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鋼琴演奏視角解析巴赫經典名曲《哥德堡變奏曲》

2024-04-27 10:20侯鈺澤
藝術大觀 2024年5期
關鍵詞:演奏巴赫鋼琴

摘 要:練習巴赫的作品是幫助鋼琴演奏者掌握鋼琴重音、小句、觸鍵、分句等的有效途徑。他的作品優美、生動、結構豐富,在演奏其音樂作品時,需要有效把握各部分的演奏細節。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是一首經典的傳世名曲,在這部作品中幾乎涵蓋了從17世紀到18世紀的各種音樂體裁形式以及鋼琴鍵盤的演奏技巧。其篇幅之長、音樂之復雜、技術要求之高、風格之多樣,對每一位鋼琴演奏者來說,都是一種考驗?;诖?,筆者站在鋼琴演奏的角度,著重對《巴赫哥德堡變奏曲》的演奏處理展開剖析,旨在加深了解這首巴赫鋼琴作品的演奏技法,從而更加準確、更加生動地演繹這首作品。

關鍵詞:鋼琴;演奏;巴赫;《歌德堡變奏曲》

中圖分類號:J6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4)05-00-03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在1685年生于德國圖靈根的一個音樂之家。巴赫家族幾乎代代都是音樂家,從小就受到了這種家庭環境的影響,這也是他后來能成長為著名音樂家的重要原因之一[1]。巴赫生活的巴洛克時代(17世紀初期到18世紀中期),也是歐洲藝術發展十分繁榮的重要時期。巴洛克時代的音樂具有強烈、短促而有節奏感、旋律細膩、跳躍等特點,并常運用多旋律和復調的作曲思路;這一時期的作曲家常以節奏、速度、力度的變化來增強鋼琴曲中的情感,作品的調性也不再是文藝復興時期比較保守單一的偏教會音樂的調性,而轉變為大小調的調性處理。無論是家庭的熏陶還是當時流行的音樂風格,都對巴赫鋼琴作品的創作帶來了深深的影響。

一、《哥德堡變奏曲》的創作背景

《哥德堡變奏曲》的創作背后有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當時的俄國大使在德國東部的德累斯頓寫給巴赫的一封信中特意提到,“凱瑟琳伯爵對巴赫表示非常感謝?!边@正是對《哥德堡變奏曲》的感謝。凱瑟琳的睡眠質量很差,經常半夜睡不著覺,他很有錢,并把自己的金幣都堆在家里的一間屋子中,每天晚上都要看著那一堆金子。為了改善睡眠,他曾請巴赫的弟子哥德堡給他彈奏曲子,不過沒有什么效果。于是在哥德堡的引薦下,他找到了巴赫,希望可以為其創作一首溫柔又不失活潑的鋼琴曲[2]。巴赫看到凱瑟琳公爵琳瑯奪目的財富,以及其在這奢靡中祈盼一絲寧靜的渴望,產生了創作靈感,寫出了這一首《哥德堡變奏曲》,得到凱薩琳的極高贊揚。作為對巴赫的謝意,他還特意送了他一個價格不菲的金酒杯,可換得100金幣,在那個時代還沒有別的音樂家可以通過音樂作品獲得如此高的報酬。當然,巴赫創作這一作品也并非為這份酬勞,這個作品的價值也不是一百枚金幣可以衡量的。鋼琴家尼古拉斯·福爾克就曾稱贊這是一首不朽名作,且更應當叫《凱瑟琳變奏曲》。

二、《哥德堡變奏曲》的曲式結構

《哥德堡變奏曲》包含了開頭和結尾的兩個Aria以及30種不同風格類型的變奏,其曲式結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全曲共分兩個主要部分:一是由開頭的Aria至15變奏曲的結尾;第二部分則是從第十六個變奏曲到結尾的Aria。其中,后面部分的演奏技術難度更高。

2.在平均每三個變奏曲中都有一卡農的模仿復調,比如,第三個變奏曲是卡農齊唱,第六個變奏曲是二度卡農,第九個變奏曲是三度卡農,不斷發展,到第二十七個變奏曲成了九度卡農。在這些卡農中也有一條中軸,也就是變奏12與變奏15的四度卡農與五度卡農,這兩者都是卡農倒影結構,這種處理在當時比較常見,同時也是羽管鍵琴的一種演奏技法,所以《歌德堡變奏曲》也常被認為更適合采用羽管鍵琴進行演奏。從第四變奏曲起,大約每經三個變奏曲就會有一個具有主題特征的變奏曲[3]。例如,第4變奏的“舞曲”、第7變奏的“西西里島舞曲”、第10變奏的“小賦格曲”、第13變奏的“帶裝飾音的柔板大調”、第16變奏的“法國序曲”、第19變奏的“農村華爾茲”、第22變奏的“對位2/2拍”、第25變奏的“帶裝飾音的柔板小調”、第28變奏的“雙手顫音練習”。

3.首尾采用Aria, Aria來源于意大利。通常指的是歌劇或清唱劇中具有節奏感的獨唱曲。巴赫借用Aria,以狂熱又不失溫柔的Aria作為開篇,引出后面的三十個變奏,再以Aria結束,形成一個平衡又完整的結構。

三、《哥德堡變奏曲》的鋼琴演奏

(一)第一部分的演奏

變奏一為3/4拍子、G大調,其風格類似波洛涅茲式舞曲。巴赫用的是他一貫的那種緊張、急促的處理方式。其中一、三拍子重讀,將一種脈動的音樂感覺貫穿于整首曲子。右手部分在每小節的第二個或第三個拍子上,不能漸強處理。第四節左手的音色可稍厚,另外,左手在每一個小節的末尾都不可彈出重音,這樣才能保證整體的節奏。在第13-16小節以及第20-22小節中,需要兩只手交錯彈奏,這對指法的要求很高。

變奏二為2/4拍。左手把主旋律的低音區轉化為持續的下行動力。這種下行動力的彈奏方式略有變化,如在首次sol、fa、sol三個音符中,可以試著與mi分離并連續彈奏。在第二遍時也要把sol、fa這兩個音相連,sol和mi需要斷開。區分不同聲部時不能只靠音量大小,還要通過不同觸鍵音色來實現。

變奏三為12/8拍子。這是一段舒緩的鄉村舞曲,雖然曲調完全是卡農式的,但低聲部要構建和聲。在這樣的基礎上建立起更加和諧的旋律。低音部和聲為每六音一組的形式,基本為:T—D6—TSVI—D—T。右手部分需要密集、快速,這也是對演奏家技巧的一種檢驗。

變奏四為3/8拍。這部分是帕薩皮耶舞曲,是17世紀盛行于法國的一種古老的三拍曲,這部分演奏要如同一個用低沉嗓音狂野放歌的成年男子,觸鍵直接,為增強沖擊力,要力量下沉觸鍵。

變奏五為3/4拍,這一變奏曲十分華麗。演奏者右手歡快地飛舞,左手在恰當的時刻跨越觸鍵,演奏者要帶著一種無法遏制的喜悅之情[4],并要留意左手三個音的時間要不同,尤其是第三個音要拉長,很像是斯卡拉蒂的風格,觸鍵干脆。

變奏六為3/8拍。這部分是二度卡農,和第四變奏有著類似的風格,右邊彈奏緊湊,以連奏、斷奏等方式來區分不同的聲部,其中第26、27小節的處理采用第一、二、七度的延留音。

變奏七為6/8的拍子,呈現出一種吉格風格的西西里舞曲,在彈奏時,每遇到有裝飾音的情況,都要處理好裝飾音頭音,且要和另外一只手對齊,旋律的處理上要對重音加以強調,一般重音都出現在每節的第四拍的位置上。另外,這種重音位置的處理方式,也增添了本曲的特色。

變奏八為3/4拍,這又是一段高技術難度的變奏曲,兩個連續的激烈的聲部大約長達兩分鐘。雙手隨著音域的不同,不斷聚攏、分開抑或交叉,這一過程中需要手指保持均勻的觸鍵感,維持風格的平衡。但是在處理時,使用現代的三角鋼琴很難處理好這部分,需要演奏者具有極高的水平,謹慎處理好各音色的區分。

變奏九為4/拍的三度卡農。這是一段柔和充滿溫情的卡農,彈奏時要表現出母親般的慈愛,美妙的音樂,讓人聽了覺得心里暖暖的。樂譜看上去很繁復,不過旋律很和諧輕盈。彈奏時,在第一小節之后進入模仿聲部,但重音沒有變化。

變奏十為2/2拍子的小賦格,采用四聲部。在每個四節以后,會進入新的聲部,并保留“Aria”的基礎低音以及模仿和聲。本段變奏曲以四種不同聲部,形成一種立體式的鋼琴語言。

變音十一為12/16拍,優美的曲調和兩種聲部的交織,構建出類似三重唱的效果,彈奏時左手和右手的或重疊或交錯,隨著音樂不斷變化。每個小節中的十六分音符分成兩組進行演繹,前半部分節奏快速,有一種靈活、脈動的沖擊感,在后半段逐漸減弱,最后隱藏起來。

變奏十二為3/4拍子的卡農,呈波蘭舞曲的嚴肅風格,剛開始時略有變奏十一的延續,但左手通過三度音高的重復,引出之后的波蘭舞曲風格。在這一部分的演奏處理要能夠聽清楚交叉摸進的變化方向,并注意左手對于重音位置的處理,主要有兩種形式,分別是在第1小節中的一三拍重音和第11小節二拍位置的重音。

變奏十三為3/4拍,類似薩拉班德風格,這一變奏曲中的一些音樂織體都曾經在巴赫的《英國組曲》中出現過。曲調中的長調,呈現一種抒情的效果,使該變奏曲顯得更加鮮活。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段變奏曲的譜子中巴赫還加入了連音和斷音標記,并模仿小提琴的聲音,為這首曲子增添了幾分神秘感。

變奏十四為3/4拍。這段變奏曲對演奏者也是很大的考驗,需要精準完成高速的跳躍,彈奏過程中雙手不斷交替,疾馳的音樂帶有一種嘲諷的意味,在最后一個音符的時候,突然停了下來。在這一段強勁有力的旋律后,引出本曲首個小調變奏。

變奏十五為小調變奏,五度卡農,彈奏者要略帶悲傷,但這悲傷中又夾雜著一絲希望,預示著還會有變化。自此《歌德堡變奏曲》的第一部分在悲傷中結束了,隨后緊接著32小節尖銳節奏的法國序曲引出了本曲的第二部分。

(二)第二部分的演奏

變奏十六遵循賦格曲的基本形式,呈32小節,又可分成兩部分,每部分16節。從第1節到16節,這部分呈現優雅而又尊貴的效果,演奏者腦海中要幻想自己在觀摩一場莊嚴的教皇加冕禮,和旋穩健、動感十足、激昂上行、并帶有炫麗的裝飾性音,將巴洛克式的藝術風格發揮到了極致。進入17節以后,從2/2拍轉變成3/8拍,仍為賦格曲的形式。

變奏十七為3/4拍,在演奏時雙手要不停地交叉著,這也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樂段,要將每拍的律動清楚地呈現出來。

變奏十八為2/2拍,還是16+16的卡農。均在后半段開始加重主題旋律,都是灑脫中有一絲凝重。

變奏十九為3/8拍,這段舞曲非常優雅精致,包括三個聲部,要通過三種不同的觸鍵方法加以區分,體現出每個聲部音樂的特點。演奏者在演奏時要想象腦海中有一個優雅、沉思的女子,在這種畫面下抒發情感。這段變奏曲也比較類似農村華爾茲,在演奏時通過跨小節的延留音,將前一小節中的和聲自然地帶進第二小節,左手的處理和第一變奏有所類似。

變奏二十為3/4拍。從這部分開始到第二十九變奏曲,難度越來越大,這是對演奏者的技術考驗。這是一種讓人聯想到了14變奏的炫技樂段,但這又不是單純的炫技。在第1小節至第八小節中雙手單音替換,演奏者要精準處理從第9節起,節奏輕快而均勻,帶有喜悅的感情,一直持續到25小節部分的分解和弦到達頂峰。然后就是月盈則虧,開始進入悲傷的情緒。

變奏二十一為4/4拍,七度卡農,也是整首曲子中的第2個較小的變奏曲。左手彈奏的低音部分呈現了一個向下的半音,抒發著緊張、敏感、憂傷的情緒。十六分音符均采用適中的速度,在處理上類似于變奏二。

變奏二十三,雙手在肆意灑脫的曲調中像是在草地上盡情撒歡、你追我趕的兩個孩童,這種處理方式在那個時代是聞所未聞的,甚至在19世紀都很少見。

變奏二十四為9/8拍,八度卡農,采用一種古格舞曲風格。這是所有卡農中最輕快的一種,每經8個小節都會有一次聲部交替。

變奏二十五為3/4拍子,這是整支樂曲中的第3個小調變奏曲,是一種帶著裝飾的柔板。節奏是復雜的又充滿變化。曲調中流露出深沉的哀傷,與半音降調的低聲部相呼應,只有用心才能體會到這種哀傷。在這種華麗的變奏曲中,就像是一首緩慢的小提琴,深沉的曲調甚至讓人忽視了華麗的裝飾音,意味深長。

變奏二十六為雙手交叉拍,開始時一個手是快節奏18/16拍,另一個手則為3/4拍子。從第28個小節起,雙手都為18/16的拍子,且旋律回到了G大調。這部分需要演奏者較長時間的交叉演奏,這對演奏者有著較高的技術要求。

變奏二十七為6/8拍,這里整首音樂唯一僅靠兩個聲部組成的卡農變奏,缺少了一個低音部分,增添了這部分演奏的詼諧之感。

變奏二十八為3/4拍,在演奏這部分時,要突出清晰的單音,以及雙手輕盈觸鍵帶來的顫音,再配合交叉進行的本曲主題聲部,這部分的音樂要輕盈、歡快。

變奏二十九為3/4拍。雙手都要用來彈奏富有韻律的和弦顫音,這部分技術難度開始降低,但雙手觸鍵要下沉,使琴音如同鐘鼓雷鳴,仿佛上帝禱告般的堅定赤城。

變奏三十為4/4節拍。這部分演奏要將感情充分釋放,好像從悲傷中走出來,重新找到人生的快樂。在一個長音之后進入Aria,這是整個樂曲的結尾,帶著真摯的感情重復主題,畫上完滿的句點。

四、結束語

站在鋼琴演奏的角度看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不難看出這首作品的演奏難度非常高,給演奏者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這首曲子原本是為羽管鍵琴所作,所以一些技法更適合羽管鍵琴。由于現代三角鋼琴并無兩個手鍵盤,所以演奏者一般都是通過八度音或者是其他技巧來處理的。此外,曲子中的每段變奏曲都有著不同的感情,在演奏時還要把握其中的情感和深刻含義,在提升鋼琴演奏水平的同時,還要將技法和情感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這樣才能更好地詮釋這首鋼琴作品。

參考文獻:

[1]楊晨.淺析《哥德堡變奏曲》創作特點[J].戲劇之家,2021(14):103-104.

[2]李琛.巴洛克時期音樂與現當代時期流行音樂在風格上的對比[J].北方音樂,2020(14):38-39.

[3]張楠.淺析巴赫時期的音樂創作——以《哥德堡變奏曲》為例[J].戲劇之家,2019(24):60.

[4]劉明霞.淺析巴洛克時期《哥德堡變奏曲》的彈奏風格[J].戲劇之家,2020(22):77-78.

作者簡介:侯鈺澤(1992-),女,河南開封人,本科,助理講師,從事音樂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演奏巴赫鋼琴
巴赫
OEHLBACH(奧勒巴赫)MATRIX EVOLUTION
紙鋼琴
高校鋼琴課教學如何讓學生學會用心演奏
略談鋼琴演奏藝術
淺析西貝柳斯d小調協奏曲
中胡演奏中音色的把握
西方近代音樂之父巴赫
鋼琴
半夜敲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