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項目式教學模式探索

2024-04-22 12:27周雪
求知導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項目式教學心理健康教育深度學習

摘 要:基于深度學習開展項目式教學活動,不僅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他們更多自主認知、合作實踐的機會,還能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使他們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提升關聯探知、深度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使項目式教學發揮應有的作用,從深度學習視角出發,圍繞主題設定、目標制訂、項目探知、成果展示、課程評價等項目式教學步驟,闡述提高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質量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深度學習;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項目式教學

作者簡介:周雪(1989—),女,安徽省臨泉第二中學。

在新課標背景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若想高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透徹理解理論知識,建立科學的理論知識體系,樹立正確的觀念意識,就需要優化教學思路,改進授課模式。教師可以結合深度學習理念,圍繞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題,開展多樣化的項目式活動,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引導他們將“前知識”與“潛知識”進行合理關聯,培養他們的高階思維,使他們通過完成項目任務,提高問題解決能力。

一、深度學習概述

深度學習是對知識進行深度挖掘、深入理解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深度學習活動中,教師需要科學指導學生,讓他們圍繞某個具有一定挑戰性的課程主題,進行學科知識探索與挖掘,探究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思考知識的內在含義,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利用已有認知解決實際問題,在積極實踐中提升高階思維能力和學科綜合素養,獲得全面的發展。在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要讓學生理解知識內涵、意義,掌握深度思考、聯結認知、遷移應用的方法,使學生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課程學習的質量。

二、項目式教學概述

開展項目式教學是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在項目式教學中,教師需要圍繞授課內容設定課程主題,合理規劃項目式教學目標,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針對某個項目進行自主探索,使學生通過思考討論、深入分析、整體感知、技能實踐、成果分享等,提高合作能力、創造能力、實踐能力,形成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全面提升個人綜合素養。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制訂項目式任務,讓學生圍繞某一課程主題進行小組交流與實踐,使學生在互動認知和問題解決過程中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更多的學習經驗,從而加深對心理學知識的理解,提高綜合能力,提升深度學習水平。

三、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項目式教學模式實施策略

(一)合理設定項目式教學的主題

設定項目主題是實施項目式教學的關鍵,是開展項目式活動的重要前提。教師在設定項目主題之前,需要先深入分析學科核心素養、單元教學內容、課程標準、班級實際學情等信息,科學選擇需要學生深入研究的內容,再制訂能夠明確突出心理學重要概念的課程主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針對課程主題進行深入探究,使學生能夠將舊知與新知進行合理結合、精細加工,合作運用相關理論與技能,高效完成項目任務,有效解決相關問題,從而實現心理學理論知識體系的建構[1]。

例如,在“情緒”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開展項目式教學之前,需要先設定合理的教學主題。第一,教師需要了解當前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了解他們存在的壓力。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的自我意識、獨立意識不斷增強,情緒和情感變得更加豐富,此外,他們面臨一定的升學壓力,這容易使得他們變得情緒不穩定?;谶@個客觀事實,教師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第二,教師應當深入研究教學內容和課程標準,明確在這一課的學習中,學生需要掌握什么能力,如掌握情緒變化的原因、合理釋放情緒的能力、科學調節情緒的方法,同時結合新課標對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要求,教導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心態,養成良好的情緒表達習慣。經過以上分析,教師就可以確定該項目式教學的主題,如“如何理性調節情緒”“正確看待情緒變化”等。

(二)設計階段性項目式教學目標

不同學生由于成長經歷不同,認知能力也不同,教師可以圍繞某一個理論制訂指向深度學習的階段性項目式教學目標,讓學生在不同階段,通過完成不同的項目式任務,得到認知能力的逐步提升。在制訂階段性項目式教學目標時,教師應當考慮當前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認知情況,而后依據教學內容,科學設計具有導向性作用的階段性項目式教學目標[2]。

例如,對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職業生涯輔導”模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高一、高二、高三三個階段的認知情況,制訂不同的項目式教學目標。比如:高一階段,學生對職業的了解較少,認知具有片面性、理想化特點,主要憑借主觀感受制訂職業規劃;高二階段,學生對職業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對自我的認識較為模糊,所以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會產生迷茫心理;高三階段,學生面臨高考和專業選擇的壓力,更加需要一個明確的職業規劃。針對上述情況,教師可以設計如下指向深度學習的階段性項目式教學目標(見表1),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探知方向,從而提升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表1? “職業生涯輔導”模塊的階段性項目式教學目標

學習

階段 項目

活動 項目式教學目標

高一 職業

探索 1.幫助學生了解高校專業信息和社會職業信息,使學生樹立探索職業規劃方法的意識,掌握正確的信息探索方法;

2.使學生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知識,培養自主規劃意識,掌握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途徑

高二 自我認知 1.使學生全面客觀了解自我,明確自身的優勢和劣勢,逐漸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認知能力;

2.使學生能根據自身發展情況,嘗試制作職業生涯報告,合理調整生涯規劃目標,感受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高三 職業規劃 1.引導學生多方面了解當前以及未來一個階段內的職業信息,平衡利弊,進行職業選擇,制訂合理的目標沖刺計劃,提高自我規劃能力;

2.引導學生通過制訂職業生涯規劃表,緩解自身壓力,提升情緒調節能力

(三)指向深度學習的項目式教學方案

在指向深度學習的項目式教學中,教師應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他們圍繞項目主線,結合課程主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理解和應用知識,提升高階思維能力、知識體系建構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1.開展關聯性認知類項目式教學活動

針對“行為塑造”這一內容的教學,教師可以設計如下項目式教學活動。

項目主題:如何塑造正確行為。

設計意圖:(1)使學生了解常見行為的利與弊,樹立正確的行為意識;(2)引導學生結合行為利弊知識,感悟行為自制的意義,樹立行為自控意識;(3)引導學生探索行為自控方法,提高行為自控能力,搭建“行為塑造”的知識體系。

活動對象:高二學生。

項目式學習模式:4—6人一組的小組合作模式。

項目實施步驟:第一步,教師播放反映日常生活現象的視頻,如網絡信息搜索、新事物嘗試等,提出“上述日常行為有哪些利和弊?”“如何規范日常行為?”“正確的行為習慣有哪些?”等問題;第二步,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視頻內容,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探討每個行為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感悟正確行為的意義;第三步,引導各小組圍繞視頻內容,就不同行為的不同結果展開討論,分析如何避免做出錯誤的行為,找尋行為自制的方法;第四步,引導各組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和已有認識,探討如何塑造正確的行為,設計正確行為習慣養成計劃,建構完善的“行為塑造”知識體系。

這樣的項目式教學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認知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又能讓他們在合作探討的過程中發展高階思維,結合舊知學習新的理論知識,進而建構合理的理論知識體系。此外,學生通過討論完成項目式學習任務,還能夠實現深度學習,提高能力。

2.開展模擬情境體驗類項目式探知活動

針對“職業生涯規劃”這一內容,教師可以開展模擬情境體驗類項目式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沉浸式體驗,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實現深度學習,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職業規劃方法,形成正確的職業規劃意識,提升其認知自我、規劃未來的能力[3]。對此,教師可以設計如下項目式探知活動。

項目主題:合理規劃職業發展方向。

設計意圖:(1)使學生了解職業類型、各職業要求,結合現實生活,分析職業的發展前景,初步確定自身職業發展方向;(2)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交流,探討每個人的優勢和劣勢,挖掘興趣愛好,深刻認知自我,判斷自身的職業選擇方向;(3)引導學生合作創編職業問答情景劇,深入分析各職業的特點、優勢、發展趨勢,培養正確的職業規劃意識,制訂清晰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方案,提高自主規劃能力。

活動對象:高三學生。

項目式學習模式:自行組合學習小組。

項目實施步驟:第一步,引導班級學生深入了解自身優勢和劣勢,挖掘個人興趣愛好,通過互評的方式,進一步加深對自己的認識;第二步,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優勢,了解相關職業信息,在小組中討論各職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和情況,客觀分析不同職業的優勢和劣勢;第三步,引導各小組通過創編職業問答情景劇的方式,加深對職業規劃意義的感悟,形成正確的職業規劃意識,制訂明確的職業發展規劃。

模擬情境體驗類項目式教學能夠豐富學生的認知體驗,使學生在沉浸式的角色演繹過程中,加深對職業的了解,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形成較強的職業規劃意識,提高職業規劃的能力,樹立正確的職業發展觀念。

(四)鼓勵學生積極展示項目成果

項目成果是學生項目式自主認知活動的最終結果,也是教師開展課程評價的依據。對此,教師需要鼓勵各組學生積極展示本組的學習成果,引導他組學生提出問題,讓進行分享的小組解答問題,以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此外,教師需要觀察各小組的研究成果和展示情況,記錄相關信息,為之后的課程評價做好準備[4]。

例如,在“情緒管理”的項目式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各組學生進行成果展示。在展示過程中,各小組可以分享正確調節情緒、管理情緒的方法,分析各種情緒的產生原因。教師可以鼓勵其他學生就生活案例提出問題,比如:在考試前出現焦慮情緒時,應當如何調節?與朋友吵架時,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進行成果展示的小組通過解答此類問題,能夠進一步加深對情緒調節知識的理解,認識自身在項目探知過程中的不足,從而查缺補漏,提高深度學習的質量。

(五)完善指向深度學習的項目式教學的評價

課程評價是項目式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學生進行學習反思,教師進行課程總結的重要階段。為了讓深度學習發揮更大的作用,教師可以設計自我評價、生生互評、教師評價三個環節,讓學生先在評價中進行自我反思、對比反思,找出自身的不足,再依據教師給出的改進建議進行自我完善,進而提升個人綜合素養,提升深度學習的效果[5]。

例如,在“行為塑造”的項目式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生生互評。在自評過程中,學生可以對自身在學習中的行為表現進行客觀點評,闡述對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感悟。在互評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出他人身上的優點,尋找學習榜樣,學習他人更高效的學習方法。在教師評價環節,教師需要對班級學生進行客觀點評,糾正部分學生錯誤的學習思路,并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通過這樣完善的教學評價,學生能夠發現自身的不足,獲得有效的自我提升方案,提高個人綜合素養。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心理健康教師若想提升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基于深度學習理念,開展多元化的項目式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合作實踐的方式,深刻理解心理健康課程的理論知識,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高階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形成較強的深度學習意識,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葉靜.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開展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2(52):7-12.

郭圣東.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與生涯規劃教育的融合研究[J].新課程研究,2022(35):84-86.

鄒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開展的策略探究[J].名師在線,2022(30):34-36.

任麗.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體會與反思[J].家長,2022(29):4-6.

張榮彩.解讀優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必要性及對策[J].高考,2022(19):134-136.

猜你喜歡
項目式教學心理健康教育深度學習
民辦本科高校新聞專業項目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論項目教學在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生物項目式學習活動的探索
MOOC與翻轉課堂融合的深度學習場域建構
大數據技術在反恐怖主義中的應用展望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深度學習算法應用于巖石圖像處理的可行性研究
簡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深度卷積網絡的人臉年齡分析算法與實現
高職《液壓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