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美育精神視域下高職美育體系構建研究

2024-04-24 08:14趙藝
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美育中華院校

摘要:中華美育精神涌動于中華文明的血脈之中,有著極為豐富的內涵。以中華美育精神引領高職美育體系構建蘊含著深刻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針對目前一些高職院校美育工作在審美認知、審美課堂和審美環境等方面存在的現實困境,應以中華美育精神引領高職美育體系構建,著力強化高職學生自我美育,推動中華美育精神進課程、進教材、進課堂,推進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和勞動教育融合發展,促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互動協同。

關鍵詞:中華美育精神;高職美育;價值;困境;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437(2024)01-0023-05

中華美育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美學范疇中的精神體現,承載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審美思維和審美意識,引領了中華民族的審美實踐。本文將根據“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怎么辦?”這一研究思路對中華美育精神的核心內涵、以中華美育精神引領高職美育體系構建的價值意蘊、高職院校美育的現實困境以及以中華美育精神引領高職美育體系構建的路徑等四個方面進行深入探究,以期對高職院校的美育實踐有所幫助。

一、“是什么?”——中華美育精神的核心內涵

(一)中華美育精神的歸旨是人格塑造

王一川教授認為中華美育精神的核心內涵在于“中華民族審美與藝術傳統在育人及應用層面的獨特建樹”[1]。從此觀點中可以看出中華審美和藝術傳統實踐的精神歸旨是對于人的培育或養成,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以中華傳統文化涵養人格理想。通常認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理想人格為“君子”,最為經典的“君子”說當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但是從中國文化元典以及思想演進歷程來看,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理想人格的終極價值指向就是“成大人”。王陽明在著作《大學問》中解答了大學何以為“大人之學”,論述了其有關“大人”的觀點:“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其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焉?!?sup>[2]“成大人”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至高人格理想,蘊含著豐富的美育精神,在這一目標統領下,中華美育精神在目的層面主要表現為個人內在品格的涵養和塑造。其次,以藝術教育樹立道德志向??鬃釉凇墩撜Z》中多次強調詩、禮和樂對人成長的重要作用,提出“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的觀點,指明了藝術是道德養成和情感熏陶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再次,以整體性美育促進人全面發展。王國維在《論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提出“美育即情育”。他認為美育在豐富人類精神世界方面具有無與倫比的重要性,美育的提升能夠整體性地提高人的精神世界[3]。將德育、智育、體育和勞動教育融于美育的方式之中,置個體于感性形象的想象和體驗之中,以整體性美育幫助人們從狹隘功利主義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能夠實現人的思想、理智和身體等全面發展。

(二)中華美育精神的形態是知行合一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了“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這一核心命題,他強調:“中華美學講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講求言簡意賅、凝練節制,講求形神兼備、意境深遠,強調知、情、意、行相統一?!?sup>[4]“中華美育精神”可以理解為“中華美學精神”在實踐之維的自然延伸,其存在的形態是知行合一。第一,從哲學角度講,中華美育精神講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可以通過美來創造和抒發情志。第二,中華美育精神外在講求言簡意賅、凝練節制,內在講求意境深遠、形神兼備。美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因此需要豐富人的外在形象,同時還要充盈人的內在精神。第三,中華美育精神強調知、情、意、行相統一。一方面,注重道德與審美教育的互相統一。立德樹人是做好美育工作的第一原則,在立德樹人工作中必須處理好道德教育和審美教育之間的統一性和融合性的關系。另一方面,中華美育精神吸納了“知行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美學思想,與西方美學中的“知、情、意”相比,特別加上了“行”,這就強調中華美育要扎根人民的生產生活,立足人民豐富的精神生活,把美育滲透到尋常百姓的生活點滴之中,突出中華美育精神的實踐品格。

(三)中華美育精神的追求是天人合一

美國人本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劃分為五個層次[5]。以馬斯洛為代表的西方美育精神可能涵蓋不了西方美育精神的全部,但卻呈現出了西方美育精神的一個特質:美育旨在追求個體自我目標的實現,即出人頭地、戰勝自我、征服自然等。與西方美育精神相比,中華美育精神的最終追求區別于馬斯洛提出的“自我實現”,即突出人類在宇宙面前的特殊性,而是追求在對個體的超越中實現人與天地的融合如一。中國現代新儒學代表人物馮友蘭在其“人生境界”說中將人生劃分四個境界:一是自然境界。其基本特征為“順才順習”,即個體遵循生理本能和社會習俗而做事,以“本我”為中心,屬于最低級的層次,對應于馬斯洛的生理需求層次。二是功利境界。聚焦于“取”而不在于“與”,即個體以利己為出發點,為滿足自己的利益而做事,相當于馬斯洛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組合。三是道德境界。屬于較為高尚而完整的人生境界,是指個體出于利他動機為社會利益做事,重“與”而不重“取”,為“義”而不為“利”,即“行義”,相當于馬斯洛的歸屬和愛、自尊、自我實現的需要。四是天地境界。是一種超乎社會利益之上,達于宇宙高度的人生追求,即個人出于超自然、超功利和超道德動機為至高宇宙做事,這才是理想的人格、人生的最高境界[6]。北京大學著名哲學家張世英將人生境界劃分為: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以及審美境界[7]。以上兩位哲學家的觀點都指明中華美育精神旨在培育一種比西方馬斯洛“自我實現”更高遠的境界,即天、地、人和諧共生的“天地境界”和“審美境界”。中華美育精神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美育目標,更有利于消除世界局部戰爭和全球生態失衡,更有利于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二、“為什么?”——以中華美育精神引領高職美育體系構建的價值意蘊

(一)個人層面:有利于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在新時代“五育并舉”理念下,美育能夠使學生在美的體驗和感受中獲得全面發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以美育德。中華美育精神的德育功能主要體現在運用具體的形象或者抽象的意象,通過強烈的美的渲染力和感染力在潛移默化中推進大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對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起到重要作用。第二,以美啟智。美育蘊含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是啟迪智慧的重要驅動力。美育可以開啟個人對世界的理性認識,提高個人對世界、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對開展科學研究具有重要作用。第三,以美健體。從“身體”角度來看,中華美育精神培育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標準,注意身體的健康之美。從“生命”角度來看,可以利用自然之美、社會之美和藝術之美等生活素材,塑造學生的人格心理,增強其對生命之美的感悟。第四,以美促勞。一方面,人在改造客觀對象的同時也在改造自身的主觀世界,在此過程中能夠促進自身審美素養和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會激發人們為實現幸福而辛勤勞動、努力奮斗的內生動力。

(二)學校層面: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新時代“立德樹人”應該包含三個“大”維度:立“大德”、樹“大人”、成“大美”。這正是培育中華美育精神的旨趣所在,對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深刻意蘊。首先,立大德是根本。美育與德育是相輔相成、融會貫通的關系,以中華美育精神引領高職美育體系構建根本目的是立“大德”,即通過美育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其最終目的是激發學生崇高的道德情感。其次,樹大人是核心。樹“大人”是中華傳統人格教育之目標,也是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目標之所在。樹“大人”應該做到“與天地和德、與人和處、與社會和融、與己和樂”[8],將中華美育精神融入高職美育體系有利于學生審美知、情、意、行統一,幫助學生實現精神和人格的全面發展,從而達到人與自然、社會真善美統一的“大美”境界。再次,成大美是表現。一方面,“大美”體現為真善美的統一。將中華美育精神融入大學生求真、求善、求美的實踐過程,有利于塑造學生真善美統一的審美觀念和審美理想。另一方面,“大美”還體現為小我與大我的統一。中華美育精神的培育是通達個人教育和家國教育的重要路徑,將助力學生個體價值、社會價值與國家情懷統一的“大美”人格的形成。

(三)社會層面:有利于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以中華美育精神引領高職美育體系構建,最終是為了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從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來看,大學生在社會激烈巨變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們不僅是社會建設發展的重要參與者,還是歷史發展的引領者和開拓者,更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和傳遞者。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sup>[9]大學生作為祖國的希望和未來,是中國社會發展和改革的中堅力量。新時代以美育再啟蒙為平臺,能夠發揮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獨特效用,助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

(四)國家層面:有利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多方施策,其中,以下三個方面是不可缺少的。第一,矢志鑄魂育人,賡續中國精神?!耙悦琅嘣笔侵腥A美育精神的重要內容,具有鑄魂育人的獨特作用。將中華美育精神融入高職美育體系旨在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之美、理論之美、制度之美以及文化之美,在知行合一中賡續中國精神。第二,增強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中華美育精神不僅反映了中華文明之美,也反映了中國革命、建設和偉大改革實踐之中的紅色精神之美、艱苦奮斗之美和改革創新之美。新時代高職院校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不僅關乎學生的審美教育,也關乎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凝聚精神力量,激發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第三,擔當時代使命,實現民族振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是中國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宏偉目標的主力軍。中華美育精神是提高大學生審美素養和創新能力,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教育方式,對于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

三、“怎么樣?”——高職院校美育的現實困境

(一)審美認知出現偏差

李東坡等認為,“大學生的審美心理具有復雜性,包括審美情感、審美感知、審美理解和審美想象等心理過程?!?sup>[10]高職學生在審美認知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一是審美心理不夠成熟,審美認知存在偏差。高職學生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在審美過程中容易停留在直覺性、經驗性的審美認知層面,往往不能夠對美的事物進行理性思考和深度挖掘。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新媒體的興起,部分高職學生受到西方金錢至上、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等社會思潮的侵蝕,產生了庸俗化理解美的危機。二是教育目標有所偏差,自身發展存在瓶頸。一些高職學生將評優評先、升學、就業等作為自身追求的價值目標,忽略美育在實踐育人中的價值。也有不少高職學生受到社會本位教育觀念的影響,將滿足社會需求作為接受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迎合社會需求作為狹隘的目標追求。

(二)審美課堂存在脫節

“無論哪種教育活動形式,如果它不包括審美教育成分,就不能達到巨大的效果?!?sup>[11]審美課堂是高職院校實施美育工作的主戰場,但是目前一些高職審美課堂存在以下問題:其一,美育理論與實踐脫節。近年來,高職美育機制雖然逐步完善,但是一些高職院校卻錯誤地將美育和藝術教育等同起來,混淆了藝術教育和美育的內容,認識不到美育是包含文學、藝術等內容的綜合審美教育活動。其二,學生文化底蘊和審美情趣脫節。大部分學生處于“重技能輕內涵”的狀態,這也是我國培養了大量的藝術工作者,但鮮少出現藝術大師的原因。其三,美育課程與專業課程脫節。近年來,高職院校為對接產業需求,專業設置愈加細化,教學形式愈加模式化,但在一些高職院校,美育課程與專業課程脫節的情況日益凸顯。部分專業課教師僅注重專業技能的傳授,卻缺乏將美育有效滲透專業課的方式方法。

(三)審美環境有待優化

首先,一些高職院校對美育的重視程度不夠。部分高職院校重視學生的技能訓練,更多是對學生進行成“材”、成 “器”教育,輕視學生人文素養的塑造,忽視學生的審美體驗、身心健全和審美提升。其次,一些高職院校美育執行力度不夠。因為美育受到評價難度大、評估手段單一等因素制約,學校在美育課程設置、資金投入、師資隊伍建設、業務培訓等方面支持力度不足,導致高職美育工作成效不高,從而影響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再次,一些高職院校的美育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相對美育而言,德育、智育和體育都具有相對完善的評價考核指標體系,而美育工作只有彈性指標,沒有準確、詳細、可量化的評價指標,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美育工作開展。

四、“怎么辦?”——以中華美育精神引領高職美育體系構建的路徑探究

(一)立足高職學生自我美育,激發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內在動力

高職學生進行自我美育是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其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內在功力的基本途徑,對于構建以中華美育精神為引領的高職美育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學生自我美育的形成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文化修養,提高審美認知。新時代高職學生只有樹立正確的審美認知,堅守自己的理想信念,才能形成正確的審美情趣,從而有效抵御多元文化沖擊。二是提升審美層次,促進審美實踐。審美需要是人們付諸審美實踐的潛在動因。有學者依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結合個體的主體性審美需要,將審美層次從低到高劃分為“消遣娛樂層”“內心感悟層”“自覺創造層”和“全面發展層”[12]??v觀審美需要的四個層次,層次越高,對于個體的審美素質和能力的要求就越高,人追求的自主性、意志力和能動性也就越強烈。因此,高職學生要自覺提升審美層次,重視審美情感和精神上的滿足,將審美需要上升到家國天下的“大美”層面,為更高的審美需要付諸更多的審美實踐。三是積極參加美育實踐活動,將中華美育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高職學生可以利用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等形式和內容開展美育實踐,比如參加藝術展演和文藝表演感受藝術背后的精神情感等,在實踐中提升審美素質和能力;另一方面,高職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實踐活動,比如義務勞動服務、社區志愿服務等,在社會服務實踐中獲得精神上的陶冶和升華。

(二)推動中華美育精神進課程、進教材、進課堂

第一,堅持以美育為場域推進中華美育精神進課程。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出:“學校美育課程主要包括音樂、美術、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薄奥殬I院校要在開好與基礎教育相銜接的美育課程的同時,積極探索開好體現職業教育專業和學生特點的拓展課程。普通高校要在開設以藝術鑒賞為主的限定性選修課程基礎上,開設藝術實踐類、藝術史論類、藝術批評類等方面的任意性選修課程?!薄案骷壐黝悓W校要重視和加強藝術經典教育,根據自身優勢和特點,開發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課程?!薄案骷壐黝悓W校要貼近校園生活,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積極探索創造具有時代特征、校園特色和學生特點的美育活動形式?!?sup>?[13]據此,高職院校除開設美育公共基礎課程之外,還可開設繪畫、音樂、詩詞等鑒賞類課程,豐富創意設計、生活藝術、社交禮儀等實踐類課程,逐步打造“理論+鑒賞+實踐”的多元化高職美育課程體系。第二,持續推進中華美育精神進教材。美育教材的內容可以分為主體部分、問題部分和操作部分,可以依據“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這一思路進行設計。主體部分可以圍繞中華美育精神核心內涵進行設計,從而解決“是什么”的認知問題。問題部分主要強調在教材每一單元后提出與中華美育精神相關的一些問題,在教師引導以及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自我探究中解決“為什么”的問題。操作部分即為美育實踐部分,要求學生將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應用于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行動之中,解決“怎么辦”的問題。第三,使用現代語匯將中華美育精神融入課堂教學。高職院校傳承中華美育精神及其價值,應以了解高職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特點為起點,探索學生更易接受和內化的課堂組織形式,注重中華美育精神的凝練、整合和連接,使用現代語匯尋找高等職業教育與中華美育精神的主題構建,從而使中華美育精神的時代價值不斷被理解和體驗。

(三)推進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和勞動教育融合發展

深入推進高職院校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是實現高職學生全面、自由、充分發展的必由之路。首先,將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培養目標。美育作為特殊的精神生產活動,可以豐富人的生命感悟。將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在主觀能動性、文化藝術品位、精神境界方面的價值追求。其次,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整體功能。美育是全面提升人的整體素養的實踐過程,與德育、智育、體育和勞動教育相輔相成,能夠對其他教育活動起到積極作用。再次,塑造學生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注重學生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讓學生在審美過程中提升生活情趣、釋放壓力、撫慰心靈是美育的重要目標。高職院校應該發揮美育“綜合中介”作用,不斷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提升美育課程全面覆蓋度,加大美育資源的供給力度,拓展美育工作的全面參與度。

(四)促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互動協同

新時代高校美育工作的整體目標是形成“充滿活力、多方協作、開放高效”的美育新格局[13]。為實現這一目標,高職院校需要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形成融入式、嵌入式、滲入式的協同美育機制,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協同聯動的美育共同體。其一,構建高職院校與家庭協同美育機制。首先要優化家庭、社會、學校三方溝通機制。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教育管理的主要負責人,應肩負起建設“家?!睖贤C制的主體責任,變傳統的單向溝通方式為雙向互動式“家?!睖贤ǚ绞?。其次,將家長納入高職院校美育工作評價體系。高職美育工作評價體系不僅包括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指標以及學業指標,還應包括家長對于學校的美育成效給予的評價意見。再次,多渠道提升家長的中華美育精神培育能力。學校應該發揮“家庭教育指導師”的作用,通過開設美育大講堂等方式,向家長傳授中華美育知識,提升家長審美素質和美育能力。其二,構建高職院校與社會協同美育機制。高職院校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應該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探索實施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館校合作模式。一方面,學??梢酝ㄟ^美育課程的實施,推動美育課堂走出去。學校應該組織美育實踐教學,鼓勵教師帶領學生走進博物館、美術館和文化館等開展現場教學、志愿服務、主題研學等活動,讓學生在深度參與美育實踐中傳承中華美育精神。另一方面,高職院??梢岳妹烙龍鲳^的人才和資源優勢,引進優質美育資源。在人才引進上,可以聘任美育場館的館長或者工作人員擔任兼職美育教師,依托當地教育主管部門與學校、美育場館協同建立中華美育精神研修基地。在資源引進上,學??梢耘c社會美育場館合作,發揮美育場館資源的“云美育”作用,構建“數字化、可視化、互動化、智能化”的高職院校美育“云教室”。

參考文獻:

[1]王一川.中華美育精神的內涵和特質[N].中國藝術報,2018-09-07(03).

[2]宋修見.成大人:中華傳統美育對理想人格的塑造[J].美育研究,2021(4):15-18.

[3]王國維.論教育之宗旨[J].基礎教育,2008(09):64.

[4]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15-10-14)[2023-09-02].https://www.gov.cn/xinwen/2015-10/14/content_2946979.htm.

[5]馬斯洛.動機與人格[M].3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30-34.

[6]馮友蘭.三松堂全集:第4卷[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496-500.

[7]張世英.做一個詩意的人[N].光明日報,2018-04-16(15).

[8]張文.“和”:儒家的最高境界[J].中國哲史,1997(04):8.

[9]習近平.習近平著作選讀[M].人民出版社,2023:18.

[10]李東坡,李欣明.馬克思主義審美觀視域下大學生審美心理問題研究[J].甘肅理論學刊,2019(5):66-72.

[11]莫?卡岡.卡岡美學教程[M].凌繼堯,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197.

[12]孫澤山.審美需要的層次及其特性[J].東北師大學報,1991(02):18-21.

[1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0-10-16(04).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蒲杏媱濏椖浚ㄕ軐W社會科學類)(2023AH052401);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項目(2021jxtd218)。

作者簡介:趙藝(1990―),女,安徽阜陽人,阜陽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在讀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美育、教育管理。

猜你喜歡
美育中華院校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師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