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身發展視角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轉向策略探究

2024-04-29 00:06周芳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3期
關鍵詞:終身發展生涯教育就業指導

基金項目:河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調研課題“高校教師課程思政素養提升策略研究”(編號:SKL-2023-1002);鄭州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立德樹人視域下‘創業基礎課程思政教學探索與實踐”(編號:2024KCSZ011)

作者簡介:周芳(1991— ),女,鄭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講師,研究方向為生涯教育研究、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研究。

摘 要: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生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生涯教育理論的主流已從以特質因素論為代表的人境媒合范式逐漸轉變為生涯發展理論和生涯建構理論指導下的終身發展范式。面對新時代背景下就業工作發生的新變化,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要以終身發展為核心理念,破除人境媒合的傳統模式弊端,以解決大學生在擇業期過度依賴測量工具、缺乏自我審視等問題。

關鍵詞:就業指導;終身發展;生涯教育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幫助大學生提升就業能力,順利融入社會,實現個人價值。作為學生生涯發展的關鍵一環,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必須尊重生涯發展規律,遵循生涯教育理論,豐富就業指導工作體系和內容,以滿足新時代大學生成長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當前,生涯教育正從人境媒合向終身發展進行價值轉向。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從理念到實踐層面,都應及時從價值轉向的角度重新審視。

一、人境媒合模式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困境

人境媒合是指在以美國學者帕森斯提出的特質因素論為代表的媒合理論指導下,致力于將人與外部環境進行匹配媒合,以作為指導思想和追求目標的實踐。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受到該模式的深刻影響。這種模式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以完成學生個體與環境的匹配工作為目標,通過心理量表與測試解決學生擇業難題。這種指導范式能夠通過“人職匹配”為社會輸送人才,顯著提升畢業生的就業效率。但該模式片面地追求畢業生人才分配完成度,忽視了學生作為人的動態變化,忽視了新時代就業形勢的快速變化,從而對大學生在擇業期、就業期及終身生涯意義建構等方面產生消極影響。

首先,在該模式的影響下,學生在擇業期容易過度依賴測量工具。測量工具本身具有積極的輔助作用,幫助學生拓展自我認知、了解外部世界,是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有效工具。但在人境媒合的價值取向下,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學生將擇業希望寄托于快速得來的測量結果,代替了本應貫穿整個大學生涯的動態自我認知與反思。許多大學生一旦獲得匹配結果,便將其作為就業選擇的“信條”,在難以獲得滿意崗位時仍不愿嘗試其他方向的求職或實踐鍛煉。因此,該結果反而成為嚴峻就業形勢下畢業生“躺平”、緩就業、不就業的借口。有學者認為,大學前生涯教育缺位帶來的職業選擇狹隘導致大學生擇業時偏好大眾行業和常見職業。其次,人境媒合理念下,大學生在就業期即獲得了就業目標達成的滿足感,往往忽視了對終身職業發展的關注和期待。如何提升專業能力,如何規劃未來職業生涯,如何適應就業市場的快速變化,這些問題顯然沒有得到畢業生的重視。不少畢業生一旦成功就業,就會“躺平”和松懈。最后,從終身生涯發展角度看,人境媒合理念下大學生難以深刻認知職業生涯意義。在被動匹配模式中,大學生成為被選擇的客體,其內在的主觀意義被忽視。他們對諸如為何要就業、為了誰就業、就業對社會發展和對本人價值追求的意義何在等問題缺乏深度思考,以至于在職業選擇上容易出現功利主義傾向,甚至出現職業倦怠感。因而,為解決這些現實問題,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應當突破人境媒合的傳統范式,向終身發展范式轉換。

二、終身發展視角下就業指導工作的價值轉向

(一)生涯教育理論的終身發展價值取向

回溯生涯教育的發展過程,特質因素論、生涯發展論以及生涯建構論作為生涯教育的主要理論,呈現出從人境媒合到終身發展的價值轉向。帕森斯于20世紀初提出的特質因素論是最早的生涯教育相關理論,也是最為典型的人境媒合價值取向的生涯教育理論。1909年,帕森斯出版了著作《職業選擇》,在世界范圍內第一次運用了“職業指導”這一術語,系統地闡述了“如何選擇職業”這一問題,介紹人職匹配的職業選擇方法,以幫助社會青年了解自我特質與職業。該理論的基本假設可概括為三項核心要素(個體、職業、個體與職業)間的關系。該理論認為生涯教育工作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清楚了解自己的能力、資源、限制及其他素質;二是知悉職業成功的必備要件與環境、優劣點、補償、機會與遠景;三是將前面二組事實間做理性的結合。特質因素論步驟清晰、便于操作,因而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然而,在20世紀70年代,以美國教育學家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的出現為標志,生涯教育開始向終身發展進行轉向。生涯發展理論強調生涯教育應當關注生涯的長期發展,構建了包括貫穿終身的成長、探索、建立、維持以及衰退五個生涯發展階段及其任務,即從終身發展的角度引導個體各階段生涯發展,以代替一次性的職業選擇指導,進而擴展生涯的“長度”。同時,生涯發展理論特別強調自我概念的達成,強調自我概念是建立一個人在一生中將始終依循的生涯形態的驅動力。在此基礎上,以美國著名的生涯專家薩維卡斯為代表的研究者創立的生涯建構理論認為,生涯教育應該融合建構論的觀點,引導學生通過“建構—解構—重構”的過程,進入內心世界,對自我形成較為深刻的洞察,從而最終建構出生涯意義乃至生命意義??偨Y來看,生涯教育理論經歷了從匹配到發展再到建構的范式演進。

(二)終身發展取向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轉變

在生涯發展理論轉變的背景下,大學生就業指導作為青年生涯發展的重要一環,其內容、方法都應當從人的終身發展的角度進行科學調整。首先,就業指導不僅要重視大學生畢業之后的職業選擇結果,也應關注大學生抉擇的動態過程。指導工作不僅要運用心理測試引導學生認識自我,還要通過就業指導課程和實習實踐引領學生進行自我概念的建構和不斷重構,并以職業選擇為契機提升生涯發展能力,如時間管理能力、信息搜集能力、自我認識與接納能力、生涯抉擇能力等,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在教學內容方面,就業指導的內容應當進行擴容,從單純的職業選擇策略鍛煉轉向生涯終身發展。特質因素論預設了一個前提:一個人在選擇職業上只有一個“正確”的目標,即只有一種職業是適合自己的,而且每一種工作只需要單一類型的人來從事。但在當前就業形勢和社會發展趨勢不斷變化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就業指導不能僅關注職業選擇,而應當著眼長遠,引導大學生做好適應職業場域的充分準備。最后,在工作方法上,就業指導工作要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索轉變。人境媒合取向下的就業指導雖然涉及自我特質測試,但實質上仍是一種被動接受模式,即學生被動接受匹配結果,個體主觀能動性發揮甚微。在終身發展視角下,就業指導工作更要重視學生個體需求,不僅指向對外部世界的了解和對自我特質的檢測,更強調內在潛能的挖掘、自我發展意識的培養以及生涯發展能力的提升,最終使學生成為具有自我生涯指導能力的人。

三、以終身發展理念激發就業指導工作新活力

為適應新時代社會就業場域的快速變化,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需要轉變范式,以終身發展理念為指導,依托生涯發展理論和生涯建構理論,更新指導理念、創新指導形式、完善指導體系,促進大學生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和長遠發展。

首先,就業指導教師要用好就業指導課程這一主陣地,要在課程教學中幫助學生明晰就業動機、建構自我概念、認識就業形勢、學習生涯管理技巧,并在模擬演練中不斷提升生涯抉擇能力。其次,專業課教師要通過課程思政建設,引導學生將專業學習與社會需求相融合,樹立正確擇業觀、就業觀,以實現個人價值。最后,教育部門要探索構建就業課程一體化體系,將生涯規劃教育貫穿學生成長全階段,持續深化學生就業認知,提升學生就業能力。

就業工作作為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僅僅依靠高校的力量遠遠不夠,還要凝聚家庭、學校、社會多方力量,形成強大合力。家庭教育要重視下一代就業觀念引導和就業能力提升;社會要營造良好輿論環境,支持畢業生多樣化選擇職業或者靈活就業;用人單位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保障勞動者正當合法權益,并引導職場新人樹立科學的職業目標,為長遠的職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馬星,馮磊.提高學生生涯適應力:論新工業革命時代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范式轉變[J].高教探索,2021(5).

[2]魏彥吉.“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大學生就業[J].人民論壇,2020(15).

責編:文 墨

猜你喜歡
終身發展生涯教育就業指導
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工作開展對策探討
略談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重要性
校園心理劇在中學生涯教育中的應用的案例分析
強機制 重課堂 多踐行
且行且思考
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學的家國情懷
以人為本,自主規范
以人為本,自主規范
課前演講好處多
生涯中的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