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現狀、問題與建議

2024-04-24 08:14仇志芬
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問卷思政院校

摘要: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是我國培養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撐。了解和掌握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對提升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完善課程思政建設的制度機制至關重要。對安徽省9所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狀況問卷調查發現,高職院校在課程思政存在著核心內容融入不夠、學生接受度不高、教師課程思政融入能力不足、課程思政教學實效性不夠顯著等問題。高職院校應結合自身特點,以課程建設為基礎,打造具有高職特色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以提升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為重點,打造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以科研促教改,提升教學實效;以溝通為橋梁,提升學生的課堂滿意度和獲得感。

關鍵詞: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現狀;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437(2024)01-0014-05

2014年,上海市基于基礎教育階段“學科德育”的多年實踐,開始在高校探索實施課程思政[1]。此后,全國高校陸續拉開了探索課程思政路徑的序幕。近年來,高校課程思政已成為學界研究熱點之一,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目前,國內學界對于高校課程思政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高校課程思政的基礎理論、科學內涵、主要特征、問題與挑戰、實踐路徑等[2]。其中,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研究多側重于探討某一學科、某一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且多采用理論闡述的方法,實證分析研究相對匱乏。而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在具體實踐中還有進一步探討的空間,尤其是針對高職院校特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诖?,立足于對課程思政課堂教學實踐數據的把握,通過對安徽省9所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狀況問卷調查的實證分析,進一步了解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與來源

學生是課程思政教育的對象,從學生角度進行調查研究,了解課程思政課堂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實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本研究將安徽省高職院校學生作為調查研究對象。首先,通過查閱安徽省75所高職院校官網數據,獲取各校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的制度、成果、活動開展等相關情況,據此框定研究對象。其次,課題組根據研究目的,最終選取安徽省3所示范高職院校、3所普通高職院校、3所民辦高職

院校共9所高職院校的大一、大二和大三學生為調查對象。研究對象年齡在18~23歲之間,此次研究不區分性別差異。為了體現調查數據的科學性,樣本選擇充分考慮到地域性影響因素。選取的學校位于皖南地區的有3所,位于皖北地區的有2所,位于合肥地區的有4所;研究對象遍布安徽全域。

(二)問卷內容與編制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工具為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現狀及影響因素調查問卷。為保證調查問卷的科學性和專業性,問卷的編制緊扣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教高〔2020〕3號)對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要求,及其對構建“課程思政”內容體系方面的制度設計。同時,也充分考慮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學生特點等。除了解測試者的性別、年級、專業、政治面貌這些基本信息外,調查問卷著重圍繞“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知情況”“課程思政核心內容的融入情況”“學生觀念的改變情況”“學生對課程思政教學問題的反饋”“學生對課程思政教學的建議”五個方面設計了24個題目。調查問卷采取李克特5級量表模式:1-5的評分分別代表“完全符合”“比較符合”“一般符合”“不太符合”“完全不符合”,其中,最后4個問題分別設置了一個開放性選項,以便學生進行補充說明。

(三)數據收集與分析

本研究共發放問卷3000份,回收3000份,剔除無效問卷后得到有效問卷2853份,問卷總有效率為95.10%。本研究采取“問卷星”在線調查平臺、紙質問卷現場發放等不同途徑進行問卷發放和研究數據采集,運用SPSS22.0專業分析軟件對樣本數據質量進行處理,并利用描述性統計、卡方檢驗等方法對樣本數據的統計學特征和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了驗證。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現狀

1.學生對課程思政的概念及必要性有一定程度的認知

大學生是接受課程思政教育的主要對象,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如何,學生最有發言權。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可度和接受度越高,課程育人的效果就越好。問卷開始設置了三個問題“在本問卷明確課程思政的概念以前,我了解什么是‘課程思政”“我認為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門課程有必要”“我認為老師的課程思政教育對自己有影響”,以此來了解學生對課程思政的概念認知和接受程度(見表1)。從學生的反饋來看,大部分學生對課程思政有一定程度的認知,認為課程思政很有必要,并且認為老師的課程思政對自己有較大影響。這說明課程思政已經在高職院校多門課程中得以廣泛實施,課程思政理念滲透較好。

2.學生對課程思政核心內容的融入反饋總體較好

分析所有樣本,從不同維度調查發現,高職院校學生對課程思政的核心內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開展憲法法治教育、深化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等五個方面的融入情況整體反饋較為理想(見表2)?;卮稹耙话惴稀薄氨容^符合”“完全符合”的學生占比均超過90%,尤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憲法法治教育、職業精神教育方面融入情況較好。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業精神教育、法治教育的融入方面,均有超過45%的學生回答“完全符合”。但是,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的相關指標“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的融入略顯不足。

3.學生觀念的改變較為明顯

課程思政本質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其宏觀目標解決的是“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的問題,其微觀目標,即最直接的目標是對學生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而宏觀目標的實現,完全依賴于微觀目標是如何貫徹和落實的[3]。為了從學生的角度了解課程思政直接目標的實現情況,根據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確定的課程思政的重點內容,在問卷中設計了相關評價指標,以了解學生觀念的改變情況。調查發現,通過課程思政教育,學生在關注時事政治,堅定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新時代有為青年等方面成效凸顯(見表3)。這說明課程思政核心內容在課堂上的滲透作用明顯,能使學生逐漸內化于心,并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但也有部分學生回答“一般符合”“不太符合”和“完全不符合”,這說明學生價值觀的確立是一個系統工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需要思政課和其他課程都能夠“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協同發力,有效推進。

4.課程思政課堂教學存在一些問題

課堂是課程思政的主渠道,課程思政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這個主渠道作用發揮得怎么樣。為了深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從實踐上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們不僅在問卷中設置了相關題目,還通過現場座談的形式進一步了解學生對教師課程思政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從問卷調查結果和現場座談來看,學生對專業課程思政課堂教學反饋的問題主要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不多,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比較生硬、與專業課結合不緊密,以及教師示范作用發揮不夠等,還有17.4%的學生認為老師在課堂上只講專業知識和技能,無課程思政內容(見表4)。這說明,有部分教師對課程思政重視不夠,課程思政課堂教學能力不足。

(二)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

1.部分學生對課程思政缺乏認同感

“實施課程思政的根本目標是培養有堅定理想信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sup>[4]這一目標能否實現以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同為前提,課程思政實施的效果如何,最終必須以學生的獲得感為檢驗標準。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知程度、接受程度和認可程度直接影響到課程思政的成效。從問卷調查來看,對“在本問卷明確課程思政的概念以前,我了解什么是‘課程思政”的回答,“不太符合”占9.94%,“完全不符合”占8.77%;對“我認為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門課程有必要”的回答,“不太符合”占9.01%,“完全不符合”占3.61%;對“我認為老師的課程思政教育對自己有影響”的回答,“不太符合”占7.82%,“完全不符合”占2.76%。這說明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專業課中的課程思政不感興趣,認為課程思政可有可無,對自己的影響有限,甚至沒有影響。結合表3數據來看,部分學生在觀念上對課程思政的不認同使其在課堂上缺乏獲得感,課程思政教育對其觀念的影響也就較為有限。

2.課程思政的核心內容在課程教學中并未全面融入

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了課程思政建設目標要求和內容重點,課程思政要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優化內容供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深入開展憲法法治教育、深化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5]。根據《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要求,高校在實施課程思政教育中,必須圍繞其核心內容來開展。從表2數據可以發現,盡管課程思政的核心內容總體融入較好,但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回答不太符合或完全不符合。尤其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的融入方面,回答“完全符合”的比例相較于其他選項偏低??梢?,一部分專業課教師并沒有很好地領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精神,未能將課程思政的核心內容全面融入,也未能結合高職院校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的塑造,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 “融什么?怎么融?”仍然不能很好地把握。

3.教師課程思政融入課堂的教學能力不足

綜合調查問卷中課程思政核心內容的融入情況、教師在課程思政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課堂的滿意度等方面的數據來看,在核心內容的融入方面主要存在融入不夠全面、不能結合高職院校的特點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問題;學生反饋教師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不多、與專業課結合不緊密、教師自身示范作用發揮不夠等方面;從對課程思政課堂的滿意度來看,選擇“非常滿意”的只占39.75%。值得注意的是,在問及“專業課老師在課程思政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時,有17.4%的學生選擇了“只講專業課,無課程思政內容”。我們認為,調查問卷反映出的以上幾個方面的問題,尤其是學生反饋出來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不多、融入方式比較生硬,甚至完全沒有課程思政的內容等,都從側面反映了高職院校教師在課程思政認知、責任意識、專業水平、思政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從而制約了課程思政的整體推進。

4.課程思政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有待提升

近年來,安徽省高職院校為了更好地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都制定了課程思政實施方案,進行了一系列課程思政實踐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從安徽省75所高職院校官方網站獲取的信息來看,大多數高職院校重視課程思政的宣傳,部分高校官網展示的有關課程思政典型案例申報、課程思政教學比賽、課程思政實踐活動等成果較為豐富。但從9所高職院校學生反饋的數據來看,課程思政實踐成果較為豐富的高職院校和其他普通高職院校在課程思政教學,尤其是課堂教學滿意度方面并沒有特別顯著的差異。說明部分高職院校教科研成果轉化、示范課堂引領等可能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導致課程思政教學成效并不顯著,也有可能在課程思政建設中出現了“形式大于內容”的問題,各項工作沒有落到實處。課程思政的落腳點在育人,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應圍繞這個目標,在落細落實各項工作上下功夫,在課堂教學實效上下功夫,在第二課堂的實踐育人上下功夫。

三、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建議

為解決上述問題,高職院校要在加強課程建設、提升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強化教科研支撐以及增強師生互動上下功夫。

(一)以課程建設為基礎,打造具有高職特色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課程是實施課程思政建設的基礎與前提。沒有好的課程建設,課程思政就不可能有好的成效。高職院校應圍繞培養目標,在推進“三教改革”的過程中按照課程建設規律,切實加強課程建設。首先,在確定課程目標、制定課程標準、構建評估標準、建設教學資源等環節,突出價值引領。尤其是在確定課程目標時,要充分結合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規定的課程思政的目標要求和重點內容,明確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目標,做好課程思政教學設計,使課程思政的核心內容能夠全面融入課堂。其次,高職院校具有職業教育的屬性,在培養目標、教學特點和學生特征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課程思政實施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其職業定向性、教學實踐性以及學生思維方式等因素,將課程思政教學活動與學校的辦學優勢、專業特色相結合,在課程思政實施中注重職業道德、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等核心內容的融入,在教學方法上充分考慮高職學生的特點,不斷優化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構建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引領,各專業共同推進的課程思政育人體系。

(二)以提升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為重點,打造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在課程思政全面推進過程中,教師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sup>[6]課程思政成效如何,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首先,教師要解決認識層面的問題,牢固樹立課程思政理念,提升課程思政意識。教師要深刻理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路徑等,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增強課程思政實施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其次,教師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升政治素養和人文情懷。認真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提高政治敏感性和正確解讀國家政策的能力;加強實踐鍛煉,主動關注社會發展、關注國家和國際大事,培養對社會的敏感性;加強師德師風教育,杜絕師德師風方面的失范行為,在與學生的溝通交往中,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以身作則。再次,教師要提升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合能力。一方面,要在吃透課程內容基礎上,充分挖掘每門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另一方面,要做好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將專業課教學與思政教育元素有機融合。另外,在挖掘和融入的過程中,要多學習多實踐,培養對課程思政元素的感知力,從不同角度或者某個特定的領域挖掘思政元素,使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有機銜接,而不是思政元素的生硬植入。

(三)以科研促教改,提升課程思政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課程思政要取得實效,有一個重要的維度,就是要用課程思政方面的研究成果支撐日常的教學活動。在課程思政教學中,很多教師都能夠意識到這一點,但在具體科研實踐中,一些教師有時候為了快速出成果,往往偏重于對一些概念進行闡釋性研究,不注重實踐研究,或者課題與專業理論、教學活動無關。有些教師在課程思政示范專業建設、示范課程建設、名師工作室建設等方面花了大量時間寫材料、匯報、總結,往往忽視研究成果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導致科研工作與教學活動出現“貌合神離”的狀態??蒲兄握n程思政教學才能提高課程思政的影響力,推動教學創新,從而提升教學實效。在課程思政推進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科建設、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思政元素挖掘等方面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將科研成果提出的基本理論、解決問題的方法貫穿于實際教學過程、運用于實際教學環節,切實推動教學改革,進一步提升育人效果。

(四)以溝通為橋梁,提升學生的滿意度

“課程是教育教學的介質,教師和學生是課程運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課程傳遞、建構與內化的活動與過程,是師生間對話、溝通、交往的活動與過程?!?sup>[7]師生互動影響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接受程度,以及學生的參與感和獲得感,進而影響到課程思政課堂教學成效。但是,從教學實際來看,教師往往偏重于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傳授,而忽視情感、價值觀方面的交流,以致學生缺乏對課程思政的認知和認同,課堂參與度和滿意度較低。因此,教師在推進課程思政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需求和精神訴求,與學生增進互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日常生活中對學生應多些關心和關注,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以“四有”好老師標準言傳身教、春風化雨,讓立德樹人潤物無聲。

四、結語

綜上,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是新時期加強高校人才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舉措、新方向,從根本上回應了“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等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當前,高職院校積極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不僅要健全管理體制、宣傳課程思政理念,還要從實踐上探索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模式。學生價值觀的塑造是一個系統工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應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升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完善課程思政協同機制等。

同時,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具有不平衡性。安徽省高職院校官網資料顯示,民辦高職院校在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實施方案、教學實踐和成果等方面都與公辦普通高職院校有差距,與示范類高職院校差距更大些,問卷數據分析結果同樣支持這一點。這說明民辦高職院校的課程思政實施能力較弱,成效不佳。因此,如何切實推進民辦高職院校的課程思政建設,提升其育人水平,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宗愛東.課程思政:一場深刻的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22.

[2]白舒婭,金偉.高校課程思政研究綜述[J].思想政治課研究,2022(4):148.

[3]田洪鋆.批判性思維視域下課程思政的教與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21:83.

[4]董慧,杜君.課程思政推進的難點及其解決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2021(5):74.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3-08-11].

http://m.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6]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2.

[7]何玉海.關于“課程思政”的本質內涵與實現路徑的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10):132.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蒲杏媱濏椖浚ㄕ軐W社會科學類)(2022AH053066)。

作者簡介:仇志芬(1980―),女,安徽阜陽人,合肥經濟技術職業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問卷思政院校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問卷網
問卷大調查
問卷你做主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