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才溪鄉調查》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實踐的啟示

2024-04-26 03:42劉曉雪
關鍵詞:基層政權蘇區中國式

劉曉雪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2400)

習近平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1]調查研究,是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發展動向的重要方法,是化解“大黨獨有之難題”的必要手段,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實踐的有力舉措。毛澤東作為調查研究的杰出代表,針對中國各個階段的具體問題開展了數次調查研究,摸清了中國的具體情況,化解了各個具體難題與矛盾。其中,他的《才溪鄉調查》正是他對中國農村社會經濟狀況進行深入調查和研究的產物。通過這次調查,毛澤東深刻認識到農村工作的重要性和優先性,提出了以農村為基礎的現代化戰略,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啟示。對毛澤東《才溪鄉調查》進行深入挖掘,繼承并發展其中所遵循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符合時代氣息的精華,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實踐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的歷史動因

“調查就是解決問題”。[2]毛澤東主張若是有什么問題解決不了,那么“破冰”的基本辦法就是開展調查研究。毛澤東在《才溪鄉調查》中雖未明確指出本次調查的原因,但可以根據當時的歷史背景及其調查內容推導出毛澤東進行才溪鄉調查的歷史動因,即駁斥“左”傾教條主義和克服官僚主義。

(一)證實革命與經濟的辯證關系,駁斥“左”傾教條主義

隨著中央蘇區的第四次反圍剿戰爭的勝利,中央蘇區迎來了鼎盛時期,管轄范圍不斷擴大,人口數量快速增加,紅軍影響力有效提升。但是,此時的中央蘇區正面臨著雙重考驗,一方面是國民黨即將進行“第五次圍剿”,另一方面是黨內思想路線出現偏差。1933年夏秋,國民黨計劃以軍事封鎖和經濟封鎖的雙重封鎖來圍剿中央蘇區。在軍事上,蔣介石坐鎮南昌指揮,動用50萬兵力,兵分四路;在經濟上,大力推行“堡壘政策”,設置多重關卡,阻斷蘇區與外界的經濟來往。面對國民黨的雙重封鎖,中央蘇區一部分領導干部把革命戰爭與經濟建設對立起來。由于1933年1月中共臨時中央從上海遷到瑞金,“左”傾教條主義思想逐漸侵蝕中央蘇區,成為黨內的主流思想,而毛澤東本人及其正確思想慘遭斗爭與批評。因此,中央蘇區一部分干部認為“在革命戰爭環境中沒有進行經濟建設可能”[3]或“經濟建設已經是當前一切任務的中心”[4]。他們受“左”傾教條主義影響,沒有辯證認識革命與經濟的關系。就當時的情況而言,毛澤東主張“經濟建設必須環繞著革命戰爭這個中心任務的?!盵4]隨著革命形勢愈發嚴峻,革命與經濟的關系問題也就愈發重要。毛澤東為了搞清二者之間的關系,證實自己的判斷,矯正黨內的錯誤認知,他積極尋找一個“活的榜樣”。才溪鄉堅持以經濟建設服務革命戰爭,建立了勞動合作社、消費合作社等,經濟戰線取得良好成績,極大地配合了政治動員工作,造成了全鄉群眾加入紅軍的熱潮。毛澤東找到了“活的榜樣”,證實了革命與經濟的辯證關系,有力地駁斥了“左”傾教條主義,為黨奪取政權及獲得政權后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二)總結蘇區執政經驗,克服官僚主義

1931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在江西南部的瑞金地區建立了第一個蘇維埃政權,即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啟了中國共產黨執政(此時為局部執政)篇章。黨和蘇區政府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立和頒布了一系列為人民服務的政策策略,贏得了蘇區人民群眾的廣大心聲和真心擁戴。但是,蘇區政府還是一個稚嫩的年輕政府,執政經驗不足,對于執政后如何更好地聯系群眾、如何穩固政權等還存在許多疑惑和不足。當時上級蘇維埃工作人員“發得出很多的命令與決議,卻不知道任何一個鄉蘇、市蘇工作的實際內容”,“這是官僚主義,這是蘇維埃工作的障礙”。[5]為了克服官僚主義和籌備全國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毛澤東主張學習和發揚下級蘇維埃工作同志的經驗方法。自1929年才溪鄉發生暴動以來,才溪鄉一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著紅色革命,建立了蘇維埃政府,在經濟、政治、文化、擴大紅軍等各個方面始終走在全蘇區的前列,其“第一等的工作”也多次得到黨中央的肯定和報道。毛澤東主張“長岡、才溪、石水等鄉的辦法,應該推行到全蘇區去,”[6]倡導以“活的榜樣”反對官僚主義,使全蘇區工作者學會如何與群眾建立密切關系、如何作出正確的命令與決議、如何推動工作的順利開展等,從而更好地鞏固蘇維埃政權。

二、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的調查方法和主要內容

“不做調查沒有發言權”,“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7]《才溪鄉調查》是毛澤東通過正確調查而有力駁斥黨內“左”傾思想和官僚主義的依據,蘊含著下級蘇維埃工作者密切聯系群眾、建設基層政權的寶貴經驗,因此有必要理清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的調查方法和主要內容。

(一)調查研究是解決問題的基本辦法

1933年,毛澤東積極尋找“活的榜樣”,于是第三次親自來到才溪鄉開展調查研究,以科學的調查方法獲取了豐富且真實的數據和材料,通過整理分析對才溪鄉有了清晰認識。毛澤東的警衛員吳潔清回憶:“主席在‘第四次反圍剿’勝利后,就來到上杭才溪鄉,開始了調查研究工作?!盵8]在才溪鄉調查中,毛澤東運用了多種調查方法。其一是“解剖麻雀”法。毛澤東進行才溪鄉調查的動因就在于尋找“活的榜樣”,他致力于通過詳細分析才溪鄉蘇的工作模式,總結才溪鄉蘇的工作經驗,把這一典型推廣到全蘇區去。其二是聽取口頭報告。毛澤東在《才溪鄉調查》的最早版本《鄉蘇工作的模范(二)——才溪鄉》中提到,“下面的材料是從三個同志的口頭報告收集的”。[9]這三位同志分別是卓興華、闕紀光、王得清。其三是開座談會。據上杭縣和才溪紀念館工作人員調查訪問,毛澤東邀請了區鄉蘇干部代表、婦女代表、工人代表、耕田代表和貧農代表等出席了不同類型的座談會,通過親身與人民群眾交流獲得“第一手資料”,從而更加了解才溪鄉各個方面的建設情況。第四是實地考察法。在開會之余,毛澤東還深入人民群眾家中和田間地頭進行調查訪問,關心他們的生活、生產等情況。毛澤東在此次調查中,始終堅持“親身下馬”、密切聯系群眾等原則,從而獲取了有關于才溪鄉基層政權建設大量且翔實的材料。他通過綜合分析整理出了《才溪鄉報告》,為全蘇區工作提供了可借鑒的“活的榜樣”。當今中國式現代化新實踐也需要尋找“活的榜樣”,總結典型案例并大力推廣,從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步伐。

(二)才溪鄉——鄉蘇工作的模范之一

《才溪鄉調查》共有行政區劃、代表會議、此次選舉、鄉蘇下的委員會、擴大紅軍、經濟生活、文化教育七個部分,涉及基層民主建設、軍隊建設、經濟生活、文化教育這四個方面,該調查報告彰顯了才溪鄉作為中央蘇區基層單位在基層政權建設中所取得的出色成就,為中央蘇區及新中國的建設提供了“活的榜樣”。根據《才溪鄉調查》文本可知,在基層民主建設方面,才溪鄉的代表涉及工人與農民、男性與女性,其中工人與女性的比例不斷增加,并且代表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要進行調動與補選的。在代表之中又形成代表團(毛澤東主張應改為代表主任),還建立了許多委員會,這些措施極大地加強了代表與居民之間的密切聯系,起到了“上傳下達”的作用,“使全村民眾象網一樣組織于蘇維埃之下”。[6]才溪鄉在選舉運動中充分進行了選舉宣傳、組織候選人名單、開展群眾批評等,是“一般成功了的”。[10]在軍隊建設上,才溪鄉充分采取政治上的宣傳工作、優待紅軍家屬并慰勞紅軍、健全武裝編制和訓練地方武裝,使群眾自愿且安心地加入紅軍隊伍之中。當時上才溪的青年壯年男子有88%的人加入了紅軍隊伍和做工作,下才溪有70%加入。在經濟生活方面,鼓勵女子、老人、兒童(受特殊歷史背景影響)參加生產活動,并建立勞動合作社、消費合作社和糧食合作社等,有效地解決了勞動力和物資不足的難題,“成為全蘇區第一個光榮的模范”。[11]在文化教育上,才溪鄉根據本村情況開設了日學、夜學、俱樂部、識字班、墻報和讀報團,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文化教育運動,提高了全村居民的文化水平??偟目磥?才溪鄉的工作在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成功探索,不僅值得在中央蘇區進行全面推廣,也值得當今中國學習與借鑒。

三、毛澤東《才溪鄉調查》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啟示

《才溪鄉調查》是毛澤東對中國農村社會經濟狀況進行深入調查和研究的產物,是尋找全蘇區工作“活的榜樣”的成果。通過這次調查,毛澤東深刻認識到農村工作的重要性和優先性,主張將基層工作經驗推廣到全蘇區之中,提出了以農村為基礎的現代化戰略。在歷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努力拼搏和勇敢創新之下,中國式現代化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輝煌成就,但是前方道路并非都是“康莊大道”,還存在“林蔭小道”和“懸崖峭壁”。毛澤東《才溪鄉報告》蘊含著許多關于基層政權建設的思想元素,這些元素不僅沒有過時,而且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實踐仍具啟示作用。

(一)以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了解實際情況

調查研究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法寶,是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毛澤東通過在才溪鄉開展調查研究,不僅糾正了黨內錯誤思想,還為全蘇區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也奠定了以農村為基礎的現代化戰略。以歷史照看現實,調查研究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有力舉措。首先,通過調查研究,了解人民對現代化的需求,從而針對性布局。人民需求是我黨我國發展的動力之一,是中國式現代化向何處發展的指示標之一,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目標之一。從近代以來,我國人民的需求已發生多次轉變,這表明人民需求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因此需要通過調查研究,通過訪問、填表等各種形式了解人民的生活狀況、生活向往等,從而根據調查結果調整與優化中國式現代化布局。其次,通過調查研究,找到中國式現代化“活的榜樣”,推動現代化的發展步伐。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點,其發展過程亦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進程,是中國式現代化“活的榜樣”。通過分析深圳的現代化發展模式,總結其發展的經驗教訓,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一般樣式,提供給其他地方借鑒與模仿,推動中國各個地區的現代化發展步伐。再次,通過調查研究,了解我國各個地區、各個領域的現代化發展情況,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協調發展。我國地域面積廣闊、地形地貌復雜、民族眾多、人口眾多且分布不均、資源分布不同且不均,因此,各個地區、各個領域的現代化水平也存在差異。這就要求通過調查研究了解我國各個地區、各個領域發展的優勢與劣勢、難點與重點等,從而找到適合它們的現代化發展樣式,促進各個地區、各個領域的共同發展。最后,通過調查研究,實現頂層設計與社會參與的統一,保障相關決策的科學性與人民性。領導干部通過調查研究,不僅可以充分了解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還可以激發人民群眾積極參與中國式現代化的相關規劃,廣泛集中民意,把人民意見上升為國家政策,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相關政策的科學性與人民性,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和穩定性??傊?通過一系列大規模的調查研究,可以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方向、發展狀況等,也能了解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差異和特點,因地制宜,從而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面發展。

(二)辯證處理戰爭與建設的關系

不論在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戰爭問題與建設問題都是一個國家必須考量的重要問題。才溪鄉作為全蘇區工作的模范之一,在革命戰爭年代辯證處理了戰爭與建設的關系,堅持以革命戰爭為中心任務,大力發展經濟,以經濟建設服務革命戰爭,以革命戰爭為經濟建設創造發展環境。毛澤東強調:“只有經濟建設配合了政治動員,才能造成擴大紅軍的更高的熱潮,推動廣大群眾上前線去”。[11]正是因為才溪鄉妥善處理了戰爭與建設的辯證關系,推動了廣大群眾為保衛蘇區而勇敢地拿起了戰爭武器,成為了爭取全中國勝利的堅強陣地之一。立足當今,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任務,旨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進步、文化繁榮的目標,因此,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必須辯證處理戰爭與建設的關系。第一,大力發展國防力量,提高“硬戰爭”實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重要保障。戰爭是國際關系中的常態,中國必須時刻具有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具備足夠的國防實力來應對潛在的威脅。強大的國防力量能有效減少戰爭的發生率,減輕對生產力和基礎設施的破壞,避免資源浪費與社會動蕩;也能為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現代化建設提供和平環境,促進其發展步伐;還能奪取戰爭的勝利,激發國家凝聚力,促進技術創新,推動國家走向現代化。第二,大力推進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的現代化建設,提高“軟戰爭”實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全面發展?,F代化的國家通常更傾向于通過外交和談判解決爭端,而不是通過武力沖突。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輝煌成就,我國在國際社會中會更有話語權,更容易與其他國家建立合作關系,從而降低了國際沖突的風險。第三,根據國際和國內形勢對戰爭與建設的關系進行靈活調整。在和平時期,中國應該集中精力推進現代化建設,加強經濟、社會和文化領域的發展。但在安全形勢緊張或有外部威脅時,必須迅速調整重心,加強國防建設,確保國家安全??傊?從大環境而言,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主題。然而從局部環境而言,各種歷史遺留問題與新問題的糾紛從未停歇,必須辯證處理戰爭與建設的關系,提高我國國防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加快我國現代化步伐。

(三)鞏固基層政權建設推進政治現代化

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基層政權是黨和國家連接社會的重要橋梁與聯系群眾的關鍵節點,在國家治理體系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毛澤東在《才溪鄉調查》中總結了才溪鄉蘇的工作經驗,大力表揚了才溪鄉蘇建立的代表主任制度、代表巡視與報告制度、執行各種工作的委員會等。才溪鄉蘇不僅切實地維護了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力,還妥善處理了中央與地方、政府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蘊含了社會主義基層政權建設的思想元素,對當今政治建設具有借鑒意義。政治現代化旨在建立現代政治體制和現代政治文化,以提高政府治理效能、民主參與程度和法治水平。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鞏固基層政權建設是推進政治現代化的重要一環。第一,強化基層政權的服務意識與業務能力,以鞏固基層政權建設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在中國,基層政權是政府與人民之間直接接觸的層級,是政府權力的最基本行使單位,其建設可以推動政府治理的現代化轉型。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政府需要更加高效、透明,這就可以通過加強基層干部的選拔和培養,提升其業務能力與服務意識,推動基層政權從政府主導轉向政府為人民服務,從而更好地滿足人民需求,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治理效能。第二,建立健全基層民主制度,以鞏固基層政權建設增強民主參與。政治現代化強調人民的政治參與和權利保障?;鶎诱嘧鳛檎难由?必須完善基層民主制度,保證“四個環節”的依次進行并同時空存在,從而為人民提供更多參與政治決策的機會,使他們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社會事務,推動民主意識的培養和發展;促進人民對政府的監督和批評,實現政府權力的公正、公平和廉潔。第三,提供政治教育與宣傳,以鞏固基層政權建設培育政治文化。政治現代化要求建立文明政治風尚和公民道德觀念?;鶎诱啻罅膭蠲癖妳⑴c基層事務,鼓勵社區居民互動與合作,大力宣傳民主價值觀和政治教育等,從而培養人民的政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提高政治知識水平,形成積極的政治文化。綜上所述,通過鞏固基層政權建設,可以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增強民主參與,培育積極的政治文化,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的政治基礎。

(四)開展文化教育運動推進文化現代化

在新中國成立以前,教育只是少部分人的專屬,農工階層與此無緣。從毛澤東所撰寫的《才溪鄉調查》可知,才溪鄉蘇為了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發揮了政府組織作用,調動了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積極開展了文化教育運動,改善了才溪鄉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文化現代化強調文化的創新、傳承和發展,旨在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文化產業繁榮、提升國際文化影響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開展文化教育運動是推進文化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可以促進文化的全面升級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首先,制定文化教育政策與規劃,為文化教育運動提供制度保障,明確文化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文盲率從80%下降至2.67%(截至于2022年),教育政策也從“文化扶貧”轉向“綜合發展”,這表明我國的國民文化水平隨著社會的高速高質量發展也在不斷提高,這也要求我們應及時針對文化狀況的改變而制定政策與規劃,推動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文化教育運動的開展,從而保障文化現代化的有效發展。其次,通過文化教育運動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為文化現代化增添深厚底蘊。中華優秀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包含了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優美寫照,但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部分優秀文化面臨著喪失、遺忘、被污名化的風險。通過開展文化教育運動,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保持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多樣性。再次,通過文化教育運動培養文化創作者,為文化現代化注入新活力。一旦單純地傳承文化,而不時時更新,文化就會成為“一潭死水”。通過開展文化教育運動,提高人們的文化自覺性,提升其文化品味和審美能力,培養和支持文化創作者,鼓勵創新和實驗,推動文化創新產業的發展,為文化注入新鮮的時代氣息,保證文化的韌性與活力。此外,通過文化教育運動提升國際文化影響力,增強文化現代化的軟實力。開拓文化教育運動平臺,利用現代技術邁向世界,增加國際文化交流,促進國際文化互鑒,擴大文化產業的國際市場,提升國際文化地位,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因此,在邁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中,應大力開展文化教育運動,使國家文化更具民族化、多元化和國際化,實現文化現代化。

猜你喜歡
基層政權蘇區中國式
中國式民主
紅星照耀下的湘鄂贛蘇區
蘇區人家
蘇區創業致富人
打贏脫貧攻堅戰 農村基層政權大有作為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當前影響農村基層政權穩定因素研究—以南昌縣為例
任弼時與湘贛蘇區的“肅反”
精準扶貧與動員型治理:基層政權的貧困治理實踐及其后果——以滇南M縣“扶貧攻堅”工作為個案
中國式失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