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數學單元教學問題鏈的設計策略

2024-04-22 12:00張晶
中國教師 2024年4期
關鍵詞:問題鏈單元教學初中數學

張晶

【摘 要】本文立足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以單元教學為視角,總結了初中數學單元教學問題鏈設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則,并基于初中數學單元教學流程,概括出了引入性問題鏈、探究性問題鏈、診斷性問題鏈、總結性問題鏈、拓展性問題鏈5種問題鏈形式。

【關鍵詞】初中數學 單元教學 問題鏈

數學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維、科學精神和促進個人智力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數學具有高度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而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關鍵期,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以問題解決為導向,設計由淺層次到深層次、由簡單問題到復雜問題的問題鏈,從而促進學生數學學習連貫性,彌補在單元教學中單個問題的不足。問題鏈是在教學背景下師生圍繞一定的目標進行設疑、釋疑的動態交互過程,基于學生原有的認知,圍繞一系列問題進行知識建構的過程[2]。問題鏈通常圍繞一個主題或目標,逐層深入,通過連續追問來逐步解決問題,由一系列子問題構成,這些問題之間具有邏輯聯系,可能是遞進或并列的關系。為了解決一個主問題,需要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子問題。

一、初中數學單元教學問題鏈設計的基本要素

初中單元教學問題鏈是一個有機整體,形成一組有中心、有序列、相對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問題組,這就需要注意整體把控,掌握好問題鏈的目標、主問題、子問題三個基本要素,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1. 問題鏈的目標

初中數學單元教學問題鏈的類型不止一種,包括一系列主問題和子問題,這些問題的設置最終指向的是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問題鏈目標的確定需要結合課程標準與學生的具體情況。數學知識的學習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需要逐漸深入,教師要通過研究課程標準,明確初中數學教學的內容、方法、思維、 價值功能。課程標準是教師開展教學的基本依據。在設計單元教學問題鏈時,教師要依據課程標準,明確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構,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形成以問題鏈為引導的思維空間,讓學生感受知識的生成過程。此外,在教學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需要經過數學探究過程才能實現數學的“再發現”和“再創造”,從而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在初中數學單元教學問題鏈設計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和能力基礎,充分考量學生的已有知識、認知發展程度,從而挖掘和顯露學生的思維過程。

2. 問題鏈的主問題

問題鏈的主問題是指初中數學單元教學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這一關鍵問題的設置,尋找關聯數學問題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和探究思路。主問題的形式并不是隨意相接,不僅在知識點上有所聯系,更重要的是在數學方法和思維上的內在銜接[3]。主問題的特點主要是“大”“源”“核”?!按蟆斌w現了涵蓋知識的范圍廣度,“源”指的是知識的源頭是什么,“核”指的是問題的核心是什么。問題鏈的主問題不是簡單按照教材內容隨意設計的,而是要通過主問題明確教學設計的主要架構,不僅要突出知識的重點和難點,而且要能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教師要在明確問題鏈目標的基礎上,明確主問題的內容,同時確定采用何種呈現方式,如封閉性問題、半開放問題、全開放問題等,結合教學實際情況進行具體調整。

3. 問題鏈的子問題

問題鏈的子問題是圍繞主問題而設計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之間環環相扣,如同鎖鏈一般,形成前后知識的內在銜接。子問題是圍繞主問題展開的一系列問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些子問題不只是多個問題的羅列和堆積,而是具有邏輯性的問題整合,形成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的整體知識串聯。教師要思考如何將主問題拆解成有邏輯關系的子問題,充分考量問題表述的合理性、科學性、準確性,讓學生通過在學習過程中解決這些子問題掌握課堂重點內容,解決數學知識學習的難點,將復雜的數學知識進行拆分和細化,形成有效的學習過程。

二、初中數學單元教學問題鏈的基本原則

初中數學單元教學問題鏈設計要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這一目標,實現學生的認知與行動、方法與思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問題的統一。

第一,學生的認知與行動相統一原則。教師在問題鏈設計中要實現教學目標與教學實際一致,符合學生的認知基礎,主問題與主問題之間、主問題與子問題之間有清晰的邏輯關系,考慮初中階段學生的發展規律,使學生逐漸明白認知需要行動來達成, 圍繞問題鏈進行不斷探究。

第二,學生的方法與思維相統一原則。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將解題方法和數學思維兩者對應在問題鏈中滲透。教師要引導學生透過問題鏈中的數學知識看到內部的數學思維方法,對應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引發學生智慧碰撞,激活學生數學體驗,拓寬思維的寬度和廣度[4]。

第三,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相統一原則。問題鏈設計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教師通過設計問題鏈引導學生掌握初中數學知識,并且在問題探究過程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實現問題的解決,進而實現學習、創新、探索等能力的綜合提升。

第四,學生的情感與問題相統一原則。教師在問題鏈設計中要把問題與情感態度相結合,巧設問題,將情感教育滲透在問題鏈設計中,在問題探索中培養學生的情感,促進師生間的有效互動,使學生從“要我學”走向“我要學”,改變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

三、初中數學單元教學問題鏈的基本形式

數學問題的解決有明顯的層次性和邏輯性,總是一步步推進,一環緊扣一環,復雜的數學問題總是能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去逐步突破,這本身是一種巧妙的思維路徑。初中數學單元教學問題鏈在教學中承擔的功能不同,形式上存在一定差異。筆者按照課堂引入、知識探究、鞏固拓展、課程總結、布置作業5個教學環節,總結出了引入性問題鏈、探究性問題鏈、診斷性問題鏈、總結性問題鏈、拓展性問題鏈。

一是引入性問題鏈。引入性問題鏈是教師在教學中為了引入新的教學內容,實現新舊知識之間的自然銜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而設計的一系列相互關聯的問題。教師將本節課要學習的新知識與學生的已有知識相結合,進而引出新課,輔助教師將教學內容從舊知識自然過渡到新課中來。

二是探究性問題鏈。探究性問題鏈是通過問題設置為學生提供一種思維情境,讓學生通過問題思考,實現學習遷移。教師在設置探究性問題鏈中,要充分考慮如何通過問題鏈的設計實現學生主動思考、自主探究。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教師將教學內容進行細化,形成相互關聯、前后相連的多個子問題,每個子問題都圍繞主問題,從而引發學生的深入探究,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學生的知識掌握和思維能力提升。

三是診斷性問題鏈。診斷性問題鏈是教師通過問題的設置考查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問題鏈,實現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考查,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在不同情境中進行運用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是總結性問題鏈??偨Y性問題鏈一般是在每堂課的新授內容結束時為了鞏固知識、梳理學習思維脈絡、提煉學習方法、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而設計的問題鏈[5]。教師可以通過較為系統、開放、具有挑戰性的問題,給足學生思考和討論的空間,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進行知識的歸納總結,開展自主反思,實現深度學習。

五是拓展性問題鏈。拓展性問題鏈是指通過主問題和子問題的設置,給予學生充分體驗和探究時間進行數學知識的復習,在比較長的時間內不斷思考、反復實踐、合作分享,有助于學生系統地看待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分析數學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教師將數學知識的拓展學習轉化為不同梯度問題組成的問題鏈,讓學生基于此進行知識的復習,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初中數學單元教學問題鏈的設計,可以實現任務層級化,使得學生在一系列問題的引導下,構建起數學學習的路線圖;可以實現內容聚合化,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是基于已有知識的,問題鏈可以將學習活動和多種知識的綜合應用進行聚合;可以實現實踐體驗化,基于問題進行行之有效的數學探究與實踐,有助于建構數學課程秩序,達到數學的育人目的。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1.

[2] 李想.初中數學專家教師與新手教師問題鏈教學的比較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6.

[3] 胡婷煒.指向學生成長型思維培養的初中數學問題鏈設計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21.

[4] 王建強.課堂問題鏈的設計、實踐與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5(4):71-73.

[5] 王后雄.“問題鏈”的類型及教學功能——以化學教學為例[J].教育科學研究,2010(5):50-54.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開灤第十中學)

責任編輯:李莎

猜你喜歡
問題鏈單元教學初中數學
運用分析、比較策略設計單元語言實踐活動
初中語文單元教學現狀與對策初探
基于微視頻與問題鏈相融合的高三一輪復習教學設計
“問題鏈”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例談數學教學中的“頓悟”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學案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培養團精神,開展合作學習
巧設問題鏈預約精彩課堂研究
“學講方式”在語文單元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