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悉高考 精準指導
——從一道經典試題的深度解析說起

2024-04-27 23:30徐年階
教學考試(高考歷史) 2024年1期
關鍵詞:史學史料考查

徐年階

(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教學研究室)

教育部考試中心發布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明確指出,高考評價體系由“一核”“四層”“四翼”組成。其中,“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回答“為什么考”的問題;“四層”為高考的考查內容,即“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回答“考什么”的問題;“四翼”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回答“怎么考”的問題??v觀近些年高考試題可知,高考已經實現了由考試評價工具到全面育人載體的轉變、由“解題”到“解決問題”的轉變、由“以綱定考”到“考教銜接”的轉變。那么,在浩如煙海的試題中,如何努力探究以洞悉高考進而精準指導復習備考?下面本文就從一道經典試題的深度解析談起,但愿能為同行提供些許思考。

一、經典樣題

(2023·新課標四省高三適應性測試·43)(25 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司馬光編著《資治通鑒》,堅持“據其功業之實而言之”。司馬光治史,不大究天人之際,而始終注意人事,區分人物的賢奸善惡?!顿Y治通鑒》中記述各種人物,無論是君還是臣,都視其修心治國、立身處世如何,而論其善惡得失?!案F探治亂之跡,上助圣明之鑒?!庇谑穼?,“專取關國家興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

——摘編自吳懷祺《〈資治通鑒〉的價值和司馬光的歷史觀》等

材料二章太炎認為,“夫讀史之效,在發揚祖德,鞏固國本”,若“人人以舊史為不足信”,則“國之本實蹶也”?!叭缥覍W人,廢經不習,忘民族之大閑(防),則必淪胥以盡,終為奴虜而已矣?!薄懊褡逯髁x,如稼穡然,要以史籍所載人物制度、地理風俗之類為之灌溉,則蔚然以興矣。不然,徒知主義之可貴,而不知民族之可愛,吾恐其漸就萎黃也??资现?,本以歷史為宗。宗孔氏者,當……取前王陳跡可以感懷者,流連弗替?!?/p>

——據《章太炎全集》

材料三伯贊同志說,過去,在反動統治下,寫歷史文章就像制造炮彈,總想使它具有盡可能大的打擊敵人的威力,總要千方百計地把歷史同政治斗爭的需要直接聯系起來。這在當時是必要的。因此,有時候就以古喻今……他認為解放后社會條件起了根本變化,馬克思主義成為指導思想,因此,可以也應當對歷史科學提出更嚴格的要求,堅持斗爭精神而又避免出現過去的毛病,這樣才能使歷史科學繁榮起來……他反復強調,要使歷史科學具有戰斗力,能夠不斷地戰勝非無產階級思想,首要條件是嚴格按照歷史實際來分析和研究歷史,切忌削足適履。

——田余慶《堅持真理 無畏無私——深切懷念翦伯贊同志》

(1)以具體史實說明“孔氏之教,本以歷史為宗”。(10 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司馬光、章太炎和翦伯贊三人觀點的共通之處。(8 分)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對中國傳統史學的改造。(7 分)

二、洞悉高考

(一)試題立意解析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大力強調加強民族歷史文化建設,堅定四個自信,而本題通過選取歷史上著名史學家(學者)司馬光、章太炎、翦伯贊治史的經典材料,創設學習情景、學術情境,考查學生對材料中不同時期代表人物的治史思想、態度、方法等的認識和理解,要求學生厘清中國古代、近代、現代治史的大致階段特征和發展演變脈絡,明確歷史是民族文化之根,文化是民族歷史之魂,進而厚植家國情懷,堅定四個自信,勇于責任擔當。

本題選擇將評述性史料、論證式史料、追憶性史料進行組合,與歷年來主觀題材料多為陳述性史料相比有所變革,這有利于突破傳統的陳述性史料多半是信息提煉、概括、概述等考查方式的局限,通過程序性知識(史料),強調對材料主旨的理解與解釋,意在使考生融會貫通。這一變化對鼓勵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綜合分析并解決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本題設問呈遞進關系,將史料閱讀與歷史解釋等學科素養密切掛鉤,著重考查依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及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由對歷史知識的考查向對知識應用的考查轉變,并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建構知識、培養能力、提升素養,從而體現課程標準和高考評價體系對學科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等學科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的考查,實現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素養立意的轉變。

(二)考點要求說明

從知識層面:本題考查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下)》《選擇性必修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特點”及選修史學研究方法的相關內容。從核心素養層面:本題充分考查學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的涵養程度。從關鍵能力層面:本題材料文字閱讀量大,且有文言文,可充分考查學生整理材料,最大限度獲取信息,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解讀的能力,調動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以及通過比較歸納來解釋歷史事物,認識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具體而言,第一問考查選修課史學研究方法之史論結合。第二問考查《選擇性必修3》第1 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特點”及選修課(1.3 史學的優秀傳統)“知道歷史上著名史學家的治史情懷和治學態度,以及對史德、史才、史學、史識的推崇。第三問考查《中外歷史綱要(上)》“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外歷史綱要(下)》“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以及選修“馬克思主義史學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及唯物史觀等學科核心素養。

三、精準指導

(一)精準解析問題

材料一屬評述性史料,述評《資治通鑒》通過“于人事”“于史實”兩個方面專取有關國家興衰、人民休戚的大事;材料二屬論證式史料,以中國傳統道德和民族自覺作為革命與救亡的宗旨,提倡讀史習經,以增強愛國意識;材料三屬追憶性史料,述說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翦伯贊對新中國史學改造的見解和貢獻。通過對中國古代、近代、現代不同時期代表人物的治史思想、態度、方法等的認識和理解,豐富并厘清與之相關的大致階段特征和發展演變脈絡。

第一問,要求以具體史實說明“孔氏之教,本以歷史為宗”。這和傳統的“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設問不同,不能從給定的材料中直接提煉出答案,材料只起到引導的作用。通過題意可知此問實際上考查的是儒學在形成過程中的歷史淵源。再結合所學知識,孔子強調克己復禮,可知孔子將復興西周制度文化作為目標;涵蓋遠古到周代的儒家經典“五經”,其大部分內容實際上是遠古到周代的文獻匯編;根據 “宗孔氏者,當……取前王陳跡可以感懷者,流連弗替”可知以史為鑒史觀不僅在孔子的史學思想中已經有所體現,而且對后世產生重大影響,聯系教材內容“孔子編定《春秋》”可知所形成的微言大義的春秋筆法,奠定了中國古代史學的傳統,對后世史學編寫產生了深遠影響。教材中相關內容實際上就為解決此題提供了依據。

第二問,“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司馬光、章太炎和翦伯贊三人觀點的共通之處”屬于常規問法,要求依據材料在總結歸納司馬光、章太炎、翦伯贊的歷史觀基礎上對其進行比較進而得出其共性。此題難度主要在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文言文解讀,但通過材料三的提示可以降低答題難度。

通過材料一司馬光治史、材料二章太炎讀史、材料三翦伯贊寫歷史文章等,可知他們都認可歷史的重要性——歷史是其認知和實踐的源頭活水;

根據材料一司馬光治史“窮探治亂之跡,上助圣明之鑒”“專取關國家興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材料二章太炎認為“夫讀史之效,在發揚祖德,鞏固國本”及其后面的闡釋,材料三翦伯贊“寫歷史文章就像制造炮彈,總想使它具有盡可能大的打擊敵人的威力,總要千方百計地把歷史同政治斗爭的需要直接聯系起來”“以古喻今”等信息,可知他們都認可研究歷史的現實意義——以古鑒今,促進社會發展;

根據材料一司馬光治史“據其功業之實而言之”“窮探治亂之跡”,材料二章太炎“要以史籍所載人物制度、地理風俗之類”“取前王陳跡”,材料三翦伯贊“首要條件是嚴格按照歷史實際來分析和研究歷史,切忌削足適履”,可知他們治史都遵循通過準確的歷史記錄掌握歷史的原則——求真務實。

此外,通讀三則材料,還可知道他們治史都具有濃厚的人文主義精神。這也可作為答案的一個要點。

第三問切換設問方式,要求學生“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對中國傳統史學的改造”,無疑是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角度考查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史學觀。

通過材料三“馬克思主義成為指導思想,因此,可以也應當對歷史科學提出更嚴格的要求”“要使歷史科學具有戰斗力”“首要條件是嚴格按照歷史實際來分析和研究歷史”以及材料出處等信息,結合所學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對人類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人民作為歷史的創造者在社會發展中的推動作用等方面都有了科學的認識;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當家作主,積極探索并遵循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反映在歷史研究領域,面貌也煥然一新,突出體現了歷史研究的客觀性、科學性、人民性;此外,傳統史學由于受時代制約,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記載和研究歷史都是以帝王將相為中心,對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及其規律缺乏科學的認知等知識,可得出此題答案的邏輯思維要點。

附參考答案:(25 分)

(1)孔子將復興西周制度文化作為目標;(3 分)儒學“五經”皆為遠古到周代的文獻匯編;(3 分)孔子編定《春秋》,史事記錄中寓褒貶之義,奠定了中國古代史學的傳統。(4 分)

(2)強調歷史的重要性;(3 分)注重歷史研究的現實意義;(3 分)通過準確的歷史記錄掌握歷史。(2 分)

(3)超越王朝興衰,探求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2 分)強調歷史研究的科學性;(2 分)不再以帝王將相為中心,突出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3 分)

(二)規范指導作答

1.審題:

先快速審視設問,設問審視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答題方向,尤其注意每小問里有幾個問題,并注意每小問之間的聯系,帶著目標去讀題,提高閱讀效率。

2.讀題:

(1)關鍵詞訓練法。對史料涉及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有大致的了解,找到此材料的核心內容,習慣性地圈閱關鍵詞,由關鍵詞理解材料的中心觀念。關鍵詞越精簡,越具有概括力。學習用關鍵詞構思內容較復雜的論證。

(2)核心句訓練法。對于大段材料,要求第一時間找出最能表達中心思想的核心句,通常出現在段首或段尾??蛇呑x邊初步寫出答案關鍵詞。

(3)區分觀點與史實法。既區分材料中的觀點與史實,更要注意自己的概括到底是材料內容的客觀再現,還是有主觀加工的成分。

閱讀材料時,除讀懂正文外,還要注重材料出處、大標題、大主題等,這些都可能影響答題方向,都可能為解題提供有效信息。

3.答題:

(1)思維建模。針對不同類型的題目構建相應的基本思維模式,保持邏輯思維的系統順暢。

(2)規范要求。卷面工整化(字可以寫得不漂亮,但一定要清晰);答案要點化;表述術語化(使用學科專業術語);文字段落化(不要一書到底);布局規范化(不要超出規定的區域)。

(三)變式拓展延伸

上題主要從中國史視域縱向考查了史學研究的特征、方法和意義。此外,我們還可從世界史視域、中外關聯角度來拓展延伸對此類問題的探究。為此本文補充相關材料進行鞏固和拓展。如:

(改編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這卷書中,我經常流露出我所考察的事物對我思想的影響……每個讀者也都可以從本書得出自己的判斷,并匡正我的判斷;用心思考的人,總是會啟發別人思考的?!边@是伏爾泰(1694—1778)在《論世界各國的風俗和精神》(中文譯為《風俗論》)開端所闡述的觀點。這部從古代世界延伸到伏爾泰時代的世界史著作,突破了基督教的世界史體系和政治史傳統,獨具創見,受到學術界的普遍歡迎,僅在1756—1768 年這短短的十多年中就再版過16 次。此外,他的《路易十四時代》一書,以軍政大事為綱,不僅寫了法皇路易十四的雄才大略、顯赫武功和卓越政績,而且還包括該時代內政、司法、商業、治安、科學、習俗等各方面的情況,同時,他在該書中指出,史學家的任務應是致力于敘述值得注意的各個時代……這些均對西方史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摘編自張廣智《西方史學史》

材料二《日知錄》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地學家顧炎武(1613—1682)的代表作,其記載內容豐富,涉及面廣,“上篇經術,中篇治道,下篇博聞,共三十余卷”。三十余卷中大多內容銜接緊密,主題明確,可以獨立分為一類。而這一體例既充分利用了札記的靈活多變,又體現了典制體史書的專門嚴謹。對于此書編纂的宗旨,顧炎武多次自言著述“若其所欲明學術,正人心,拔亂世以興太平之事,則有不盡于是刻者,須絕筆之后,藏之名山,以待撫世宰物者之求”。在治史方法上,以顧炎武為代表的明末清初思想家認為史家的任務就是要“述往事,勖來者”“述往事以為來者師”,史學要“引古籌今”“鑒往訓今”,史家要博古通今,成“一家之言”。

——摘編自龐卓恒等《史學概論》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伏爾泰和顧炎武作為史學家的共同之處。(8 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伏爾泰和顧炎武史學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12 分)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史學研究應遵循的原則和方法。(5 分)

【答案】(25 分)

(1)批判傳統史觀的束縛,重視文化等歷史問題;重視和強調史學為現實服務的功能,主張經世致用的治史方法;強調史料的調查及實地考察;注重敘述對歷史進程有重大影響力的事件;學識淵博,具有創新精神;具有開闊的視野;探尋歷史規律;具有人文啟蒙色彩的史學意識。(8 分,任答4 點即可)

(2)伏爾泰:資產階級革命,啟蒙運動的興起與發展,推動了西歐社會和思想的變革;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自然科學的發展,沖擊了神權與皇權所宣揚的理論,開闊了人們的視野;西方古典史學的傳統。(6 分,任答3 點即可)

顧炎武:商品經濟發展,經濟結構發生變化,產生了新的經營方式;市民階層壯大,理學僵化,禁錮思想;晚明儒家心學崛起;明清易代,清王朝高壓政策,激化民族矛盾;對傳統經史文獻進行重新解讀的過程中學術史研究逐步系統化,史學研究思維逐漸縝密,史料分析方法進步。(6 分,任答3 點即可,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3)原則和方法:將歷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進行認識,堅持正確的史觀;記錄歷史的真相,探尋歷史規律;注重史料的搜集、辨偽(不取孤證),如利用工具書、根據研究課題或者追蹤搜尋等方法對史料進行搜集,并在此基礎上對史料進行辨偽;注重對史事的考證,如通過實地調研、對史料求源、反證等方法考證;同時借鑒、利用史學研究的新方法,如比較史學方法、口述史學等進行研究。(5 分,若從其他角度作答,言之合理,酌情賦分)

劉芃先生說:“要認真研究課程標準的內容結構和敘事特點,讓貫通和關聯成為一種思維方式和治學方法?!蹦壳?,傳統的流于表面、不夠深入的教學研究仍然主導著我們平時的教學及復習備考,導致教學及復習備考的效率大打折扣。要改變這種現狀,我們廣大教師必須自覺接受和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式,深度探究經典試題背后的“密碼”,從而不斷豐富和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提升復習備考效益。

猜你喜歡
史學史料考查
配合物的常見考查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創新視角下高考中關于統計的考查
史料二則
例談數據史料的辨偽與解讀
例談氯及其化合物的學習與考查
釩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史料教學,史從何來
史學漫畫館
史學漫畫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