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初中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任務設計策略

2024-04-23 10:30王薇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同類項鋼錠學科知識

王薇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在義務教育課程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中提出“要注重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問題解決能力是新課標、新課改所關注的學生關鍵能力之一。然而,當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未能達到理想效果。本文選取任務型教學模型作為教學優化工具,通過具體教學案例的分析,提出教學任務設計的策略,旨在為初中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提供實踐參考。

1.生活化的教學任務情境

任務型教學主張在情境中通過完成任務獲得知識,情境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情境應來源于學生熟悉的生活,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對生活情境進行模擬或簡化,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進行設計。要在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現有知識的基礎上,找到學科知識和生活之間的連接點。將學科知識以生活化的樣態融入教學任務中,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情境引出需要解決的問題,驅動學生理解知識、遷移知識并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例如,在數學課“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分段計價)”教學中,將教學任務設計為:此時為20:30,某同學要打車回家,他共有現金32元,使用打車軟件查詢打車費用,車最多可以行駛多遠的距離?如果該同學打車地點距離家18公里,他可以順利到家嗎?此教學任務情境從學生的經驗出發,把真實的材料引入教學環境,將學生置身于貼近自己現實生活的情境中,這樣易于激活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結構,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有利于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經驗的互動和連接。

2.兼顧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

提升初中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任務設計要兼顧學科知識學習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學科知識學習和問題解決能力培養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問題解決情境的設計應明確指向學科知識目標,不能為了設計情境而忽略知識的學習。教學任務的設計在強調任務的情境性、思維性和綜合性的同時,也要緊扣學科的核心內容,確保任務圍繞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方法展開。

例如,在學習地理課“中國鐵路干線”的內容時,教師設計教學任務為:北京的甲同學和上海的乙同學一起去旅行,他們要參觀西安的兵馬俑、洛陽的龍門石窟、拉薩的布達拉宮,最后從拉薩一起回到北京。請你為兩位同學設計匯合地點和鐵路乘車路線。該任務情境貼近生活,同時指向地理學科知識學習目標。完成該任務需要學生能夠準確找到我國東西鐵路干線和南北鐵路干線,依據鐵路干線分布格局,設計合理的乘車路線,確定所乘坐的鐵路路線及中轉站。任務情境為學生學習知識提供了合適的載體,激發了學生學習知識的動機,促進了高效學習的發生。

3.思維過程的行為外顯

問題解決的本質是思維活動。問題解決過程中,教師要創造學生思維過程外顯的機會,讓學生外顯自己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理解和思考。通過思維外顯,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梳理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有效提升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口頭表達或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陬^表達的內容不是解題過程,而是解題思路,其目的是用外顯的語言邏輯化地梳理問題解決的思路。思維導圖是以文字、符號、圖像等可視化方式將問題解決過程進行圖像化外顯。在教學任務完成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反思問題解決的全過程,回憶問題解決的各階段,并進行追問,如“我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正確?”“我用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其他方法解決問題嗎?”“我解決問題的方法需要改進嗎?”“我滿意自己解決問題的結果嗎?”幫助學生反思問題解決過程,發現需要改進的問題。思維導圖、口頭表達和反思的思維行為外顯方式將學生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清晰地呈現出來,教師可以針對性地進行方法、策略的指導,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例如,英語課“Good or Bad?”,設計任務為:請聽Andrew和Jenny的對話,依據問題“What is Andrews opinion”“What is Jennys opinion”“What are their reasons and examples”“How do they state their opinions”,選擇Andrew和Jenny兩位辯手的論點和支持各自論點的論據,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出來。此教學任務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在聽力材料中獲取雙方觀點和論據,利用思維導圖將學生梳理信息關系的思維過程進行圖像化地外顯,使學生對聽力材料邏輯結構的思考逐漸清晰,從而幫助學生梳理問題解決的思路。

4.階梯式的教學任務鏈

提升初中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任務設計,要在教學和邏輯上實現任務的連貫性,形成教學目標統一、教學內容銜接的任務鏈。任務鏈中,具有一致教學目標的多個小任務相互銜接、層層遞進,構成教學階梯,幫助學生逐步達成教學目標。設計任務鏈時,可將教學任務的整體教學目標拆分為有邏輯關系的系列小目標,再依據小目標將大任務拆分為一組小任務,形成遞進關系的任務鏈。

例如,在數學課“同類項與合并同類項”教學中,教師設計教學任務:有五垛形狀為長方體的鋼錠,前三垛鋼錠中,側面是邊長為a米的正方形,長是b米。第一垛有6根,第二垛有10根,第三垛有15根;后兩垛鋼錠中,底面是邊長b米的正方形,高為a米。第四垛有3根,第五垛有7根。任務1:怎樣表示每一垛鋼錠的體積?任務2:如何對表示每一垛鋼錠體積的單項式進行分類?任務3:前三垛鋼錠的總體積是多少?以上三個小任務,引導學生經歷理解同類項的概念、識別同類項、掌握合并同類項法則、最終完成合并同類項的任務。三個小任務的難度逐步提升,各個任務內容緊密相連,均圍繞合并同類項的學習展開。這三個任務共同構成了一個難度逐級升高的任務鏈,有效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同類項概念并掌握合并同類項法則。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指向初中學生問題解決素養的任務型教學研究”(課題編號:CDDB21433)成果之一

編輯 _ 李剛剛

猜你喜歡
同類項鋼錠學科知識
高校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研究
“合并同類項與移項”初試鋒芒
學習同類項 口訣來幫忙
品讀
“合并同類項與移項”檢測題
學校德育要植根于學科知識的意蘊之中
認識和應用合并同類項法則
改進底注鋼錠模鎖緊方式
基于本體的學科知識門戶語義服務機制研究
大氣下注鋼錠澆注工藝改進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