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工程教育中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銜接芻議

2024-04-29 00:44陳旭東李星劍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3期
關鍵詞:工程教育產業鏈

陳旭東 李星劍

基金項目:2023年度民進河南省委會參政議政調研課題“職業教育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銜接機制研究”(編號:HNMJ23SH10)

作者簡介:陳旭東(1987— ),男,河南機電職業學院人文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工商管理;李星劍(1986— ),男,河南機電職業學院體育健康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帶來了更多的高技能人才需求。為更好地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有效銜接,需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文獻分析法、觀察法等探討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銜接的體制機制,以工程教育為抓手,從側重培養應用型人才、創新實訓模式、落實“三融”教育、推動工程教育發展等方面促進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銜接。

關鍵詞:人才鏈;產業鏈;工程教育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人才成為產業發展的戰略資源。為適應新時代產業發展需求,高校必須高度重視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之間的聯系,促進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良性互動。

一、我國人才鏈與產業鏈發展現狀

(一)我國人才鏈發展現狀

人才鏈是指人才的培養、流動、配置和使用的全過程,是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科技論文產出和專利申請量均位居世界前列,人才結構不斷優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復合型人才比重逐年提高。

然而,我國人才鏈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問題。一是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尤其是高端領軍型、緊缺急需型、基礎支撐型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關鍵領域的人才缺口較大。二是人才質量與國際水平仍有差距。尤其在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還有待提高。三是人才激勵機制不健全。對科技創新、社會服務、基層工作等領域的人才激勵措施不夠,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高。四是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銜接不緊密,職業教育與社會需求不匹配。

(二)我國產業鏈發展現狀

產業鏈是指由一系列相互關聯的產業組成的鏈條,包括上游的原材料供應、中游的加工制造和下游的產品銷售等。我國產業鏈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較為系統的布局,具有強大的規?;a能力和完善的產業配套能力,擁有一批支撐帶動能力強的產業基地和先進制造業集群。尤其在電子信息、軌道交通、高端船舶、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現代農業機械、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實現了關鍵技術的突破。

一是結構日趨完善。涵蓋從傳統制造業到高新技術產業各領域,如電子信息、汽車、機械、化工、紡織、農產品等。二是水平不斷提升。通過技術創新、品牌建設、質量管理等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和核心競爭力,如華為、小米、寧德時代、比亞迪等知名企業。三是布局日益優化。通過區域協調、產業轉移、對外開放等策略,實現了產業鏈區域均衡化和國際化,如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經濟區。四是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通過政策支持、科研投入等推動了產業鏈的技術進步和模式創新,如5G通信、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

二、當前人才鏈與產業鏈銜接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鏈與產業鏈信息不對稱

1.人才需求方。具體表現在對人才的需求不具體,對人才的需求與產業實際情況不匹配,招聘難度大,人才流失率高,人才培養成本高。

2.人才供給方。具體表現在對產業鏈中的創新需求缺乏了解,對創新需求的變化反應不夠靈敏,導致培養的人才與市場需求不匹配,人才就業率低。

3.人才本身。具體表現在對自身的能力和職業發展方向不明晰,對產業鏈提供的就業機會和發展前景缺少了解,職業發展能力受限。

(二)產業鏈創新需求與人才培養脫節

1.人才培養模式理論化、模式化。職業教育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往往與產業鏈創新需求不符合,不能及時體現市場變化和技術進步,職業教育培養人才的知識結構、技能水平與產業鏈創新需求不匹配。

2.人才培養模式固化,缺乏靈活性和多樣性。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往往局限于某一專業領域,忽略了產業鏈創新需求的多元性和復合性,不能培養出具有綜合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跨學科、跨領域、跨行業的職業教育人才。

3.人才培養模式封閉、孤立,缺乏開放性和協同性。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往往與產業鏈創新主體分離,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機制,不能充分利用產業鏈創新主體的資源和優勢,也不能為產業鏈創新主體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務。

(三)缺乏有效的產業鏈創新人才引進與培養機制

1.人才需求與供給之間存在結構性矛盾。產業鏈創新要求人才不僅掌握專業技能和知識,還需要具備跨學科、跨領域、跨行業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高校與產業鏈創新主體之間的合作缺乏有效的協調互融,導致雙方的需求和利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2.人才引進與培養機制不夠完善。在人才引進方面,缺乏特色鮮明的激勵和保障機制,很難吸引到優秀的創新人才。在人才培養方面,缺乏與產業鏈創新相適應的教育體系和課程體系,傳統的校企合作模式難以適應產業鏈創新發展的多元化需求。

3.人才引進與培養缺乏協同機制。我國產業鏈創新人才在引進與培養方面,缺乏政府、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行業等方面的協同配合,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機制,導致信息不夠流暢,需求不夠通暢,合作不夠順暢。同時,高校與產業鏈主體的合作效果缺乏有效的評估和監督機制,合作成果難以量化和評價,不能及時發現和解決合作中出現的問題。

三、實施工程教育模式,創新銜接人才鏈與產業鏈

工程教育是一種以工程實踐為核心,以工程思維為指導,以工程能力為驅動,以工程項目和人才“雙交付”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只有健全和完善工程師人才培育路徑,注重系統性和有效性,才能全面提高人才的職業素質,共同助力“智造強國”建設。

(一)側重培養應用型人才,滿足產業鏈創新需求

高校要緊貼產業發展需求,培養具有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具體從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調整優化,與產業鏈創新需求保持一致。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如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

(二)創新實訓模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技能水平

高校要突出實訓教學的地位及作用,創新實訓模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技能水平。加大對實訓基地、實驗室、工作坊的投入和建設力度,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實訓資源和實訓平臺。同時,改革實訓教學方式方法,如采用項目驅動式、任務導向式、案例分析式教學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工程思維和工程能力。

(三)落實“三融”教育,搭建產業鏈創新平臺

高校要積極與企業、行業尋求合作,落實“三融”(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教育,實施校企聯合培養、定向培養等,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得到鍛煉和指導。同時,也要廣泛參與企業、行業安排的技術開發、技術轉移、技術服務等項目,讓教師和學生參與產業鏈創新全過程,提升教師和學生的研發能力和水平。

(四)推進工程教育,促進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銜接

借鑒國內外先進的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如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PBL(Problem-Based Learning)、EIP(Engineering Innovation and Practice)等,構建以工程為核心、以項目為載體、以問題為導向、以創新為目標的教學體系。同時,加強對工程教育質量的監測和評估,如參與國際工程教育認證、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認定等,提升工程教育的國際化水平和社會認可度。

四、高職院校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銜接的相關做法

近年,一些高職院校積極探索工程教育模式,取得了一些先進的經驗和做法。河南機電職業學院以建設一流創業型大學為引領,歷經“三式一型”“三融四境”“線場模式”等階段,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雙交付”工程教育模式,實現了工程教育化、教育工程化,在辦學模式方面的探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貢獻了“機電智慧”和“機電方案”。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以“互聯網+”為引領,打造了“互聯網+智能制造”“互聯網+智慧城市”“互聯網+智慧農業”等產教融合平臺,與企業共建了一批工程實訓中心和工程實訓基地,培養了一批具有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青島職業技術學院以“工匠精神”為導向,構建了“雙師型教師+雙證書學生+雙創平臺”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與企業共同研發了一批工程教育課程和工程教育教材,培養了一批具有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3-07-05).http://www.moe.

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307/t20230705_10

67278.html.

[2]張其仔.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新進展、新挑戰、新路徑[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1).

[3]蘇娟麗,王琦.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2(30).

責編:勉 耘

猜你喜歡
工程教育產業鏈
筑牢產業鏈安全
打造藜麥全產業鏈稼祺從“芯”開始
“饸饹面”形成產業鏈
產業鏈條“鏈” 著增收鏈條
產業鏈春之奏鳴
“卓越計劃”背景下工程導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CDIO模式下JaVa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基于CDIO理念的計算機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
法國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發展
基于工程思維的Java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