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微鏡輔助經側裂入路手術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臨床治療中的效果觀察

2024-04-22 06:33鄭達理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顯微鏡入路清除率

鄭達理

(汶上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山東濟寧 272500)

高血壓腦出血(HICH)是高血壓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 是因機體血壓劇烈上升引起血管破裂導致,具有較高的患病率、病死率[1-2]。 HICH 病情兇險,進展快速,若患者未得到及時的治療,將危及生命[3-4]。 手術為現階段臨床治療此類患者的重要方式,隨著顯微鏡技術的快速進步,顯微鏡手術逐漸運用于此類疾病治療中[5]。 經顳葉皮質入路、經側裂入路是顯微鏡手術的常用入路,入路的不同,其所取得的治療效果亦不盡相同,臨床關于兩種入路的選擇尚未形成統一標準?;诖?,本研究選取該院2021 年4 月—2023 年4 月收治的86 例HICH 患者為對象,通過分組對照,探究顯微鏡輔助經側裂入路手術的具體效果。 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86 例HICH 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經CT 檢查明確病情;發病時間<24 h;符合手術指征。 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者;伴有肝、腎功能不全者;既往有顱腦手術史者;孕婦;有凝血功能紊亂者;存在傳染性疾病者;存在血液系統疾病者。本研究已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3 例。對照組男28 例,女15 例;年齡47~69 歲,平均年齡(55.41±3.25)歲;腦出血量30~50 mL,平均腦出血量(41.36±2.36)mL;體質指數(BMI)17.1~29.6 kg/m2,平均BMI(24.89±0.52)kg/m2。觀察組男31 例,女12 例;年齡45~68 歲,平均年齡(54.89±3.16)歲;腦出血量30~50 mL,平均腦出血量(41.57±2.20)mL;BMI 17.3 ~30.8 kg/m2, 平 均BMI(25.14±0.46)kg/m2。 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經顳葉皮質入路手術: 患者取平臥位,全麻,于顴弓上中部位的斜后方做一8 cm 切口,依次切開頭皮、皮下組織,徹底顯現顱骨,以電鉆、銑刀開顱,打開直徑約6.5 cm 的骨窗,對血腫腔行穿刺定位,確認血腫腔后,沿穿刺道進行皮層造瘺,于顯微鏡下將血腫清除;止血,置管引流,縫合切口,術畢。

觀察組顯微鏡輔助經側裂入路手術:體位、麻醉、切口同對照組。切開硬腦膜后于顯微鏡輔助下觀察外側裂血管分布情況,開放外側裂池,緩慢釋放腦脊液,降低顱內壓; 見島葉皮質后, 于無血管處做1 cm 造口,充分顯現血腫腔并清除血腫;止血,置管引流,縫合切口,術畢。

兩組術后均給予抗生素,并隨訪1 個月。

1.3 觀察指標

(1)手術情況:統計兩組手術時間、血腫清除率。

(2)神經因子水平:采集兩組術前、術后3 d 的靜脈血共5 mL,取得血清后,以放射免疫法檢測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S-100β 蛋白(S-100β)。

(3)并發癥:包括肺部感染、出血等。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手術情況對比

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血腫清除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HICH 患者手術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HICH 患者手術情況對比(±s)

組別手術時間(min) 血腫清除率(%)對照組(n=43)觀察組(n=43)t 值P 值109.96±5.31 83.25±4.49 25.187 0.000 80.42±2.57 91.25±3.63 15.967 0.000

2.2 兩組神經因子水平對比

術前,兩組各項神經因子水平相比,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各項神經因子水平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HICH 患者神經因子水平對比(±s)

表2 兩組HICH 患者神經因子水平對比(±s)

組別NSE(μg/mL)術前 術后GFAP(pg/mL)術前 術后S-100β(ng/ml)術前 術后對照組(n=43)觀察組(n=43)t 值P 值18.69±2.34 18.74±2.25 0.101 0.920 13.21±1.59 10.38±1.24 9.204 0.000 5.69±1.47 5.76±1.35 0.230 0.819 4.01±0.59 3.24±0.40 7.084 0.000 0.69±0.14 0.72±0.10 1.143 0.256 0.21±0.03 0.08±0.01 26.957 0.000

2.3 兩組并發癥對比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HICH 患者并發癥對比[n(%)]

3 討 論

HICH 為臨床多發的嚴重腦血管疾病,大約占所有腦血管疾病的1/3,HICH 起病急驟, 病情嚴重,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較多威脅,是我國人口中主要的致死和致殘原因之一[6-7]。因此,尋求合理有效的措施對此類患者行積極的治療,對于降低病死率十分重要。

針對HICH 患者,臨床以手術治療為主,其中以顯微鏡手術較為多見,通過清除血腫,降低顱內壓,由此達到控制疾病病情的效果。 在顯微鏡的輔助下,能夠全面地了解患者顱內情況,且能夠提升手術的操作準確度,減輕損傷,臨床應用較為廣泛。顯微鏡手術的不同入路方式同患者的轉歸存在一定聯系,經顳葉皮質、經側裂入路是顯微鏡手術的常見入路方式,故積極地了解何種手術入路效果更優意義重大。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血腫清除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且術后的各項神經因子水平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顯微鏡輔助經側裂入路手術更能夠縮短術式時間,提高血腫清除率,減輕神經損傷,且并發癥少。 分析原因認為,顯微鏡輔助經側裂入路手術與血腫腔相距較近,手術路徑短,故術式時間短;而經顳葉皮質入路需穿過整個顳葉皮層方可抵達血腫腔,故術式時間長。 同時,顯微鏡輔助經側裂入路手術能夠大致順沿血腫長軸順行前移, 由此將血腫逐步清除;而另外的手術入路需穿過整個顳葉皮層,還需牽拉正常腦組織以顯現手術視野, 故會增加手術創傷,導致血腫殘留[8-9]。 另外,因該手術入路能夠更有效地清除血腫, 故可更有效地降低患者神經因子水平,促進恢復,提升生活質量[10]。 此外,該手術入路在顯微鏡輔助下,僅需切開少量的島葉皮層后即能夠迅速抵達血腫腔,能夠減輕對腦皮質表層的損傷,亦不會過多影響腦血流量,因而能夠減少并發癥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顯微鏡輔助經側裂入路手術具有更短的術式時間,更高的血腫清除率,能夠保護HICH 患者神經功能,且并發癥較少。

猜你喜歡
顯微鏡入路清除率
膀胱鏡對泌尿系結石患者結石清除率和VAS評分的影響
昆明市女性宮頸高危型HPV清除率相關因素分析
尺骨冠狀突骨折的入路和預后
你會使用顯微鏡嗎
顯微鏡
不同手術入路(外側、后外側)治療外踝骨折的對比
顯微鏡下看沙
前外側入路結合Kocher入路治療肱骨遠端冠狀面骨折療效觀察
血液透析濾過中前稀釋和后稀釋的選擇
中間入路與外側入路行單側甲狀腺葉全切除術的對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