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務驅動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2024-04-28 12:11生霞李金慧
甘肅教育 2024年7期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運用策略定義

生霞 李金慧

【摘要】任務驅動法是一種培養學生能力的教學方法。經過各國教育家的不斷探究,其理論和實踐進一步走向成熟,而我國對任務驅動法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文章從任務驅動法的定義入手,梳理了任務驅動法的發展歷程,探討了任務驅動法的價值,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以期進一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提高自身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任務驅動法;定義;價值;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4)07—0090—04

近年來,隨著語文教學的深入改革,任務驅動法逐漸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并被運用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但在一線的教學中,相關的實踐研究及理論研究都較為匱乏。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踐行新課標所提倡的相關理念,筆者結合教學經驗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任務驅動法的定義及其發展歷程

任務驅動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定一個或多個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情境任務,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自主思考,主動尋求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水平、合作本領和語言才華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對任務驅動法的研究最早是從維果斯基開始的。而英國教育家Prabhu在20世紀80年代進行了最早實踐,他也被認為是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第一人。Prabhu在印度進行了一個實驗,從中他總結出學習過程是在已有的資源中,經過自主思考,從而得出結論的一個過程。之后在Prab? hu研究的基礎上,David Nunan認識到最重要的是任務的設計,因而提出運用任務驅動法要遵守腳手架原則、情境真實的原則等[1]。Jane Willis進一步探索,他提出任務驅動法教學應分為前任務階段、任務中階段和任務后階段。20世紀末,任務驅動法才逐漸被我國學者所熟知,并被運用到一線教學中去。而我國對任務驅動法的研究主要可分成三個階段:1.起步階段。在此階段,我國學者對任務驅動法的了解還很陌生,因此,他們的論文大多是對國外此教學研究文章的翻譯,只停留在表面階段,并未深入結合我國國情。2.發展階段。在此階段,學者們對任務驅動法的研究進一步深入。不僅發表的文獻數量上有很大提高,而且關注的領域也不再局限于語言教學上。于2001年發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由此,我國對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研究達到了高潮[2]。3.深入階段。在深入階段,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領域則更加廣泛。它不斷向中等教育方向延伸,例如趙文濤的《“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但也有一些學者針對某一具體任務問題進行了研究,例如姜豐《高中任務驅動型材料文審題立意策略研究》,這種研究也只是以對作文的研究為主,而在文言文、古詩文等閱讀教學方面的探索較少[3]。

二、任務驅動法的研究價值

(一)有利于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

高中語文教師教學任務更加艱巨,因而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任務的設置中也要提出富有挑戰力和創新性的任務及任務群,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引導學生對文章進一步理解,挖掘文章中蘊含的知識點,從整體上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同時,教師也要有啟發性思維,在任務驅動教學中,教師要懂得如何將學生思考的方向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要學會啟發學生,讓學生自主思考,并結合相關文章、知識,讓他們在任務框架的引導、支持下完成思維的發展和知識點的建構。此外,教師還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要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勇于質疑他人的觀點,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再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設置出不同等級的任務,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4]。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語言、思維、文化、審美這四個方面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它們的關系交錯復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務驅動法在高中語文課堂中,強調讓學生通過有啟發性的問題,將多方面的要求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在強調發展語文核心素養的同時,引導學生關注語文學科的變化。因此,無論是情境任務的設置,還是教學目標的選擇,都要以學生為主體,并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能力為目的,圍繞如何真正讓學生學到知識而展開[5]。

(三)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優化

一堂好的語文課,一定離不開教學目標的設定。那么,如何設計好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就顯得尤為重要。在21世紀初,教育家們提出了三維目標,因此,一線教師紛紛學著將三維目標運用到課堂教育中去,但由于一線教師對三維目標的了解不深,缺乏理論支撐,不了解三者之間的關系和實際操作的具體要求,導致三維教學目標的理念與內涵割裂開來,而任務驅動法則能將其整合在一起,不僅能達到較好的效果,也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三、任務驅動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任務驅動法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隨著全民閱讀活動的提出,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意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新課標也明確提出要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但一些文章由于內容較深刻,許多學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內涵,這時,教師便可借助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尊重學生差異及認知水平的條件下,根據教學目標明確一個學習任務,靠任務帶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與積極性,以達成教學目標。但從近年來的高考來看,高中所選擇文章則很少直接呈現教材中的內容,很大程度上是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教師要教會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點,更要教會學生理解文章、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方法。

1.優化閱讀策略,增加文化內容。根據近幾年的高考閱讀材料來看,閱讀文本的選擇越來越傾向于多樣化,因此,逐漸擴大學生的閱讀廣度及寬度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為學生選擇閱讀材料時,不僅要充分考慮學生當下的閱讀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審美意識,注重文化的參與。在高中語文新課標中,專家設置了中華傳統文化專題、中國革命傳統作品專題,這其實就為教師在文化方面的教學提出了要求。作為教師,要選擇不同時期的文化作品,引導學生分析文章,體會作品中的精神價值。比如,我們可以針對文章的內容,讓學生概括文章大意,或者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寫在閱讀積累本上,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上課后,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進行發言交流,每個發言的小組可獲得一次特權獎勵。如此一來,不僅能擴大學生的閱讀面,還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讓他們愛上語文學習。

2.設置任務多樣化。教師要根據不同的閱讀文本及學生的閱讀情況設置不同等級多樣化的閱讀任務。英國學者Willis將任務分成了六大類,分別是分享型任務、解決問題型任務、比較型任務、項目型任務、列舉型任務和排序分類型任務。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不同類型的任務。例如,教師在講解《念奴嬌·赤壁懷古》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蘇軾壯志難酬的情感,可以讓學生找出蘇軾和周瑜之間的不同點。周瑜在24歲時便身居高位,可蘇軾47歲時仍然不得志;周瑜生活幸福,家中更是有嬌妻小喬,而蘇軾生活不幸,其妻早亡;周瑜外表英俊,可蘇軾卻是早生華發;周瑜少年得志,功成名就,可蘇軾卻是功業未成。通過比較,蘇軾的痛苦更是可見一斑,借周瑜的得志,突出了自己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苦悶。通過對周瑜、蘇軾的比較,學生從多角度了解了蘇軾,對古詩主旨有了更深刻的見解。除此之外,教師較常用到的是分享型任務,例如在優秀文章閱讀分享活動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或撰寫文學短評,這就要與高考閱讀題型相聯系,此種任務不僅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見解,思考社會現象背后的東西,還可以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而解決問題型任務,在教師教學中也較為常見。例如,學生在閱讀散文時,教師可設置“本文的線索是什么?在文中有何作用?”再如,在小說閱讀中,可設置“作者是如何描寫人物形象的?”等問題,這樣學生就能在解決問題中讀懂文章,體會其中的思想主旨,從而提高閱讀水平及表達能力。同時,教師還要基于學生的不同水平,設置不同等級的任務,如學習能力差一點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做一些歸納、概括的題目;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讓他們深挖文本背后的意旨,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

3.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任務驅動法的教學分為三大部分:任務前、任務中和任務后。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任務的完成過程,還要及時地做出評價,充分體現教學評一體化,要改變傳統的只重視結果的教學模式,要對學習的準備過程、結果作出評價,預估學情,評價學生的學習方法及學習態度。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做出反饋,適時調整學生的學習策略,讓學生成功達到教學目標。同時,教師要意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讓他們自己注意到不完善之處,才能更好地改進。因此,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評價自己,而他們評價的過程也是不斷改進的過程。為了讓他們知曉評價的重點,教師可以幫助他們設置評價量表,在評價量表的幫助下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任務驅動法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古詩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教學中不可忽略的一環。在部編版新教材中,每本教科書的最后一個單元就是古詩誦讀單元。據統計,高考必背60篇文章中有39首古詩,由此可見古詩教學的重要性。

1.以專題形式開展教學。專題教學作為單元教學及單篇教學的綜合,在高三年級的教學中逐漸呈流行趨勢。專題教學具有綜合性、體系化的特點,可以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總結規律。對此,我們可以選擇將同一類型的詩歌放在一起對比學習,從而總結規律,尋找異同點。例如,我們在選取懷古詩專題時,可以結合《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兩首詩進行分析。我們要明晰這兩首詩所蘊含的情感及手法,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在此過程中給學生設置任務,讓他們學會在對比中總結懷古詩所表達的情感及所用的手法。

2.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小組合作其實是一個獨立思考又合作探究的過程。首先,我們可以設置一個或幾個簡單的任務,讓學生自主思考,鍛煉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此時的任務相對簡單。之后,任務難度有所上升,可以先提出自己在學習詩歌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大家一起幫忙解決。之后,小組長可以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分配難度不同等級的題目,先自主思考,然后大家一起交流,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這樣對詩歌的內容就會有進一步的理解,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勇于質疑,提出不同的見解。最后,小組推選一人將自己組的成果在全班進行匯報,其他小組認真傾聽,做好記錄,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在對比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彌補不足。待小組學生展示完所有知識點后,如果發現知識比較零散,需要整合,教師便可進一步引導學生回顧此類詩歌,總結規律。待學生總結規律后,教師再設置相似類型的題目,學以致用,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

3.設置多元評價體系。傳統的課堂教學存在很多問題,為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可以設置“目標引領+任務驅動”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顒臃绞蕉鄻踊?,評價方式多元化。例如,可以通過“今天我是主講人”“抽簽大比拼”等活動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進而對學生活動中的表現作出評價。

總之,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中語文一線教學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它作為學生學習的“腳手架”,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生的實踐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教學方法,需要廣大教師不斷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張青.任務驅動法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

[2]王永霞.任務驅動法在高中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黃岡:黃岡師范學院,2018.

[3]王曉丹.任務驅動法在初中現當代散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合肥:合肥師范學院,2022.

[4]丁思琦.任務驅動法在高中語文小說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3.

[5]陸娟娟.“任務驅動法”在高中古代詩歌教學中的應用探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22.

編輯:郭裕嘉

猜你喜歡
任務驅動法運用策略定義
“合理情緒療法”在引導學生交往行為中的運用
膠囊劑的制備課程教學設計
漫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勵學生的重要意義
運用法治思維做好秘書工作
物流運輸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任務驅動法在土木工程測量教學中的應用
游戲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任務驅動法在車工教學中的應用
成功的定義
修辭學的重大定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