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汽車構造學》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2024-04-22 07:18彭巧勵張帥郭占正鄭景陽曹艷玲
時代汽車 2024年3期
關鍵詞:車輛工程思政教育互聯網

彭巧勵 張帥 郭占正 鄭景陽 曹艷玲

摘 要:隨著教育信息化和教學智能化的發展,“互聯網+”成為高等院校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文章以“互聯網+”為切入點,全面論述《汽車構造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學改革思路、方法和實踐,旨在豐富車輛工程核心課程的教育資源,加強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育,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提升高等院校車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互聯網+ 車輛工程 汽車構造學 思政教育 教學改革實踐

1 引言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自此,“互聯網+”正式進入國家戰略層面?!盎ヂ摼W+”是指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1]?!镀嚇嬙鞂W》課程是車輛工程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也是后續相關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課程質量對人才的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該課程內容主要包括有發動機基本知識,曲柄連桿機構,配氣機構,燃料供給系統,潤滑系統,冷卻系統,傳動系統,轉向系統,制動系統等,可以使學生較為系統的掌握汽車底盤,發動機等基本構造,為后續學業發展打下基礎,適應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實際需求[2]?!盎ヂ摼W+”和高等教育的跨界融合可以為社會供給高質量的教育服務[3],為促進中國高等教育順利轉型提供了新的契機[4]。新時代,立足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互聯網+教育”建設工作,對于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5]。

2 《汽車構造學》課程特點

《汽車構造學》專業課不同于車輛工程專業的基礎課,具有鮮明的特色,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今《汽車構造學》專業課具有以下顯著特點:

2.1 內容與學時不匹配

在以“加強基礎,淡化專業”的教學指導思想下,高校在加強通識教育的同時大大縮短了專業課的時長,專業課比重明顯降低[6],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的知識整合傳授能力帶來了極大挑戰?!镀嚇嬙鞂W》所涵蓋的知識內容多且龐雜,如何確保在專業課時長縮減的情況下,高效完成專業課程教學任務是困擾專業課教師的一個問題。

2.2 學科交叉性強

《汽車構造學》是相關基礎知識的綜合應用,學科交叉性較強,牽涉眾多基礎課程[7]。如工程制圖,材料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制造工藝等基礎課程,知識面廣泛且環環相扣,邏輯性較強。如何讓學生提高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科的趣味性值得教師深究。

2.3 專業知識迭代快

產業變革,汽車行業上下游的更新迭代,促進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一些新技術也隨之而來,比如無級變速器,底盤升降技術,加速滑移調節、CTC(Cell to Chassis)和CTB(Cell to Body)技術、滑板底盤、全鋁車身和全碳纖維車身技術等。同時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汽車自身結構在不斷的發生改變。教師應掌握最新的技術發展方向,及時更新調整教學內容。

2.4 課程實踐性強

汽車構造學有許多實踐教學,包括有金工實習,駕駛實習,拆裝實習,生產實習,認知實習。因此要求專業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聯系實際,重視專業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基本工程素養。

3 “互聯網+”背景下的課程教學改革

3.1 “互聯網+實踐教學”

隨著高校擴招數量不斷增加,導致大班上課成為常態,相伴隨的是實踐器材的短缺,其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應對更多的挑戰[8]。加強虛擬實踐平臺的建設迫在眉睫,以滿足學生學習實踐需求。虛擬實踐平臺作為線下實踐的輔助手段,可以彌補線下實踐操作的不足,但不能完全代替真實的實踐教學,實踐中心采用“線上學習+仿真實驗+線下實踐”的教學模式。學生可通過互聯網完成實踐平臺線上預約,時間安排更加自由和靈活。例如拆裝虛擬實踐平臺,使用Unity 3D作為拆裝實踐平臺開發引擎,通過在CATIA中建立好零部件模型,選用3Ds Max作為中轉平臺,將創建模型導入至虛擬現實軟件中。學生可在虛擬實踐平臺中對車身零部件進行虛擬拆裝實踐,將《汽車構造學》中的理論知識直接運用到實踐操作中,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3.2 “互聯網+思政”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各高校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工學類專業課程,要注重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積極建設“互聯網+思政”思政教育平臺,通過網絡平臺的傳播優勢,優化和創新思政教學模式[9]。借助互聯網手段發布教學內容,及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并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進度,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教師要充分借助各種網絡學習平臺,主動挖掘汽車構造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將愛國主義教育,家國情懷,黨以及國家方針等元素融入到《汽車構造學》課程中去,與國家時事緊密的結合,做到潤物細無聲。例如在講解汽車懸架系統、發動機電控系統等內容時,融入科技進步帶來的汽車性能提升,引導學生尊重科學,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科研工作。將新中國的汽車行業奮斗史以及國家關于汽車行業的最新政策方針介紹給學生們,借助紀錄片等多種手段讓學生們了解中國一汽,中國一拖的發展歷史,喚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意識,立志為中國汽車行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過講述“中國故事”來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心,愛國主義情懷和建設祖國的責任擔當意識。

思政元素挖掘到位、融合得當,不僅可以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勤于進取,增加學習的愉悅感、獲得感,更有利于《汽車構造學》專業課的教學,實現教書和育人的教學相長、相互促進,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高度和知識能力水平。

3.3 “互聯網+教學方式”

憑借互聯網數字技術的便捷,以往的教學方式發生了改變,具體有如下幾種:

其一,翻轉課堂。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信息化時代的教學要求,翻轉課堂教學作為一種先學后教的模式,具有自主性,互動性,個性化的特點[10]。學生先期借助網上教學資源(愛課堂,微課等)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課程上進行有選擇性的講解,以提高教學效率。如根據《汽車構造學》的課程特點,將教材分章節分發給學生,學生自由分組,查閱文獻,制作課件,輪流講課,組內互評,組外提問,教師點評。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進一步設置一些引導題,啟發學生思考,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其二,MOOC在線課堂。加快建設MOOC在線課程,將國內外優質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優化[11]。作為一種低成本優質資源共享平臺,在線課程可有效解決教學手段落后的問題。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學習,查缺補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習效率[12]。學生從原來的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吸收知識的狀態,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將在線課程同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可有效解決專業課學時少與教學內容多的矛盾。

其三,及時更新課程內容。專業課教材更新周期慢,不能及時跟隨科技更新迭代技術[13]。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及時性,借助校園網網絡資源,將最新專業科技前沿和發展動態傳遞給學生。第一,老師可以將最新科技綜述性論文分發學生,讓學生提前學習,并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做學術匯報,讓學生閱讀綜述性論文,專業視野可以得到開闊。第二,教師可以將專業相關的視頻,剪輯并發布在網上教學平臺,供學生自學。第三,教師可將專業前沿發展動態制作成PPT,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到相關章節中去,也可以抽出專門的時間給同學們講解。

3.4 “互聯網+評價體系”

檢驗學習成果離不開考核評價,將互聯網引入學生成績考核體系,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創建學生評價體系[14]。將更客觀真實的評價學生的水平。降低期末考試的權重,提高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的占比。如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40%,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60%。其中平時成績分為三部分,包括日??记?、課堂表現、線上學習成果評價等。日??记诓捎枚S碼掃碼簽到或者指定地點簽到,不再使用課堂點名方式,既節省了時間又提高了效率。課堂表現包括課前查閱資料、話題準備程度。課中討論的參與程度。線上學習成果評價為自由環節,學生可在網上學習,自由選擇主題,并通過線上方式提交學習成果。該考核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程度,考核結果更加更合理、更人性化。

4 建設成效

通過新工科人才培養背景下《汽車構造學》課程實踐與探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想象力,為學生后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近五年來河南科技大學車輛與交通工程學院本科生獲得國家級,省級競賽獎項41項,其中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得國家級金獎,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得國家級銀獎,第十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得省級特等獎,在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中榮獲多種獎項,2018年獲得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一等獎,2019年獲得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巴哈大賽直線加速(本科組)第一名,2021年獲得全國巴哈大賽一等獎,本科組總成績季軍獎杯。通過參加科技競賽來解決實際工程難題,達到理論聯系實踐的目的,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筑牢基礎。

5 總結

《汽車構造學》課程是車輛工程專業核心課之一,在人才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文章以“互聯網+”為切入點并結合《汽車構造學》課程特點,從多個角度引入互聯網的具體操作,完成從互聯網到《汽車構造學》的跨界融合。闡述了前沿課程內容、翻轉課堂、課程思政、過程性評價的課程考核等多項改革措施,并結合我院實踐情況,以切實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達到了預期課程教學目標,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參考。

基金項目:河南省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課程思政示范項目:《汽車構造學》思政示范課程(233);河南省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汽車構造學》精品在線開放課程(9);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與質量提升工程項目:《車輛系統動力學》河南省研究生優質課(YJS2022KC17)。

參考文獻:

[1]徐冉冉,裴昌根,宋乃慶.互聯網+數學教育:“機遇”“挑戰”與“應對”[J].數學教育學報,2016,25(3):6-9.

[2]文超.基于“互聯網+”的車輛工程核心課程教學及考核改革研究[J].汽車實用技術,2019,(8):241-243.

[3]余勝泉,汪曉鳳.“互聯網+”時代的教育供給轉型與變革[J].開放教育研究,2017,23(1):29-36.

[4]余勝泉,王阿習.“互聯網+教育”的變革路徑[J].中國電化教育,2016,(10):1-9.

[5]陳麗,鄭勤華,徐亞倩.互聯網驅動教育變革的基本原理和總體思路——“互聯網+教育”創新發展的理論與政策研究(一)[J].電化教育研究,2022,43(3):5-11.

[6]成曉倩,王雙亭,劉培.高?!盎ヂ摼W+工科專業課”的教學改革[J].測繪通報,2018,(9):144-147.

[7]孫輝,李浩東.新工科背景下汽車構造實驗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汽車實用技術,2022,47(19):157-160.

[8]張正蘇,高旭東,王鑫.基于“互聯網+”視角下的大學生實驗實踐教學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1,40(12):48-50.

[9]胡高爽,高山.“互聯網+課程思政”背景下《現代食品檢測技術》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食品工程,2021,(4):6-8.

[10]李碧春,徐琪,張亞妮,等.“互聯網+”背景下《動物遺傳學》教學方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家畜生態學報,2016,37(11):94-96.

[11]侯海晶,關志偉.智能網聯背景下交通運輸專業教學改革與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8,5(37):48-49,86.

[12]張春林,魏小平.“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研究[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21,(10):40-44.

[13]林曉然,王亞超,李建科,等.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互聯網+”的電信類專業基礎課教學改革探索[J].科教導刊,2022,(13):56-58.

[14]李健,陳光,胡雅婷,等.“互聯網+”時代應用型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探析——以吉林省為例[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9,(10):165-167.

猜你喜歡
車輛工程思政教育互聯網
車輛工程專業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之實驗室開放探討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車輛工程專業企業培養方案研究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論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探討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本科生導師制在應用型高校車輛工程專業初探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