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范類高校音樂美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2024-04-27 01:15丁靜
藝術大觀 2024年5期
關鍵詞:美育音樂

摘 要:美育教育是指,通過培養人們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讓人們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美育教育的定義分“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美育教育專指“藝術教育”,其一般定義為“美感教育”“審美觀和美育素養教育”等;廣義的美育教育是指“將美學原則滲透到各科教學后形成的教育”。筆者認為,廣義的美育教育概念更加準確。

關鍵詞:師范類高校;音樂;美育

中圖分類號:G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4)05-0-03

一、美育教育的前提和意義

(一)美學與美育教育的關系

美育教育的前提是以美學理論作指導,美學屬于哲學門類,我們先不在這里討論。就美學對于美育教育的影響而言,沒有美學思想做前提的美育教育,就是沒有實際意義的教學活動。因為在很多哲學家的論著中,提到有關美學問題基本是建構在對人類審美欣賞和審美創造性活動研究基礎上展開的。審美欣賞和審美創意均屬于美育教育范疇。由此,美育教育也是美學理論的一種實踐形態。

美學自誕生之日,可以就說沒有非常清晰和穩定的學科內涵,這種不穩定讓美學專業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可以融入和體現在很多學科。很多人認為,美育教育就是綜合藝術教育,但事實上具有美學思想的美育教育可以融入各種各樣的學科教學。如果沒有美學思想做支撐,單一地強調美育教育,并強行融入藝術以外的學科進行美育教育,這種教學過程就如沙堆上建塔——缺乏基礎,也就是在教學內容方面沒有連接的基礎。但這一點又說明美學思想的開放性,讓美學思想具有很強的“自由性”,因為任何學科都可以結合自身學科特點而找到學科美學特點。美學思想是所有學科在進行專業范疇研究時,不可規避的一個共識。有了這個前提,結合專業知識展開美育教育就是有的放矢的教學行動了[1]。

(二)藝術教育對于美育教育的意義

黑格爾說:藝術美高于自然,因為藝術美是由心靈產生的。判斷藝術是否美的問題,需要人類的感性認知。人有兩大心智能力,一個是理性,一個是感性。提升感性認知最好的途徑就是學習藝術,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感性認知積累越豐富,成年后抽象邏輯思維和宏觀把控能力越強。感性意識豐富與否,與藝術學習有著密切關系。感性認知是片面的、個體的、外在的。感性認知就是精美的畫面,或者優美的舞姿,或者美妙的嗓音,還有朗朗上口的旋律,這些都會給欣賞主體第一時間留下深刻印象。這種通過感官聽覺和觀看所產生的“美”或“不美”的判斷,就是感性認知,還有通過參與活動獲得的感性認知。

藝術是培養感性認知最有效的途徑。藝術欣賞的過程就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建立在藝術審美基礎上的教育,對人心靈具有引領的作用,讓人在藝術世界里得到精神的洗禮。席勒說:“要使感性的人成為理性的人,除了先使他成為審美的人,沒有其他途徑”。

一個人通過藝術學習,了解自然萬物、了解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自然萬物的關系,在這個自我認識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自我完整的審美意識,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擁有了自己的審美觀點和美學思想。每個人因其自身的學習和認知能力而異,藝術學習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審美意識也不盡相同。但是通過藝術學習,形成自己的審美意識和美學觀點后,人會把自我的美學觀點帶到生活、工作當中,并把這種美學思想在生活和工作中不自覺地體現出來,并對其產生各種影響,所以藝術學習是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徑,也是最具有大眾認可度的一種教學途徑[2]。

(三)中國古代美學思想和悠久的美育教育

古代思想家重視詩禮樂,他們認為通過美好積極的詩禮樂可以培養和提升人的道德品質。樂則指讓感官愉快,與倫理性的感官情感相聯系,意思就是音樂可以打動人心,讓聽音樂的人感到快樂。同時,聽音樂還可以凝聚人心,進而整合社會力量。

我國從春秋時期就逐步形成了禮樂并重的教育體制,并且還是一個以藝術和美作為教育主導思想的國家。所以我國的美育教育歷史悠久,尤其音樂教育在美育教育中所占地位極高。

二、美學思想在師范類高校美育教育中面臨的問題

在中小學階段開設美育課程是我國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的體現;在大學階段開設是健全大學生人格,豐富學生精神世界的體現,但是美育的教學過程和結果是差強人意的??赡苡腥藭娬{教材問題,有人會說課程設置問題,有人會強調環境的問題等,甚至還有人認為美育教育等同于藝術教育。就筆者個人多年從事高校美育類音樂欣賞課程教學經驗而言,問題應該還是在師范類高校美育教學思想方面。

首先,美育課程是一個類別課程名稱,課程針對非藝術類學生的藝術修養提升,并不是專指某個藝術類課程。美育課程是五育并舉當中的一個教育任務和教育目標,美育課程類別中設置很多的藝術課程。所有課程都是要讓學生感受到美、體驗到美、欣賞到美,從而培養學生美的意識、美的理想和美的品格。

其次,師范院校的教學任務和目標是培養合格的教師,為國家的教育事業輸送專業人才。美育課程是與學生的專業課相配合的,培養大學生既要具有專業知識技能,又要有良好的人文素養、藝術修養和高尚品質,尤其是師范院校的學生肩負著為國家培養現代化建設人才的重任,他們更應具備在進入中小學進行富有人文情懷的教育工作的能力。所以師范類院校的美育課程既要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和人文素養,還要努力做到與其他學科銜接,讓學生從美育課程中體驗和感受到藝術美。因此,美育課程中要引導學生挖掘自己本專業所存在的美和美學思想。通過美育課程中的藝術課程形成學生自己的藝術審美觀,提升藝術審美,拓寬藝術視野,進而培養學生的優秀道德品質,激發學生的創新和創作能力[3]。

在明確了課程概念和師范院校的教學目標后,筆者以自己教授的西方音樂欣賞課程為例,來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師范院校的美育課程要挖掘音樂作品的美學思想。西方音樂欣賞課程基本延續西方音樂發展脈絡展開講述。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一直都有優秀的音樂作品問世,通過介紹西方音樂作品,也可以找一些有共同特點的中國作品介紹給學生,但是任何作品和作曲家的介紹都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太過于專業的知識既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生興趣,更不能達到美育教學的目標。

(1)明確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以歐洲古典音樂藝術欣賞課為例,這門課程在很多高校都有開設。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對于作品、作曲家和創作背景等知識也都有詳細介紹和講解,但大家基本就停留在不同時期音樂風格、不同作品所代表的創作風格特點等內容上,忽略了真正要關注的美育課程下的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美育課程的教學對象是非藝術生,教學目標是通過藝術課程學習健全學生的人格、提升學生的思想品格,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等。先明確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再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教學效果就會發生很大變化。

要從根本上改變教學結果,教學過程中必須以美學思想作為支撐。在以“真善美”為核心的音樂欣賞課中,教學內容就像一串精心串聯的珠鏈,從開始到結束都圍繞一個明確的中心,這個中心通過介紹音樂作品和作曲家,向學生既展示了音樂的美,還將作品和作曲家的創作理念與音樂美學的“真善美”理念相結合。比如,學習和賞析浪漫主義時期肖邦的音樂作品,教師在介紹了肖邦的成長經歷、創作風格和代表性作品之后,就要講明肖邦的創作美學思想是對祖國和民族音樂的熱愛,這種美學思想也是激發肖邦在鋼琴演奏和創作上進行創新的動力。再如,作品《春節序曲》,作曲人憑借著對在延安時的生活體驗,還有對中國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創作完成這一人們家喻戶曉的作品。這首作品的美學思想也是愛國情懷。教師挖掘作品背后的創作美學思想,不僅讓學生看到了作品深層次的美學內涵,也讓音樂欣賞體現了美育教育有關于“美”的教育[4]。

(2)音樂欣賞課程教學內容不能僅限于欣賞音樂。師范類高校的音樂欣賞課程也可以擴展到芭蕾舞配樂、紅色電影音樂配樂、配樂詩朗誦等多種形式。只要有音樂存在的藝術形式都可以考慮介紹給學生。美育教學體系下的音樂欣賞課程在內容上不需要過于專業化。激發學生對于音樂藝術的喜愛和興趣,才能逐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學生在大量而形式多樣的藝術欣賞中,才能逐漸形成健康的自我審美意識,學生才可以判別美與丑、良善和邪惡、無私和自私等思想意識和行為意識。所以音樂欣賞課也要盡可能多地囊括其他的一些藝術形式,豐富課程內容的同時,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與音樂相關的藝術形式,以培養和完善學生的自我審美意識。

在音樂欣賞課中,教師也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領會和感受作品的美。教師可以制作部分紅色音樂作品,如《春節序曲》主旋律、《黃河大合唱》的典型主題,以及電影《上甘嶺》配樂《一條大河》等,引導學生參與學唱這些作品,親身體驗作品中民族音樂之美,并通過這些作品深刻感悟祖國的優秀藝術遺產與堅毅的歷史精神。通過學唱這些優秀音樂作品片段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力,進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2.音樂欣賞課程要符合時代要求,展示時代美感。美育教育不僅要讓學生從藝術課程學習中感受和領悟到美,更要感受到國家日新月異的發展和以生態保護為前提的經濟發展,音樂欣賞使學生在精神上得到了愉悅和放松。美育教育要緊跟時代發展,將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通過音樂藝術拓展對自然和世界的認知;從音樂家的堅定追求中悟到對真我的探索;在民族音樂作品中體會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深厚情感。因此,音樂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審美的培養。

3.音樂欣賞課程中要體現出積極向上的內容,因為現在的大學生面臨學業和就壓壓力。許多學生可能會因為關注個人的得失而產生心理焦慮。在音樂欣賞課上,教師應通過講解音樂作品的積極思想和分享作曲家的奮斗故事,來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不懼困難的頑強精神,以及對家國的責任感。同時,音樂課程要根植于現實生活。音樂欣賞課作為美育的一部分,旨在通過藝術的魅力來美育人,但其內容還要盡可能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教師應精心選擇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音樂作品,引導學生從中感受自然與生活之美。

4.借助互聯網資源,進一步豐富美育教學內容? 當前是一個網絡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音樂欣賞課程也應結合網絡上的音樂、視頻等資源進一步擴充課后欣賞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通過網絡認識并體驗更多不同形式的美,進而讓學生形成自我審美意識。音樂欣賞課程是高校美育的一部分,目前課程內容依舊由任課教師個人掌控,而且上課時長和內容都有限制,僅靠課堂講述內容是不足以幫助學生形成較全面的審美意識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讓他們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再學習。另外,網絡上有很多古典音樂、中國音樂作品等,尤其有些網站還可以下載這些音像資料。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需求,建立音樂欣賞資源庫,然后把這些音像資料推送給學生,以拓展學生藝術欣賞的形式和內容,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進而配合課堂教學內容更好地完成美育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陳靜婧.美育視野下基礎音樂教育的跨界與融合——以福建省中小學美育改革創新優秀案例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20(08):41-43.

[2]侯霍玉.從現象學美學探微美育的內涵與向度[J].新美域,2022(04):112-114.

[3]王福陽.美育與藝術教育的是與不是——辨析當前學校美育的幾個模糊認識[J].學術評論,2016(06):54-60.

[4]劉爽,毛榮.試談儒家音樂美學思想——以孔子樂舞觀為例[J].戲劇之家,2021(23):56-57.

基金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院“十三五”規劃項目2020年度一般課題“互聯網+帶給師范類高校美育教學改革的契機”(立項號:GS【2020】GHB4681)。

作者簡介:丁靜(1975-),女,甘肅蘭州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從事西方音樂史、大提琴表演與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美育音樂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奇妙的“自然音樂”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音樂從哪里來?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師
音樂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