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音樂與信息技術學科的融合

2024-04-21 01:39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學吳可菲
家長 2024年8期
關鍵詞:學唱賞析微課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學 吳可菲

伴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滲透逐漸深入,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難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改革音樂教學方式成為迫在眉睫的需求。信息技術將圖片、動畫、音效、文字等多媒體信息真正融合為一體,提升了學生的歌唱能力和欣賞能力,賦予了學生多樣化的音樂學習體驗。圖片與視頻的結合讓音樂教學內容更加直觀、更富沖擊力,能在短時間內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有助于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音樂課堂。不僅如此,信息技術的運用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特點以及學生的發展需求,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搜集音樂素材、講解樂理知識,使音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诖?,本文提出趣味導入音樂教學內容、微課輔助學生自主探究、將音視頻工具融入音樂課堂等策略,以期為信息技術與初中音樂學科的融合提供參考。

一、推動信息技術與初中音樂學科融合的必要性

(一)增強音樂學習興趣

初中音樂教學在培養學生感知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了實踐運用和審美情趣教育的比重,重視培養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信息技術與初中音樂學科的深度融合帶給學生多樣化的音樂學習體驗,激發了學生的音樂學習熱情。同時,互聯網資源走進音樂課堂,豐富了音樂教學內容,對學生健康審美觀念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滿足了學生對未知的探索熱情,為學生今后積極主動參與音樂學習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學生的音樂基礎較弱,而樂理知識較為抽象、理解難度較大、自主學習難度較大,自學質量無法保證。傳統音樂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傳授樂理知識、講述樂器演奏技巧,帶領學生賞析、學唱歌曲,學生時常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質量難以保證。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融合,促使教師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設計特色教學課件,幫助學生學習樂理知識,感受音樂節奏和意境的變化,讓抽象的音樂理論具象化,提高了音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了學生的音樂素養,為高質量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三)打造智慧音樂課堂

新時期,音樂教學工作要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音樂素養。音樂課堂的信息化發展推動了多種信息技術的整合,如PPT 制作課件明確教學目標、微課輔助預習和聽賞音樂、教學視頻的引入豐富音樂學習體驗、音樂自編輯軟件的引入為學生提供實踐編創音樂的平臺等,多項信息技術成果相互融合共同構建了音樂智慧課堂,實現了對課內外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信息技術自主學習音樂知識,并在實踐中鞏固所學,教師借希沃白板線上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提供針對性指導,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智慧音樂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

二、信息技術與初中音樂學科的融合策略

(一)導入方式趣味化,激發參與熱情

要打造高效率、高質量的音樂課堂,關鍵在于如何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熱情。初中生天性活潑,喜愛探索未知,天然喜愛各類娛樂活動,為激發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熱情,教師可以將趣味元素融入音樂學科之中,發揮信息技術在信息展示上的優越性,依托視頻、圖片刺激學生的視聽感官,創設教學情境,帶來身臨其境的感覺,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學習中,通過感受、理解等方式學習樂理知識、練習音樂技能,激發學生的藝術探究興趣,助力學生成長。

以人音版七年級音樂上冊(簡譜)第五單元《軍民大生產》教學為例,本節課主要教學目標為學唱歌曲《軍民大生產》,認識勞動號子的特點,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精神?!盾娒翊笊a》描繪了軍民共同開荒生產的場景,表現了開荒、紡線、習武、戰斗、生活等多項貼近勞動人民生活的勞動內容,富有勞動特色的襯詞進一步渲染了歌曲熱烈、歡騰的氣氛。教師結合歌曲特點,創設角色扮演式教學情境,由學生扮演參加勞動生產的勞動人民,在模擬勞動實踐中齊聲高唱勞動號子,感受勞動號子帶來的樂趣和樂觀情緒,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其音樂素養。

首先,教師可以在導入做好鋪墊:“許多歌曲來源于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為方便協作、振奮精神,集體勞動中產生了一種獨特的民歌體裁——勞動號子?!彪S著介紹的話語落下,教師在多媒體屏幕中播放勞動人民在從事土木工程時喊號子的場景,用真實的情境刺激學生的視聽感官,集中學生注意力的同時,使其感受到號子聲的獨特韻律。教師提出問題:“勞動號子有哪些特點?為什么這種歌曲會出現在集體勞動之中?有什么作用?”用提問激發學生的思維,讓看與思結合起來,自主探究音樂知識。

其次,教師從歌詞講解入手,配合圖片創設角色扮演情境,引導學生分析歌詞:“歌詞內容展示了哪些勞動場景?這體現了什么樣的精神呢?”深化學生對歌曲情感內涵的理解。為解決問題,教師組織學生一同扮演歌曲中的勞動者,親身參與其中,體會勞動號子的特點以及歌聲中蘊含的情感。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軍民大生產》音頻,展示農民上山砍伐樹木、開墾荒地的圖片,自己扮演領頭人說明勞動任務:“鄉親們,要開荒,先伐木,都來搭把手,咱們一塊,把木頭運出去~嘍”。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扮演自己的角色,模擬肩扛重物時的動作,發力向前邁進,教師跟隨音樂起頭領唱:“都精神著,喊號子嘍,開梢林呀~”,學生接下句“嗬嗨”。一唱一和,在模擬情境中學唱音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使學生跟隨歌曲腔調不斷調整動作,感受勞動號子在協調動作、統一發力、鼓舞干勁方面的促進作用,深化學生對勞動孩子歌曲體裁的理解,培養學生不畏艱苦、樂觀積極的精神。

(二)微課輔助探究,深化音樂理解

音樂以獨特的節奏、旋律向聽眾傳遞情感,缺乏情感的音樂僅僅是空殼。為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歌曲情感內涵,教師有必要在音樂教學中引入歌曲賞析活動,幫助學生準確分析歌曲情感內涵,推動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傳統音樂教學主要通過講解音樂旋律、節奏特征的方式闡述音樂情感,學習理解難度較大、賞析教學效果有限。為拓展音樂賞析角度,深化學生對音樂思想情感的理解,教師可以引入信息技術,通過介紹創作背景和音樂創作者生活經歷的方式,使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的內涵和韻味,深化學生對音樂情感的理解。

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接收的學習內容相對固定,為保證音樂賞析活動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將微課引入音樂教學之中,課前通過網絡交流平臺布置預習任務,明確欣賞的音樂曲目,針對性播放微課,以短視頻形式介紹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歌曲創作的心路歷程以及創作者的生平經歷,結合現實生活經歷分析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內涵,并從網絡環境中收集資料,將自己對音樂的體會制作成由圖片、視頻、文字共同構成的課件。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依托課件分享增強聽賞體驗,完成音樂情感的輸入與輸出,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

以人音版八年級音樂上冊(簡譜)第五單元《這一封信來得巧》教學為例,為讓學生理解京劇內容和文化內涵,在學習中領悟京劇的節奏和韻味,使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浸潤身心,教師可根據京劇藝術特點開設賞析環節,幫助學生了解京劇特征。京劇內容取材于真實歷史,故事性較強。若對特定歷史背景缺少了解,則難以唱詞中內蘊的情感,為此教師可以借微課分三階段開展音樂賞析活動。

首先,借助微課普及《定軍山》背后的歷史故事?!抖ㄜ娚健啡〔挠凇度龂萘x》,故事整體篇幅較長,涉及人物較多,教師可以在微課中加入電視劇《三國演義》片段,并在片段中插入文字介紹,以視頻與文字的融合介紹《定軍山》歷史背景,以及《這封書信來得巧》的前因后果。教師在微課最后布置問題:“為什么老將黃忠要立軍令狀呢?如果你是黃忠,此時你的內心是什么感受?”借微課打破時間、空間限制,與學生跨時間互動,深化學生對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的理解。

其次,從互聯網中收集《這封書信來得巧》視頻資源,然后提問:“各位藝術名家在視頻中展現了一個什么樣的藝術形象?你從哪些方面體會到這種特點?”在看的同時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視頻內容,把握視頻特征。學生在預習環節自主播放微課視頻,賞析京劇藝術的同時對比分析各位名家的唱腔特點,如語氣、停頓等,體會西皮流水的節拍特點和老生行當的唱腔韻味、思考動作與語言之間的內在聯系。

最后,教師在預習環節借微課普及基礎京劇藝術知識,從《這封書信來得巧》入手,以畫圈配合文字說明的方式介紹人物扮相,結合配樂介紹京劇表演中常見的鑼鼓鈸等樂器。在微課中加入旦角京劇唱段《荀文若說苑》,鄧沐瑋的《陳州放糧》,姜亦珊的《望江亭》選段,引導學生自主對比分析京劇中生旦凈丑四大行當的聲音差異。微課最后布置任務,要求學生重新觀看《這封書信來得巧》視頻選段,擊掌拍打節奏,多角度體會京劇的獨特韻味,深化學生對京劇藝術的理解,為課上的音樂賞析和互動奠定基礎。

(三)融入音視頻工具,自主學唱歌曲

歌曲學唱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聲音控制能力和音調控制能力的發展。傳統音樂教學模式中,學唱歌曲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帶領學生逐句練習唱歌,練習過程較為枯燥,且教師難以根據個體情況調整教學方式,學生的歌唱能力和音調控制能力難以提升。為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教師可以運用交互式網絡技術,引導學生自主欣賞音樂、學唱樂曲,保證學習效果,促進學生成長。

網絡交互式學習方式多種多樣,包括教學論壇、博客交流、微信互動、建造電子學習室等多種方式,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情況不斷調整交互式學習方式,使歌曲學唱過程更加豐富多彩,激發學生學唱歌曲的興趣,使學生從被動學唱向主動學唱轉變,保證自主探究式音樂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以人音版九年級音樂上冊(簡譜)第五單元《前門情思大碗茶》教學為例,為讓學生體驗京韻大鼓的韻味,在演唱歌曲的同時注入情感,表達遠方游子回歸故里的愛鄉之情,教師可以結合《前門情思大碗茶》藝術風格特點,分三階段推進整個教學進程。第一階段,營造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唱京韻大鼓的興趣,吸引學生自發地跟隨音頻課件學唱歌曲。第二階段,教師從歌詞內容出發,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創設造具備視聽影響力的意境,使學生在學唱歌曲的同時把握歌曲情感特征,糅合情感內涵學唱歌曲。第三階段,教師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在小組內部組織歌唱比賽,用相關軟件中的K歌功能為學生評分。這樣,學、練、評結合,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學唱歌曲的熱情,推動學生歌唱技能的發展。

學生對京韻大鼓藝術缺少了解,在學唱中難以把握裝飾音、弱起、節奏切分處的特點。為避免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的同時突破學唱難點,激發學生學唱京韻大鼓藝術的興趣,首先,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京韻大鼓經典選段《丑末寅初》《風雨歸舟》和《黛玉歸天》等,讓學生進行群音賞析,感受京韻大鼓的獨特唱法和藝術魅力,激發學生的跟唱熱情。教師可以從《前門情思大碗茶》音頻文件中截取裝飾音、弱起等詞句的演唱段落,通過網絡共享平臺將歌曲重難點段落音頻文件傳遞給學生,方便學生利用希沃白板自行聽難點旋律,保證學唱質量。

其次,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前門情思大碗茶》動畫:歸鄉的游子捧起手中的大碗茶,眼眶不由泛起淚花,回想起幼年時在前門玩耍時的場景。此時,教師暫停動畫提問:“為什么動畫主人公喝一碗茶卻想起了過去呢?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緒?是開心?是難過?”引導學生結合動畫品味歌詞意境,代入外出游學歸鄉游子的心境,再次分析歌曲中的情感變化特征,將情感注入聲調之中,在學唱歌曲的同時體會京韻大鼓的到來的獨特藝術效果。

最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歌唱比賽,并利用K 歌軟件為學生打分,增強學唱活動的趣味性??紤]到班級人數較多,為讓每名學生都能參與演唱歌曲,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先在小組內部演唱歌曲,每人兩次演唱機會,再根據得分高低決出勝者,各小組獲勝者依次上臺完整演唱歌曲《前門情思大碗茶》。教師借助錄音設備錄制音頻,在比賽結束后回放音頻文件,根據學生情感飽滿程度、字尾是否輕巧、氣息是否充足、字頭是否有力、戲韻是否出彩等打分評價,評選最終獲勝者,最后由獲勝的學生帶領學生一同演唱《前門情思大碗茶》,為學唱教學活動拉下帷幕,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推動信息技術與初中音樂教學融合,對音樂教育的改革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必須正視信息技術的教育價值與音樂教學的發展需求,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補完音樂教育缺陷,激發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熱情,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索式音樂課堂,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活動、學習樂理知識,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促進學生成長。

猜你喜歡
學唱賞析微課
二十八,把面發
微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新聞
探究高效“律動”,讓孩子們快樂學唱
與“微課”的首次親密接觸
步輦圖賞析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學設計
Alfred & Emily——在諒解和赦免中回望賞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