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化教學研析

2024-04-20 08:19李少霞
小學科學 2024年11期
關鍵詞:問題分析小學科學策略研究

李少霞

〔摘? ? 要〕? 小學科學強調從學生所熟悉的現實生活出發,帶領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的實踐活動來獲取科學知識。也就是說,科學知識需要學生在貼近生活的實踐感知體驗中形成,而非教師的機械講授。由于科學的這一學科特點,生活化理念開始廣泛應用于科學教學。本文從小學科學教學實際出發,分析了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基于生活化教學原則提出促進生活化理念與小學科學教學有效融合的具體策略,以推動小學科學教學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問題分析;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11? ? 028-030

促進生活化理念與科學教學的有效融合,是小學科學課程發展的需要,是提高科學教學質量的需要。在教育教學改革背景下,多數教師已經開始有意識地組織生活化教學。但因為生活化教學經驗有限、對生活化教學理念認識不足等問題,影響了生活化教學的實際效果。針對這一問題,需要教師從教學實際出發,在精準分析生活化教學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持續探索更為有效的生活化教學路徑。

一、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生活化教學素材來源單一

葉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材只能夠作為教師上課的依據。對生活化教學理念來說,其本身就強調學科教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經調查,多數教師在開展生活化教學時也會注意選用生活素材,但是仍以教材中的生活元素為主,造成生活化教學素材來源單一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接觸到的生活范圍是十分狹窄的,很難實現生活化教學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與知識運用能力的目的。

(二)生活化教學環境整體欠佳

環境對人的影響至關重要。在踐行生活化教學理念時,為學生創設一個適宜的教學環境,能夠驅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生活化教學環境整體欠佳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缺乏適度性,沒有“留白”,影響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二是缺乏實效性,無法實現對學生的有效管理,造成學生在生活化教學中過于興奮而處于無序的狀態;三是缺乏長期性,無法支撐長期性實驗的完成。這些問題的存在說明教師生活化教學的環境還沒有創設到位,需進一步改造。

(三)生活化教學設計探索不足

雖然新課標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限,其學習效果的提升仍然有賴于教師高質量的教學設計。當前,生活化教學設計探索不足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一是缺少課前學情與課題的生活化分析過程。生活化是學生角度的生活化,只有立足學生視角、從其生活中選擇具體事例才符合生活化教學理念。二是學生在生活化教學中的主體性并未發揮到極致。能夠適當留白、引發學生思考,以及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參與科學實驗的教師很少。三是忽視拓展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這削弱了學生在課下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主動性,也限制了生活化教學的實際效果。

(四)生活化教學評價不夠全面

教學評價作為教學活動的關鍵環節,能夠發揮促學促教的積極作用,然而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學評價卻存在不夠全面的問題。一方面,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過于單一,突出表現為評價方式、評價主體、評價標準的單一;另一方面,教師缺少對生活化教學的反思,不能及時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無法為后續生活化教學的優化提供指導。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亟須教師的優化與改進的。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必須在正確分析問題的基礎上,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予以解決,才能讓生活化教學理念發揮出理想的效果。

二、小學科學實施生活化教學建議

(一)開發生活化教學內容

開發利用生活化資源,完善生活化教學內容,打破教材對生活化教學的限制,是提升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實效的首要一步。

1.開放教學內容

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應局限在教室、實驗室等狹窄的空間里,而應走向更為廣闊的空間,利用學校資源、家庭資源、社區資源等來開展學習探究。教學內容的開放讓照本宣科的理論課變為學生主體的實踐課,為學生近距離接觸繽紛的生活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師應將眼光放在課外,注重學校資源、家庭資源、社區資源等的開發與利用,引入豐富的、更加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資源,支撐生活化教學的開展。

2.重組教學內容

教材是小學科學教學的總依據,其中所選的教學內容都是十分權威的,因而生活化教學不能拋棄教材這一教學資源來源途徑。教師應切實考慮所教學生的實際,在深入了解學生最近發展區、獲得的直接經驗、學習積極心理、課下活動喜好等基礎上,對教材內容進行選擇與整合,呈現學生喜歡的生活化課堂,從而提升生活化課堂的實際效果。

3.補充教學內容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具有處理教材、二次開發教材的能力?,F行的教材所面向的群體是大范圍的,但教師所面對的往往是一兩個班級的學生。在開展生活化教學時,教師應針對自己學生的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從而讓生活化教學表現出更強的開放性與綜合性。

開放、重組與補充教學內容都是豐富生活化教學內容的重要方式,都應切實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最貼近他們的生活化資源,以支撐生活化教學的高效發展。

(二)營造生活化教學環境

生活化教學環境的高效創設能夠讓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通過多元手段來營造科學適宜的生活化教學環境,呈現和諧的教學氛圍,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課堂活動中,在師生共同參與中推動生活化教學質量的提升。

1.環境布置生活化

環境布置生活化是對教學硬件條件的改善,教師需結合本次教學內容來對教室進行布置,使教室看起來就像是本次所學知識的產生場景。這是最為有效的營造生活化環境的方式,卻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種方式。對以具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來說,這樣直觀生動的教學氛圍能夠迅速將學生帶入生活場景中,為生活化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

2.課堂活動生活化

課堂活動是生活化教學的主體環節,促進課堂活動的生活化能夠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理解科學知識,提升科學素養。生活化的課堂活動相較于常規活動更需要學生的探究與思考,因而在促進課堂活動的生活化時,教師還應注意提升課堂活動的趣味性,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比如,教師可以小組競賽的方式來組織教學,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熱情,讓學生能夠主動聯系生活經驗進行思考,引導學生把學習過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問題的解決中,提升學生自身生活化學習的能力。

3.師生互動生活化

在現代教育中,教師要將學生視為平等主體,允許學生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也應堅持生活化原則,注意和諧融洽氛圍的營造,從而實現師生互動的生活化。當前,有不少學生都畏懼自己的教師,在回答問題的時候瞻前顧后,限制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只有實現師生互動的生活化,讓學生在與教師互動時沒有心理負擔,才能更好地推動生活化教學質量的提升。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可見良性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在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注重營造生活化的教學環境,能夠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三)優化生活化教學設計

生活化教學并不是在教學的某個環節引入生活因素,或是在理論講解完畢之后提供一個具體的生活事例來指導學生解決,而是一個整體的過程,是需要滲透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的。為此,進行完善的生活化教學設計,是保證生活化教學的前提。

1.在課堂導入中創設生活情境

課堂導入的主要功能就是引出本課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則能夠在發揮上述作用的同時,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因而,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師要從導入環節開始就踐行生活化教學理念,為后續教學的完成做一個精美的鋪墊。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多種多樣,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師可以用多媒體來完成情境的創設,以直觀生動的情境來加深學生的印象。

2.在新知講授中結合生活實際知識

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學習是科學學科的基礎,學生各項能力與素養的發展也必然是建立在對科學知識的理解上的。因而在生活化教學中,借助生活經驗來輔助學生理解那些難度比較大的科學知識,能夠為學生的科學學習掃清障礙,促進深度學習的實現。比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聲音傳播需要時間”這一知識,教師就可以閃電與雷鳴的生活現象為例。學生在生活中不止一次地遇到過雷電天氣,也經歷了閃電之后不久就會聽到雷聲。結合這一生活經驗,學生就能很容易理解“聲音傳播需要時間”這一知識點,極大地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

3.在拓展延伸中應用科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生活化教學最為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意識,引導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動用科學知識去解釋一些生活現象,解決一些生活問題。因而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知識的遷移。為此,教師可以利用課堂結束前的幾分鐘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生活事例,也可以布置課后生活作業,從而讓學生在生活中逐步掌握新知識、新技能,實現知識向能力再向素養的轉化。

(四)完善生活化教學評價

當前,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評價存在單一化、形式化、片面化的問題,促學促教的作用也難以全面發揮。對此,教師必須注重對教學評價的改革與完善,助力生活化教學的發展。

1.多元開展教學評價,全面認識學生

在評價標準上,教師應立足多元智能理論,看到學生的差異性,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避免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評價,而是要結合科學核心素養的內涵與要求,從多角度認識與評價學生。在評價主體上,教師應充分放權給學生,允許學生進行自評、互評,對自己的生活化學習過程進行反思與總結;還應結合生活化理念的特點引入家長評價,實現對學生生活化學習過程的全面監督評價。在評價方式上,教師應結合新課標的要求,聚焦學生發展過程,綜合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引入增值評價,盡可能地保證教學評價的全面性與科學性。

2.積極進行教學反思,不斷改進生活化教學

生活化理念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滲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尚未找到十分完善的生活化教學模式。在此背景下,教師應在課前充分調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課中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表現,在課后全面考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并與其他科學教師進行交流,從而找到自己生活化教學模式中的優勢與不足,在今后的生活化教學中揚長避短,提升生活化教學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學評價應指向教師與學生兩個主體。一方面要通過教學評價來完成教學反思,指導優化教學;另一方面則要考查學生學習效果,指導改進學習,從而才能保證教學評價的科學性。

三、結語

在素質教育理念深入發展的背景下,科學學科在學生全面發展中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立足科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把握新課標對生活化教學的各項要求,結合小學科學教學實際,探究更為適切與科學的生活化教學模式,從而解決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改進生活化教學,提升小學科學教學質量,也為學生科學核心素養的培育與全面發展的實現鞏固基礎。

參考文獻

[1]馬志義.小學低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第二課堂(D),2023(10):50.

[2]陳新蕾.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智力,2023(25):104-107.

[3]孫琳霞.生活化教學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23.

[4]許傳娟.生活化視角下小學科學教學改革實踐的策略分析[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5):49-51

猜你喜歡
問題分析小學科學策略研究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關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論角度下的英語翻譯策略研究
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進展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家校合作問題分析及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