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新聞實現融媒體傳播的路徑探索

2024-04-22 09:54張雪霏陳雪峰
傳播與版權 2024年7期
關鍵詞:傳播力

張雪霏 陳雪峰

[摘要]隨著數字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新媒體快速崛起,融媒體時代隨之而來。在融媒體時代,傳統新聞面臨嚴峻的挑戰,亟須適應新的媒體環境?;诖?,文章針對傳統新聞實現融媒體傳播展開探究,通過分析融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的特點,提出傳統新聞實現融媒體傳播的有效路徑:緊跟時代潮流,構建智能傳播平臺;發揮差異化優勢,開辟全新傳播渠道;提升數據素養,促進傳播數字化;深度融合服務,落實傳播范圍全覆蓋;強化輿論引導與監督,保證傳播客觀與公正,以提升傳統新聞的傳播力,推動新聞媒體行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傳統新聞;融媒體傳播;傳播力

當前,作為時代發展的產物,融媒體是較為新穎的媒體形態,相較于傳統媒體而言,其改變了新聞傳播的方式和效果,為傳統新聞傳播創造了發展機遇。在融媒體環境下,為了更好地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新聞媒體應該充分整合、利用各種媒體資源,加速推動傳統新聞的融媒體傳播。

一、融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的特點

(一)需求個性化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新聞傳播的渠道和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聞傳播不再局限于電視、廣播和報紙等傳統媒體[1],變得更為便捷,人們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和需求在各種平臺上獲取新聞和發布信息。這種變化對新聞媒體進行新聞傳播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新聞媒體要更加注重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在傳統媒體時代,新聞媒體進行新聞傳播往往要滿足大眾化的需求,面向廣大受眾進行傳播。然而,在融媒體環境下,由于信息獲取的便捷性,受眾開始分化,呈現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的特點,因此新聞媒體要更加精準地定位受眾群體,根據不同受眾的需求和興趣進行個性化的內容制作和傳播。第二,新聞媒體要更加注重新聞傳播的時效性和互動性。在傳統媒體時代,新聞媒體進行新聞傳播往往是單向的,受眾處于被動接收信息的地位。但在融媒體環境下,新聞媒體進行新聞傳播是雙向的,受眾能夠參與新聞傳播的過程,如對新聞內容進行評論、轉發和分享等。因此,新聞媒體及時報道和更新新聞內容,有助于加強與受眾的互動,提高受眾的參與感,從而增強受眾黏性。

(二)傳播互動性

在融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具有極強的互動性,為受眾帶來了全新的交互體驗。這種互動性不僅體現在受眾可以對新聞內容進行評論、點贊和轉發上,還可以使受眾參與新聞生產的各個環節。也就是說,通過與受眾的實時互動,新聞媒體能夠快速獲取受眾的反饋,了解他們的觀點和態度,從而及時調整新聞報道的方式和內容,提高新聞傳播的實效性。在傳統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往往是單向的、線性的,受眾只能被動接收信息。然而,在融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是雙向的、互動的過程。受眾不再是單純的信息接收者,而是新聞信息的參與者和創造者,可以通過各種社交媒體平臺發表自己的觀點,參與新聞討論,甚至影響新聞報道的走向。此外,這種互動性還加強了新聞媒體與受眾之間的聯系,便于新聞媒體通過與受眾的互動,更好地了解他們的需求和興趣,從而提供更符合他們需求的新聞內容,增強和提高受眾對新聞媒體的信任感和忠誠度。

(三)內容兼容性

隨著數字化技術不斷發展,新聞媒體不再局限于運用傳統的文字和圖片形式,而將新聞內容以更加多樣化的形式呈現給受眾。也就是說,除了傳統的文字和圖片,新聞媒體還通過運用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讓新聞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具體?;谶@種內容兼容性的特點,新聞媒體可以根據不同平臺的傳播特點和受眾的閱讀習慣,選擇適合的內容和形式進行新聞傳播,提高新聞傳播效果。例如:在微博平臺上,新聞媒體可以采用短小精悍的文字和圖片形式進行新聞傳播;在微信平臺上,新聞媒體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進行新聞傳播;在新聞節目中,新聞媒體可以采用實時的視頻和音頻形式進行新聞傳播。

二、傳統新聞實現融媒體傳播的有效路徑

(一)緊跟時代潮流,構建智能傳播平臺

當前,傳統新聞傳播受限的根源在于新聞媒體因互聯網沖擊而與受眾連接失敗。隨著互聯網尤其是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然成為現代新聞傳播的主陣地[2]。在數字化、網絡化的浪潮下,融媒體成為大勢所趨。例如:“今日頭條”在短短4年內累計下載用戶數逾4.5億,僅客戶端的日活躍用戶數就超過4500萬,促使一些傳統媒體在該平臺上的熱點新聞閱讀量也超過數百萬??梢?,新聞媒體可以通過相關平臺根據受眾特征、場景和文章類別進行內容個性化推薦,實現真正的“千人千面”,有效解決信息過載與受眾個性化、定制化的信息需求之間的矛盾。因此,要實現傳統新聞融媒體傳播,新聞媒體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潮流,構建智能傳播平臺,重建受眾連接。

1.以受眾為中心

在融媒體時代,受眾對新聞內容的需求呈現多元化、個性化的特點。受眾不再滿足于被動地接收新聞信息,而希望能夠主動參與新聞的創作和傳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定制新聞內容。新聞媒體只有以受眾為中心才能更好地滿足受眾對新聞內容的需求和偏好,提升受眾的滿意度和忠誠度。然而,當前部分新聞媒

體在構建智能傳播平臺時只是基于自己能做什么融媒產品,而不是以受眾為中心,尚未踐行“受眾在哪里,服務就在哪里”。

2.以技術為驅動

正如傳播學者丹尼斯·麥奎爾所言:“真正的傳播革命,其最直接的驅動力,一如既往是技術?!毙侣劽襟w構建智能傳播平臺是以“互聯網+”和“大數據+”為基礎的,應調整傳統思路,改變簡單的“內容+”,樹立倚重技術的價值取向。例如,新聞媒體可以引入大數據技術,分析和處理海量數據,挖掘有價值的信息,更好地理解受眾需求和行為習慣,研判新聞傳播的趨勢;利用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等技術實現個性化推薦,為受眾提供更精準的內容服務;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理解和分析受眾的語言,形成更自然的語音交互方式,增強受眾的交互體驗。

3.以人才、資金為支撐

在構建智能傳播平臺的過程中,人才和資金是不可或缺的支撐力量。人才是推動智能傳播平臺發展的動力。高素質的技術人才、編輯人才和運營人才能夠為智能傳播平臺的研發、運營和維護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促進新聞傳播。因此,新聞媒體需要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建立完善的人才招聘和培訓體系,吸引和留住優秀的人才。除了人才支撐,資金也是構建智能傳播平臺的重要因素。充足的資金可以為智能傳播平臺的研發、運營和維護提供保障。因此,新聞媒體要與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等建立合作關系,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獲取相關資金支持。

(二)發揮差異化優勢,開辟全新傳播渠道

在激烈的競爭中,新聞媒體進行新聞傳播需要具備獨特的風格和特點,以吸引和留住受眾。新聞媒體可以發揮差異化優勢,開辟全新傳播渠道,探索更多與受眾互動的方式,塑造和突出自身的品牌形象和文化特色,并形成差異化競爭,從而提高受眾的忠誠度和滿意度,提升自身的市場地位和影響力。因此,在構建智能傳播平臺后,新聞媒體應致力于開辟全新傳播渠道[3]。在泛娛樂化的當下,隨著受眾對特定領域的關注度不斷提升,新聞媒體應結合自身獨有優勢和市場需求,選擇一兩個領域進行深入挖掘,形成專業化的內容生產。也就是說,新聞媒體可以結合自身特點,在科技、財經、民生等熱門領域中打造特色品牌,通過提供專業、深度的內容,滿足特定受眾群體的需求,提升品牌影響力[4]。

例如,在廣西深化與東盟成員國開放合作的大背景下,南寧廣播電視臺根據《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堅持高站位謀發展,著手建設“云上絲路”國際傳播項目。該項目是廣西首個新媒體對外傳播平臺項目,面向海內外受眾規劃建設多語種版本的“云上絲路”網站、手機App以及Facebook、Instagram、Twitter、Youtube、Tiktok等海外新媒體賬號,形成新媒體傳播矩陣,以適應國際傳播的新趨勢、新需求。目前,“云上絲路”中文、英文、泰文網站日均發布內容近100條,總瀏覽量達3500萬人次;海外社交平臺“魅力南寧”賬號共發布圖片、視頻、直播帖文量近8000篇,總計瀏覽量達1億人次,互動量達600萬人次,吸引東盟成員國及俄羅斯、美國、德國、法國等20多個國家海外網友的關注;Facebook、Twitter、Tiktok上的相關賬號全方位展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特色旅游文化等內容,其中Facebook上相關頁面瀏覽量達400萬人次、Tiktok平臺相關內容總播放量超過1000萬人次,多條短視頻瀏覽量突破10萬人次,進一步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形象。

(三)提升數據素養,促進傳播數字化

新聞媒體提升數據素養,可以更好地把握新聞傳播的規律和趨勢,促進傳播數字化,實現精準傳播和個性化推薦。首先,新聞媒體需要建立完善的數據采集和分析體系,從各種渠道采集、獲取新聞傳播過程中受眾的行為數據、內容點擊率、評論互動等相關數據,監測和評估新聞傳播的效果,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并利用數據分析工具分析和處理采集到的數據,挖掘新聞傳播的內在規律,為新聞生產和傳播提供科學依據[5]。其次,新聞媒體需要建立一支具備良好數據素養的團隊,團隊成員應包括數據分析師、數據工程師和新聞編輯等。他們需要掌握數據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各種數據分析工具和技術,具備從海量數據中提取有價值信息的能力。最后,新聞媒體需要將數據素養融入新聞傳播的全過程,從新聞選題、內容創作到傳播策略的制訂,充分發揮數據的支撐作用,全力促進新聞傳播。

(四)深度融合服務,落實傳播范圍全覆蓋

新聞媒體可以有機整合渠道和平臺,通過深度融合服務,落實傳播范圍全覆蓋。一方面,新聞媒體需要注重跨平臺的融合,充分利用不同平臺的優勢,深度融合服務,實現新聞內容的多渠道傳播。例如,新聞媒體在制作城市形象片上可以采用“1+4+15+”的創意融合傳播模式,即以“1部宣傳主片+4部宣傳短片+

15個以上微視頻”的組合方式,突破傳統城市形象片的制作和傳播的常規套路,既滿足新聞推介和受眾需求,又精準推送內容,適應年輕受眾的傳閱習慣,適配互聯網的傳播特點。更重要的是,15個以上的微視頻可以隨拍隨推,能夠讓宣傳片的拍攝制作變成城市形象的宣傳過程,從而擴大城市形象宣傳范圍,提升新聞傳播的效果。另一方面,新聞媒體需要注重線上與線下相融合。除了線上新聞傳播,線下活動也是吸引受眾的重要方式。新聞媒體可以通過舉辦新聞發布會、座談會、展覽等活動,與受眾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互動,從而提升新聞的傳播力。

(五)強化輿論引導與監督,保證傳播客觀與公正

強化輿論引導與監督是傳統新聞實現融媒體傳播的重要支撐和保障,傳統新聞融媒體傳播則是強化輿論引導與監督的必然結果。在融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速度和范圍進一步加快和拓展,輿論環境變得更加復雜,新聞媒體通過提供客觀、公正、全面的新聞報道和分析評論,可以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提高公眾的媒介素養和信息鑒別能力,從而為傳統新聞融媒體傳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為了強化輿論引導與監管,新聞媒體應發揮自身的優勢,從自身的特點出發,明確自身的定位和角色。例如:有些新聞媒體以深度報道和調查報道見長,可以在輿論監督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有些新聞媒體以貼近民生的新聞報道為特色,可以在反映社情民意、引導社會輿論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在找準定位的基礎上,新聞媒體需要積極參與社會議題的討論,通過客觀、公正的報道和評論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三、結語

文章分析融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的特點,探討傳統新聞實現融媒體傳播的路徑。在融媒體時代,新聞媒體應積極尋求改變,銳意突破與創新,充分發揮媒體融合的優勢,挖掘、凸顯自身的作用,使傳統新聞實現融媒體傳播,提升新聞傳播的效果,為新聞傳播注入新的活力,促進新聞媒體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引平.社交媒體對新聞傳播的影響與挑戰[J].西部廣播電視,2023(22):82-85.

[2]羅盈.融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特點與思考[J].新聞文化建設,2023(20):59-61.

[3]宋文雅.融媒體下如何提高傳統媒體新聞質量[J].中國報業,2023(10):102-103.

[4]楊春光.智媒時代提升新聞傳播工作效度的實踐進路[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08):123-126.

[5]李歆.媒體融合背景下傳統主流媒體新聞傳播力提升策略[J].記者觀察,2023(23):24-26.

猜你喜歡
傳播力
產品性與媒介性之爭
從“民生新聞”向“民生服務”邁進
影響深度科技報道傳播力的因素探析
《蒼梧晚報》:多元跨界的空間與效益
山東《支部生活》:黨刊如何提升“四力”
新余廣電新媒體的探索與實踐
我國新聞網站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影像的力量源于用心交流,用愛拍攝
《承德日報》:舞好“指揮棒”定好“風向標”提升傳播力
利用新媒體提升電影傳播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