學知識的主要樂園,置身于區域活動之中,幼兒群體能夠依據個人喜好選擇實踐探究活動,能夠具備該優勢,是因區域活動范圍與活動內容都無明確約束,并且活動興趣也更傾向娛樂性,所以在輕松、自由的活動氛圍下,幼兒也能借助各種多樣化材料滿足科學探索需求。所以教師要立足實際,積極利用好教學環境和教學材料,設計多元化的科學探究活動,組織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多樣化區域活動之中,以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培養幼兒的質疑和探究能力。

(二)提供合適的物質材料,強化科學教學成效

物質材料是幼兒參與科學探究的重要前提,因此,為將科學領域教學作用充分發揮,使幼兒主體盡快形成良好的質疑和科探能力,在選擇材料時對以下幾點應特別注意。

第一,選擇材料時注重趣味性。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主要是對其探索對象有強烈興趣,興趣越濃,探究過程也會持續得越久。以“認識磁鐵”科學游戲為例,教學活動正式開始前,基于幼兒興趣,教師可提前備好貼有回形針的釣魚磁盤、各種立體動物模型和鐵屑等,因為這些材料有明顯的游戲性和趣味性特征,所以在本次科學探究活動中幼兒也能展現出較強的探索性與自主性。

第二,針對幼兒年齡與認知規律提供一些可觀察、易操作的探究材料。操作性是科學領域教學的一個主要特點,作為幼兒與環境產生作用的一種形式,操作活動對于幼兒強化科學興趣、提升質疑和科探能力有著重要意義,可以說操作材料特征與性質對操作效果有直接影響,想要保證材料適配性,教師一定要時刻謹記“可觀察、易操作”的要求。例如,“水的毛細現象”探究活動中的多色花以及“光的色散”中的三棱鏡等皆屬于可觀察、易操作活動材料,所以能夠維持幼兒長久探索的欲望。

第三,圍繞幼兒個體差異設置材料?;顒硬牧鲜怯變旱奶剿鲗ο?,但是受智力因素、生活背景等諸多條件影響,幼兒學習訴求和能力素質方面也有一定差異,故而面對同一材料時,幼兒群體也會產生不同認知和理解,所以為保證科學領域教學的有效性,在引入科學探究材料時,教師必須做到依據幼兒個體差異提供合作材料,切記不可采取“一刀切”,這樣方能確保所有幼兒在現有能力基礎上取得突破。以“摩擦起電”科學活動為例,面對科學基礎和動手能力強的幼兒可提供質地不同的多種摩擦物,使該類幼兒群體能在活動中探索不同材料摩擦時產生的靜電效果;對于綜合能力薄弱的幼兒,僅提供1~2種摩擦物即可;而對于該科學探究活動無興趣的幼兒可準備形狀夸張、色彩艷麗的摩擦物吸引其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差異性的科學活動材料能夠在調動幼兒探究興趣的同時,避免教學活動中有兩極分化的現象發生。

(三)豐富科探內容,引導幼兒熱愛科學

一方面,結合事實設計科學探究內容,使幼兒養成熱愛科學、關心科學的觀念。例如,對于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國內各個媒體都爭相報道,這是激發幼兒科學探究興趣、培養其科探能力的最佳時機;另外,對于幼兒來說,面對這種最新的重大科技成果,本就有強烈的探索欲望,所以將其作為科學教學內容引入也具有一定可行性。在實踐環節,教師可在班級活動區域放置一些與載人飛船相關的圖片、書籍,或者與幼兒一同觀看載人飛船升空實況錄像和飛船模型幻燈片,這樣既能調動幼兒對科學的好奇心,同時也可使之充分認識到社會生活中科學技術的實際作用,使之從小養成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精神品質。

另一方面,注重幼兒觀點、傾聽幼兒想法。提問是幼兒主動學習和主動探究的前提,同時亦是幼兒認識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之一??茖W領域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啟發性引導可協助幼兒將科學知識和探究經驗如砌墻一般累積起來,不僅如此,適時的提問也可使幼兒學習愿望更為強烈,從而引發其產生更多自發性質疑。以“解救冰凍中的小動物”探究活動為例,本次活動前教師提供已經準備好的小冰塊,每個小冰塊中都有一個小動物模型被封在中間,接下來可將班級幼兒分成多個小組,并為每組幼兒分發一個冰塊,然后向幼兒提問“通過哪種方式能夠更快地將小動物解救出來呢?請各小組針對該問題集中討論,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該問題一經提出后,幼兒紛紛參與到討論過程中。如,一個小組表示“可以用手把冰焐化,因為手上有熱度”,針對這一答案教師可繼續引導:“小朋友們覺得這個方法是否可行,有沒有弊端呢?”如此進行引導,很快幼兒便能深度思考,并一再提出疑問:“用手焐化冰塊應該可行,可是不是耗費的時間過長?手是不是會凍壞呢?或者戴上手套能否加快冰的融化速度呢?”由此即可看出,以相關問題引導幼兒質疑是一種培養質疑能力和科探能力的有效方式。

綜上所述,幼兒園科學領域教學中為促使幼兒形成初步、科學的觀察、思維、探究能力,引領幼兒在啟蒙教育階段能夠健康成長、全面發展,使之能在升入小學后更快地適應全新的學習生活,教師可從創設多元學習氛圍、提供合適的物質材料、豐富探究活動內容幾方面對科學領域教學進行改進,確保幼兒通過科學學習能夠形成較強的質疑和科探能力。

參考文獻

[1]諸芳,趙娜.自然導向教學策略:在親近自然中提升幼兒科學探究能力[J].遼寧教育,2023(8):69-71.

[2]王芳.在幼兒科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探究能力的策略[J].求知導刊,2022(36):80-82.

[3]王沛文.利用區域游戲提升幼兒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2(19):66-68.

[4]張麗梅.基于情境教學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J].幸福家庭,2021(10):141-142.

猜你喜歡
科學活動質疑能力幼小銜接
簡談大班幼兒跳繩能力的培養
重視“幼小銜接”幼兒教育更出彩
小學數學課要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
高中生物教學時如何提升學生質疑能力
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農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試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幼兒自然觀察智能在科學活動中的培養
如何開展小班幼兒科學探索活動
點燃幼兒的創新之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