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陛下”到“兩圣地的仆人”

2024-04-22 16:18關新哲
三角洲 2024年9期
關鍵詞:伊本圣地仆人

關新哲

我們經??梢栽谝恍┪墨I中看到“兩圣地的仆人”這一稱謂,這一稱謂在當代屬于沙特阿拉伯王國的國王。20世紀80年代開始,法赫德國王下令將沙特君主的稱謂從“陛下”改成了“兩圣地的仆人”,歷史上“兩圣地的仆人”是古代阿拉伯伊斯蘭世界宗教領袖的稱謂,法赫德國王此舉直接將沙特國王與古代領袖畫上了“等號”;在宗教方面,瓦哈比教派指導下的“認主獨一者”認為只有真主可以擁有“陛下”的稱號;美蘇冷戰、國內“保守派”和“維新派”之間的爭論甚至沖突,使得沙特從20世紀中葉開始在其國內外的政治問題上都經歷了巨大的波動。本文將從沙特國王稱謂從“陛下”改為“兩圣地的仆人”這一歷史事件出發,探尋這個轉變背后的淵源和時代背景,以及同樣擁有燦爛文明的我們在現代化道路上可以從中得到的寶貴經驗。

歷史演變

“兩圣地”是指位于當今沙特阿拉伯王國境內的麥加禁寺和麥地那先知寺。麥加禁寺位于圣城麥加的中心,克爾白天房就位于此,是全世界穆斯林禮拜朝向和朝覲的中心;麥地那先知寺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親自參與建造的,它位于麥地那的市中心,每年都有大量的穆斯林在朝覲期間在這里祈禱、禮拜和瞻仰先圣的遺跡。

這里的“仆人”一詞在阿拉伯語中是意為“為某人效忠”或“屬于某人的人”,其含義有別于我們所知道的“阿卜杜拉”中的“仆人”,它更具有主動性,也更具有特殊性,它的使用范圍更窄,這也體現出了伊斯蘭世界領導者的領袖氣質。

出生在埃及的歷史學家、文學家蓋勒蓋山迪在《寫作啟明》中對“兩圣地的仆人”進行了解釋,即兩圣地的仆人,蘇丹的頭銜之一,以及這兩座圣城對其居民最好的祈禱、平安、問候和榮耀的意義。

“兩圣地的仆人”這個說法最早則出現在阿尤布王朝時期的政治家、法學家和史學家伊本·沙達德的著作《薩拉丁傳》一書中,該書主要記載了人類歷史上的著名軍事將領薩拉丁·本·阿尤布帶領穆斯林軍隊抗擊“十字軍”的歷史。而這一稱謂最早的使用可以追溯到距今約800年前,阿拉伯“民族英雄”薩拉丁修建了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的圓頂,并在上面寫上了“兩圣地的仆人”,這個稱謂是希賈茲人民和謝赫們對薩拉丁抗擊“十字軍”、收復耶路撒冷的最好褒獎。

麥加謝里夫于伊斯蘭歷923年將“兩圣地的仆人”這一稱謂授予奧斯曼蘇丹塞利姆一世,他在馬穆魯克王朝滅亡后成功獲得了哈里發的職位,成為伊斯蘭世界正統派的領袖,同時他還是一位詩人,熱愛文學、詩歌創作,“兩圣地的仆人”這個源遠流長的穆斯林的領袖稱謂正是對他的偉大成就和個人性格的很好詮釋,在得到這一稱謂的同時,奧斯曼帝國的君王還得到了象征的伊斯蘭教守護者的克爾白天房的鑰匙,“兩圣地的仆人”這個非官方的頭銜在歷代奧斯曼蘇丹之中相繼傳遞,直到奧斯曼帝國末期,國力日漸衰落,突厥鐵騎對兩圣地的統治已經不再穩固,就將“兩圣地的仆人”這一稱謂轉讓給了漢志地區的實際統治者——來自哈希姆家族的麥加謝里夫(伊斯蘭教先知穆圣的后裔),其中就包括了漢志王國的第一任國王侯賽因·伊本·阿里。直到1925年,哈希姆家族的漢志被來自阿拉伯半島的沙特家族的內志所吞并,“兩圣地的仆人”這一稱謂的使用才就此告一段落。

稱謂轉變的背景

沙特阿拉伯王國在20世紀50年代可謂是該國歷史上最刻骨銘心的一段“記憶”。沙特(伊本·沙特國王的繼任者)與費薩爾之間關于政府控制權的爭奪持續了數年,最終以費薩爾成為沙特阿拉伯國王而終結。在此期間,“尼羅河上的雄獅”埃及總統納賽爾帶領埃及人民完成了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埃及國有的偉大勝利,無不讓身處世界各個角落的阿拉伯人熱淚盈眶,這個古老的民族看到了長期欺凌他們的西方列強原來也并非不可戰勝,同時埃及的國際影響力也高漲。1956年,納賽爾總統在麥加朝覲期間受到了沙特人民山呼海嘯般的歡迎,這引起了沙特王室的警覺,因為對納賽爾的稱呼是“總統”,埃及的國家性質是“共和國”,而在沙特與之對應的分別是“國王”和“王國”,在美蘇冷戰的大背景下,這種帶有“意識形態”的“差別”多少令利雅得方面感到坐立不安;敘利亞和埃及合并成一個國家徹底激怒了沙特家族,他們不愿意看到在沙特周圍再出現一個可以比肩其體量的大國,沙特方面企圖暗殺埃敘兩國領導人的行動被曝光,瞬間引來了整個阿拉伯世界乃至國際上的口誅筆伐;南方的也門在一個名叫阿卜杜拉·薩拉勒的埃及軍官的帶領下爆發政變,建立阿拉伯也門共和國,隨即得到了同為共和國的埃及的承認。也門方面從歷史的角度表達出了對于沙特王室以君主制統治沙特的“不合理性”,徹底點燃了沙特內部改革派對于君主統治所引發的社會問題的憤慨。沙特的統治者急需一個強有力的手段來證明國王對沙特的領導力毋庸置疑,這一需求已經迫在眉睫。

面對國內國外的雙重壓力,費薩爾國王為了團結支持者,表明自己才是沙特真正的國王,提升自己在沙特乃至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地位,在麥加克爾白天房的帳幔上寫下了“兩圣地的仆人”,其目的是表明自己才是沙特的國王,是伊斯蘭世界真正的領袖,這大大提高了他的聲望和沙特的國際影響力,為沙特王室注入了信心。費薩爾國王將自己和自己的家族與薩拉丁和奧斯曼蘇丹畫上了“等號”,這種做法縱觀近代以來的世界歷史似乎也并不少見。

1986年2月29日,法赫德國王向時任王儲兼第一副首相和國民衛隊司令的阿卜杜拉發出指示:一切談話、信函、文件中,在提及國王時,用“兩圣地的仆人”代替“陛下”,沙特王國駐外使節正式應稱“兩圣地的仆人駐該國大使”。法赫德國王駕崩后,王儲阿卜杜拉繼位,繼續沿用了這一頭銜,并持續至今。對此,沙特王室的解釋是,只有真主可以被稱作“陛下”。沙特阿拉伯王國的政教合一是在伊斯蘭瓦哈比教派的指導下,瓦哈卜教派是由伊本·阿卜杜·瓦哈卜(1703—1792)創立,瓦哈卜根據穆罕默德的預言即“伊斯蘭最初以陌生面目出現,還將以陌生面目回歸”,提出社會已經重新墜入蒙昧時代,正道已被多神崇拜、以物配主和異端信行歪曲得面目全非。該教派自稱“認主獨一者”,反對一切脫離《古蘭經》和圣訓的宗教活動,有些極端瓦哈比教派人士甚至認為瞻仰穆圣的墓也應是一種不被允許的行為,同樣,將對真主表達敬畏的話語用在人的身上更是錯誤的。

使用該稱謂的現實作用

1975年,法赫德開始掌握大權。在此之前,他就是沙特國內“維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自古英雄出少年,法赫德國王從小即展現出了超凡脫俗的才華。法赫德主張將沙特建立一個以伊斯蘭精神為準繩、既不同于“東方共產主義社會”、又有別于“西方民主制度”的高福利的現代化阿拉伯強國,以維護王室的長久統治。

在處理同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世界的問題上,法赫德奉行“一手拿《古蘭經》,一手拿支票簿”的政策,在充分利用沙特“令人艷慕”的石油資源的同時,向其他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世界傳遞一種聲音:圣城麥加和麥地那在沙特阿拉伯王國境內,作為沙特國王必須守護好這兩座神圣的城市,沙特王國也有義務和責任更有能力成為阿拉伯世界乃至整個伊斯蘭世界當仁不讓的領袖。

在促進中東和平問題上,法赫德國王于1981年提出了著名的中東和平“八點方案”,“八點方案”得到了許多西方國家、溫和派的阿拉伯國家以及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負責人阿拉法特的支持;他還提出了解決中東問題“三原則”,即:以色列撤出1967年戰爭時侵占的全部阿拉伯人民的領土、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和歸還圣城耶路撒冷,并且積極修復沙特與埃及之間的關系;在1976年至1980年之間,沙特為第三世界國家提供了近兩百億美元的直接貸款,獲得貸款的國家主要以阿拉伯或伊斯蘭國家為主;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一個體量相當于自己的什葉派穆斯林國家給利雅得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但挑戰也意味著機遇,這使得沙特與伊拉克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在此之前,法赫德國王和當時的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就誰才是阿拉伯世界的領袖而暗中較勁,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建立一夜之間將兩國拉入了同一條“戰線”。而美國方面也對法赫德國王希望薩達姆·侯賽因走“離蘇”路線而暗自竊喜。

想要推行經濟上的改革,實現高水平的發展,就必然對相對落后的封建統治體制進行改革。眾所周知,沙特阿拉伯王國是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國家,國王既是國家元首、國家的統治者,也是宗教上的領袖。想要對封建統治體制進行改革,就必然會觸及宗教保守派的強烈反對和不滿。在此問題上,法赫德總統吸取了巴列維王朝的前車之鑒,不觸及宗教保守派的利益,竭力保持社會的伊斯蘭特性,大力興建清真寺,還在麥地那興建《古蘭經》印刷出版中心,將《古蘭經》譯成世界各國語言。

歷史證明,法赫德國王對現代沙特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沙特國內視角來看,“兩圣地的仆人”這一稱謂是他對于自我功績的肯定;而從其他阿拉伯國家、伊斯蘭世界乃至整個世界的視角來看,法赫德國王將沙特帶入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使沙特形成了一個以資源輸出為主的經濟體系,讓沙特有了在國際舞臺上代表阿拉伯人和整個伊斯蘭世界發聲的底氣。每年有來自全世界成千上萬的穆斯林來到沙特朝覲,而兩座圣城的監護者正是沙特國王,沙特國王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伊斯蘭世界的領袖。費薩爾國王并沒有將“兩圣地的仆人”這一稱謂變成對沙特國王的官方稱謂,但在法赫德國王的領導下,沙特已經有能力成為一個影響國際關系走向的地區性大國,將“兩圣地的仆人”定為沙特國王的官方稱謂也就有了更多的底氣。

轉變的啟示

伊本·沙特是沙特阿拉伯王國的開國國王,在他領導內志兼并漢志并建立現代沙特的過程中,瓦哈比教派功不可沒。瓦哈比教派的創始人是伊本·阿卜杜·瓦哈卜,他吸收了遜尼派罕百里派的教法學說以及伊本·泰米葉的復古主義思想,反對一切脫離《古蘭經》和圣訓的宗教活動和儀式,該派自稱是“認主獨一者”。伊本·沙特通過瓦哈比派的思想進行伊赫萬運動(對游牧民和游牧社會的改造運動),提升游牧民的凝聚力。

漢志正是由作為穆圣后裔的哈希姆家族(今約旦的王族)所統治,在兼并漢志建立沙特王國之后,如何處理漢志地區的事務成了重要課題。麥加和麥地那兩座圣城地處漢志地區,在奧斯曼帝國開始衰落以后,來自哈希姆家族的麥加謝里夫一直保有著“兩圣地的仆人”稱謂。法赫德國王將沙特國王重新冠以“兩圣地的仆人”稱謂,既是為鞏固國王在沙特的統治地位,也是將自己的身份推為伊斯蘭世界領袖,同時還是對阿拉伯民族、伊斯蘭文明歷史性的延續。

不得不贊揚法赫德國王的先見之明。阿拉伯伊斯蘭文明為人類歷史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阿拉伯民族近代以來飽受西方列強的殖民掠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紛紛走上了民族獨立、國家解放的探索道路,而法赫德國王即沙特阿拉伯王國,這個地處西亞北非重要戰略位置、資源極其豐富的國家的領袖的稱謂改為“兩圣地的仆人”,極大地增強了整個阿拉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因為“兩圣地的仆人”這個稱謂曾經屬于薩拉丁,一個令歐洲人顫抖的名字,將“兩圣地的仆人”的稱謂重新利用起來,為阿拉伯世界和伊斯蘭世界注入了新的動力。

作者簡介:

關新哲,男,滿族,遼寧沈陽人,阿拉伯語筆譯專業研二在讀,研究方向:中國同伊斯蘭世界關系。作者單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東學院。

猜你喜歡
伊本圣地仆人
阿拉伯編年史家伊本·艾西爾及其所處的時代
蘭亭——他和他們心中的圣地
圣地延安 告別貧困
狠幽默
伊本·白圖泰藏在摩洛哥“迷宮”中
五“地”五“鄉”圣地高平
試論伊本?西那對于亞里士多德哲學的繼承與發展
夜跑族看這里!夜跑圣地大匯總
FUNNY STORIES
阿拉伯人姓名冗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