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信引領高職英語教材課程思政配套資源建設

2024-04-25 10:00
林區教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英語教材思政資源

姜 歡

(遼寧理工職業大學 基礎部,遼寧 錦州 121007)

文化自信具有豐富的精神實質和理論內涵,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基礎。課程思政是一種全新的綜合教育理念,從根本上解決了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脫節的問題。文化自信是課程思政的底氣,文化自信與課程思政具有互補性,基于文化自信的視角審視高職英語教學,培養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國情懷,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提供強大助推力。文化自信與英語課程思政理念同根同源[1],文化自信引領高職英語教材課程思政配套資源建設,牢牢掌握課程建設話語權,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2],多維度融入文化內容,打破思想政治課程教師“單兵作戰”的窘境,為高職英語教學提供豐富素材,契合主題傳遞時代價值,貼近現實產生情感共鳴,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強化英語課程思政的使命擔當,在傳播語言文化知識的同時,系統理解習近平同志的治國理政思想,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落實好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一、文化自信與課程思政的辯證關系

文化自信與課程思政同根同源,培育文化自信是課程思政的重要任務,課程思政需要從文化自信的角度尋找精神力量,兩者之間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關系。

1.文化自信為課程思政提供豐富資源

文化自信是基于當代中國發展現實提出的,又是對古往今來中華文明深切的價值關切。堅定文化自信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具體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中國現實發展道路自信和中國未來發展前景自信[3],這些內容也正是開展課程思政的基礎資源,喚醒青年學生的感知力和感受力,筑牢中華民族精神大廈根基,塑造出富有中國心、飽含中國情、充滿中國味的美麗靈魂,也為新世紀人類整體性問題提供中國智慧。

2.課程思政為文化自信提供培育平臺

文化自信是課程思政的底氣,課程思政為文化自信提供重要平臺,使學生深刻體會文化自信的實質,將抽象的文化概念變成能夠親身體驗和感悟的具體事物[4]。深入挖掘文化育人教學資源,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中華文化、接受文化資源熏陶;結合新時代新要求和當下社會背景,在明確學科知識主導地位的基礎上,高質量引領文化自信培育;立足學生主體創新教學方式,在激發大學生情感共鳴的過程中實現文化自信培育目標;優化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文化自信實踐場域,全方位推進文化自信培育。

二、文化自信引領高職英語教材課程思政配套資源建設過程

教學資源建設通常按照“需求分析→資源設計→資源制作→資源測試→資源評價”的步驟進行,當某個步驟出現問題時,需要返回到引起這個問題的步驟,如此往復,直到資源評價結果滿意為止。

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資源開發的基礎性工作,首先要厘清文化自信與課程思政的辯證關系,然后以調查研究為基礎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資源建設的必要性,分析目前高職英語教學文化自信缺失的現實情況,通過教材課程思政配套資源建設來解決這類問題。二是資源建設的可行性,包括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可行性,保證高職英語教材課程思政配套資源建設過程中使用可行技術、獲取資金支持,使資源建設順利進行。

2.資源設計

資源設計是資源開發過程的中心環節,以需求分析為基礎,需要遵循三個原則:一是資源的個性化原則,每個學生的英語基礎不同,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也不同,教學資源要兼顧個體差異,激發學習熱情。二是資源的碎片化原則,碎片化是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知識要點,尤其適合英語單詞、語法、會話和聽力等學習。三是資源的交互性原則,以動畫、音效和視頻等形式展現教學內容,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相互認可和尊重,提高學生的反思意識和反思技巧。

3.資源制作

資源制作以資源設計為基礎,結合英語學習特點,利用信息技術工具,將課程思政融入英語教學內容。主要由三個方面構成:一是選擇制作工具,綜合研究各種教學資源制作工具的特點,選擇簡單適用的制作工具。二是素材收集,廣泛收集高職英語教學相關的課程思政素材,并對素材進行數字化處理。三是資源制作,利用制作工具對素材進行組織和集成,使得知識畫面化、形象化,增強趣味性,方便電腦、手機和Pad等多種硬件設備使用[5]。

4.資源測試

使用信息化工具制作的資源不可避免地存在錯誤和問題,需要通過測試環節來提高質量。在測試過程中需要遵循三個原則:一是盡早測試,制作過程和測試過程同步進行,如果等到資源制作完成后再進行測試,容易發生錯誤的累加效應。二是第三方測試,獨立開展的第三方測試不受資源制作思路的約束,隨機地使用資源,更容易發現錯誤和問題。三是小范圍內應用測試,首先在部分學生中試用,根據反饋意見修改后再大范圍推廣。

5.資源評價

目前的教學資源很多,缺乏統一標準規范,質量良莠不齊,通過評價可作出科學判定和客觀衡量,找出差距,提升未來制作水平。具體評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資源內容,主要從文化自信引領、英語知識展現和課程思政融入等方面評價。二是呈現形式,主要從界面美觀、布局合理、交互及時、層次清晰和方便使用等方面評價。三是學生體驗,學生是教學資源的主要使用者,主要從是否方便使用各種設備隨時隨地學習、是否高效達成課程教學和課程思政目標方面評價。

三、文化自信引領高職英語教材課程思政配套資源建設內容

教材是溝通教與學的橋梁,是學科知識的精華。以文化自信引領高職英語教材課程思政配套資源建設中,教材內容是基礎,需要探索英語學科內容與課程思政內容的有機結合。

1.深度挖掘高職英語教材的內容

教材是課程思政的重要載體,必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課程思政元素和人文情懷,在語言學習中潛移默化地涵養家國情懷,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取正能量。具體策略包括[6]:課程設計要以現實問題為出發點,引導學生明辨是非,實現課堂教學對學生的思想引領;文本細讀助力課文中價值觀元素的挖掘,講好中國故事,實現文化育人,辯證地看待信息技術或人工智能,實現科技育人,引導學生批判性地思考成功與失敗,實現情感育人;貫徹從單詞到句子,再到段落篇章全流程的課程思政教學,在思維品質和情感態度上對學生進行引導;英語教材根植于英美國家的文化和歷史,注重對中外文化進行比較分析,參照中國文化發展及深厚的底蘊,提高思辨能力和文化鑒別能力;教師集體備課促成思政元素挖掘,對教材內容進行合并、修改、增加或擴充,使內容覆蓋更廣泛,打磨精品素材與精品課件,使主題意義更加突出,形成不同主題的課程思政素材資源庫。深度挖掘和凝練教材本身蘊含的思政元素和切入點,使育人內容要源于教材、更要高于教材[7],提升主流文化的豐富性和鮮活度,對大學生的語言知識及綜合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杜絕課程思政“兩張皮、硬融入”現象發生。

2.增加中國傳統文化的英語表達

優秀傳統文化鑄就了中華民族特有的高尚道德標識,以課程思政配套資源建設為契機,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探尋優秀傳統文化、思政內容和教學內容的契合點,增加中國傳統文化的英語表達,汲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價值引領與哲學思想,確保課程思政如鹽入水、潤物無聲。增加中國傳統文化英語表達的具體內容包括:一是中國古代愛情傳說。包括《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牛郎織女》等,對比西方神話,讓大學生體會西方簡單粗暴、中國唯美曲折的愛情觀,幫助大學生理解和感悟愛情的真諦。二是國學經典[8]。國學經典是中國數千年歷史文化和學術思想的結晶,蘊含著深厚的立德鑄魂思想教育資源,有助于實現當代大學生豐厚知識的沉淀、美好情感的養成和高尚精神的鑄造。三是古典詩詞[9]。將漢語言和漢文學的特質以及美感用英語表達,增強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闡釋作品所呈現的精神世界和價值取向,理解作者積極達觀的人生態度、仁人愛物的高尚情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3.增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文化自信引領高職英語教材課程思政配套資源建設中需增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建立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素材庫,傳授語言知識,增強文化領悟,塑造思維視野。一是明確目標。立足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戰略高度,把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的價值觀要求統一起來,塑造恪守承諾、待人真誠的人生信條,遵循教書育人規律,實現“有形灌輸”與“潤物無聲”相統一,不斷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大學生的共同價值標尺[10]。二是凝練重點??茖W調整配置課程思政的資源供給,厘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經典價值理論等之間的關系,關注前沿性、時代性研究成果,將優勢課程思政資源與創新要素有效匯聚,橫向貫通、縱向延伸,提高個人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自我修養[11]。三是優化體系。把握好整體性與重點性的統一與結合,打破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壁壘,強化教育教學的導向性、思想性和教育性功能,實現課程思政與社會發展所要求的素質、能力、知識緊密結合,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日?;?、生活化、形象化,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知”與“行”相統一。

4.挖掘社會熱點的課程思政元素

社會熱點是在某段時間內,受到廣泛關注、評價或討論,并對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和社會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12]。社會熱點問題具有大眾性、敏感性以及復雜性的基本特征。大學生心理發展尚不成熟,缺乏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辨別能力,挖掘社會熱點問題對課程思政資源進行整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有助于大學生主體意識覺醒,體會到“參與”的重要性與成就感。社會熱點案例教學法是語言文化類課程重要的教學方法,圍繞學生感興趣的熱點難點問題建設課程思政資源,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把人生抱負落實到腳踏實地的行動中來,讓學生聽得懂、聽得進、記得住,提高對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和思考能力,利用英語語言流暢簡潔、鮮活生動的方式傳遞“大思政”課程內容。另外,英語教學是一種跨文化教學,在誤解和沖突頻繁發生的跨文化交際領域,以社會熱點問題為突破口,引發學生對誤解和沖突等熱點話題的關注和討論,適時對學生進行價值觀和文化自信引導[13],提出自己的觀點和主張,提高英語語言的聽說讀寫能力,提高文化的敏感度和思辨能力,在文化比較中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完成“要我關注”到“我要關注”的轉變。

5.融入愛國情懷和人文素養內容

英語作為當代一種主流語言,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文化內涵以及重要的道德因素。建設英語教材課程思政配套資源,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內容,全面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和人文素養,符合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與“價值觀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不謀而合,在傳授英語知識和文化的同時,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舉止產生影響,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英語教學中會面對大量不同的價值觀念和文化信息輸入,以英語教材課程思政配套資源建設為契機,從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中挖掘思政元素,在近代變遷中滲透愛國情懷,通過中外對比照亮民族復興,尋找更多有效的鑄魂方式,引導學生不斷增強自我意識和自我文化認同感,將文化自信深入學生心靈、融入青年行動。人文素養是一個人外在精神風貌和內在精神氣質的綜合表現,英語學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為建設課程思政資源提供了先天優勢[14]。課程思政既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主陣地,也是人文素養培育的主渠道,英語教材課程思政配套資源建設融入人文素養,在語言教學中同步提升文化品位、情趣審美、心理素質、人生態度和道德修養,有利于啟迪智慧、開發潛能,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

6.融入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內容

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課程思政建設內容要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深化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培養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誠實守信、開拓創新的職業品格和行為習慣。職業理想是個人對未來職業的向往和追求。職業道德是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集體主義和主人翁精神。職業理想可以塑造個人的職業道德觀念,職業道德是實現職業理想的基礎和保障,二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對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和生活質量提升都具有重要意義。結合職業英語語料和職場語境建設英語教材課程思政配套資源,將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內容融入其中,通過虛擬現實技術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沉浸感,體驗職業道德的價值理念和情感態度[15],發展正確的道德觀,強化學生意志品質,引導學生樹立技能報國的職業理想,體驗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建立高度的職業自信。采集以往優秀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利用英語服務的杰出表現作為教學資源,讓學生感受他人的成功經驗,培養職場中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服務意識,踐行“德技雙修”“以德為先”的育人理念,養成謙虛謹慎、合作友愛,公平公正、踏實勤勉、持之以恒的良好品格。

四、結論

本文針對目前高職英語教材課程思政配套資源缺失的現狀,從文化自信的視角研究高職英語教材課程思政配套資源建設,為高職英語教師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提供豐富資源,著力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人文素養,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與“價值觀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不謀而合,在傳授英語知識和傳統文化的同時,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舉止產生影響,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猜你喜歡
英語教材思政資源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高中英語教材中的中國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啟示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資源回收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國外優秀英語教材詞匯和語法的布局、復現及練習方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