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門辦學 培養國際農業技術技能型人才

2024-04-23 13:11李向紅陳偉超
教育家 2024年13期
關鍵詞:東盟國家老撾國際化

李向紅 陳偉超

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立足學校優勢,持續拓展與東盟國家職業教育合作深度與廣度,國際辦學影響力顯著增強。積極探索“留學農職”品牌,培養具有“中文+職業技術技能”的農業型人才;注重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推廣農業技術和教育標準,為國際產能合作貢獻力量;堅持“教隨產出,校企同行”理念,協同企業“走出去”,搭建國際職業教育平臺;推進國際化研究與資源建設,加強面向東盟的教育合作,為國際職業教育發展和交流做出積極貢獻。

打造“留學農職”品牌,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

積極拓展來華留學教育,規范海外辦學,與東盟國家深入開展教育互動與交流。第一,學校根據東盟國家的農業發展重點和方向,設置了與東盟國家農業實際相符合的專業,為留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專業選擇。截至目前,學校共招收來自老撾、泰國和越南等東盟國家的全日制學歷留學生131人,涉及作物生產技術、園藝技術、畜牧獸醫、動物醫學等專業,其中涉農專業占比75%,彰顯了“農”字特色的留學教育辦學理念。第二,學校根據留學生的專業特點和需求,注重培養留學生的專業中文能力和應用能力,增加了中文課程的專業詞匯和專業知識的教學,為留學生提供了與專業相關的中文學習材料和資源。同時,利用校內外的文化交流和活動,為留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中文實踐機會和環境,例如:2023年廣西國際茶日暨第十五屆全民飲茶日活動、2023中國—東盟農業職業教育論壇、2023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聯展暨論壇學生才藝晚會、2023年東博會探館領略“老”地道的老撾館魅力宣傳活動、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2023年“三月三”活動等。第三,學校與老撾東坎商農業技術學院合作建立的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老撾分校,是學校首個海外分校,也是中國—老撾現代農業工匠學院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學校國際化辦學的戰略和愿景,也是學校本土特色教育“走出去”的重要舉措。兩校利用優質教育資源,依托中國—老撾現代農業工匠學院,共同培養具有“中文+職業技術技能”的農業型人才。2023年10月,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老撾分校正式招生50人。

聚焦東盟農業發展,輸出中國技術和標準

抓住中國—東盟合作機遇,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推廣農業技術和教育標準。第一,學校利用自身地理位置和專業優勢,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國家的農業機構和企業建立了多層次、多領域、多形式的合作關系,形成了以老撾為重點,輻射瀾湄國家的農業合作網絡。第二,學校與老撾農林研究院等合作伙伴,共同建設了中國—老撾合作農作物優良品種試驗站、中國(廣西)—老撾名特優農產品展示直銷中心和校企合作境外培訓基地等平臺,培訓了大量的農業技術人員。截至目前,中國—老撾合作農作物優良品種試驗站已培訓老撾農業技術人員1558人次。第三,學校承擔了農業農村部的水稻綠色增產項目,與柬埔寨、緬甸、越南等國的農業機構和企業合作,開展了水稻品種篩選、示范推廣、技術培訓等工作,迄今已開展農業技術培訓11期,培訓當地農戶和技術人員826人次,提升了學校在瀾湄國家的影響力,進一步深化了國際交流與合作。第四,學校與南京農業大學和炫燁(老撾)有限公司等合作伙伴,共建了大豆新品種和新技術示范基地,為老撾農業職業教育提供了科研示范和實習實訓的場所,培養了一批具有中文和農業技術雙重能力的農業人才。

協同企業“走出去”,打造教育命運共同體

發揮毗鄰東盟優勢,搭建國際職業教育交流平臺。第一,學校從自身辦學優勢和特色出發,以“推動國際化農業技術型人才的培養”為最終目標,積極承辦農業職業教育論壇(交流會)。自2019年以來,學校已成功舉辦四次中國-東盟農業職業教育論壇(交流會),與東盟國家的農業教育機構、專家、學者、教師互相學習和借鑒先進的農業技術和教育理念,促進教育創新和改革,更新和完善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第二,學校堅持“教隨產出,校企同行”。近年來,學校與湖南炫燁、廣西金穗等17家農業公司開展基地建設、人才培養、成果應用、科技示范等合作,協同企業走向東盟,推動東盟國家農業現代化和國際產能合作,實現校企互利共贏,為國外中資企業培養本土技術技能人才和國際化人才,服務國際產業合作和企業國際化戰略。

推進國際化研究與資源建設,加強面向東盟的教育合作

以培養國際農業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導向,積極開展面向東盟的職業教育研究與教育實踐。第一,學校開展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國際化研究項目,探索適應國際化需求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三年來,完成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項,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1個,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第二,學校依托中國-東盟職業教育研究中心,開展面向東盟的職業教育課題研究,成立老撾職業教育研究所,出版國際化書籍,提升學校的國際影響力和合作水平:9位專家入選中國-東盟技術教育合作平臺專家庫;發表十余篇面向東盟職業教育的論文;立項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研究項目2項。第三,學校利用自身優質教育資源,開發國際化課程、教材和培訓資源包,提高學生的國際競爭力和就業能力。2022年至2023年,學校開發國際化課程7門、國際化教材1套、國際化培訓資源包5個,初步實現了由學校開發的課程被國外采用作為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的目標。其中,4門國際化課程、1套國際化教材、5個國際化培訓資源包被認定為自治區級面向東盟國際化職業教育資源;3門國際化課程被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收錄在中國-東盟技術教育合作平臺。通過這些項目和研究,學校有效提升了面向東盟的教育合作水平,為國際職業教育的發展和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

展望未來,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將進一步拓展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渠道和領域,加強與東盟國家的教育互動與交流,提升學校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進一步深化國際化辦學的改革與創新,加強國際化課程和教師的建設與發展,提升國際化教學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探索國際化辦學的多元化和特色化,深化與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的對接和共享,加強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和輸出;進一步推動學校內涵式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猜你喜歡
東盟國家老撾國際化
聚焦港口國際化
老撾肉牛輸華實現突破
朝發夕至 乘著火車去老撾
中國與東盟國家合作關系的博弈分析
“一帶一路”背景下海南-東盟國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現狀與思考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東盟國家刑事審判制度綜述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論中國與東盟國家合作保護古沉船——以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古沉船為例
直銷企業國際化并不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