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部核心肌力訓練聯合疼痛干預對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椎功能、下肢放射痛的影響

2024-04-22 06:33蔣麗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活動度肌力腰椎

蔣麗

(南通市中醫院骨科,江蘇南通 226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LDH)是多發于老年人群的骨科常見病,是由椎間盤退變、異常發育等原因引起的綜合征。在反復受壓及肥胖等眾多因素作用下致使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壓迫脊神經根,臨床癥狀主要為腰痛、下肢痛,嚴重者可形成下肢肌肉萎縮,影響患者正常生活[1]。 目前,針對LDH 可采用手術與非手術方案治療,手術治療費用高且創傷大,在臨床應用受到一定限制,而非手術具有無創、操作便捷等優勢,易于接受[2]。疼痛干預主要是依據患者疼痛程度給予不同鎮痛方式的綜合干預性措施,對于緩解疼痛、提高患者舒適度作用明顯, 在臨床腰椎部疾病中應用廣泛[3]。 腰部核心肌群訓練為穩定性、可動性的練習方案,通過針對性訓練以提高腰部核心肌力,有利于保持骨盆及脊柱的穩定性[4]。 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2019 年5 月—2023 年2 月收治的80 例LDH 患者為對象, 探討腰部核心肌力訓練聯合疼痛干預對老年LDH 患者腰椎功能及下肢放射痛的影響。 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80 例LDH 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LDH 的診斷標準[5];(2)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3)無精神類疾病,意識清晰。 排除標準:(1)有腰椎間盤手術史;(2)伴有其他腰椎部疾??;(3)伴有肢體運動障礙。本研究已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0 例。 觀察組中男20 例,女20 例;年齡61~80 歲,平均 年 齡(70.78±4.15)歲;病 程2~10 年,平 均 病 程(6.53±1.32)年。對照組中男15 例,女25 例;年齡62~83 歲,平均年齡(72.89±4.03)歲;病程1~10 年,平均病程(6.64±1.38)年。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疼痛干預。(1)疼痛評估:首先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了解患者疼痛感受及耐受程度。 (2)針對輕度疼痛患者(VAS 0~2 分),干預人員應積極與患者交流,采取音樂療法或播放影音視頻等方式轉移患者對疼痛的關注。(3)針對中度疼痛患者(VAS 3~5 分),干預人員指導患者呼吸鎮痛方法及松弛鎮痛方法減輕患者疼痛感。 (4)針對重度疼痛患者(VAS 6~10 分),按照醫生囑咐予以靜脈滴注類鎮痛藥物干預,并且觀察患者用藥后的鎮痛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觀察組在患者疼痛得到緩解后予以腰部核心肌力訓練。(1)跪位對角線支撐訓練:患者將雙膝和雙髖屈曲成90°,雙臂維持伸直狀態,以一側手掌及對側膝部支撐,再將另一側上肢及下肢緩慢抬起,維持平衡,堅持10 s 后恢復原狀。 (2)四點支撐訓練:患者呈俯臥位,雙肘及雙腳為支撐點,抬高軀干,維持軀干為一條直線,堅持10 s 后恢復原狀。 (3)雙腿搭橋訓練:患者呈仰臥位,屈膝屈髖,最大程度抬起腰背部及臀部,堅持15 s 后恢復原狀。 (4)單腿搭橋訓練:患者呈仰臥位,單側下肢屈膝屈髖,對側下肢伸直,向上抬起腰背部、 臀部及對側下肢, 堅持15 s 后恢復原狀。(5)改良仰臥起坐訓練:患者呈仰臥位,雙手放在胸前,屈膝屈髖,以收縮腹肌的形式進行仰臥起坐練習。(6)側臥半身上抬訓練:患者呈側臥位,以肘部及膝部為支撐點,使膝關節以上的軀體抬高呈一條直線,堅持10 s 后恢復原狀。上述訓練頻率均為10 次/組,2 組/d,每組練習控制在30 min 內。

兩組均持續干預2 個月。

1.3 觀察指標

(1)腰椎功能。干預前后,用日本骨科學會評分系統(JOA)評估患者腰椎功能,該量表包含日常動作、主觀癥狀及體征,最高分為29 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腰椎功能越好。

(2)下肢放射痛和腰椎活動度。①下肢放射痛:下肢放射痛頻率顯著降低為改善, 無明顯變化為未改善。 ②腰椎活動度。 0 級:腰椎前屈,手指能夠碰觸腳面,同時,后伸范圍在20°~30°。 I 級:腰椎前屈>60°,但手指無法碰觸腳面,后伸范圍在10°~20°。 II 級:腰椎向前彎曲度在30°~60°,且只可輕微后伸。III 級:腰椎向前彎曲度<30°,無法后伸。 干預后腰椎活動度改善1 級及以上為改善,未達到則為未改善。

(3)核心穩定性。 于干預前、干預1 個月、2 個月后,采用單橋耐力試驗(UHBE)檢測患者核心穩定性。 UHBE 實驗:患者平躺,雙臂交叉抱胸,下肢屈髖屈膝,雙腳踩床并使臀部抬起,與雙側髖關節成伸直位,伸展一側膝關節與該側下肢成直線,兩側大腿保持平行;患者骨盆無法保持中立時結束測試,以矢狀面以及橫斷面變化>10°為終止測試標準,同時記錄患者維持時間。

(4)生活質量。干預前后,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進行評估。 GQOLI-74 包含情感職能、社會職能、軀體職能及生理職能,共計74 個項目,每個項目1~5 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腰椎功能對比

干預前,兩組腰椎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日常動作、主觀癥狀及體征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LDH 患者腰椎功能對比[(±s),分]

表1 兩組LDH 患者腰椎功能對比[(±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

組別日?;顒邮芟薷深A前 干預后主觀癥狀干預前 干預后體征干預前 干預后總分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 值P 值5.60±0.88 5.61±0.90 0.050 0.960 9.23±1.58a 11.15±1.01a 6.476 0.000 3.56±0.82 3.55±0.91 0.052 0.959 6.01±1.14a 7.54±0.61a 7.484 0.000 2.78±0.80 2.81±0.81 0.167 0.868 4.44±0.75a 5.33±0.77a 5.237 0.000 11.93±1.49 11.96±1.51 0.089 0.929 19.74±2.52a 24.01±1.25a 9.600 0.000

2.2 兩組下肢放射痛和腰椎活動度對比

觀察組下肢放射痛改善情況及腰椎活動度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2.3 兩組核心穩定性對比

干預前,兩組UHBE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 個月、2 個月后,觀察組UHBE 時間均長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LDH 患者UHBE 時間對比[(±s),min]

表3 兩組LDH 患者UHBE 時間對比[(±s),min]

組別干預前 干預1 個月后干預2 個月后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 值P 值15.25±3.85 15.24±3.82 0.012 0.991 18.51±5.37 24.79±5.68 5.081 0.000 22.43±6.60 29.57±6.22 4.979 0.000

2.4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

干預前,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情感職能、社會職能、軀體職能及生理職能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4 兩組LDH 患者GQOLI-74 評分對比[(±s),分]

表4 兩組LDH 患者GQOLI-74 評分對比[(±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

組別情感職能干預前 干預后社會職能干預前 干預后軀體職能干預前 干預后生理職能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40)觀察組(n=40)t 值P 值57.82±4.51 57.43±4.16 0.402 0.689 74.26±3.53a 88.41±3.77a 17.328 0.000 50.45±3.78 51.09±3.83 0.752 0.454 72.62±3.22a 84.73±3.17a 16.950 0.000 53.76±4.34 54.04±4.53 0.288 0.774 74.23±4.70a 84.98±4.41a 10.549 0.000 57.33±2.56 57.47±2.69 0.238 0.812 77.06±3.11a 85.64±3.21a 12.141 0.000

3 討 論

LDH 主要是因髓核發生退行病變, 同時受到外力作用,導致椎間盤纖維環破裂,最終導致髓核組織后突而壓迫椎管內神經,致使患者出現腰腿麻木及腰椎疼痛,從而引發腰椎活動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生存質量[6]。 目前,臨床治療LDH 多采取保守治療,但受到軀體疼痛及藥物副作用影響,患者依從性較差, 整體效果并不理想, 且LDH 復發率較高,還應考慮其他干預以緩解患者疼痛感,加快腰椎功能好轉[7]。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腰椎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下肢放射痛改善情況、腰椎活動度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UHBE 時間長于對照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腰部核心肌力訓練與疼痛干預聯合有利于老年LDH 患者腰椎功能提升及下肢放射痛的緩解,還可改善腰椎活動度與核心穩定性,提高預后。 究其原因在于,腰部核心肌力訓練是針對腰部核心肌群的力量訓練,可提高腰背部與腹部肌力,其可有效調節機體神經-肌肉系統,改善患者軀體的不穩定狀態。 腰部核心肌力訓練包含對骨盆、軀干與腹部系統的整體訓練,從而充分調動核心肌群參與運動過程,既能夠提高腰腹肌力,改善腰椎活動度,還可增強腰椎穩定性,進一步緩解患者腰椎部疼痛。此外,腰部核心肌力訓練在練習過程中可牽拉神經根,加快腰腹部及下肢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血流動力學,緩解組織水腫現象,制止炎癥的持續擴散,從而減輕患者下肢放射疼痛感[8-9]。 而疼痛干預可根據患者具體疼痛情況制定多種緩解疼痛的措施,針對性改善患者腰椎部及下肢疼痛、進一步提升患者訓練積極性,保障訓練效率,促進患者腰椎功能恢復[10]。 二者聯合協同作用有利于患者核心穩定性增加, 并有效緩解患者的下肢疼痛程度,從而加速機體功能好轉,改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腰部核心肌力訓練聯合疼痛干預有利于減輕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下肢放射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提高核心穩定性與腰椎活動度,提高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猜你喜歡
活動度肌力腰椎
等速肌力測試技術在踝關節中的應用進展
NLR、C3、C4、CRP評估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度的比較分析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護腰椎
能量多普勒評價類風濕關節炎疾病活動度的價值
28天肌力恢復,告別夏日肌膚后遺癥
散打訓練對大學生肌力與肌耐力的影響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際在于晨
腰椎術后腦脊液漏的治療
針推治療腰椎骨質增生80例
術前膝關節活動度對TKA術后關節功能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