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素養培養策略探討

2024-04-27 06:55王強子
考試周刊 2024年19期
關鍵詞:閱讀環境閱讀技巧閱讀素養

作者簡介:王強子(1976~),男,漢族,甘肅靜寧人,甘肅省靜寧縣第三中學,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

摘? 要:文章旨在探討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閱讀素養的策略,介紹了閱讀素養的概念與重要性,包括定義與內涵、與語文教學的關系以及對學生綜合發展的意義。分析了學生閱讀素養的影響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并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包括多樣化的文學作品選擇、閱讀技巧的培養、創設豐富的閱讀環境、互動性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師示范與指導以及整本書閱讀培養。最后強調了實施策略的評價與調整的重要性,包括定期進行學生閱讀素養的測評、分析評價結果并調整教學策略。

關鍵詞:閱讀素養;初中語文;文學作品;閱讀技巧;閱讀環境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4)19-0023-06

隨著社會發展和信息爆炸時代的來臨,閱讀素養成為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語文教學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使其在文學欣賞、語言表達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文章將圍繞閱讀素養的概念、學生閱讀素養的影響因素以及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素養的策略展開討論,強調實施策略的評價與調整對教學的重要性。

一、 閱讀素養的概念與重要性

(一)閱讀素養的定義與內涵

閱讀素養是個體在閱讀過程中展現的一種高度綜合的能力,遠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解讀與記憶。其內涵涵蓋了多個關鍵層面,體現了個體在文本理解、信息應用和思維運用方面的能力。閱讀素養要求個體具備良好的文字閱讀能力,包括識字、詞匯掌握、語法理解等基礎要素,是構建閱讀理解的基石。然而,閱讀素養不僅局限于文字的“看得懂”,更注重對文字深層次的理解。個體需要通過對語言表達的敏感性,準確地把握作者的意圖,理解文字背后的思想和情感。閱讀素養還包括批判性思維的運用,個體需要具備辨別事實與觀點、評價論證的能力,能夠在閱讀過程中獨立思考、質疑并形成獨立見解。思辨能力不僅培養了個體的獨立思考意識,還提高了對信息的篩選和分析能力。

(二)閱讀素養與語文教學的關系

閱讀素養與語文教學緊密相連,語文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閱讀素養的途徑,更是塑造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主要平臺。語文教學通過多元化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文本和語境,促使其在閱讀中培養多方面的能力。語文教學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文學作品,拓展學生的文學鑒賞水平。文學作品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語言素材,更通過情節、人物塑造等元素引發學生對文學的深層次理解。通過對文學作品的研讀,學生能夠感受到不同時空背景下的文化底蘊,培養對多元文化的敏感性,提高文學修養。在閱讀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理解文字表面含義,更要能夠深入思考作者的用詞選擇、結構安排等,培養對文字的深刻洞察力。通過分析、評價文本,學生逐漸形成獨立的見解和觀點,培養批判性思維,提高綜合素養。此外,語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課堂討論、寫作訓練等方式鍛煉學生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語言表達的流暢性和準確性。

(三)閱讀素養對學生綜合發展的意義

閱讀素養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通過閱讀不同領域的文本學生能夠獲取廣泛的信息,建立豐富的知識體系。不僅提高了學科學習的效果,還培養了學生對多元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閱讀素養的提升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應對日益復雜和多樣的學科要求。閱讀素養培養了學生的情感態度,文學作品、歷史故事等閱讀材料常常蘊含豐富的情感元素,通過閱讀學生能夠理解和體驗不同情感狀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智慧,提高學生對人生、社會的情感認知,使其更具同理心和情感表達能力。此外,閱讀素養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廣度,不同領域的文本包含了各種觀點、文化背景和思想觀念,通過閱讀,學生能夠接觸到多元的思維方式,促使學生超越狹隘的視野,培養開放、包容的思維方式,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應對未來社會的變化和挑戰。

二、 學生閱讀素養的影響因素

(一)外部因素

學生閱讀素養的塑造不僅僅依賴于學校教育,而是受到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文化等多方面的外部因素的共同影響,這些因素在學生閱讀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學生最初接觸閱讀的場所,家庭環境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至關重要。一個富有閱讀氛圍的家庭通常會有大量書籍,父母的閱讀習慣和態度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通過親子閱讀活動,家長能夠成為孩子閱讀習慣的引導者,同時在家庭中傳遞知識和情感,使閱讀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學校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學校的教育質量和教學環境直接關系到學生的閱讀素養。學校應提供豐富的圖書館資源鼓勵學生廣泛閱讀,還可以組織有趣的閱讀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學校中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態度。教師在課堂上的示范和引導也是關鍵,教師的熱情和對文學作品的深刻理解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社會文化因素是外部環境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社會對閱讀的重視程度、文化傳統對學生的閱讀影響深遠。文學活動、閱讀推廣活動等社會文化活動有利于形成積極的閱讀氛圍,促使學生更主動地融入閱讀的世界。社會文化對塑造學生的價值觀、審美觀以及對知識的熱愛都具有積極作用。

(二)內部因素

學生的閱讀素養受到多方面內部因素的影響,其中閱讀興趣、動機、學科知識水平以及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是內部因素中的主要部分。閱讀興趣是學生主動進行閱讀的關鍵動力,而動機則是推動學生深入閱讀的內在動力源。學生對特定主題或體裁的濃厚興趣會激發學生深入閱讀的欲望,使閱讀變得更為主動和愉悅。閱讀動機與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個人發展的追求密切相關,強烈的動機促使學生更愿意投入時間和精力進行深度閱讀,從而提高閱讀素養。

學生的學科知識水平直接影響閱讀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具備一定的詞匯量、背景知識等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使閱讀更為高效。在各個學科領域的知識積累為學生深入閱讀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使其能夠更好地理解專業性較強的文獻和文章。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是內部因素中不可忽視的要素,高水平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使學生能夠更深層次地理解和評價文本,提升閱讀的深度和廣度。學生對信息的敏感性和對問題的獨立思考能力直接影響其在閱讀中的表現,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對提升閱讀素養具有積極作用。

三、 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素養的策略

(一)多樣化的文學作品選擇

多樣化的文學作品選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認知水平和學科特點,合理選擇經典文學、當代作品、小說、詩歌等不同體裁的文本,以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當代作品的選擇能夠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當今社會的文學創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接觸一些現代小說、散文以及當代詩歌等文本,使學生對當前社會和文學風貌有更直觀的認識。例如,通過閱讀當代作家的小說,學生能夠了解現代社會變革中個體命運的抉擇,促使其對社會問題產生深刻思考。此外,多樣的文學體裁選擇也是關鍵。小說、詩歌、散文各具特色,通過涉獵不同體裁,學生可以培養多層次的文學鑒賞能力。教師可以精心選擇一些既有深度又貼近學生生活的文學作品,以促進學生在不同文體中感受語言之美,培養對不同表達方式的理解能力。

以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詩歌《觀滄?!窞槔?,多樣化的文學作品選擇有利于滿足學生不同的閱讀需求和興趣。經典文學作品如《紅樓夢》《西游記》等可以拓展學生的文學視野,讓學生接觸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當代作品如余華的小說、詩歌等則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反思當今社會的變革和文化內涵。小說、詩歌、散文等不同體裁的作品則能鍛煉學生對不同文體的辨析和欣賞能力,培養學生多層次的審美情感。實踐中教師可選介紹作者、背景知識,激發學生對詩歌的好奇心。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關注詩歌的意境描繪、修辭手法等培養學生對詩歌的敏感性,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可以分享對詩歌的個人理解,拓展視角,培養合作精神。教師還可結合實際生活,引導學生通過親身經歷,用詩歌的形式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感悟。通過實踐活動,學生不僅在課堂上感受到了文學作品的魅力,還能將閱讀融入生活中,提高閱讀的實際應用能力。

(二)閱讀技巧的培養

在閱讀素養培養中,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速讀和精讀能力,使其能夠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同時培養批判性思維,提高學生面對文本時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速讀和精讀是相輔相成的閱讀技巧,教師在教學中應綜合運用兩種技巧,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能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又能深入理解文章的細節。速讀注重快速獲取主旨信息,培養學生對文章整體結構的把握能力。通過問題導向的速讀訓練,學生可以在較短時間內迅速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和結構。精讀則注重深入理解文章,側重挖掘文章中的細節,培養學生對語言表達和修辭手法的敏感性。在精讀過程中,學生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圖,提高對語言細節的敏感度。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是閱讀技巧培養的重要方面。批判性思維能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深刻理解,并提高學生面對復雜問題時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評價,提出自己的見解。通過討論,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形成獨立的思考和見解。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在閱讀中培養對事物的分析能力,提高對信息的辨別和評價水平。

以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為例,可通過速讀和精讀的訓練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挖掘語言細節,以小組形式展示成果并通過提問激發批判性思考。教師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迅速瀏覽文章,抓取主旨信息。通過問題導向,教師可以提出一系列問題,例如:“文章主要講述了什么?”“作者想要傳達怎樣的情感?”這有利于培養學生對文章結構的快速把握能力,使其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取文章的基本信息。教師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的精讀,學生需要注重挖掘作者使用的修辭手法、精選詞語等語言細節。通過教師提供的問題或指導,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體會作者的表達技巧和意圖,旨在提高學生對語言細節的敏感性,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學生以小組形式展示自己的精讀成果,每個小組可以選擇一個重要段落或語言亮點進行展示,分享理解和感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的同時,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文章,拓展思維廣度。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如:“作者通過哪些描寫手法展現出濟南冬天的景象?”“你覺得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么?”學生進行小組或全班討論以后,能夠激發學生對文章的批判性思考并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學生可以通過互相交流,分享不同的見解和觀點,形成對文章的更全面理解。

(三)創設豐富的閱讀環境

學校創設豐富的閱讀環境,首先需要建設圖書館、文學角、讀書角等場所。圖書館是學生獲取圖書資源的主要場所,要確保館內書籍豐富多樣并包含各個層次和類型的文學作品。此外,學校還可以在校園中設置文學角和讀書角,為學生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欲望。定期組織閱讀推廣活動也是創設豐富閱讀環境的關鍵,通過舉辦讀書分享會、文學沙龍、閱讀比賽等活動提供學生展示閱讀成果、互相交流的平臺?;顒硬粌H能夠增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還有利于形成積極向上的閱讀氛圍。

以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教師可以采取實踐活動,旨在通過圖書館參觀、文學角設立、閱讀分享會等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自主性。教師組織學生前往學校圖書館,在圖書館中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館內的圖書資源,包括各類經典文學、科普讀物、小說等。通過引導學生挑選符合個人興趣的書籍,學生能夠在實際操作中感受閱讀的氛圍,培養對圖書館資源的主動利用和閱讀的自主性。在校園內設置文學角,可以擺放經典文學作品、名人傳記、文學評論等,通過豐富多彩的陳設吸引學生主動進入,感受文學的魅力。教師還可以定期更新文學角的內容,根據學生的反饋和閱讀興趣調整展示的文學作品,使其更貼合學生的口味。教師可以邀請學生主動分享自己喜愛的書籍或閱讀體會,通過同齡人之間的分享,學生能夠了解到更多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激發對閱讀的興趣。分享會也促進了學生之間的文學交流和互動,為彼此提供了新的閱讀推薦。

(四)互動性教學方法的運用

互動性教學方法在培養學生閱讀素養中具有重要作用,通過采用小組討論、學生演講、互動問答等形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思想碰撞、觀點交流,提高學生的閱讀深度和廣度?;有越虒W方法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可以分享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啟發并形成多元化的思考。學生演講則是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方式,通過表達自己對文本的理解,不僅可以加深對內容的把握,還能培養學生對文學表達的獨立見解?;訂柎饎t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有越虒W方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合作精神。在小組討論中學生能夠在相互交流中共同解決問題,增進對知識的共建共享。學生演講過程中,通過傾聽他人的演講,學生能夠獲取新的見解,促進個人認知的發展?;訂柎鸩粌H讓學生參與知識的探索,還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皇帝的新裝》為例,教師設計的實踐活動包括小組討論、學生演講和互動問答,旨在讓學生通過互動深入理解文本,提高學生的表達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負責討論文中的某一主題或情節。例如,可以讓一組討論皇帝的態度變化,另一組討論平民的反應,以此類推。通過小組內的互動討論,學生可以分享對文本的理解,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形成對話性的閱讀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思考文本中更深層次的含義,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批判性思維。教師要求學生選擇文本中一個場景或角色進行演講,通過演講,學生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感悟和對文本的解讀。演講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個體表達能力,還讓其他同學從不同的視角了解同一文本,學生間的表達和分享有利于拓展對文學作品的多元理解。教師提出一系列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回答。問題可以涉及文本的主題、人物性格、作者用詞的用意等方面。鼓勵學生之間互相提問促進思想碰撞,通過互動問答,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并培養對文學作品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五)教師示范與指導

教師的示范和指導在學生閱讀素養培養中具有關鍵性的作用。通過成為學生閱讀的榜樣,教師可以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定期的閱讀指導則有利于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文本,培養其對文學作品的深度思考。教師通過分享自己的閱讀經歷、解讀文本的獨到見解能夠激發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教師還可以選擇具有啟發性的文學作品進行誦讀或朗讀,使學生能夠感受語言的韻律和表達的情感,增強閱讀的樂趣。定期的閱讀指導是教師示范和引導學生正確閱讀的有效手段,教師可以通過講解文本背景、解析重要語句、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等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教師還可以提供相關的學科知識和文學背景,拓展學生對作品的認知面,促進學生在閱讀中形成更全面的理解。

以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回憶我的母親》為例,教師可以開展朗讀、文本解讀和學生互動,旨在讓學生通過多維度的體驗深入理解文學作品,激發學生對文學的感受和思考。教師選擇作品中具有情感共鳴的片段進行朗讀,通過語音、語調的表達傳達出作品中的情感色彩,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朗讀的方式有利于拉近學生與文學作品的距離,激發學生對作品的興趣。教師對作品進行深入解讀,在解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解釋生詞、難句,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文學手法,深入挖掘作品的內涵。通過這一步,學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作品,提高文學鑒賞水平,培養對文學作品的深度理解能力。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可以分享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通過互動,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聽取他人的觀點,拓展對作品的理解?;拥男问接欣谂囵B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同時在小組中激發出更多深度的討論,讓學生對作品有更豐富的認知。

(六)整本書閱讀培養

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是培養閱讀素養的長遠策略。通過整本書閱讀,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感受作品整體氛圍,提高閱讀的連貫性和深度。教師可以選擇適合學生水平的文學作品,通過分階段、逐章的方式進行整本書的閱讀,培養學生持久的閱讀興趣。通過連續的、系統性的閱讀,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整體故事情節,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并感受作品的文學藝術性。整本書閱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耐心、毅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深度和廣度。在整本書閱讀中,教師可以選擇適合學生水平和興趣的文學作品,采取分階段、逐章的方式進行。在每個階段的閱讀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享,引導學生理解故事發展、人物性格等方面的內容,使整本書閱讀的過程更加深入、生動。

以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紅星照耀中國》為例,教師可以進行閱讀計劃、階段性討論和主題研究,旨在讓學生通過有計劃的整本書閱讀,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討論作品的內涵。教師首先制訂整本書的閱讀計劃,將書分為若干個階段,每個階段規定一定的閱讀量。通過逐步推進的方式,教師能夠引導學生有序完成整本書的閱讀,閱讀計劃的設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持久閱讀興趣,同時使學生在每個階段都能夠集中精力深入理解作品的內容。在每個階段的結束,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生可以分享對本階段內容的理解和感悟,交流自己對人物、情節、主題等方面的看法。通過小組討論,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聽取他人的觀點,拓展對整本書的理解,同時培養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能力。教師可以選擇作品中的某一主題進行深入研究,可以選擇人性、社會變遷等主題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相關文獻、參與討論,深入挖掘作品的內涵。主題研究旨在讓學生在整本書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同時培養學生的獨立研究和分析能力。

四、 實施策略的評價與調整

(一)定期進行學生閱讀素養的測評

定期測評是教育評估中的一項關鍵步驟。對學生閱讀素養進行定期測評有利于全面了解學生的閱讀水平,并為教學調整提供有力支持。在進行定期測評之前,教師需要仔細選擇合適的評價工具,確保選擇的評價工具能夠全面評估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素養水平,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閱讀理解測試、書寫感想、文學作品分析等。確保評價涵蓋不同文體和難度的文學作品,以確保評價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定期測評應該采用多樣的評價形式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表達能力,除了傳統的筆試形式,也可以考慮口頭表達、書寫作品、小組討論等形式,以全面了解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表達能力。

定期測評應該有規律地安排在學期內,可以每學期進行一次或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靈活調整,其時間安排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發展狀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在進行定期測評時要確保評價的公正性和客觀性,避免評價內容與教學內容過于脫離,確保學生在評價中有足夠的展現機會。要保障評卷過程的公正,可以考慮采用雙批改或多位教師評審的方式。定期測評不僅僅是對學生的一次考核,更應該建立起有效的反饋機制。教師可以通過詳細的評語、個性化的建議向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不足并有針對性地提升。

(二)分析評價結果并調整教學策略

獲得閱讀素養測評結果后,教師需要進行深入的分析,以了解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表現、優勢和不足,其分析過程將為調整教學策略提供關鍵性的信息。教師應仔細分析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涉及評估學生對文本主旨的理解、對關鍵信息的把握以及對細節的分析等,通過針對其方面的分析教師能夠識別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的強項和需改進之處。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文學鑒賞水平,包括審美能力、對文學語言的理解和感受。通過學生的作品分析或書寫感想,教師可以發現學生對文學作品表達的感情、意境的理解情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動機對閱讀素養的培養至關重要,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學生訪談等方式了解學生對不同文體、題材的閱讀興趣以及學生參與閱讀的動機,這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教師還應當關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是否有效運用了各種閱讀策略,例如速讀、精讀、批判性思維等,分析學生在不同閱讀策略上的表現可以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提供指導。

針對學生的具體問題教師可以設立個性化輔導時間,與每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通過深入了解學生的閱讀難點,教師能夠提供量身定制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個性化輔導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的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差異化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和水平,設計不同難度和題材的閱讀任務。為了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水平的文學作品,教師可以提供一系列選項,讓學生根據個人興趣偏好進行選擇。差異化教學利于滿足學生的個體需求,提高學生對閱讀的積極性。為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和深度理解,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入互動性更強的元素,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實地考察等可以讓學生更主動地參與閱讀活動。通過案例分析,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文學作品,培養批判性思維。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專門設置時間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通過系統性的講解和實際操作,教師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閱讀技巧,如預測、提問、概括等以提高學生在閱讀中的靈活性和深度理解能力,強化閱讀策略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更有效地處理各類文學作品。

五、 結論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素養,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通過多樣文學作品的選擇、閱讀技巧的培養、豐富的閱讀環境創設等策略,教師可以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這不僅有利于學科學習,更為學生成長奠定堅實基礎。期望在過程中學生能夠享受閱讀的樂趣,培養批判性思維,不斷提升自身的閱讀素養。

參考文獻:

[1]郜麗萍.核心素養理念下初中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策略[J].大慶社會科學,2022(6):144-147.

[2]黃玲.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2(10):40-42.

[3]鄭益群.核心素養導向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10):108-110.

[4]蔣發聰.核心素養視野下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8):83-85.

[5]閆晶晶.基于PISA閱讀素養觀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以《紫藤蘿瀑布》教學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1(7):55-57.

[6]歐陽芬,徐浩.借鑒PISA2018閱讀素養框架選擇閱讀教學內容——兼談統編本初中語文教材[J].語文建設,2018(19):25-29.

[7]馬翠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素養養成的策略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5):166.

[8]陳涵,王家倫.閱讀素養是學生終身受用的隱性資產——PISA給初中語文教學帶來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4(28):40-42.

[9]廖先念.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素養養成研究[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7):162.

猜你喜歡
閱讀環境閱讀技巧閱讀素養
高校圖書館閱覽環境的人性化設計
大學生閱讀素養現狀分析及高校圖書館對策探究
淺談如何做好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
試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如何提高中職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參與度
近十年我國數字閱讀的發展狀況與趨勢
初中語文散文閱讀的技巧研究
關于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解題的幾點建議
從“知溝”理論談城鄉學生閱讀素養差異
淺析初中語文中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的閱讀技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