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武威清代陳貢禹墓表釋考

2024-04-26 09:38曹丹樂
絲綢之路 2024年1期
關鍵詞:紳士

曹丹樂

[摘要]? 陳貢禹祖輩依靠武威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交通地位而積累財富,陳貢禹本人通過捐納入仕而躋身地方紳士階層,并通過培養子侄接受儒學教育、積極參與本地社會事務、封贈先祖父母等行為逐漸成為武威名門望族,體現了由商入仕的清代世族形成路徑。陳貢禹墓表為了解清代封贈制度的施行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書法價值。

[關鍵詞] 陳貢禹墓表;封贈制度;甘肅武威;紳士

[中圖分類號] K878.8?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1005-3115(2024)01-0177-08

陳貢禹墓表收藏于甘肅省武威市文廟內。墓表石質,長方形,高173厘米,寬96厘米,厚18厘米,正、陰兩面刻文,行書,銘文清晰可讀。正面刻文18列,滿列42字,共689字。陰面刻文208字 [1]578-580。墓表由清代書法家張美如書丹,具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因此,武威市博物館在2002年將此表納入武威歷史名人碑帖法書刊行[2]。除了書法價值外,該墓表還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墓表記載了陳貢禹家族的發展歷程,對研究清代甘肅地方紳士階層的形成和封贈制度的實施提供了重要資料。

一、陳貢禹墓表所見陳貢禹其人

墓表文有正面和陰面兩部分,正面表文刻于道光十二年(1832)七月,陰面表文補刻于道光十三年(1833)四月。

勅授儒林郎 晉封武翼都尉陳君貢禹墓表

賜進士出身 戶部員外郎 前翰林院庶吉士張美如 篆額書丹

君諱琨,字貢禹,武威人。陳氏為涼大族,自君父北梓公世,其業而張之,衣冠之盛,甲于一郡。君即北梓公之仲子也。幼隨父入市肆,舉止端重,目不左右視。先娶韓氏;繼高氏,以子職封淑人;又繼孫氏,以本生子職封宜人。男四人,長宗洙,嗣其伯兄珽,援例授游擊;次宗瀚,貢生;次宗海,育于弟珮即后焉,援例授員外郎;次宗灜,業儒而夭。年六十有五,卒于海池里第。又十年,乃為文刻諸埏道①之石。

君嘗自言:吾父同懷三人,吾父起家。吾叔父所與共勞苦者,不幸皆先吾父而卒,遺茲藐孤,皆少于吾,吾與之同食共寢;吾愛吾弟,所以事吾叔父也。吾同懷二人,吾兄病瘵②,所與吾事吾父者,不幸又先吾而卒,吾以長子繼大宗。吾為之慎起居,勤訓迪,吾教吾子所以事吾兄也。吾宗近支二,所與吾共功緦③者,不幸而摻行④不同,群從相視,恐如行路。吾為之建宗祠,置祭田,春秋令節,序尊卑,共酒脯。吾收吾宗,所以事吾高曾也!夫大功同財⑤,先王因民立法,不以所難責人也。然盡禮以致愛者,吾未嘗數數覯焉?服制以高曾相屬,至后世有祭而無齊布筵奉薦,雖父母有不相接者,推而至于遠祖,益覺分之難滿,所謂薄于德而于禮為虛也。君于所不逮事者,如此則其能盡于所事可知矣。君之報其先者,如此則其食報于后,正未可量矣。古之有名位者,即受之冊歸,必銘其器。論述其祖宗之德善功烈,以明示后世,此勅誥之所由昉也。然禮爵不上,逮自南北朝,以至于唐,始有封贈祖父之典;而自身以上官以遞降。郭令公二十四考中書,父止贈太保⑥;權文公⑦官宰相,父止贈郎中。我朝以孝治天下,受封之崇卑,視其所封之人,且破常例以待急公報效者,下得以時,請于上而盡其孝思之誠;上得以時,頒于下而作其忠盡之氣。如君之父子、兄弟,疊沐恩綸,天章炳曜,斯亦足以慰仁孝之心。光昭世德,而庇陰子孫于無窮也!

道光十二年歲在壬辰秋七月

同里孫揆章謹表 富平仇文法鐫字

錄表陰文并標點如下:

古者封建之世,死徙無出⑧,是以周禮有族葬之文,吾家自旌表節孝。太高祖母楊太孺人守志撫孤;高祖君運公克承母志,以勤儉起家,為一鄉右族。而太高祖母歸骨之地,無從考核,惜乎,其無聊曼父之母⑨也!自高曾以下皆葬此土,世次無紊,昭穆可稽。而世澤延長,疊膺丹誥,埏道立石,略為表識,百歲之后,歸于室處,則體魄安矣。他日,宗祠建,祭田立,不但有以慰吾祖宗在天之靈,即吾父未竟之志,實式憑焉。俾子孫食其德者,春霜秋露,撫茲桮棬,感念松楸,宜何如立身修行,懋勉而弗替也。

道光十三年癸已四月吉日 裔孫男宗瀚謹識

表主陳琨,字貢禹。墓表雖未明確提及他的生卒年,但根據表中“年六十有五,卒于海池里第。又十年,乃為文刻諸埏道之石”及“道光十二年歲在壬辰秋七月同里孫揆章謹表”“道光十三年癸已四月吉日裔孫男宗瀚謹識”,可以知道陳貢禹生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卒于道光二年(1822),卒年65歲。在陳貢禹死后十年即道光十二年(1832),他的兒子陳宗瀚請孫揆章撰文、張美如書丹、仇文法鐫字以制作墓表,置于墓道之中。

陳貢禹正史無傳,乾隆十四年《武威縣志》中載:“道光五年續:楊增思(進士)、白之潞(生員)、陳琨(理問)、劉丕曾(廩生)……陳珮(州同)……等,倡城鄉士庶,捐三千余金,同立興文社,以所入利息,為鄉會路資。寒士賴之。事詳興文社碑記?!保?]449這一條材料記述的是嘉慶十年(1805)楊增思、白之潞、陳貢禹、劉丕曾、陳珮等武威地方紳士⑩捐資立“興文社”之事。當時陳貢禹48歲,任職“理問”?!袄韱枴睘椴颊顾緦倮?,官階為從六品[4]3346。材料中的陳珮應該是其弟弟,官職是“州同”?!爸萃睘橹葜?,府級從六品官員,掌糧務、水利、海防[4]3357。

清代官吏選拔主要有“正途”科舉入仕和“異途”捐納入仕兩種方式[5]。筆者查閱了《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6]、光緒《甘肅新通志》[7]254-260等資料,并未見到陳貢禹、陳珮中進士的記載。而在《道光三年皖省各屬紳商捐輸助賑題本》中,有“捐銀一千三百兩以上捐職布政司理問曹炎燮等”的案例[8]。再加之上文所引乾隆《武威縣志》在記敘紳士階層時,將陳貢禹排在進士楊增思、生員白之璐后面的情況分析,可能陳貢禹的“理問”一職是通過捐納得來。通過童試取得紳士地位的生員,在威望和地位上都要高于由捐功名而成為“異途”的紳士[9]。

二、陳貢禹墓表所見其世系源流

據墓表所載,陳氏在涼州(今武威)為豪門大族,富甲一方。陳貢禹之父“北梓公”,有兄弟二人,皆先于他而去;陳貢禹有同胞兄一人,患有癆病而早逝;陳貢禹同宗還有兩支旁系,但因“摻行不同”故而“群從相視,恐如行路”;陳貢禹有三任妻子,先后生了四個兒子,分別名陳宗洙、陳宗瀚、陳宗海、陳宗灜。乾隆《武威縣志》載:“楊氏,陳振妻,年二十七,夫歿云南,氏健持門戶,苦志守節,撫孤陳嘉猷入雍,當以勤儉為子孫訓。至孫陳綸、陳綿,家計稍裕,及其曾孫誥封武翼都尉陳奇訓,奉直大夫陳奇譓,武德騎尉陳奇譚,遂為涼之巨族焉……高氏,誥贈奉直大夫,陳奇譓妻,年二十八,夫故,遺孤方七歲。氏奉姑教子,勤勞四十余年。子陳珮,倒授州同職,誥封氏為高太安人,孫陳宗海糾授員外郎,晉贈氏為太宜人?!保?]457-458楊氏即為陳宗瀚在墓表陰文中所說的“太高祖母楊太孺人”,為陳振之妻,有獨子陳嘉猷。按照乾隆《武威縣志》,陳嘉猷又生了陳綸、陳綿兩個兒子,又有陳奇訓、陳奇譓、陳奇譚三個孫子。高氏正是陳奇譓的妻子,生有一子名陳珮。陳珮與表主陳貢禹屬于同輩。兩人還有一位同輩兄弟,名為陳珽。陳貢禹有四個兒子,其中長子陳宗洙過繼給陳珽,三子陳宗海過繼給陳珮。結合墓表與乾隆《武威縣志》的記載,可制作陳貢禹一族的世系關系圖,以明其家族源流:

陳氏一族,早期勢力單薄。先祖陳振早逝,只留下孤子陳嘉猷。幸其妻楊氏“奉姑教子,勤勞四十余年”,方保證了陳氏一族的綿延。根據墓表陰文中所說的“高祖君運公克承母志,以勤儉起家,為一鄉右族”,可知陳貢禹家族當是在楊氏之子陳嘉猷這一代開始興盛。至陳奇訓時,“其業而張之,衣冠之盛,甲于一郡”。陳奇訓這一代是如何實現家族振興的,雖然墓表中并未提及,不過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發現的刻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的《山陜修路碑》為我們提供了線索。碑文載:“恭為大碩德胡公諱正寬平修船路功德碑序……山陜眾字號施銀善士:陜西三原縣文興號王東山銀一十二兩……涼州武威縣萬順梓陳奇訓、陜西夏縣隆盛正徐盛烈銀三兩?!保?0]此碑主要歌頌了山西商人胡正寬倡議往來商旅募修哈思吉堡至索橋渡口及道路的功德,記載了陜西、山西、甘肅等省份各捐資商號、店主姓名、捐資銀兩數目的情況。據吳景山研究,碑刻所載的船路位于絲綢之路河東段的第三條線路隴西—靖遠線上,這條線路從西安出發,在靖遠渡過黃河后,過景泰一條山,沿騰格里沙漠南緣向西北行,即可進入河西走廊,并與絲綢之路在甘肅省境內的河西段匯合。而河西段也被稱為河西段河西走廊線,這條線路西接武威、敦煌,是內地通往西域的交通命脈[11]。雖然明清時期西北陸上絲綢之路走向衰落,但是武威扼絲路要沖,在中國西北與中、西亞的區域性貿易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12]。從碑刻內容可知,捐資的武威商號有五家,其中就包括陳奇訓及其名下商號“萬順梓”,這也說明了陳奇訓是商人身份。而“萬順梓”并不是陳奇訓個人產業,墓表中提及“君嘗自言:……吾父起家。吾叔父所與共勞苦者”,說明“萬順梓”是陳氏的家族產業?!叭f順梓”經營的應該是山陜路上暢銷的貨物,所以陳奇訓才會捐資修路。此外,立于嘉慶二十五年(1820)的《重修陜西會館碑記》中,也提及“萬順梓”捐銀140兩以重修武威當地的陜西會館[1]220-221。捐資重修陜西會館之事,也證明了“萬順梓”的經營與山陜路之間有密切關聯?!峨]右記實錄》記載:“涼州府……城內商人山陜居多,輸出品以羊毛、土藥為大宗,輸入品為大布、京洋雜貨、綢緞、海菜,皆由省城轉運,分銷本境者十之二三,發運新疆者十之七八?!保?3]據此可以推測“萬順梓”也是經營此類商品。通過在絲綢之路上經商而積累起來的財富,正是陳氏家族在陳奇訓一輩成為武威“右族”的基礎。表主陳貢禹是陳奇訓的兒子,同輩的兄長陳珽先于他而去世,他承擔起振興家族大業、培養子侄以及“序尊卑,共酒脯”的重任。而正是從陳貢禹、陳珮這一代起,陳氏家族成員開始謀求從富裕平民轉變為地方紳士。

他們謀求身份轉變的方式,首先是參加科舉考試。陳貢禹的次子陳宗瀚為“貢生”,四子陳宗灜又為“業儒”。這些事實說明,陳氏子孫有通過正途入仕的愿望。然而,這并非易事。二子陳宗瀚在道光十三年(1832)為父陳貢禹撰墓表時,未寫明官職,仍沒有入仕。四子陳宗灜,光緒《甘肅新通志》載:“儒童陳宗灜妻張氏,武威人,年二十三,夫亡,奉翁姑,撫遺腹子成立,守節三十九年卒?!保?]327由此可知,陳宗灜尚未得到秀才功名就已經離世。他這一支還有一位遺腹子,但事跡無從查考。

除了參與科舉考試之外,繼續通過異途捐納獲得官職也是陳貢禹家族成員晉升紳士階層的渠道。如前所述,陳貢禹、陳珮兩人通過捐納,分別獲得了理問、州同的官職。至兩人的子侄輩,陳貢禹的長子陳宗洙“援例授游擊”,三子陳宗?!霸趩T外郎”,官階都高于陳貢禹、陳珮;并且因為他們的緣故,陳貢禹的上一代陳奇訓、陳奇譓、陳奇譚也獲得了封贈。乾隆《武威縣志》載:“誥封武翼都尉陳奇訓,奉直大夫陳奇譓,武德騎尉陳奇譚,遂為涼之巨族焉?!保?]457-458在未能通過正途進入官場的情況下,他們依仗數代經營積累的家財,以捐納獲得官位,也推動了陳貢禹家族從商人家族向紳士家族轉變。

此外,陳貢禹一族還積極參與地方公眾事務,籍此擴大其在武威地區的社會影響力。其一,根據前引《武威縣志》,陳貢禹、陳珮兄弟為興文社重修捐資。興文社是乾隆七年(1742)武威知縣歐陽永裿創辦的一個社會福利組織,其主要職能是為武威籍參加鄉、會試的貧寒士子資助路費。興文社雖然是由官府倡導設立的,但它的經營與管理都是由當地紳士集團負責。陳貢禹、陳珮為興文社的重修捐資,當含有交好武威籍士子的意圖。其二,陳貢禹參與積善會的籌建。乾隆《武威縣志》載:“陳琨(理問)……等,倡四市并關鄉士庶,捐資千金,設立積善會,以所入利息施舍棺木?!保?]449積善會也是一個慈善機構,旨在為武威當地的貧苦人施舍棺木。其三,陳珮為節義祠的重修捐資??逃诩螒c十一年(1806)的《重修節義祠碑記》記載其原委稱:“節義者,天地之正氣也,實風化之大原……嘉慶丙寅,貢生林起鵬、生員劉光澗、舉人王曰慎、候補□同陳珮等,復會同社,各捐鈔票,補修祠宇梁木磚瓦,改立祠門?!保?]210-211

陳貢禹、陳珮及其子侄輩,盡管未能通過科舉入仕,但通過捐納得官、積極參與地方事務等方式,也得以躋身武威當地的紳士群體??逃诩螒c十二年(1807)的《武威廣興文社碑記》,在記述興文社重修之事時,就將陳貢禹與進士楊增思、生員白之璐等并稱為“武邑紳士” [1]211-213。此外,刻于嘉慶十七年(1812)的《城隍廟宮隙地及鋪面入租佐鄉會試碑記》則將“布政司理問陳琨”與一眾進士、舉人同列[1]213-215。

三、陳貢禹墓表所見陳貢禹家族的交游

培養子侄接受儒學教育、積極參與本地社會事務、封贈先祖父母,已經使得陳貢禹家族逐漸轉型成為紳士家族。但為了擴大家族的社會影響力,他們也不斷加強與武威當地紳士群體的交往。

據相關史料顯示,從陳貢禹開始,陳家就已經開始與當地紳士交往。嘉慶年間興文社重修之事,就是由陳貢禹和進士楊增思、生員白之璐、廩生劉丕曾等共同倡導而發起的,且得到“城鄉士庶”的響應,這也說明陳貢禹在武威的紳士群體中已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

陳貢禹的次子——貢生陳宗瀚也活躍于武威紳士群體中,他和當地望族之一的孫氏家族多有交往。孫氏為武威大族,清人李于鍇盛贊孫氏家族,“吾鄉衣冠閥閱之盛,首推城河沿孫氏……世登進士第。勛績行義文章,坊表鄉里者百年”[14]。孫氏家族的興旺,當從孫詔開始。根據《武威耆舊傳》所載,孫詔于康熙五十一年中進士,為清代武威首位進士,官至湖北布政使;孫詔之子孫為璘為舉人,孫子孫俌是乾隆十六年(1751)的進士,原任廣東肇慶府陽江縣知縣[15]305-309。陳貢禹墓表正是由孫俌之子孫揆章撰寫。

陳宗瀚除了與孫揆章結交外,還有同輩的孫揆翰。今武威文廟藏有一塊“桂籙?輥?輯?訛垂青”四字楷書匾額[16]。匾額左側題寫有“道光十六年丙申中秋月敬獻”,右側題寫有“賜進士及第、光祿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宗昉書”,下側題寫有獻匾的王建勛、孫揆翰、張擢光、翰子智、安天和、陳瑛、鄭國璞、武敬安、李滋榮、潘聯奎、王秉如、郭文熺、楊珍德、陳尊一、陳宗瀚、陳世昌、劉鉞、楊生華共18位學子姓名。這18位學子之所以獻匾,是希望得到文昌帝君的垂青,讓他們在科舉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陳宗瀚與孫揆翰一同參與獻匾,至少說明兩人相識。

對于擁有貢生身份的陳宗瀚而言,結交孫揆章、孫揆翰有兩重意義:一是提高陳宗瀚科舉制藝文的撰寫水平。孫揆章之父孫俌精于制藝文,《武威耆舊傳》盛贊稱:“大抵先生(筆者按:指孫俌)之于制義(按:此“義”應為“藝”),醞釀深厚,理醇辭雅,如金就镕,如玉受琢,渣滓胥化,潤澤而堅凝。以故吾鄉前后善制義者,無慮數十家,而先生巋然為之宗?!保?5]307孫揆章傳承父業,“能詩古文”,且“名諸生”[15]308。能否通過科舉入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制藝文的撰寫水平。陳宗瀚與孫揆章結交,應存有求教之心。二是拓展陳宗瀚在官場上的人脈資源。孫揆章雖然終生未曾入仕,但他在官場上的人脈深厚。武威文廟今藏有孫揆章撰文,刊刻于道光十四年(1834)的《武威武徵君李孝廉傳》,記述了他的摯友武徵君(瓚)與李孝廉(夔生)的事跡[1]226-228。武瓚是書畫家,他的父親武克勤是乾隆辛卯年(1771)的武進士,初任山東高唐州守備,后遷都司游擊,最后在臺灣陣亡[1]571-573。李夔生則是嘉慶時的貢生,后得中舉人[17]。除此二人外,與孫揆章密切相交的,還有為他家族寫傳的潘挹奎、牛鑒等人[15]243-244。潘挹奎是嘉慶己卯(1819)的進士,為吏部主事;牛鑒是嘉慶甲戌(1814)的進士,官至兩江總督。籍此可見孫揆章在官場上人脈之廣。

陳貢禹墓表的書丹人——張美如,也是孫揆章的好友。張美如是清代享譽隴原的詩書畫三絕的名家。他的生年不詳,在嘉慶十二年(1807)考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嘉慶十四年(1809)散館,改授戶部主事,因親老告歸終養。道光二年(1822),入京補官,升戶部員外郎。后又因失察捐納事被降職,遂棄官返里[18]。至于陳宗瀚跟張美如的結交,筆者認為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陳宗瀚通過孫揆章與張美如結交。張美如與孫揆章二人是同里好友,都是武威紳士階層中的一員。張美如在道光十四年(1834)去世,孫揆章還為其撰寫《賜進士出身戶部員外郎張玉溪先生墓表》[1]580-581,兩人關系之密切可見一斑。另一種是陳宗瀚在求學過程中與張美如相識。張美如一生做官的時間很短,在武威當地的教育事業中投入了較多精力,先后在武威蘇山書院、涼州天梯書院、蘭州蘭山書院、西安關中書院教書。也許陳宗瀚為追求學問精進,或拓展人脈,曾經到這些書院向張美如求教,以此得到和張美如結交的機會。

與陳宗瀚同輩的陳宗洙,雖然是一名武官,但也參與到武威紳士群體的活動之中。道光九年(1829),孫揆章、張美如等紳士捐資紀念戰死于臺灣的武克勤,陳宗洙及同族的陳宗潮、陳宗淇、陳宗渤、陳宗汭等,皆積極捐款響應[1]574。

四、陳貢禹墓表所見清代封贈制度

陳貢禹墓表中收錄了多則與封贈制度相關的史料,籍此可以探討清代封贈制度的施行情況。封贈是皇帝給予臣僚及其妻室、祖先以官爵或名號的榮典[19]。清代的封贈分文職、武職和命婦三大類:文職的封贈之階從正一品的光祿大夫至從九品的登仕佐郎,共十八階;武職的封贈之階從正一品的建威將軍至從九品的修武佐校尉,共十八階;命婦的封贈之階從一品的一品夫人至九品的孺人,共九階[20]。根據陳貢禹墓表以及相關文獻材料的記載,可以了解到陳貢禹家族成員中有多位是通過封贈獲得封階。陳貢禹家族成員獲得封階的情況詳見下表。

陳貢禹的高祖母楊氏,雖在墓表中被其裔孫陳宗瀚稱“太孺人”,但乾隆《武威縣志》并未提及楊氏獲“孺人”封階?!肚洹酚涊d:“命婦視夫若子之品,一品封一品夫人。二品夫人。三品淑人。四品恭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孺人。八品八品孺人。九品九品孺人。命婦但論品級,不分正從?!保?1]據此,孺人是正從七品、八品、九品官職的封階。楊氏與其有官職的子孫相較至少三代以上,他們的官階也都在三品以下,不足以封贈至楊氏一輩。實質上“孺人”這一稱呼在民間使用廣泛,一般有功名的紳士,在其家族女性長輩的墳墓碑石或神主牌位上??逃小啊粮浮晾先嫒酥够蛏裰鳌保?2]。由此可見,楊氏的“太孺人”并非官方封贈的,而是其孫裔對她的尊稱。

陳奇譓的妻子高氏,據乾隆《武威縣志》所載,她先是因兒子陳珮的“州同”官職(從六品)而被封為“安人”,后因孫子陳宗海的“員外郎”官職(從五品)而被晉封為“宜人”,她的封階與“五品宜人、六品安人”和“四品至七品官,愿將本身妻室封典貤封本生祖父母、父母者,許貤封”[4]3195的制度相合。

表主陳貢禹的第二位妻子高氏“以子職封淑人”,“淑人”為三品封階,據此推測“以子職”中的“子”應該是長子陳宗洙,因陳宗洙所任“游擊”為從三品武官官階。陳貢禹的第三位妻子孫氏也是“以本生子職封宜人”,此子指的應該是三子陳宗海,因陳宗海所任“員外郎”為從五品的文官官階,與“五品宜人”的封階相對應。

在陳貢禹家族中,獲得封階的男性成員包括陳奇訓、陳奇譓、陳奇譚、陳貢禹等。他們獲得的封階,如陳奇訓、陳貢禹獲得的“武翼都尉”,陳奇譚的“武德騎尉”等,都屬于武階。清制,“武翼都尉”為從三品武階,“武德騎尉”為正五品武階[4]3194-3195。筆者認為,陳奇訓、陳貢禹的武階當來自于陳宗洙的“游擊”官職。因“游擊”為從三品的武官,可以封贈兩代,即妻子、父母、祖父母,且“武翼都尉”恰好也是從三品。另外,陳奇訓和陳貢禹的封階是通過“誥封”與“晉封”獲得的,可見獲得封階時他們還在世。即便陳宗洙已經過繼給陳珽,但作為其生父的陳貢禹還是可以因為其“游擊”的官職而獲得封階。至于陳奇譚“武德騎尉”的封階,因為陳奇譚子嗣情況不明,目前尚無法確認其獲得“武德騎尉”封階的緣由。

表主陳貢禹的“儒林郎”和陳奇譓的“奉直大夫”,均為文階?!叭辶掷伞睘閺牧?,而“奉直大夫”為從五品。陳貢禹的“儒林郎”封階,應是因他自身“理問”官職而被封的。也就是說,陳貢禹身兼“武翼都尉”的武階與“儒林郎”的文階。至于陳奇譓的“奉直大夫”,是由孫陳宗海的“員外郎”官職(從五品)得來,并且是在他去世后被“誥贈”的。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陳氏族人的封階,主要由陳貢禹的理問、陳珮的州同、陳宗海的員外郎、陳宗洙的游擊四個實職而來。雖然這四個實職皆通過捐納而得,但也讓其他陳氏族人獲得封階。陳貢禹因陳宗洙而獲武階,說明被出繼旁支的子嗣,亦可為生父帶來封贈;陳貢禹身兼“武翼都尉”和“儒林郎”,說明一人身兼文階、武階的情況為清代封贈制度所允許。

陳貢禹墓表記載其家族的家世傳承,據此可以探究該家族從商人家族轉變為紳士家族的緣由。陳氏家族通過山陜路上的貿易起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絲綢之路的貿易狀況。表主陳貢禹,勅授儒林郎晉封武翼都尉;其子陳宗洙,援例授游擊;其子陳宗海,援例授員外郎;反映出的父與子、祖父與孫、夫與妻、母與子的封贈關系,印證并補充了《清會典》《清史稿》等文獻中記載的封贈制度,具有比較重要的史料價值。墓表由武威孫氏大族代表人物孫揆章撰寫,知名書畫家張美如書丹,顯示了武威地區文人間的交往及世家大族的傳承發展,對于研究晚清時期武威地區的歷史人物和學人風貌具有珍貴價值。

[注 釋]

①“埏道”指“墓道”。

②“瘵”多指癆病。

③“功”為喪服名,“緦”為制作喪服的麻布,意為屬于五服之內的親族。

④“摻行”指“操守”。

⑤“大功同財”指大功以上親屬在經濟上有一定共同的財產,互相援助,并受到宗族法的規制。

⑥唐代名臣郭子儀任“中書令”,他的父親去世后被封贈為“太?!?,低于郭子儀的官職。

⑦“權文公”指唐朝權德輿(759-818),甘肅秦安人。

⑧“死徙無出”,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死徙無出鄉”,指喪葬遷居都不離鄉。

⑨“聊曼父之母”,出自《禮記·檀弓》“孔子少孤,不知其(父)墓……問于郰曼父之母,然后乃合葬于防”,意思是孔子母親去世后想和父親合葬,但其父在他年幼時已去世,故孔子不知父墓在何處,在詢問“郰”地一位叫“曼父”的人后,才讓父母親合葬在“防”地。

⑩“紳士”指的是通過科舉考試的功名獲得者。

11“桂籙”又稱“桂籍”,指的是科舉考試登第人員的名冊?!按骨唷痹鉃橐郧嘌巯啻?,后比喻得到重視,受到優待。

[參考文獻]

[1]王其英主編.武威金石志[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20.

[2]武威市博物館.陳貢禹墓表[M].香港: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2:1-46.

[3](清)張玿美.乾隆武威縣志[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

[4](清)趙爾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77.

[5]杜家驥.清代官員選任制度述論[J].清史研究,1995,(02):9-19.

[6]朱保炯,謝沛霖.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074-2180.

[7](清)升允,長庚修等.光緒甘肅新通志[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

[8](清)陶澍.陶澍全集[M].長沙:岳麓書院,2010:108.

[9]張仲禮.中國紳士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8.

[10]張智全,吳景山.白銀金石校釋[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129-131.

[11]吳景山.絲綢之路在甘肅的線路述論[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1(03):1-10.

[12]王乃昂,程弘毅.武威城市歷史地理初步研究[A].鄒逸麟,張修桂.歷史地理(20)[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19-247.

[13]彭英甲.隴右紀實錄[M].臺北:文海出版社,1988:309-310.

[14](清)李于鍇.孫揆章傳.李于鍇遺稿輯存[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87:22.

[15](清)潘挹奎.武威耆舊傳[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

[16]田志成,雷云.武威文廟名匾——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武威)[M].武威:武威市博物館,2002:5.

[17](清)安維峻等.甘肅全省新通志[M].蘭州:蘭州古籍書店,1990:24.

[18]武威通志編委會.武威縣志[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7:94-95.

[19]王金玉,戴龐海.明清時期的封贈制度與誥敕檔案淺述[A].胡紹華.檔案館工作研究文選[C].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740-746.

[20]馬鏞.清代鄉會試同年齒錄研究[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3:215-236.

[21](清)允裪.乾隆會典[M].北京:線裝書局,2006:63.

[22]紫金縣政協文史委員會編.清朝的官制兵制官階官服等.紫金文史專輯[M].1988:125-132.

猜你喜歡
紳士
天然的還是養成的:《名利場》的紳士觀
抓落實要“心無旁騖”——要當戰士,不要當“紳士”
女碩士命殞“洋紳士”
南極有“紳士”
“小紳士”幼鵝園
英國紳士豪華敞篷超跑
紳士那些年
學院派紳士
紳士的衣櫥(A)
像紳士一樣等4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