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效的實踐探索

2024-04-26 12:35余國梁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4年3期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探索雙減

余國梁

摘 要:閱讀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部分。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和推行,極大促進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筆者結合所任教的學校實際情況以及在教學活動中的實踐,就“雙減”背景下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效進行了實踐探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雙減”;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探索

一、目前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閱讀是學生終身成長的重要路徑。但受學?,F狀、傳統的單篇閱讀教學模式、學生缺乏良好閱讀習慣以及學業負擔過重等因素的影響,目前,我校語文閱讀教學現狀亟待改進。

從學?,F狀來看,首先,學校的硬件設施滯后,圖書館藏書陳舊、內容過時、缺乏流動性,難以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其次,我校目前的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存在幾個主要問題:其一,大部分老師傾向于獨立教授每篇課文,采用傳統的深度講解模式,從字詞梳理、作者簡介到段落劃分、段意歸納、句段分析再到中心思想等各個環節按部就班的講解,過分追求全面覆蓋,降低了教學的效率,縮小了學生的閱讀視野;其二,教師過分關注學生的成績,過分重視基礎知識的背誦和知識點的講解,忽略了學生的需求和對文章的個性化解讀,未能充分發揮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作用,導致學生閱讀興趣的缺失;其三,忽視了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導致部分學生在課前未能預習,課堂變得乏味痛苦。

從學生的現狀看,我校地處城鄉接合地帶,學生生源結構比較復雜,學生差異性大,但總體來說優質生源相對較少。大多數學生家長的意識較為薄弱,不重視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家庭閱讀氛圍差。還有一部分是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陪伴。在這種生源條件下,想依靠學生自主進行課外閱讀來提升閱讀能力的難度較大,再加上學生學業負擔重,也沒有多少閑暇時間用于課外閱讀。

而從語文測試結果來看,現代文閱讀是學生最薄弱的板塊,教師雖在教學上費盡心思,但收效甚微,主要的原因在于學生閱讀量不足、平時訓練缺乏針對性,閱讀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欠缺。

二、“雙減”背景下提升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

鑒于上述現狀,筆者結合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實踐,對“雙減”背景下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效進行了探索。

(一)課前——以預習任務為導航,建立知識網絡

葉圣陶先生曾說:“練習閱讀的最主要階段是預習?!闭Z文部編版教材在每篇教讀課文文前都有“預習”,或引發學生閱讀興趣,或與以前所學知識進行勾連,或提供必要的文本解讀需要的背景知識,或照應單元重點提示必要的閱讀方法,或指出閱讀中需要思考的問題、調動閱讀期待等等。經過觀察和實踐,筆者發現部分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總是敷衍教師所布置的任務,特別是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在剛入學時,非常不情愿進行預習。因為在小學階段,他們已經習慣于在課堂上接受知識、吸收知識、消化知識,總是依賴于教師,自主學習的能力非常薄弱。如果教師不給出具體的預習任務,很多學生就會顯得很茫然,不知該如何展開預習。因此,教師要根據文章類型,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預習。如在教學《鄧稼先》這篇課文前,筆者設計了兩個預習任務。第一個任務是讓學生自主搜集、整理與鄧稼先相關的資料,在課堂上進行相互展示和交流;第二個任務是默讀課文,整體感知全文內容,通過查字典、看注釋等方式,正確拼讀并理解“讀讀寫寫”及課文中其他的生字詞。這兩個預習任務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初步感知鄧稼先的崇高的品格和情懷,又從整體上感知全文內容,學生通過相互間展示搜集的資料,提高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為上課時的精讀做好充分準備。同樣,在教學《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二課時前,由于本課時教學目標主要是通過精讀,抓住選材中的細節描寫,分析人物形象,因此,筆者布置了“用紅色筆對作者選取了聞先生的具體事例邊上進行批注,分析聞一多先生的高尚人格”這一預習任務。學生在預習中結合朗讀,品味課文語言,體會作者對聞一多的深摯情感并體會作者在文中精當的剪裁。

(二)課中——以整合閱讀為策略,優化課堂教學

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的單元導讀采用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兩方面雙線組織單元。這樣的教材編排方式,方便教師更好地進行“1+X”整合閱讀教學。因此,筆者結合學生的閱讀現狀,在立足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增加同類閱讀素材,更高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教學中,我們以教材為本,上好每一節精讀課文,以此引導學生學會精讀、略讀、瀏覽等閱讀策略,學會捕捉關鍵信息,把握文章主旨情感。同時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從預設的教學目標、文章主題、文體風格、作者等方面,挑選教材之外的相關文章,讓學生在“求同”閱讀和“求異”品析的過程中,盡情地享受閱讀、品味閱讀,充分體驗閱讀的樂趣。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時,筆者讓學生精讀了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和楊絳的《老王》,自主閱讀了李森祥的《臺階》,并補充了劉若英的《易副官》和胡適的《我的母親》這兩篇文章。這些文章的共同點都是體現“凡人小事”中的偉大。讓學生閱讀后以小組形式交流:這四篇文章有什么相同之處?你最喜歡哪一篇文章?請說說為什么?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多關注自己身邊平凡但與自己聯系密切的偉大的人,加深對作者情感的理解。又如在教學《太空一日》這篇課文時,筆者要求學生對《太空一日》《偉大的悲劇》和《帶上她的眼睛》三篇文章進行對比閱讀,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仔細比較這三篇課文在文體和寫作風格上的異同,引導學生概括和分析本單元“探索科學”的主題。

(三)課后——以優化作業為抓手,助力閱讀提質增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作業評價建議”中明確指出,教師要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精心設計作業。教師要嚴格控制作業數量,用少量、優質的作業幫助學生獲得典型而深刻的學習體驗。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慣性思維”影響,部分教師布置的作業還基本局限在反復的抄寫背誦及做教輔題目上,久而久之,容易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很枯燥無味,更加不愿意花時間去主動閱讀,對語文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因此,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筆者通過優化作業設計,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目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在教學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后,首先推薦學生閱讀《端午的鴨蛋》和《翠湖心影》。通過閱讀這兩篇文章,讓學生既了解了作者對昆明、對故鄉的懷念,又體悟到其散文平白樸質、娓娓道來、如話家常的風格。其次是聽歌手趙雷的歌曲《成都》,并嘗試根據歌曲的旋律和對《昆明的雨》的理解,填寫一首題為《昆明》的新詞并作展示。這項作業不僅讓學生感受到閱讀和創作帶來的快樂感和成就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對課文和歌曲的鑒賞水平。第三是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以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作為素材,通過“尋找雨中景”“拍攝雨中味”“感悟雨中情”三個任務,幫助昆明市文旅局拍制一期《行攝昆明? 詩意人生》的宣傳片,以此拓展學生的思維寬度,讓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主動思考完成作業的方法,靈活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三、結語

通過以上的實踐探索,我校的語文閱讀教學有了一定的成效。七年級學生對閱讀有了較大的興趣,大部分學生能自覺完成讀書筆記,積累自己喜歡的詞句;八年級學生能夠運用“圈點勾畫”的方法進行閱讀,有自己的閱讀見解;九年級大部分學生懂得了如何通過抓重點詞句、重點段落精心閱讀,篩選出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和信息。

在未來的教學中,我們將繼續積極探索提升閱讀教學實效的方法和策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幸福人生奠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王榮生.閱讀教學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3]溫儒敏.溫儒敏談讀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20.

[4]曹剛.探索文本解讀的路徑[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5]詹丹.統編語文教材與文本解讀(初中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

[6]王月芬.重構作業——課程視域下的單元作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1.

猜你喜歡
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探索雙減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基礎+自助”的“自助餐”
提升職業高職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政治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主體參與的實踐探索
新形勢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實踐探索
淺談新時期煤礦員工教育培訓的實踐探索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