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親近自然,生命成長”親子課程的構建與實施

2024-04-22 10:46孫晉玲
求知導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生命成長幼兒園

摘 要:幼兒園時期是幼兒成長的關鍵階段,親子課程的構建與實施對于培養幼兒的綜合素養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有的幼兒對大自然的認識與接觸不足,缺乏對生命成長的敬畏與理解。構建一個以“親近自然,生命成長”為主題的親子課程,可以幫助幼兒與家長一起親近大自然、關心生命成長,并從小培養他們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意識和責任感。

關鍵詞:幼兒園;“親近自然,生命成長”;親子課程

作者簡介:孫晉玲(1973—),女,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區潘塘教育幼兒園。

幼兒園時期是人一生發展中最關鍵的時期之一。通過構建和實施親子課程,幼兒園可為幼兒和家長提供一個學習和互動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幼兒可以與家長一起探索自然、培養生命意識,這不僅能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還能加強家庭與學校的聯系與合作。因此,“親近自然,生命成長”親子課程的構建與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一、幼兒園“親近自然,生命成長”親子課程目標與理念

幼兒園“親近自然,生命成長”親子課程的目標是通過提供豐富多樣的自然體驗和親子互動活動,促進幼兒與家長之間的情感交流和親子關系的發展[1]。該課程能夠培養幼兒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意識,培養可持續發展的思維方式。該課程秉承“親近自然,生命成長”的理念,鼓勵幼兒走出教室,親身參與自然探索和觀察,與大自然建立聯系。這樣親近自然的經歷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進其主動探索世界。同時,通過親子互動活動,家長可與孩子共同參與課程,共同探索自然,共同學習,這有助于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情感溝通和親子關系的深化。家長的參與可以為孩子提供安全感和支持,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進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2]。通過親身體驗和學習,幼兒能逐漸認識到自然資源的重要性和自然環境存在的問題,并學會珍惜和保護自然環境,這對于幼兒的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思維方式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二、幼兒園“親近自然,生命成長”親子課程內容與活動

幼兒園“親近自然,生命成長”親子課程可促進幼兒對自然環境的認知和理解,培養他們的生態意識和關愛自然的情感。以下是幼兒園可安排的一些課程內容與活動。

(一)戶外探索

教師可組織戶外活動,引導幼兒與自然親密接觸。教師可以帶幼兒到戶外進行探索,觀察植物、動物等自然元素,并對所見所聞進行記錄和分享。引導幼兒與自然親密接觸是一項重要而有益的任務。教師可以選擇在公園、花園或森林等組織戶外活動,這些自然環境可以提供豐富多樣的自然元素供幼兒探索,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在活動中,為了讓幼兒更好地記錄和分享所見所聞,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工具,例如相機、素描本、錄音設備等。這些工具可以幫助幼兒將所觀察到的植物、動物形象地記錄下來,或者通過錄音的形式記錄他們在戶外探索中的感受和心情。

在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一些關于自然的基本知識,例如不同植物的特征、動物的習性等。這樣,幼兒在活動中就能更深入地觀察和了解自然元素,從而深化他們對自然的認識和理解。

這樣的戶外探索活動可以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同時促進他們的觀察力、記錄能力和分享交流能力的發展。這種積極的接觸與自然的體驗能為幼兒打開一扇大門,讓他們對于自然的美妙更加敏感,并培養他們探索自然的興趣。

(二)種植體驗

教師可組織幼兒參與種植體驗活動,讓幼兒親自動手播種、澆水、照料植物。這樣的活動能讓幼兒了解植物生長的過程,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和耐心。種植體驗活動可以給予幼兒更多實踐和親身經歷的機會,幼兒會看到種子慢慢發芽成長,觀察到植物扎根、莖葉生長的全過程。這種體驗能夠讓幼兒意識到植物需要陽光、水源以及適當的土壤才能正常生長,從而培養他們保護植物的意識。

種植體驗活動還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責任心。幼兒需要定期澆水、除草、修剪植物,確保植物得到適當的照顧,這種持續的活動可以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使其懂得承擔自己的工作任務和履行義務。種植體驗活動還可以鍛煉幼兒的耐心。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時間,這一過程能讓幼兒逐漸學會等待,學會珍惜經過辛勤努力獲得的成果。通過觀察植物從種子到成株的生長過程,幼兒能夠體會到堅持的重要性,并將其遷移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三)環保教育

教師可開展與環保相關的教育活動,如回收垃圾、節約用水等。通過這些活動,能夠使幼兒認識到自己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在這些活動中,教師應鼓勵幼兒成為環保行動的先鋒,積極主動進行垃圾分類和舊物回收利用,并且了解一些垃圾對生態系統的危害。此外,教師還可教育幼兒如何節約和有效使用水資源,讓海洋和河流保持清潔,保護野生動植物等。這些活動不僅可以增強幼兒與自然界的聯系,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責任感。通過環保教育活動,幼兒能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成為未來環保領域的踐行者,為地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3]。

(四)動手制作

動手制作活動能夠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他們體驗到與自然交互的樂趣。通過制作與自然相關的手工藝品,幼兒可以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觸感和形態,培養他們對自然的感知力和欣賞能力。此外,這樣的活動還能夠幫助幼兒認識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

(五)自然攝影

教師可引導幼兒學習攝影技巧,組織他們在園內或周邊的自然環境中拍攝照片。通過觀察和記錄,幼兒可以用自己獨特的視角來記錄自然界的美,培養他們對自然的觀察力和表達能力。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教師應該鼓勵幼兒主動探索周圍的自然環境。教師可以帶領他們走到花草叢、樹林、河邊等地,讓他們親身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與奇妙。教師可以教幼兒一些簡單的攝影技巧,如調整角度、運用光線、捕捉瞬間等。通過指導幼兒正確使用相機或手機拍攝,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完成拍攝后,教師應該鼓勵幼兒進行分享和交流。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展示,讓幼兒欣賞彼此的作品,并鼓勵他們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拍攝心得和感受。這樣可以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在自然攝影活動中,教師要時刻提醒幼兒尊重自然,在拍攝自然界的美景的同時注意保護周圍的環境。

(六)自然科普講座

邀請專業人士進幼兒園開展自然科普講座,是一種引領幼兒走進大自然、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講座旨在向幼兒介紹關于植物、動物等自然界的奧秘,以開闊他們的視野。通過專業人士分享知識和經驗,幼兒可以獲得更多有關自然的知識,從而增強他們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這種形式的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幼兒對自然的理解和熱愛,還能夠激發他們的科學探索興趣。通過自然科普講座,幼兒能夠學會欣賞生命的多樣性,并且意識到每個物種都有其獨特的作用和功能。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科學素養,還能夠培養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傊?,教師應該鼓勵并支持開展這樣的講座活動,讓幼兒通過不同視角的學習和互動,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奧秘[4]。

三、幼兒園“親近自然,生命成長”親子課程實施策略

(一)充分利用教師資源和專業知識

首先,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師應該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并且能夠將這些知識轉化為與幼兒家庭共同開展的親子課程。其次,教師應當充分了解課程的目標和內容,以便構建適合幼兒及其家長參與的活動。教師應能根據課程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材料和資源,并從中提煉出有趣、富有啟發性的活動。同時,教師還應該具備創新能力,能夠設計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活動,滿足不同年齡段幼兒的需求。再次,教師應與家長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教師應該積極與家長溝通,了解幼兒的家庭環境和幼兒的興趣愛好,以便更好地組織親子課程活動。教師還可以通過家長會、家訪等形式,進一步加強與家長的聯系,促進家庭和幼兒園的良好互動與合作。最后,教師還應該注重自身的專業發展。教師應該關注教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幼兒和家長共同參與親子課程,并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二)積極與家長合作并了解家庭環境

積極與家長合作并了解家庭環境是幼兒園實施“親近自然,生命成長”親子課程的關鍵策略之一。通過與家長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家庭環境對幼兒成長的影響,從而更好地指導家長與幼兒一起參與課程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議、家訪等形式了解幼兒家庭背景和家長對課程的期望,從而根據幼兒的成長需求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設計[5]。

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平臺或軟件與家長保持溝通,及時分享課程信息和家庭作業要求。通過這種方式,家長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兒在課程學習中的表現和進展,并與教師共同探討幼兒在家中的學習支持和延伸情況。

在與家長合作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尊重和包容家長的意見和想法。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他們對孩子的了解和期望非常重要。因此,在制訂課程計劃和活動安排時,教師應充分聽取家長意見,并靈活調整課程內容。通過與家長的積極合作與溝通,幼兒園可以為幼兒提供更貼近家庭的學習和成長環境,真正實現“親近自然,生命成長”的教育目標。

(三)創造多樣化的學習環境和提供資源

在實施“親近自然,生命成長”親子課程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創造多樣化的學習環境和提供資源。

首先,教師應該提供豐富的自然材料和工具,如樹葉、石頭、水、植物等,讓幼兒能夠親手觸摸、探索,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教師還可以建立一個小型的花園或者觀察站,讓幼兒觀察自然界中的動植物。

其次,教師可以利用科技手段,讓幼兒獲得虛擬的自然體驗。通過使用智能終端設備,比如平板電腦或者虛擬現實設備,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開啟虛擬的自然探索之旅。幼兒可以在虛擬的世界中觀察各種動物,探索各種自然地理景觀,并與其互動。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幼兒對自然的興趣,還能夠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教師還可以邀請專業人士到幼兒園給幼兒開展自然教育課程,如邀請動物園的工作人員來給幼兒講解動物的特點和習性,或者邀請植物學者來給幼兒介紹不同種類的植物。通過與專業人士的互動交流,幼兒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界,并且從中獲得新的知識。

最后,在課程設計上,教師應該注重幫助幼兒建立對自然的情感連接。教師可以設計一些互動游戲和活動,讓幼兒能夠親身參與其中,體驗到自然的美好和奇妙。比如,教師可以開展戶外拓展活動,組織野外觀察和探索,或者開展手工制作活動,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的方式,創作屬于他們的自然作品。

四、總結

幼兒園“親近自然,生命成長”親子課程的構建與實施對于幼兒的全面發展和價值觀培養具有重要意義。這樣的課程可以讓幼兒在自然環境中探索和體驗,培養幼兒對自然界的興趣和敬畏之心。同時,通過培育植物和觀察動物等活動,幼兒可以了解生命的成長過程,并樹立關愛和尊重生命的意識。此外,環保教育也能使幼兒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并激發他們對環境保護的參與意愿??傊?,在教師的引導和家長的支持下,幼兒園“親近自然,生命成長”親子課程的實施能為幼兒提供一個豐富多樣、有趣而又有益的學習環境,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發展和自我成長。

[參考文獻]

施婷.淺談幼兒園有效開展親子活動的策略[J].教育界,2021(20):75-76.

李榮清.基于幼兒園課程親子活動的策略探析:幼兒園親子課題研究的實踐與思考[J].當代家庭教育,2021(7):99-100.

陳燕華.關于幼兒園親子活動實踐價值的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21(3):95-96.

王厚紅,楊秀秀.幼兒園親子活動的開展現狀與審思[J].教育導刊(下半月),2020(12):60-65.

彭玉娟.幼兒園親子活動開展的現狀與優化對策[J].新智慧,2020(30):95-96.

猜你喜歡
生命成長幼兒園
幼兒園里歡樂多
我愛幼兒園
歡樂的幼兒園
我愛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返璞歸真,追尋“生態體育”教學
關注生命成長 打造動態課堂
用班級文化打造有靈魂的班級團隊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生生命成長
為師當有大胸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