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級非遺山東柳子戲戲曲舞臺改革創新

2024-04-27 01:15袁楠
藝術大觀 2024年5期
關鍵詞:改革發展

摘 要:柳子戲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在清朝時期最為鼎盛,屬于古老的東方劇種。柳子戲的藝術形式容易被老百姓接受,因此在當下柳子戲有著新的發展前景。當然,相應的發展需要對本身進行改革,這樣才能更好地迎合時代需求?;诖?,本文從柳子戲改革的基礎與必要性入手,先分析柳子戲戲曲舞臺的改革措施與方向,然后探究柳子戲現代劇本的創作,希望可以借此給柳子戲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柳子戲;改革;發展

中圖分類號:J6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4)05-0-03

柳子戲最早起源于明代中期,在山東地區十分流行,2006年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發展的過程中,柳子戲曾一度風靡全國,受眾面積較廣,不僅僅有社會音樂的功能,祭祀、婚喪等也將柳子戲作為主導音樂。柳子戲在清代的乾隆年間最為昌盛,從流散的民間傳播轉變為體系化和職業化,實現了從民間到雅堂的轉變。在發展的過程中,柳子戲在華夏大地上展現了其驚人的生命力。雖然后續由于清末戰爭爆發導致其蕭條,但是當下仍然有很多的受眾。因此,為了進一步推動柳子戲的發展,需要對其戲曲舞臺進行改革,這樣才能讓柳子戲在新時代煥發出其光彩。

一、柳子戲改革的必要性與基礎

1949年之后,藝術領域百花齊放,所以瀕臨滅絕的柳子戲有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作為老劇種,柳子戲在當下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困境,因為社會結構與清朝時期已明顯不同,觀眾也不再是當年的觀眾。如果柳子戲仍然沿用傳統的模式,很難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必然會被拋棄。所以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柳子戲的傳承有兩種對立的觀點,一種認為要保持古老藝術的原汁原味,減少改革。另一種則主張在繼承的基礎上對劇本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山東省柳子劇團率先做出了改革,并且取得了相應的成效。但是由于演員老齡化和人員力量不足等問題,相應的改革并未進行到底[1]。

藝術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對于戲曲而言也是如此,在不同時代都可進行二次創作,這樣才能使藝術內涵更為豐富,而且藝術是屬于群眾的,固執地堅持繼承只會使柳子戲脫離群眾,進而走向衰落。在當代民族戲曲的振興要充分考慮到社會實際,特別是青少年觀眾的需求。

柳子戲有著500年的歷史,表演體系與劇本相對獨立,這為其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劇種層面來看,柳子戲取自民間的小令俗曲,詞匯通俗易懂,題材也多是民間流行的傳說,能夠反映出百姓的生活與情感。所以柳子戲的曲目十分多樣,可連續表演月余而不重復。從人物來看,每一類性格的人物都有自己的臺詞與扮相,形成了獨立的表演程式系統。所以從兩個層面綜合來看,柳子戲擁有成為大劇種的潛力,關鍵在于如何通過改革整合資源,進而讓其在新時代也煥發出光彩[2]。

二、柳子戲戲曲舞臺的改革措施與方向

柳子戲的代表劇目在20世紀50年代曾轟動一時,1959年還在國務院禮堂為國家領導人演出。從總體來看,柳子戲具有文學性、傳統性和草根性的特點,這也是它在戲曲舞臺上獨樹一幟的關鍵所在。但是進入21世紀后,藝術舞臺呈現出了多元化、年輕化、國際化的趨勢,而柳子戲在這一背景下就顯得過于陳舊,導致觀眾的熱情也進一步衰減。因此,在后續的發展中,柳子戲要進行多元化的改革,以此來更好地滿足新時代發展的需求。

(一)人物心理的深度刻畫

柳子戲很多題材起源于歷史,有著完整的故事架構,在審美層面表現出虛擬寫意的特質。但是從整體來看,柳子劇對于人物心理空間探尋方面卻存在缺失。在劇本的改編創作中,由于缺乏對人物心理沖突的剖析和心理動機的描寫,導致人物性格的塑造并不完善。在柳子戲的老劇本中,有心理世界刻畫的例子,如《孫安動本》中對孫安三次入宮覲見的心理描寫都較為細致,刻畫出了孫安心中堅定的信念與內心的掙扎與猶豫,也因此孫安成為柳子戲的典型人物形象。但遺憾的是,很多柳子戲的劇目并沒有對心理著重描寫,因此無法引起觀眾的共鳴[3]。

相比于20世紀的消費群體,當今觀眾更為關注人物獨立的內心世界,反而對刻板的邏輯與敘述并不在意。因此,當代戲劇舞臺的好劇本,大多將人物的心理放大,這樣才能借助人物心理世界的跌宕起伏來構建不同的人物性格,為戲曲情節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以柳子戲老劇種《白兔記》為例,高潮部分僅僅是對事實進行了描述,并沒有對李三娘痛苦絕望的心理進行細致的刻畫,所以在整體的表達上無法進一步地提升其內涵[4]。

(二)劇本語言的時代化與通俗化

柳子戲的劇本語言大多數是文人寫的雅戲,小部分則是民間的俗語。雅戲中有很多文言文,導致當代群眾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整體較為生澀。俗語則是有陳舊粗糙的部分,這是因為封建社會很多普通群眾并不能受到教育,所以戲曲語言更多的是地方化的,語言存在粗俗的問題。不論從哪個時代來看,戲曲語言都應是雅俗共賞的,所以在新時代的發展中要注重其通俗化。另外,柳子戲的戲言脫腔中關于“哎哎咳咳”的襯詞太多,所以文本整體較為拖沓。而現在的觀眾則更喜歡精練緊湊的語言風格,這也是其需要改革的方向。

從改革的思路來看,目前主要有兩個方向,第一,力求雅俗共賞。這是因為當今媒體信息高度發展,觀眾希望通過媒介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這與古代有著明顯的區別。所以要去掉古老唱腔中的拖沓襯詞,將曲詞進一步的時代化與通俗化,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進行改編,使其更容易被現代觀眾所接受。第二,化俗為雅,這是因為柳子戲起源于封建時代的農村,所以在語言中有很多粗俗的群眾口語,甚至還有部分糟粕語言。這時就需要將柳子戲中粗俗的成分去除,它雖然通俗易懂,但卻不是藝術。因此,為了使柳子戲在當代舞臺上有一席之地,要著重改造劇本中的粗俗內容,使其語言具備通俗、雅趣、包容的特征,這樣才能更好地迎合新時代觀眾的需求[5]。

三、柳子戲現代劇本的創作

當今社會每天都有大量的新鮮事情發生,為了使柳子戲緊跟時代的潮流,可進行現代化的二次創作,以反映現代生活題材的優秀劇本來推動其現代化的發展。1960年文化部提出了戲曲的三并舉方針,但是柳子戲的優秀現代戲相對較少,多為新編歷史戲和傳統戲。這是因為其整體的取材較為保守,很多人認為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才是柳子戲應該演出的內容。而現代戲的創作亂了規矩,甚至有部分年輕人也贊同柳子戲應保留傳統,但是這種做法卻讓柳子戲與時代越隔越遠。除此之外,柳子戲也缺少較好的劇本素材。21世紀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百姓從不同的生活經歷中體驗時代精神,因此柳子戲需深入民間體驗生活,然后用凝練的文筆將新時代的素材反映出來,如道德倫理矛盾素材、科技發展與生態矛盾素材、社會家庭矛盾素材等。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缺少劇作人接地氣的素材采集,所以出現了柳子戲現代的斷層[6]。

在后續的發展中,柳子戲要打破故步自封的思想,讓新一代的劇作家寫出能引起共鳴的現代劇本,這樣才能推動柳子戲的現代化發展。當然,再出色的劇本也要通過舞臺的二次創作來展現給觀眾,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舞臺的立體化與現代化

傳統戲劇舞臺的設計較為簡潔,如果柳子戲想以傳統劇種的身份登上戲曲的舞臺,就需要將現代化元素融入,實現古老劇種的傳承與創新。針對這一方面,需將舞臺設計得更為立體化,可增加圖像顯示器等,用背景道具和燈光的搭配來使情景的渲染更為有深度,這樣就能讓舞臺更為立體。另外,在古代戲曲的某些橋段中,可增加小橋流水等意象,借助現代圖像顯示器來顯示,以此來增加作品的文化品格。

對于現代化的戲曲而言,燈光、道具、背景等缺一不可,它們不僅能使情景的渲染更為有深度,而且也能提升表達的內涵,這樣就能讓整個舞臺更為現代化與立體化。因此,柳子戲要順應時代發展的特征,創新舞臺的表現,引入更多現代的科技,這樣才能讓柳子戲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7]。

(二)演員的青春化

柳子戲的變革最終將由年輕人來繼承,不論其劇本與題材,突出的都是情,有男女之情、父子之情、君臣之情等,這也是柳子戲的靈魂所在。青年演員相比老演員更符合現代觀眾的審美,也更能突出戲曲內部的情。而且從另一層面來看,現代年輕人更關注演員的外在,因此可大力引入年輕演員,這樣才會使舞臺上出現更多英俊靚麗的顏容,進而增強柳子戲的吸引力。當然,引入年輕演員并不僅僅是為了其顏值,而是為舞臺注入新的活力與激情。這樣才能有效推動柳子戲的改革。特別是對于年輕人而言,他們對柳子戲較為陌生,視覺沖擊才能帶來更深刻的印象。

目前柳子戲缺少名角,很難找到聲名斐然的代表人物,這也是柳子戲陷入斷層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這一背景下,更是要引入年輕的戲曲演員,一方面繼承老藝術家的表演精髓,另一方面則是讓年輕演員將柳子戲推向國際舞臺。從柳子戲本身來看,目前并不缺少藝術資源,缺少的是繼承者與發揚者。因此,在這一背景下,要讓年輕演員發揮作用,挑起柳子戲傳承的大梁,為其現代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8]。

(三)伴奏音樂的高雅化與交響化

柳子戲屬于古老的東方劇種,所以它具有獨特的東方文化氣息,整體十分優雅。在戲曲的表演過程中,伴奏音樂十分重要,它能更好地襯托唱腔,也為進一步強化舞臺的表現深度。所以為了配合柳子戲的典雅風格,可將伴奏音樂進行改革,用現代化的音樂增強柳子戲的表現張力。

在傳統的柳子戲伴奏中,小三弦、笙和笛子最為常用,但是這些樂器在當代的戲曲伴奏中卻略顯單薄,降低了柳子戲的沖擊力。因此,需對柳子戲的伴奏音樂及樂器進行改革,使其更為高雅化與交響化,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針對這部分的改革,可在伴奏中加入西洋樂器與電聲樂器,用樂器的配合來搭配劇情中的情感。同時,還可改變配器的編排,用復雜多樣的配器形式來突出情感的表達[9]。

總體而言,柳子戲的現代化發展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改革,不僅要保留其精華,而且還要結合時代的特色進行再創作,這樣才能更好地展現柳子戲的內涵,讓其更好地滿足新時代的審美需求。當然,相應的改革與再創作不僅包含上述的幾點,還需要劇作家結合實際進行探索與創新。

四、結束語

柳子戲屬于古老的東方劇種,有著獨屬于中國的特色。但是由于多種原因,柳子戲一度走向落寞。進入21世紀以后,很多傳統的文化重新走進人們的視野,也煥發出了新的光彩,因此柳子戲也可借此進一步的發展,借助改革來迎合新時代觀眾的需求?;诖?,本文從人物心理的深度刻畫、劇本語言的時代化與通俗化兩個方面分析了柳子戲戲曲舞臺的改革措施與方向,也探究了柳子戲現代劇本的創作,希望可以借此給柳子戲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何麗麗.魯西南柳子戲劇團傳承與現狀調查研究 以菏澤、鄆城柳子戲劇團為例[J].中國戲劇,2014(12):64-66.

[2]董雯雯.彭城柳子戲劇團之流變——關于徐州地區柳子劇團興衰的調查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3]鄭文慧.山東柳子戲名家陳媛表演藝術研究[D].山東藝術學院,2021.

[4]周愛華.筆管一舉山河動,正氣長存日月懸——記柳子戲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黃遵憲[J].山東藝術,2020(06):118-127.

[5]蘇冠宇.柳子戲劇目發展變化研究[D].山東藝術學院,2020.

[6]任建思.請君莫忘舊時樂,還看如今“柳枝曲”——柳子戲的音樂形態研究[J].黃河之聲,2019(10):8-9.

[7]張亞楠.淺析柳子戲音樂中笙的伴奏風格[J].戲劇之家,2018(08):58-59.

[8]王雨琳.新時代柳子戲創新發展策略研究——以昆曲發展經驗為借鑒[J].人文天下,2022(05):70-75.

[9]劉紅,殷瑰姣.土家族傳統戲曲的聲腔語境及保護發展——以鶴峰“非遺”柳子戲為例[J].貴州民族研究,2018,39(05):70-73.

基金項目:2023年度山東省傳統文化與經濟發展專項課題“山東柳子戲非遺文化活態傳承研究”(項目編號:L2023C10190278)。

作者簡介:袁楠(1990-),女,山東棗莊人,博士,講師,從事音樂教育、藝術學、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改革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改革之路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改革創新(二)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