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兒童美術“概念化”的思維藩籬

2024-04-27 01:15丁文靜
藝術大觀 2024年5期
關鍵詞:概念化

摘 要:美術學科重在培養兒童構圖、色彩、造型以及想象能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結合教學主題,豐富教學方法,創設教學情景,幫助幼兒掌握繪畫技巧,并能融入自身情感,這樣兒童創作的繪畫作品才更加具有生命力。當下,一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仍然存在“概念化”傾向,即在授課、布置作業環節,采用固化的教學模式,讓兒童進行繪畫作品創作。這種模式很難激發兒童開展想象,只能按照固化的創作模式,模仿素材圖片進行創作。這樣就會使兒童逐漸喪失創新能力,不利于兒童的藝術素養培養。這需要教師在未來教學活動中,擺脫“概念化”,讓繪畫課堂生動有趣。

關鍵詞:兒童美術;“概念化”;思維藩籬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4)05-0-03

“概念化”教學模式,弊端諸多,不利于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同時還會給兒童的思維設置一道藩籬,阻礙了兒童的多樣化發展。美術學科作為一門培養兒童藝術素養的學科,旨在培養兒童形成良好的創新能力、表達能力、美術技能應用能力,還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能夠結合兒童身心發展特征,創新美術教學模式,充分應用多媒體技術手段,為兒童營造一個豐富多彩的課堂氛圍,提高兒童學習繪畫的積極性。同時,還應該重視鼓勵兒童進行創新,敢于將自己的想法融入繪畫作品當中,使繪畫作品創作具有個性,從而避免“概念化”教學給兒童帶來的不好的影響。

一、“概念化”概述

“概念化”即在文藝創作過程中,產生的一種不良的創作傾向,主要體現為創作者忽視了文藝創作中共性與個性、一般與特殊之間的關系,難以深刻理解現實生活以及外在事物中蘊含的各種情感,這樣在對藝術形象進行描寫以及塑造時,就會缺乏感染力與生命力[1]。創作者通過使用抽象概念替代了人物、事物個性,這樣創作出來的作品就可以稱之為概念化作品,難以充分表達個體情感、反映社會本質,文藝作品形式自然也就缺乏感染力,需要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避免走向概念化創作誤區。

二、兒童美術“概念化”的思維藩籬危害

對于兒童群體來說,身體、心理各方面機能都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給予科學引導,拓展兒童眼界與思維,這樣才能引導幼兒對外在世界展開思索,對新鮮事物產生興趣,并將自己的所思所想通過一定的表達形式表現出來,這樣對于幼兒實現個性化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就兒童美術教學活動來說,也應該秉持這樣的理念培養幼兒繪畫能力。但就當前一些美術教學活動現狀來看,教師忽視了兒童個性培養,趨于“概念化”發展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桎梏了兒童的思維模式,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具體表現如下。

(一)思維定式

兒童美術“概念化”教學形式最大的危害就是容易使兒童陷入思維定式,在這種狀態之下,兒童就會喪失對外在事物的想象力。而且在教師的引導下,班級所有的兒童進行大同小異的繪畫創作,那樣一來就很難凸顯出每個兒童的個性,影響了兒童潛能的培養與開發。例如,教師教授兒童畫蘋果,將一個紅蘋果圖片展現給兒童,并讓其動手畫一畫,兒童自然就會照著圖片畫蘋果。在這種模式下,兒童盡管也能畫好,但卻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畫的蘋果都是一個樣,而沒有進行創新,這樣兒童的思維就會逐漸固化[2]。

(二)孩子缺乏想象力與創造力

對于兒童群體來說,思維邏輯相對簡單,模仿能力相對較強,基本上都更加聽從教師的講解與安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如果不進行科學、有效的引導,那么就很容易使兒童形成固定思維模式。而這會直接影響兒童創造力以及想象力的培養,進而使教學活動淪為“概念化”誤區。對于美術這一學科,不僅僅要求兒童能夠掌握繪畫技能,同時還需要兒童充分發揮想象力以及創造力,對外在世界進行創造性的表達。但就當前美術教學活動來說,因為“概念化”教學現象普遍,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三)孩子畫失去原有特質

兒童畫教學活動重在培養孩子童心、童真與童趣,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美術藝術的魅力,發現其中的樂趣,兒童學習美術才會由被動轉為主動。同時在美術作品學習與創作過程中,兒童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這樣創作的美術作品才是獨一無二的,才更加有靈魂。當下“概念化”美術教學形式,不重視開發兒童潛能,沒有引導兒童對事物進行觀察,造成兒童繪畫千篇一律,盡管形式美觀,但是本質上是各種符號、結構與涂色的堆砌,失去了兒童特質,其負面影響可見一斑。

三、引導兒童走出美術“概念化”的思維藩籬路徑

美術作為一種集視覺、造型、心靈、人文為一體的藝術形式,可以為人們帶來良好的視覺享受,同時還能陶冶性情、凈化心靈,對于人們身心發展的作用不可估量。在開展兒童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應該秉持美術這些特質,開展教育活動,讓兒童通過美術教育,激發學習興趣,更好地表達自己,避免進入“概念化”誤區。結合上文中“概念化”美術教學模式,給兒童帶來的影響,還需要在未來教學活動中,做好教學活動創新,打破“概念化”思維藩籬。

(一)積極利用多樣化教具

繪畫作品即創作者通過觀察物體結構進行作品創作,作品形式、結構應該與原物等同,由此可見繪畫中應該重視培養兒童對物體結構、外在形式、顏色方面的把握,在此基礎上,引導兒童融合自身觀察與理解,進行自主造型,并對創造圖示進行表征[3]。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打破了教師以往給兒童提供范例教學的模式,學生更愿意展開思考。對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結合每節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具以及各種實物形象。例如,本節課程主要是繪畫大熊貓,如果教師簡單地將大熊貓圖片展示給兒童,那么在進行創作時,兒童自然就會圍繞這一形象繪畫,最終畫出來的熊貓形象自然就是單一的。對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僅僅為學生展示大熊貓圖片以及視頻,兒童通過觀察活靈活現的熊貓形象,就更能把握熊貓特征。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兒童講解一些大熊貓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學生掌握這些豐富的素材之后,就會對大熊貓有更加直觀的印象,創作中可以使用的素材也會更加豐富,創作出來的繪畫作品自然是豐富多彩的,從而避免了傳統單一的美術作品創造形式。

(二)引導幼兒靈活運用色彩

美術作品創作需要靈活掌握色彩運用,通過感受色彩之美,才能逐漸提升色彩表達能力以及創作欲望,從而避免傳統教學模式下畫面色彩僵硬呆板的問題。但是就以往教師教學過程中,其并不是非常重視引導兒童觀察、應用、感受色彩,使教學活動陷入思維桎梏。在這樣的教學體系下,兒童創作出來的美術作品在色彩上自然是缺少變化以及層次的,同時也影響了兒童的表現以及創造能力。對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重點引導兒童靈活、有變化地應用色彩,提高兒童興趣。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標,教師應該重視為兒童提供豐富多樣的范例,讓兒童多接觸各種形式素材,并引導其觀察色彩搭配。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善于將現實生活中的事物、色彩引入課堂中,如在出現彩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抓住機會,讓兒童觀察這一色彩豐富、奇異的自然現象,告訴兒童彩虹主要是由“赤、橙、黃、綠、青、藍、紫”等顏色構成,讓幼兒觀察彩虹的多樣與變化。同時還可以通過播放大自然、海底世界的美麗色彩,讓兒童更好地觀察這些豐富多樣的色彩,形成一定的層次感。與此同時,教師應該重視應用典型的繪畫范例開展教學,講解色彩對比、漸變等技巧,讓兒童逐漸形成運用色彩進行表達的方式。兒童在繪畫作品創作中,應用色彩能力才會有所改善,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三)借助故事開展想象

愛涂愛畫是兒童的天性,想要更好地開發兒童潛能,規避兒童畫向“概念化”方向發展,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將故事融入繪畫課程中,在故事情境中培養幼兒繪畫興趣與想象能力。但是在應用故事開展想象時,應該堅持便于理解繪畫內容、拓展兒童想象空間的這一原則,提高兒童繪畫作品創作的水平。在應用故事開展想象時,教師需要緊密結合繪畫主題,選擇故事場景,確保在故事中含有生動的角色形象、豐富的故事情節,同時還應該具備足夠的想象空間,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兒童的繪畫興趣[4]。例如,在故事想象畫“龜兔賽跑”教學活動中,為了更好地激發兒童繪畫的興趣,教師為兒童講述了故事情景,兔子雖然跑得快,但卻因為瞧不起烏龜,而睡了一覺,而烏龜沒有因為自己速度慢放棄比賽,最終在自己的努力下,獲得了勝利。通過這個故事情節,教師可以鼓勵兒童把自己喜歡的情節部分,用繪畫的形式畫出來。這樣一來每個兒童在繪畫中,都能結合自己的興趣,充分發揮想象,融入教師教授的線條、圖形、色彩、構圖技能進行繪畫創作,那么整個班級繪畫作品形式自然就會具有個性化,也更加具有欣賞意義,擺脫了千篇一律的創作形式。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

為了避免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出現“概念化”情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順應數字時代教育行業發展的需求,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技術手段,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兒童展現出更加豐富多樣的美術教學場景,讓兒童通過現代化教學模式,更能夠感受到美術的樂趣[5]。在應用多媒體手段時,教師可以依據美術教學內容積極做好課堂導入,讓美術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學生參與美術課堂的積極性也會更強。在實際進行課堂導入內容選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書畫大家的著名作品、日常生活中的街頭創作等,將其以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來為學生展現,這樣學生在美術鑒賞課程的學習中、美術繪畫知識的學習中,也會積累大量的美術素材,這對兒童審美能力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兒童進行繪畫作品創作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與時尚元素陶瓷藝術以及其他藝術等相關的內容,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將各個國家、民族在時尚表達類型等方面所表現出的不同特點,進行逐點分析,并引導學生進行相應元素的利用,將這些元素應用到繪畫作品當中,這樣兒童創作的繪畫作品才會更有自身風格。而且整個過程兒童通過借助多媒體,觀看各種藝術形式,運用到的元素都與繪畫之間有一定關聯,開闊了兒童眼界,提升了兒童美術創意能力。

(五)積極開展各種美術活動

對于孩子們來說,創造力是非常重要的。兒童美術教育是培養孩子創造力和思維方式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更新思維模式,打破傳統教學思維桎梏,避免使美術教學淪為“概念化”。為了克服這一問題,還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手工、陶藝等形式的美術活動,孩子們可以得到很好的鍛煉和發展,增強審美意識。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們的藝術修養,還可以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思維方式,幫助他們發揮創造力,創造無限的想象力和想象空間。例如,通過開展手工制作活動,孩子們可以自由發揮,將自己的想法和思路通過圖畫和手工藝術表達出來,這有助于提高孩子們的創造力和創造思維。此外,美術活動也有助于培養孩子們的思維方式。如孩子們在剪紙等美術活動中可以增強結構意識,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將在各種活動中獲得的能力,遷移到繪畫作品創作中,使兒童繪畫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和訓練[6]??傊?,兒童美術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形式多樣的美術活動,將手工制作、剪紙、陶瓷等活動與繪畫課程進行融合,鼓勵兒童參與到這些活動中,在整個過程中,教師也要鼓勵孩子們運用自己的想象力進行獨立思考,設計出自己的構思和創意。這種鍛煉有助于培養孩子的思維方式,讓孩子們具備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對于提升繪畫創意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本文圍繞如何走出兒童美術概念化思維藩籬進行了論述,可以看出,傳統兒童繪畫教學形式偏向于“概念化”教學,在這種形式下,兒童難以發現繪畫樂趣,不能充分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整個班級兒童創作的繪畫作品大同小異,沒有特色,兒童在學習中自然也會慢慢失去學習興趣,不利于培養兒童的藝術天賦,自身潛能也難以被開發出來。在這種背景下,還需要教師能夠就教學活動做出創新,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模式,充分利用實物、多媒體視頻、自然現象、故事情節等進行授課,鼓勵兒童切身觀察各種事物結構、形象、色彩等特征,并鼓勵兒童就繪畫作品內容展開想象,這樣在繪畫中,才能加入自己的東西,整幅作品才會更加有創意,兒童在創作過程中才會深感樂趣。

參考文獻:

[1]李韋.幼兒美術活動創新思維培養途徑探索[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文摘版)教育,2022(01):3.

[2]申艷玲.兒童繪畫藝術中創新思維的培養策略[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21(09):46-48.

[3]陳永濱.試析幼兒美術活動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成功,2021(01):1.

[4]邊巴卓瑪.幼兒美術教育中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J].傳奇故事,2022(15):53-54.

[5]李依萱.“兒童友好型”:“雙減”下作業創新設計新路向? 以“兒童友好型”美術跨學科主題作業探索與實踐為例[J].基礎教育論壇,2022(18):1.

[6]劉靜.立德樹人視域下對培養幼兒美術素養有效路徑的思考[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教育科學,2022(09):3.

基金項目:2023年山東省職工與職業教育重點課題“產教融合視閾下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優化路徑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3-211)。

作者簡介:丁文靜(1982-),女,山東壽光人,碩士,講師,從事藝術教育、學前兒童美育等研究。

猜你喜歡
概念化
語言、意義與概念化
漢韓空間關系表達式差別的概念化原因
風險社會的再概念化及其治理
由“棒棒糖樹”想到
轉喻概念化時間的理據淺析
《雨中的樹》:一場突破“概念化”的主旋律洗禮
行政法的概念化——法律保護還是規制進路
事件參照點關系模型視角下現代漢語中動句研究
創作主體變化與戲曲的單一化走向
試論哲學生成方式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