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君子湯加減聯合艾灸療法治療胃潰瘍脾胃氣虛證的臨床效果

2024-04-22 06:33朱精琪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艾灸健脾脾胃

朱精琪

(曹縣人民醫院中醫科,山東菏澤 274400)

胃潰瘍(GU)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反復發作性疾病, 主要為胃黏膜受損所致, 患者會出現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表現,若不給予其及時治療,甚至會引起胃穿孔,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1-2]。 目前,西醫治療GU 主要采用抑酸、黏膜保護、質子泵抑制劑等藥物治療,但效果不理想,停藥后易復發。中醫將GU 分為肝胃不和型、脾胃氣虛型、胃陰虧虛型等,以脾胃氣虛型較為常見。 四君子湯為中醫經典方劑,具有益氣健脾之功效;艾灸療法是中醫的經典外治療法,具有補益氣血、調理脾胃的功效[3]。 將二者聯合應用于GU脾胃氣虛證患者中,或可進一步提高療效?;诖?,本研究選取2020 年1 月—2023 年1 月曹縣人民醫院收治的82 例GU 脾胃氣虛證患者為對象, 探究四君子湯加減聯合艾灸療法的應用效果。 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曹縣人民醫院收治的82 例GU 脾胃氣虛證患者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1) 西醫符合臨床GU相關診斷標準[4],且經內鏡檢查確診;(2)中醫辨證參考臨床中脾胃氣虛證相關標準[5],主證見不思進食、胃部隱痛、食而不化,次證見氣短乏力、容易犯困、少氣懶言、大便稀溏,舌質薄白、脈虛無力,以上凡具備2項主證與次證即可確診;(3)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1)存在肝、腎功能障礙者;(2)于研究前接受相關治療者;(3)合并胃出血等多種并發癥者;(4)伴有穴位處皮膚病,無法進行艾灸療法者;(5)合并臨床其他消化系統疾病者;(6)既往存在胃腸道手術史者。 本研究經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41例。 對照組中男20 例,女21 例;年齡25~57 歲,平均年齡(41.68±7.60)歲;病程0.5~7 年,平均病程(3.76±1.61)年;潰瘍類型為單發23 例,多發18 例。觀察組中男19 例,女22例;年齡23~58 歲,平均年齡(40.52±8.73)歲;病程0.6~6 年,平均病程(3.34±1.65)年;潰瘍類型為單發21 例,多發20 例。 兩組患者各項一般資料比較,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西藥治療。給予其奧美拉唑碳酸氫鈉膠囊(廈門恩成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50023,規格:20 mg/粒)口服,20 mg/次,2 次/d;同時給予其多潘立酮片(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10003,規格:10 mg/片)口服,10 mg/次,3 次/d。

對照組采用艾灸療法。 選擇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穴。囑患者取俯臥位,將6~8 cm 的艾柱置于患者脾俞及胃俞穴后點燃;囑患者取仰臥位,按照上述方法對其足三里及中脘穴進行艾灸。 艾灸30 min/次,5次/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四君子湯加減治療。組方:人參9 g、白術9 g、茯苓9 g、炙甘草6 g。 治療中應四診合參、辨證施治,隨癥加減,針對氣機紊亂者可加丁香6 g、梔子30 g、合歡皮15 g、紫蘇梗12 g;陰虛消食者可加麥冬15 g、黨參20 g、黃芪10 g;氣虛熱邪者可加黃連3 g、柿蒂6 g、烏藥9 g;脾腎陽虛者可加干姜5 g、桂枝5 g、陳皮10 g。 1 劑/d,水煎取汁,100 mL/次,2 次/d。

兩組均持續治療4 周。

1.3 觀察指標

(1)分別于治療前后,對患者不思進食、胃部隱痛、食而不化等臨床癥狀進行積分評價,按照癥狀嚴重程度從輕到重依次計0、3、6、9 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癥狀越嚴重。(2)記錄患者餐后飽腹感、早飽、上腹痛及噯氣癥狀的消失時間。(3)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以半徑7 cm,轉速3 000 r/min,時間5 min 做離心處理,提取上清液。 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ELISA 法檢測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水平。 (4)于治療后4 周復查患者的潰瘍愈合情況,根據《臨床診療指南:消化系統疾病分冊》[6]進行評價。治愈:潰瘍面、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有效:潰瘍面積減少量≥50%,臨床癥狀、體征顯著緩解。 無效:潰瘍面積減少量<50%,臨床癥狀、體征未緩解甚至加重??傆行?(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中醫證候積分等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潰瘍愈合率等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中醫癥候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積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GU 脾胃氣虛證中醫證候積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GU 脾胃氣虛證中醫證候積分比較[(±s),分]

組別治療前治療后t 值 P 值觀察組(n=41)對照組(n=41)t 值P 值34.96±5.63 35.44±5.26 0.399 0.691 16.43±3.48 19.76±3.31 4.440 0.000 17.926 16.155 0.000 0.000

2.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的餐后飽腹感、早飽、上腹痛及噯氣等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GU 脾胃氣虛證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

表2 兩組GU 脾胃氣虛證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

組別餐后飽腹感早飽上腹痛 噯氣觀察組(n=41)對照組(n=41)t 值P 值1.46±0.25 1.88±0.43 5.407 0.000 1.67±0.43 1.96±0.48 2.881 0.005 2.05±0.62 3.63±0.73 10.563 0.000 2.45±0.83 3.66±0.91 6.291 0.000

2.3 兩組炎癥因子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各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各項炎癥因子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的IL-6、TNF-ɑ及TGF-β1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GU 脾胃氣虛證炎癥因子比較(±s)

表3 兩組GU 脾胃氣虛證炎癥因子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IL-6(pg/mL)治療前 治療后TNF-ɑ(ng/mL)治療前 治療后TGF-β1(ng/m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1)對照組(n=41)t 值P 值193.76±51.23 192.17±50.77 0.141 0.888 106.33±23.16*154.56±35.67*7.261 0.000 69.32±10.03 68.96±10.24 0.161 0.873 51.64±6.67*63.54±7.35*7.677 0000 2.41±0.56 2.43±0.55 0.163 0.871 1.02±0.15*1.57±0.67*5.129 0.000

2.4 兩組潰瘍愈合率比較

觀察組的潰瘍總愈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4 兩組GU 脾胃氣虛證潰瘍愈合率比較[n(%)]

3 討 論

中醫將GU 歸入 “胃脘痛” “痞滿” 等范疇,認為其包括多種證型,其中以脾胃氣虛型居多,主要是由于患者脾胃虛弱、氣血乏源所致,表現為胃隱痛、喜暖喜按、空腹痛甚等,治療應以疏肝理氣、溫中和胃、養血健脾、補中益氣、行氣止痛等為主要原則。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治療后,觀察組的中醫證候積分較低,餐后飽腹感、早飽、上腹痛及噯氣等癥狀消失時間均較短,IL-6、TNF-ɑ 及TGF-β1水平均較低,潰瘍總愈合率較高,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GU 脾胃氣虛證患者采用四君子加減聯合艾灸療法治療的效果顯著, 可加快癥狀消失,減輕機體炎癥反應,促進潰瘍愈合。 分析原因:艾灸療法是中醫傳統外治法,具有溫經、祛濕、消炎等作用, 基于經絡與臟腑的關系, 本研究選取足三里、中脘、脾俞及胃俞穴,將艾灸置于患者相應穴位后點燃,可對機體產生溫熱刺激作用, 其中足三里為胃經合穴,艾灸后可發揮溫經散寒、調理脾胃、通經活絡、祛風化濕等功效;中脘穴為胃之募穴,可發揮調理脾胃、散寒止痛功效;脾俞穴可發揮健脾益氣、調理中焦功效;胃俞穴具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功效,可用于治療胸肋痛、胃脘痛、嘔吐、腹脹等[7]。 同時,艾灸還可調節機體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系統及消化系統, 提高胃黏膜的保護因子及抗凋亡蛋白表達水平,降低炎癥因子水平,修復受損的胃腸黏膜,促進潰瘍愈合[8]。 四君子湯主治脾胃氣虛證,其藥方組成為人參、白術、茯苓及炙甘草,其中人參為君藥,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消炎解毒、安神寧志之效,可有效改善患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白術為臣藥,具有健脾止瀉、止汗散熱、祛濕、利尿消腫之效;茯苓為佐藥,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消腫、健脾止瀉之效;炙甘草為使藥,具有潤肺止咳、補脾和胃、清熱解毒、益氣養陰、緩急止痛之效,還可調和諸藥,共奏疏肝理氣、溫中和肺、養血健脾、補中益氣之效[9]。加減方中的丁香可溫中降逆、散寒止痛,合歡皮可活血消腫、清熱解毒,紫蘇??山舛旧⒑?、行氣和胃,黃芪可利尿消腫、補氣固表,黨參可補脾益肺,麥冬可養陰生津、益胃潤肺、潤腸通便、清心除寒,黃連可保肝利膽、清熱燥濕、清火解毒、祛濕化痰、止瀉、鎮痛消炎,柿蒂可降逆止呃、健脾和胃,烏藥可抗炎止痛、溫腎散寒、健脾和胃,干姜可溫中散寒、通絡經脈、溫肺化飲,陳皮可理氣健脾、通溫行氣、燥濕化痰[10]。 在現代藥理學中,人參可通過抗氧自由基及抗脂質氧化, 發揮保護心肌細胞的作用,且其主要成分人參多糖可有效提高機體免疫力, 抗疲勞;白術對于腸道有顯著的保護作用,可有效減少刺激物對胃腸黏膜的損傷,促進潰瘍愈合,減少胃酸分泌,促進胃腸蠕動,從而提升患者消化功能,且可有效提升其對于疾病的抵抗力;茯苓可通過減少胃酸的分泌發揮預防GU 的作用,還可促進機體消化及抵抗能力;炙甘草的抗氧化、抗過敏、抗病毒、抗潰瘍等作用均較強。

綜上所述, 在GU 脾胃氣虛證患者的治療中,四君子加減聯合艾灸療法的效果顯著, 可改善患者癥狀,降低其炎癥因子水平,促進潰瘍愈合。

猜你喜歡
艾灸健脾脾胃
好脾胃 養出來
脾胃失調該如何調理
艾灸與耳穴治療假性近視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輔助器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脾胃氣滯多因肝胃不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