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新”背景下高中政治課教學策略研究

2024-04-23 13:35陸素平
新教育·綜合 2024年4期
關鍵詞:思維進階高中政治課四新

陸素平

【摘要】“四新”即新高考、新課程、新課標、新教材,給高中政治課程教學帶來了機遇與挑戰。教學中通過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從大單元教學推進思維進階、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經常性教學反思等維度,探索提升高中政治課教學實效性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大單元教學;教學反思;思維進階

作為一名正經歷著部編版新教材第一輪教學的思想政治課教師,總感覺每天從早到晚忙于備課、上課、批改、答疑……時間總是不夠用。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睍欣e到:有一位老教師開設了一堂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深深折服了同伴。當別人問她備課消耗的時間,這位老教師回答道:“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故事令人感動也引人深思。在新高考、新課程、新課標、新教材的“四新”背景之下,教師要順應發展的要求,用一生的積淀和智慧完善對課程的理解、構思、設計等,提升教學的實效性。

一、豐富知識體系,練就過硬本領

1.拓寬學科知識體系

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學經典、讀名著,夯實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要研讀學術專著和期刊論文,了解本學科的發展動向和最新研究方向。政治學科的跨學科特性明顯,與語文、歷史、地理等學科密切相關,需要教師廣泛涉獵其他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知識,提高科學文化素養;政治教材不斷更新,增添了法律、邏輯等相關知識,要求教師進行針對性的專業閱讀,學得廣、學得深,對知識體系加以深度的思考與探究。

2.與時俱進提高實踐能力

(1)提高數字素養。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領域賦能變革提供了客觀條件。教師需要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要求,既要利用數字技術追求持續的知識更新,讓每一個學生學到最實用、最先進的知識,同時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提升自身的數字素養,變革教學手段、更好地掌握并使用信息技術手段,譬如通過沉浸式教學、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賦能課程改革的推進。

(2)培養創新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教育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人才。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優秀人才,需要教師堅持守正創新,磨煉成新型智慧教師。不僅要善于繼承和借鑒前人或他人的先進教育教學理念或經驗,而且要提升自己的創新素養和能力,善于根據新的教學情境,確保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與時俱進,培養創新人才。教師需要堅持問題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總結、創造和創新教學方法以改進教學。

3.靈活運用教育的一般規律和基本理論

對于政治教材多、知識點多、學生容易遺忘的實際特點,借助艾賓浩斯“先快后慢”的遺忘規律,改變學生臨近考試時“臨時抱佛腳”的做法,組織學生及時鞏固復習;將試圖回憶和反復閱讀相結合,集中注意力學習不能回憶的部分和改正回憶中的錯誤;視聽結合開展多樣化復習;運用頭尾記憶法,把重要的內容放在頭尾去記;數字記憶法,如記憶一條主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純潔性建設(黨建);關鍵詞記憶法,如法律里的“原則”:民法的基本原則(平等、自愿、公平、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綠色)、處理個人信息的原則(合法、正當、必要)等;主體記憶法,如公民、黨、政府、人大、政協、司法機關;圖表記憶法,如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區分,還可以結合思維導圖、做便簽等方法改進記憶效果。

二、落實大單元教學,推進思維進階

1.構建系統完整的教材觀

教師首先需要認真研讀課標和教材,自覺把握政治教材的性質和要求,把握教材體系結構和理論觀點。必修課程與選擇性必修課程承載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不同功能,教材通過課、框、目三個層次,明示大概念、教學專題、教學要點,單元后的綜合探究則是對教材理論的延伸、拓展,承載著核心素養培育功能。

對于新教材應按照“通讀整套教材—詳讀整本教材—細讀單元教材—精讀課時教材”的層級結構,在系統深刻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方能實現靈活駕馭教材。借助《教師教學用書》重點研讀單元教材,梳理知識結構,明確教學重難點,整合單元間、單元內部諸要素間的邏輯聯系,實現知識的橫向梳理與縱向貫通。如選擇性必修3《邏輯與思維》是對必修課程“哲學與文化”中涉及但又因篇幅等原因而不便細化的內容的延伸和拓展,教材將關注點聚焦思維方法,以思維方法為視角進行深挖和發掘。第一單元“樹立科學思維觀念”闡述了什么是科學思維:泛指符合認識規律、遵循邏輯規則的思維,是能夠達到正確認識結果的思維,是對實踐中遵循邏輯思維要求、運用辯證思維方法、創新性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的統稱。隨后,第二單元“邏輯思維”、第三單元“辯證思維”、第四單元“創新思維”,都是以科學思維為教材的主線,完成教學內容的逐層鋪展。

系統完整的教材觀需要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以專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結構化。大概念是學科的核心所在。如必修3《政治與法治》第一單元的核心概念“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貫穿整個單元。主要分析了“為什么由中國共產黨領導、黨的領導是什么、中國共產黨怎么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表現在哪些方面、如何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等內容。

2.多向整合拓展教學資源

教師應當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給高中思想政治課注入活力。

(1)有效利用教材資源。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結合教學需要和教學實際,熟練而自如地活用新教材,綜合采用整合、增拓、簡刪、遷移等具體方法。如在選擇性必修3《邏輯與思維》第十二課第二框“逆向思維的含義與作用”運用教材探究活動“變廢為寶”等內容例證逆向思維的具體方法,幫助學生更好領會思想政治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

(2)全面開發時政資源。利用各種時事政治教育資源,譬如傳統媒體資源《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半月談》《時事》等,還有學習強國、人民網等APP平臺,從中開拓時政資源,特別是在高三復習時,需把時事政治和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等有效串聯起來,在解析試題時作必要的時事背景知識拓展。

(3)充分發揮學生作用。首先要準確把握學生特點。要著眼于學生的所思所想,了解他們成長中的各種困惑、觀點碰撞以及可能發生的價值沖突。高中學生的思想活動具有多變性、自主性與可塑性。教師指導學生篩選信息,從紛繁復雜的各類信息中去偽存真,學會分析鑒別,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增強價值認同。其次要積極創設平臺,為高中生提供展現自我、發展自我的舞臺。比如在必修4《哲學與文化》第六課第三框“價值的創造與實現”中設計了“尋找身邊的奉獻者”這一環節,學生談到了時代楷模、感動中國人物、環衛工人、曾經的和現在的老師、身邊的同學,飽含真情實感,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同。

3.素養導向情境任務

(1)創設情境增進理解。新課標把思想政治課定位為活動型學科課程,通過“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化”發展思想政治學科素養。因此,教師通過創設政治課程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依托生活設置真實性情境,讓學生在思辨中成長。教師需要根據學情、教情設計情境,體現情境設計的真實性、時效性和啟發性,從而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讓學生在情境中由淺入深、由遠及近充分理解認知,在理論聯系實際、社會發展與個人實踐的統一中感受高中政治課程的價值。

比如必修4《哲學與文化》第三課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引入“夜經濟燃旺煙火氣”的生活情境一例到底,通過創設一個個問題搭建知識點相互聯結的橋梁:①談談夜經濟的火爆給當地帶來了哪些變化?②夜經濟的火爆是否由人的主觀意志決定?說明聯系具有什么特性?③結合聯系客觀性的知識,談談夜經濟火爆對經濟發展有何啟示?④剖析我市經濟發展的條件。⑤針對不少城市夜經濟發展“千城一面”的現狀,運用聯系的相關知識談談你的建議。

(2)巧設活動靈動課堂。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倡導“積極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方式。拓展活動延伸課堂,立足的是學生的興趣特長,以發展學生的內在潛能為努力方向。堅持“以人為本”,組織時政述評、時政演講、辯論會、角色扮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同時還能提高學生搜集、篩選、整合材料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辨和論證的能力。與時俱進,把握時代脈搏,整合社會信息資源,把具有時代特色的最新信息引入課堂,拓寬學生的視野,并能運用現代信息教育手段,在教學活動中加以滲透,做到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緊跟時代發展潮流,讓學生感受到政治學科與時代發展和諧統一的魅力。

比如當今社會迫切需要建立健康積極的偶像文化氛圍,引導青少年理性對待偶像,樹立正確的偶像觀。教師在教學中可將偶像崇拜與榜樣教育結合起來,通過“偶像榜樣化”和“榜樣偶像化”,增強偶像的教育性和榜樣的吸引力。就此,在必修4《哲學與文化》第七課第一框“文化的內涵與功能”中以“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偶像文化”為總議題,組織學生辯論“青春偶像崇拜有利于/不利于青少年成長”,學生進行論證和辯駁,最后形成統一、正確的觀點:正確發揮偶像崇拜在中學生情感發展、價值認同和追求方面的作用,挖掘偶像內在的人格品質與精神魅力。

4.完善多元評價機制

教師制定教學目標時需要運用恰當的評價手段和評價標準,對學生作出正確的評價。教師不再是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互評、自評、師評相促進,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統一。教師要積極發揮表揚對學生的激勵功能,比如我會在學生的優秀作業上打五角星,促使學生樂于進步成長。在評價學習的過程中滲透學法指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生成素養,提升其知識、方法等的靈活遷移與綜合運用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分析論證的能力,促進學生內涵發展。教師在促進學懂、弄通、會用上下功夫,堅持學思用的貫通、知信行的統一。

三、發揚師者大愛,教與學“雙向奔赴”

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師說過,對教師來說,力量的源泉就是來自對學生的愛,愛學生才會愛事業,才會對教育工作保持經久不衰的熱情,才會充滿獻身精神。教師要有大愛精神,做到嚴愛相濟,以博愛之心呵護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以仁愛之心鑄造師德,以賞識之心催生希望;以精深的學術造詣啟迪學生智慧,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溫暖學生。做學生生活上的知心朋友,關心學生的喜怒哀樂;做學生學習上的引路人,想方設法提升學生的能力,具備長遠的眼光,關注學生的未來成長。

教學是師生間溝通與合作、對話與交往、探究與分享的舞臺,教與學不斷相互交織,發生著互動。在教學實踐中需要由單向交流轉為師生間、生生間的多向交流互動,改變不對等的交流為平等的交流互動。組織集體活動,課后與學生多交流、多談話,與學生建立起情感的聯系,加以更多的關注、鼓勵、激勵和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樹立合理的目標。

四、勤于教學反思,讓教學更有實效

教學反思聚焦問題,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再到將反思成果應用于接下來的工作中,及時調整完善自己的工作后再對實踐驗證后的結果進一步反思,碰撞出新的內容,還可以與相關的理論知識構建鏈接,得出新的教研成果,在思辨與實踐中實現有效教學,助力教師專業素質持續發展。要寫好教學反思,教師要先把自己定位成“學習者”?!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多讀書,讀好書,是提高教師反思能力的重要抓手。閱讀多了,會在無形中提升教師修養,能解決教師看不見、說不了、寫不出的困境,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那么,教學反思要寫些什么呢?

1.敘成功之處

詳細得當地記錄教學過程中完成的預設教學目標,有效培養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恰當處理課堂教學中的突發事件的方法和教學技能的改進;建設和諧師生關系的心得;改革創新教學方法使學生產生學習的積極性等具體舉措,為今后的教學提供有益參考。

2.查“敗筆”之點

總結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及時加以回顧、整理與反思,尋求有效的整改措施,供以后教學時借鑒。

3.錄“智慧的火花”

教學環節中教師的教學機智常常是瞬間的、一閃而現的靈感,如果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加以捕捉,時過境遷就可能會煙消云散,讓人遺憾不已。

4.記學生見解

學生在課堂上的見解是不可預設的,其中不乏令人意外的驚喜。這些獨到的、難能可貴的見解,是教師教學的豐富養分,對開拓教師的教學思路以完善課堂教學,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

總之,學無止境,教亦無止境。作為教師要不斷學習、深入實踐、勤于反思,堅持以高度的熱忱對待教育教學工作,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把握教學研究的線索與方向,尋找教育教學的真諦所在,提升高中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張明,董波,陳艾睿.教育神經學:心、腦與教育整合[J].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04).

猜你喜歡
思維進階高中政治課四新
讓思維在深度教學中進階
深度學習背景下的小學英語思維進階活動設計
引“思維進階”之視角 注“課堂習題”之活力
曲徑通幽處,柳暗花明時
高中政治新課程改革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彭州市:“四新”創建廉潔城區
借力“互聯網+”構建高效政治課堂
高中政治課教學生活化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淺談勘察設計企業促進科技成果產品產業化的幾點思考
“四新”驅動:從制造到“智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