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魅力『百戲』

2024-04-25 05:13臧湛
師道 2024年4期
關鍵詞:吳橋雜技幼兒

臧湛

“拿大頂,上刀山,四歲女孩上竿尖。蹬車輪,頂花壇,八十老頭舞中幡。抖空竹,轉瓷盤,白發老婦蹬缸玩……”一句句童謠道出了河北吳橋雜技的精彩。

一直以來,“雜技進校園”活動在本地開展得如火如荼,但這類活動鮮少走進幼兒園。從表面上看,雜技表現形式多以肢體技巧為主,不論對身體還是對道具的運用都要練到爐火純青,而這一點,一般幼兒的身體機能發展水平與之相距甚遠。其實,技巧背后深厚的雜技文化才是支撐這項藝術傳承上千年的靈魂。我們可以借助雜技文化龐大的體系、豐富的內容,綜合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審美、肢體運動等多項能力。

于是,我們在做園本課程相關的課題時,便將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納入其中,力求為幼兒營造一個全面系統的“雜技世界”。經過前期大量的準備工作,結合本地園所園本課程實施的現狀,我們決定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

一、“我家在吳橋,雜技數得著”

(一)隨處可見的雜技:繪本、雕塑與墻繪

小中班的孩子對于“雜技”這個詞的認知需要一個過程。

首先,我們通過語言活動,運用圖片和視頻讓幼兒對雜技建立初步印象,在閱讀區投放與雜技內容相關的繪本,引導幼兒在晨讀及區域自由活動時翻閱欣賞。

然后,讓家長也行動起來,平時與孩子多多留意經常路過的街道,看到有雜技元素的城市景觀雕塑時,拍一張合影,帶來和老師、小伙伴分享——

雨霏:我看到市場的拐彎處有一個頭頂圓筒的雕像,是個小孩兒。

陽陽:我還看到馬路邊上有幾個人玩帽子的雕像,一個傳給另一個人,媽媽說這也是雜技。

璨爾:我看到有倒立的,有站另一個人身上的,手上還轉著盤子。

在幼兒自己觀察生活的基礎上,教師還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欣賞當地雜技專業村的村貌,尤其是關于雜技的特色墻繪。這些惟妙惟肖的圖畫就繪制在隨處可見的村路墻壁上:民國吳橋雜技班、天橋賣藝走江湖、范閣老游園觀雜技……這些墻繪色彩鮮明,細節豐富,畫中人物動作生動有趣。通過觀賞圖畫,幼兒逐漸對雜技越來越感興趣。

(二)雜技大世界里的世界

在初步感受家鄉的雜技氣息后,為了讓幼兒進一步了解現代雜技的繁榮,我們特意帶他們走進了當地最大的旅游景區——吳橋雜技大世界。在教學設計上,將園內景觀分為“大房子”“小房子”和“露天攤子”。

我們引導幼兒觀察每個“大房子”外在的不同,有的門口插著旗子、貼著騎馬的照片,便是“馬戲游樂場”;有的則擺著大型動物的雕像,便是馴獸的“滑稽動物園”;還有“魔術夢幻劇場”“鬼手劇場”等……這些風格各異的劇場,讓幼兒產生想看一場雜技表演的沖動?!靶》孔印倍际莿e具特色的場所,尤其是最原生態的訓練場地——雜技小院。孩子們在這里可以看到傳統師帶徒的模式,大家在院中大樹下練功的情景,還可以在院內的房屋中看到他們居住的環境。至于“露天攤子”中的廟會,這時候給他們講吳橋“黃鎮九月廟會”的傳說可謂再應景不過了。孩子們還在天橋廣場看到了當街耍把式賣藝的表演,真是各有絕活,威風凜凜。

航航:他們拿的大刀那么大,比人還要高呢!

一帆:這里面真好玩,我下次還要來看。有這么多人,真熱鬧!

子晗:我最喜歡雜技小院了,那些房子在我媽媽的電腦上看到過。

(三)走進雜技藝術學校

大班的幼兒處在“幼小銜接”的階段,結合對學校概念的建立,我們還特意帶孩子們參觀了國內最早的雜技藝術學?!颖眳菢螂s技藝術學校。在學校的榮譽展館內,一個個金燦燦的獎杯、獎牌讓幼兒感受到了吳橋雜技的優秀,展墻上一幕幕獲獎作品的剪影更讓幼兒平添了對家鄉的自豪感。在每一個練功廳內,幼兒都可以看到跟自己年齡相仿的學生在刻苦練習,他們有的踢腿下腰練著基本功,有的在練各種道具,這些場面都讓幼兒印象深刻,也激勵著孩子們,不論遇到什么困難,再苦再累也要堅持下去。

對雜技文化空間的充分利用,不僅讓幼兒實實在在地認識了雜技,也讓他們對家鄉的文化更加親近了。很多幼兒在生活中敏感地捕捉到更多有關雜技的元素,還對雜技表演中的細節產生了好奇心,提出了更多值得探究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深刻感受到孩子們對家鄉最原本最天然的熱愛,他們在其中的專注是超乎想象的,在課堂上經常產生有趣的點,也推動著課程更加深入發展。

二、“演雜技,練武架,雞毛變蛋神通大”

對于幼兒來說,雜技要先看熱鬧,再入門道。一個完整的雜技節目包含許多方面的內容,我們先讓幼兒觀看精彩的表演片段,產生充分的感性經驗,再具體討論其中的細節。

(一)美麗而舞動的中幡

幼兒在觀看春晚節目《龍躍神州》時,看到演員用中幡做出驚險的動作,忍不住拍手驚呼,這些發自內心的最直白的情感流露被老師們記錄了下來。我們在采訪時特意讓演員們專門做了幾個中幡表演的基本動作,教師讓幼兒用自己的口頭語言將這些動作的細節表達出來,

有些幼兒一開始由于過于激動、著急而說不清楚,經過教師的引導,系統整理思路后,便能逐漸將中幡的主要動作技巧一一梳理出來。

義焱:演員叔叔兩個手臂打開,將中幡頂在頭上,然后用手扔到天上再接住。

陽陽:有一個人做了一個前空翻,站住之后又接住了中幡。

婧銘:他們可以用腿還有腳接住中幡,然后兩個腳和兩個膝蓋來回換。

梓桐:有兩個演員,把中幡互相扔給對方然后接住。

除了動作技巧,中幡道具本身也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中幡具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高。孩子們普遍認為中幡之所以有難度也是因為它很高,拿起來容易倒,因此道具中長長的“中幡竿”就這樣被記住了?!爸嗅γ妗钡膱D案借鑒了青銅器,有象征祥瑞的云雷紋,以紅綠藍為主色調,很受幼兒喜愛。至于上部的“中幡燈籠”和“塔尖”,則利用與道具相關部分形象接近的真實燈籠、寶塔圖片相對照,幫助幼兒全面認識中幡道具的結構。

關于演出的舞美妝造,孩子們在觀看中不止一次驚嘆“好漂亮??!”眼花繚亂的背景燈光以及演員們帥氣的服化道,將中國古代皇家儀仗的威武氣派展現得淋漓盡致,讓孩子們覺得在臺上表演的都是“大英雄”。節目最后的高潮部分,舞臺升起,所有演員齊聚中央,音樂瞬間停止。有的幼兒不由得開口問道:“他們要干什么???” 這種“留白”的編排設計乃為點睛之筆,當最后一個高難度動作完成(兩人向上拋道具的同時團身騰起,在空中翻滾后分別落在身后第三個人的左右肩上,各自的中幡隨即落在二人外側的肩膀上),孩子們瞬間沸騰了。

(二)雜技的行當有哪些

雜技的節目類型發展至今大致可分為簽子活、粒子活和掛子活。我們針對所有類型都準備了有代表性的節目,先讓幼兒通過觀看不同的表演,熟悉相應的類型。

簽子活泛指所有雜耍類雜技,種類最為豐富,例如頂碗、蹬缸、轉碟、高空技巧、形體技巧等都屬于簽子活;粒子活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魔術類,很多古彩戲法不僅道具精奇,表演效果也往往出人意料;在掛子活節目中,孩子們認識了一些主要的兵器,如飛刀、流星錘、槍等,還對中國武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對于有動物參與的雜技節目,孩子們則展開了激烈的辯論,焦點在于有動物的雜技表演到底屬于哪種類型。

懿豪:小動物在鐵圈里跳來跳去,還有的玩球,應該算簽子活。

晨萱:有的把絲巾變成了小鴿子飛了出來,這應該是魔術,是粒子活。

最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打破了類型認知的局限:動物跟人一樣,簽子活和粒子活都可以有。如果出現在魔術表演中,就是粒子活,而其他的就是簽子活。此外,我們還引入了保護動物的理念,讓幼兒在觀看精彩的動物表演之余,也不要忘記它們都是人類的好朋友,同樣值得我們尊重。

幼兒對雜技更深入了解的同時,也產生了更多的探求欲。他們逐漸認識到,這些內容的背后還有著更加有趣的來源。我們決定進一步挖掘雜技的文化底蘊,為幼兒解開更多的“秘密”,滿足他們的認知需求。

三、“黃帝在此戰蚩尤,才有雜技萬古傳”

雜技的起源可以追溯至遠古時代,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幼兒喜歡聽故事,我們結合雜技發展的歷史,展開了“雜技尋古”的系列活動。

(一)黃帝與仙人的傳說

我們從雜技的角度為幼兒講述了黃帝與蚩尤的故事,讓幼兒知道雜技起源于民間:一說是黃帝戰勝蚩尤之后,人們為了慶祝而戴上了模仿蚩尤的面具,互相搏斗嬉戲,形成了“角抵戲”,這便是最早的雜技。又一說是在黃帝蚩尤大戰期間,一名傳令兵遇到風雪延誤了消息,為免于黃帝責罰,就靠自身的功夫在民間賣藝討生活;黃帝派人去追傳令兵,結果,后面派去的人又遇到同樣的問題,都效仿此法,逐漸形成了專門的行當。教師在活動中邊向幼兒展示黃帝、蚩尤的圖片,邊為幼兒講述這些故事,幼兒不僅知道了雜技的淵源,還對具有神話色彩的人物產生了濃厚興趣。

在戲法表演中,有很多有趣的名稱,如“三仙歸洞”“仙人摘豆”等都與仙人有關系。這些流傳于雜技手彩門的民間傳說故事中,最著名的人物當屬“八仙”中的呂洞賓。幼兒聽著八洞神仙的故事,見識了他們各顯神通的本領,覺得非常有趣。聽說呂洞賓被稱為“雜技祖師爺”,雜技的很多戲法都是他傳下來的,對這個人物更是充滿了好奇心。

干淇:原來這都是神仙變的,呂洞賓是神仙所以他才會這個。

梓萌:我回家又讓媽媽給我講了呂洞賓的故事,他除了會變這個,還會舞劍、還會治病呢!

(二)體驗雜技“春典”

以前的雜技藝人在從藝過程中,交流時都用專門的行話,這些語言形成了一個體系,內容涵蓋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被稱為“春典”。由于行內人十分看重春典,故有“寧給一錠金,不吐一句春”的說法。

姓氏在春典中叫“蔓兒”,幼兒通過植物藤蔓的圖片感受到了一脈相承的含義。先讓幼兒猜想每個“蔓兒”的由來(如“元寶”為古代的“錢”,因此“錢”姓被叫做“元寶蔓兒”),加深他們的理解與記憶。

通過情景練習,讓幼兒用雜技春典中的姓氏來進行“報蔓”的對話?!笆裁绰麅??(姓什么?)”“雪花蔓兒?。ㄐ瞻祝薄叭侣麅海。ㄐ绽睿薄谙嗷ソ涣鏖g,孩子們體會了過去人們跑江湖打拼的不易,心中增添了對雜技藝人的敬佩之情。

(三)與雜技名宿的情感鏈接

在吳橋,還有以前雜技名宿留下的古宅故居。讓幼兒走進宅院看一看,是與老一輩的雜技精神最為貼近的時刻。雖然已經物是人非,但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昔日的輝煌。

民國時期著名雜技演員孫福有的故居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院落寬敞,俄式風格的建筑在陽光下盡顯古典異域特色。教師出示孫福有爺爺的雕像,一只雕刻的獅子在其身后,幼兒看到后很快對應上他的絕活——馴獸。在一次介紹雜技前輩趙鳳岐的活動上,當聽到老雜技藝人們通過自身的鉆研,奔波在世界各國打出一片天地時,孩子們臉上都露出了驕傲的表情,由衷地稱贊:“吳橋雜技真棒!”

從老一輩雜技藝人到現如今的雜技名人,吳橋現有兩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待遇的代表性傳承人——王寶合、于金生。孩子們觀看了兩位大師的節目,沉浸在“鬼手”的神奇與“倒立書法”的絕技之中。我們還讓幼兒欣賞了當地書畫名家龐國禎老師為吳橋雜技傾心創作的“風情篆刻”,作品中唯美精致的圖案讓幼兒覺得既神秘又好看,他們還主動模仿了畫上的動作。這些活動都豐富了幼兒對雜技文化的體驗,孩子們認識到,成功的背后是強烈的熱愛和持續的付出。

吳橋雜技園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讓當地教師填補了園本課程教研的這塊“空白”,也感受到家鄉那些被忽略的風景。在課程中,師生都收獲了快樂,深化了認知,重新審視和理解了傳統民間文化的“價值”。每當看到幼兒與雜技相關的文創產品“同框”,或者聽到他們口中的雜技童謠時,總能感受到這項藝術的生命力,在童心中生生不息地綿延、激蕩……

參考文獻

[1]周兢.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楊雙印,馮國麗.吳橋雜技[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3]楊長友.吳橋雜技傳承集萃·行話篇[M].北京:線裝書局,2018.

【本文系河北省滄州市教育科學研究“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運用空白藝術進行園本語言課程開發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202211149)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河北吳橋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責任編輯 晁芳芳

猜你喜歡
吳橋雜技幼兒
從“要遵守”到“我來管”——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初探
吳橋雜技團青島巡演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空中雜技師
看雜技
觀大型雜技歷史劇《江湖》有感
首屆中國吳橋江湖文化節領銜景區“五一”演出
老鼠演雜技
文化惠民的“吳橋經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