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精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研究

2024-04-29 00:44田林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3期
關鍵詞:思想道德與法治中國精神思政課教學

作者簡介:田林(1979— ),女,湖北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統一。將中國精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貢獻力量。

關鍵詞:中國精神;思政課教學;“思想道德與法治”

在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社會正面臨著諸多機遇和挑戰。中國精神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對于傳承中華美德、弘揚法治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融入中國精神,不僅可以提升青年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更可以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道德品質。因此,在“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如何充分利用中國精神中蘊含的豐富資源,發掘其在思政課教學中的價值,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一、中國精神的時代內涵

中國精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靈魂,具有豐富的內涵。中國精神強調家庭觀念、社會責任、和諧共處等價值觀,強調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是幾千年來中國人對人性、生活、社會等方面智慧的總結,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面對新的時代條件,中國精神需要進一步弘揚和發展,尤其是在以下幾個重要方面:

一是實事求是精神。實事求是是中國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實事求是精神要求我們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理性思考和科學決策,推動社會發展進步。

二是改革創新精神。改革創新是中國精神的重要方面。改革創新精神要求我們積極適應時代變化,勇于變革、勇于創新,不斷進取。

三是以人為本精神。以人為本是中國精神的重要價值取向。以人為本精神要求我們關注人民的需求、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在社會發展中注重人的價值體現和幸福感的提升。

四是艱苦奮斗精神。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它強調甘于奉獻、勤勞努力、勇于擔當、追求卓越。

進入新時代,我們必須繼續弘揚實事求是精神、改革創新精神、以人為本精神和艱苦奮斗精神。這些偉大的精神品質將有助于我們應對新形勢、新實踐、新任務和新挑戰。

二、中國精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意義

中國精神強調仁愛、公正、誠信、責任等價值觀念,與培養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目標相契合,與思想道德建設密切相關。青年學生處于成長成才的重要階段,他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需要正確的引導。將中國精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認識中國精神的內涵和特點,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觀念,幫助他們塑造健康的人格。通過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他們汲取中國精神中蘊含的智慧養分,培養青年學生的家國情懷。

中國精神與“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能夠相互滲透、相輔相成。通過“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可以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中國精神。中國精神也為課程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其精神實質和價值原則也能夠為課程教學提供正確的內容指導。通過二者的有機融合,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質,使他們更快更好地成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三、中國精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創設情境可以讓學生在更輕松的氛圍中理解政治理論的本質和意義。例如,在“中國精神的豐富內涵”這一節,我們可以通過講述《論語》中的孔子言行或《紅樓夢》中的人物形象,向學生展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道德修養、家庭觀念和人倫關系等。教師可以嘗試通過多種手段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和深入思考,如故事敘述、影像展示、音樂欣賞等;可以用生動的方式講述故事,進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故事中傳遞的文化思想,深刻感受中國精神中強調的家庭觀念和努力追求知識的價值取向。

在教學中,還應營造積極的學習和討論氛圍,鼓勵學生發表觀點、交流思想,并尊重不同的意見。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判斷能力,形成正確的批判性思維。教師可以設置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經驗,積極表達對于中國精神的見解。例如,引導學生討論中國古代先賢提出的重要思想,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促進課堂上的思想碰撞和知識交流。

(二)強調實踐、培養能力

在“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實踐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實踐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還可以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中國精神強調在實踐中不懈奮斗。教師可以通過強化學生的實踐應用,使學生從不同形式的實踐中更加深刻地感受中國精神的價值意蘊。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能夠主動觀察和思考現實社會中的問題。例如,在學習“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時,可以讓學生主動思考“應該如何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進而培養他們的愛國意識和擔當精神。

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和課堂辯論等形式,全面培養學生的能力。比如,在討論“中國精神的忠實繼承者和堅定弘揚者”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研討,圍繞中國精神的核心價值觀進行辯論、討論。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中國精神的內涵及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體現,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最后,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反思學習效果。通過及時的課堂反饋和學習評價,鼓勵學生總結實踐經驗,歸納實踐感悟和學習收獲。同時,要求學生將實踐經驗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努力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尊重差異、包容共存

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尊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引導學生理解不同文化存在的價值。例如,在討論中國精神的豐富內涵時,應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豐富多樣的中華文化,鼓勵他們分享自己對這些文化現象的理解。通過這樣的討論,使學生意識到中國精神具有多樣的表現形式,展現出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特性。

另外,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多元文化意識,鼓勵學生做到相互尊重。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能夠在開放地表達自己觀點的同時,尊重不同的意見。引導他們進行小組討論,在觀點交流中,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中國精神的內涵和意義。通過這樣的活動,幫助學生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與此同時,還可以在學習不同國家的文化時,重點介紹這些國家的習俗和傳統,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來自異域的不同文化。通過這種方式,促使學生更加包容地看待世界。

(四)創新方式、提升效果

考慮到中國精神內涵的豐富性,需要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多維度理解中國精神。比如在第三節“讓改革創新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的課堂講授中,可以利用互動式教學工具,創造全方位的教學環境。在討論改革創新的重要性時,教師可以引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實踐予以說明。通過使用影像資料、紀錄片等資源,讓學生可以更直觀地了解改革創新對中國社會、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產生的巨大影響。

另外,演講比賽也是提升學生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師可以中國精神的不同特征為主題,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比賽。鼓勵學生在搜集相關素材的基礎上,深入了解并探討不同文化思潮對現代社會的影響。

還可以通過文化體驗的方式來強化學生對“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理解。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歷史博物館、藝術博物館參觀,讓他們在各類博物館中了解中國的文化底蘊。通過設置這樣的現場教學環節,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國精神,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在西方文化思潮的沖擊下,中國社會面臨著多元價值觀念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將中國精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顯得尤為重要。中國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時代意義。將中國精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能夠使學生真正領悟中國精神的真諦。

參考文獻:

[1]劉輝,徐艷.以賀信精神推進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質量發展: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為例[J].高教學刊,2023(14).

[2]王曉楠.雨花英烈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思考: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為例[J].才智,2022(13).

[3]李楊.勞模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為例[J].大學,2022(6).

[4]李薇薇.中國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探究: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7(3).

責編:司 哲

猜你喜歡
思想道德與法治中國精神思政課教學
分學科教學視閾下的“思想道德與法治” 課的教學改革探索
攀枝花三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實踐路徑
試論高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改革的策略
高校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提高的策略研究
高校思政課教學案例庫共享社區化模式探索
職業教育背景下應用本科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創新路徑思考
淺析弘揚中國精神與激發改革創新實踐活力
“感動中國”視域下少數民族模范人物的中國精神特質評析
中國文化元素對現代油畫藝術的影響探究
孟子學說中的教育思想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