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媒體藝術在焦作黃河文化傳承中的應用

2024-04-27 16:45王雨翔
藝術大觀 2024年5期
關鍵詞:數字媒體藝術

摘 要:近年來,弘揚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是越來越重要的話題。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意蘊深刻,焦作黃河文化作為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深刻的內涵和重要地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自信與驕傲。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許多傳統文化面臨著失傳的現象,知名度也在不斷下降,由此可見,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至關重要。當今,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數字媒體藝術應運而生,并在社會眾多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比如VR、廣告設計、動畫等。因此,將數字媒體藝術應用于焦作黃河文化傳承中,不僅有利于拓展傳統媒體的宣傳方式,而且創新了弘揚傳統文化的路徑。

關鍵詞:焦作黃河文化;數字媒體藝術;弘揚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1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4)05-0-03

焦作黃河文化具有豐富的時代精神與內涵,在新時代下,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是傳承中華優秀文化、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保護與傳承焦作黃河文化可以促進民族情感的交融,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豐富精神文明建設。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精神需求也在日益增長,傳統的藝術形式不足以滿足大眾化的多元需求,正因如此,藝術形式與新興的科學技術相融合,緊隨時代潮流,衍生出各種新型的表現形式,以此突破傳統藝術形式的局限性,數字媒體藝術由此而生。作為一種新型的藝術展現形式,數字媒體藝術主要體現在表現方式和傳播類型上的新穎性,呈現出顯著的時代特征,是其社會發展的產物。

一、焦作黃河文化的內涵及重要意義

焦作位于黃河北岸,屬于黃河沿線城市,焦作黃河文化是黃河流域的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以目前來看,對于黃河文化的概念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分析,從廣義角度上看,黃河文化是黃河流域的人民從實踐中創造出來的,其包含了生活方式、傳統民俗文化等,也涵蓋了價值觀念等深層的精神觀念;從狹義角度上看,黃河文化是黃河流域人民深層的精神訴求、理想信念、價值觀等[1]。

焦作黃河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孕育出了豐富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焦作文化是被黃河文化所浸染的“人間色”,它深深地綻放出絢麗的色彩,譬如黃河泥塤、黃河號子、太極拳、龍鳳燈舞、四大懷藥等都誕生于此,這些文化是人們在生活中長期實踐的產物和結晶,充分體現出中華民族的智慧。再從精神層面出發,焦作黃河文化承載了中華民族的諸多精神品格,在新時代中仍持續散發著精神魅力,不斷豐富中華兒女的精神世界。

總的來說,在新時代開展黃河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創新,將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黃河文化在中華文明中占主體地位,其蘊含的精神文明更是激勵中華民族奮力前行的重要動力[2]。

二、數字媒體藝術的概述

數字媒體藝術是一種運用科學技術手段,融合圖形、影像、聲音等元素,與觀眾進行交流互動的新興藝術形式[3]。它將先進的科技手段與藝術元素相融合,創作出了眾多優秀的藝術作品。相比于傳統的藝術形式,數字媒體藝術更注重用戶的交互體驗,增加參與度,提升體驗感,形成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和文化形態。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數字媒體藝術與時俱進,呈現出新的表現形式。根據數字媒體藝術的表現形式,可以將其分為以下三個特性。

(一)技術特性

數字媒體藝術是依托現有的科學技術,借助現今信息通信技術的優點發展而成的,它融合了先進的技術特色,展現出強大的應用優勢,應用在各行各業。依托于數字化技術,數字媒體藝術將想要表達的內容轉化為數字信號,從而實現高效的傳播;基于信息通信技術的支持,數字媒體藝術可以實現數字化平臺,從而推動傳統文化藝術向數字文化藝術的轉變。

(二)藝術特性

數字媒體藝術的應用展現出了強大的現代藝術效果,它將傳統藝術的元素融入其中,在數字化技術的推動下,展現出新型的藝術形式。一方面,相較于傳統藝術,數字媒體藝術形式更為多樣化,呈現效果更為豐富,突破了傳統藝術較為單一的表現形式。另一方面,數字媒體藝術是對傳統藝術的繼承與弘揚,它不光體現出傳統的藝術元素,還將靜態藝術轉化為動態的藝術形式,具有豐富的動態特征,更符合人們追求多樣化的精神需求。

(三)交互特性

數字媒體藝術不單是一門藝術,還可以被定義為一門新型技術,其可以依托新媒體終端,以多種形式呈現藝術效果,且更注重人們的體驗感與參與感。在呈現的過程中,可以實現人機互動,比如與產品之間的互動交流,并直接得到互動反饋,也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

三、數字媒體藝術傳承焦作黃河文化的創新性分析

數字媒體藝術作為當下較流行的藝術形式,它的出現突破了傳統的藝術形式,推動藝術走向多元化和多樣化。結合焦作黃河文化傳承發展的現狀,目前仍是以傳統的弘揚方式為主,傳承方式需要進一步多樣化,而數字媒體藝術作為新興的藝術形式,在焦作黃河文化傳承應用中還尚少,因此將數字媒體藝術應用在弘揚傳承焦作黃河文化中,可以豐富傳承的方式,并順應現代的審美趨勢,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從而實現創新型的文化傳承路徑。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改變傳統的傳承弘揚模式,營造新型的文化傳播方式

對于焦作黃河文化的傳統弘揚模式而言,是較為局限和單一的,根據現狀,弘揚傳統文化的方式主要以電視廣告宣傳、博物館展覽、非遺傳承人表演等為主,這些宣傳方式受眾群體較少,宣傳效果也較為局限。數字媒體藝術的出現,將會改變傳統的宣傳方式和宣傳效果,它不僅將傳統意義上的視聽覺、觸覺元素融入其中,還與虛擬藝術元素相融合,實現了現代藝術作品的時尚感與科技感。傳統的實體藝術元素繪畫、剪紙、雕塑等作為藝術創作的元素,與虛擬藝術元素人工智能、VR技術等相融合,從而可以營造出一個新的數字空間,更加迎合當代眾多消費群體的喜愛,觀眾可以更加直觀地接受和理解其傳達的文化信息,順應新時代人們的審美需求,達到受眾面廣泛的文化傳承效果。

(二)文化與生活相聯系,新的文化傳播方式有助于增強文化自信

科技的進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多元化的體驗,現今依托于數字媒體藝術,動畫作品、廣告、游戲等也發展得越來越好,受到諸多人的喜愛。比如,近些年我們國產動畫的崛起,出現了很多優秀的動畫作品,以《大魚海棠》為例,從動畫的入場到整個動畫的主故事線畫面,是以“福建土樓”為元素的動畫造型,再搭配上紅色的燈籠元素,福建傳統民居建筑特色非常明顯,給予了觀眾非常深刻的印象,即使在動畫播放結束后,也對“福建土樓”的形象念念不忘。除此之外,此動畫融合了神話傳說、傳統音樂、國畫等具有濃郁中國風情的文化元素,讓觀眾深刻感受到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魅力。由此可見,基于數字媒體技術,將焦作黃河文化元素融入動畫、廣告、游戲等領域中,既保留了其文化價值,又能吸引青年群體的注意,讓他們更好地深入了解焦作黃河文化,從而能夠提升其文化認知水平,也能夠更好地傳承和保護黃河文化,有助于增強文化自信。

(三)順應時代要求,有助于焦作黃河文化可持續發展

焦作黃河文化因受傳統的弘揚模式的影響,受到了一定的傳承局限性,一方面,焦作黃河文化的傳統傳承方式有限,受眾群體較少,主要以老年人為主,導致有關焦作黃河文化的知名度較低;另一方面,焦作黃河文化的傳承發展還需一定的技術支持,僅靠一些非遺傳承人的宣揚是不夠的,尤其是要引起年輕群體的重視,在此形勢下,數字媒體藝術的加持將會改變此現狀,結合數字媒體藝術,可以更進一步挖掘焦作黃河文化的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如文創產品設計、廣告設計、VR技術、動畫電影等。這些新技術與傳統文化的融合將會使文化優勢帶來經濟效益,順應時代的發展,從而實現文化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四、數字媒體藝術在焦作黃河文化傳承中的應用路徑

(一)基于數字媒體藝術創新焦作黃河文化的傳承方式

目前,通過對焦作黃河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現狀分析,顯示出焦作黃河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方式面臨著困境,尤其是青年群體對黃河文化的認知度較為不足,無法更好地參與到焦作黃河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中。由此可見,現今更需要依托數字媒體藝術來實現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數字媒體藝術不僅在宣揚非遺文化方面發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還可以將非遺文化與數字媒體藝術相結合進行創造性設計,以此實現符合時代發展和公眾審美的需求[4]。焦作黃河文化作為黃河流域豐富的非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需要依托數字媒體藝術來實現焦作黃河文化的傳承。數字媒體藝術的優勢在于可將焦作黃河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轉化為具象的圖文、視音頻等形式,進一步拓展了文化呈現的形式,具有多樣性和數字性的特點,有效地打破了傳統傳播方式的局限性,更有助于文化傳播。如今,數字媒體藝術依托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平臺發展得飛快,基于此平臺,可將焦作黃河文化與其相結合,逐漸加大文化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來了解傳統文化。例如,“黃河泥塤”作為焦作黃河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屬于焦作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非常具有藝術代表性的非遺文化之一?!包S河泥塤”如今主要通過非遺傳承人的泥塤介紹、泥塤制作、泥塤吹奏等形式來宣傳其特色,僅僅依靠非遺傳承人來將此文化傳承下去是非常有限的,為了能更好地傳承與弘揚黃河泥塤文化,可依托數字媒體藝術對其進行文化的宣傳與傳承,通過短視頻、網絡直播、動畫電影等多種形式來進行推廣,在公眾較多的平臺進行展示,引發公眾的興趣,從而吸引公眾的注意力,提升對黃河泥塤文化的關注度,實現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二)基于數字媒體藝術展開焦作黃河文化的相關設計

為了增加焦作黃河文化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可借助數字媒體藝術,展開焦作黃河文化相關的設計,以此來迎合新時代大眾群體的多元化需求。例如,可將焦作黃河文化制作成動畫電影、短視頻等形式,線下在文化館、科技館、博物館內播放展示,線上在互聯網和多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接著,為了提升觀眾的體驗感與參與度,還可設計一些焦作黃河文化的知識闖關小游戲,在以上三館中進行展示,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更進一步體驗焦作黃河文化的魅力。再接著,通過與VR技術相結合,人們可通過佩戴VR相關的設備,來全程體驗在虛擬的焦作黃河文化展覽館中漫游,增加了參與感與互動感,以此來深度感受其文化的底蘊。最后,將黃河文化元素運用在文創產品設計中,設計出一系列的文創產品,如包裝、插畫、明信片、海報等,同時也帶動了諸多衍生品的發展,與我們的生活相聯系,在生活中得到了諸多應用,更好地推動其文化的傳承發展。

(三)基于數字媒體藝術增強公眾對焦作黃河文化的保護意識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數字媒體藝術也在不斷發展,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聯系,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數字媒體藝術與焦作黃河文化的巧妙融合,使其文化以多樣化的形式呈現,讓更多的社會公眾引起重視,加入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中,從而增強對焦作黃河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意識。例如,依托數字媒體藝術的交互性,在公眾號、短視頻、微博等平臺,將焦作黃河文化融入其中,以小動畫、廣告、游戲等諸多形式擴大宣傳,吸引更廣泛的受眾,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人們傳承和保護傳統文化的意識,尤其是讓眾多青年群體在無形中領略焦作黃河文化的魅力,自覺地加入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中。

五、結束語

經過上文的分析,在對焦作黃河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中,數字媒體藝術的應用可謂是一種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通過與焦作黃河文化的結合,不僅豐富了文化傳承方式的多樣性,也擴大了文化受眾群體,以更多創新的方式讓公眾去了解和感受其文化的魅力。與此同時,基于數字媒體藝術,也可對焦作黃河文化進行有效的保護和數字化存儲,為將來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隨著數字媒體藝術的不斷進步,在未來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帶來更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高升.黃河文化的價值意蘊及其保護傳承弘揚路徑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20(05):98-101.

[2]田雙雙,蔡威熙,蘇百義.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及保護、傳承和弘揚路徑探尋[J].社科縱橫,2023,38(04):122-126.

[3]汪永亮.數字媒體藝術助推文化傳播[J].文化產業,2023(19):49-51.

[4]席晶.數字媒體藝術在非遺文化傳承中的應用[J].玩具世界,2023(05):100-102.

基金項目:焦作市2023年度黃河文化研究專項課題“數字媒體藝術在焦作黃河文化傳承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74)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雨翔(1995-),男,河南焦作人,碩士研究生,助教,從事藝術設計研究。

猜你喜歡
數字媒體藝術
VR與AR技術對數字媒體藝術的影響
淺談傳統水墨藝術在數字媒體藝術作品中的應用
數字媒體藝術與少兒美術教學概述
數字媒體藝術在金華古建筑保護中的運用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校企合作模式中的潛在問題和對策分析
新媒體時代CDIO理念下的畢業設計教學改革探索
試論數字媒體藝術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作用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校企合作模式中的潛在問題和對策分析
數字媒體藝術與平面設計的關系
論數字媒體藝術教育中專業方向細分的必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