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路徑探析

2024-04-29 12:55尹順寧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傳統語文課堂

摘 要:語文學科是傳統文化中語言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豐富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資源,在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肩負著重要使命。當前,受教學形式和學生基礎的影響,傳統文化的傳播與融合依然缺乏有效的途徑。在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中,深挖教材、誦讀經典、創設情境、增強體驗以及做好課外的延伸拓展,對傳統文化的滲透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中學語文 傳統文化 課外閱讀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3.043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在課堂上適當增加傳統文化的內容”。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教育工作的重心轉向“育人”,此時,作為中華民族精神動力和代代相傳的價值觀念與思維方式的傳統文化,成為教育過程中關注的重點,也成為德育的重中之重。漢語言文學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成為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本文對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路徑進行討論。

一、語文學科傳承發展傳統文化的意義

1.有益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包含了中華民族豐富的哲學思想、道德品格、藝術情趣、辯證思維、科學智慧等,是中華民族積淀已久的精神追求,支撐著中華民族的千年發展,生生不息。語文學科承載著傳統文化的符號,蘊含著優秀傳統文化素材,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與傳承形式。對于優秀傳統文化而言,在其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確定文化主題,鮮活的中學課堂恰好滿足這一需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將學生培養成為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建設者,不僅是讓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的感染與影響,也是在為優秀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的、新鮮的血液,使其綿延發展。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需要一些內在的動力支持,而這種動力,應當是與時俱進的解讀和不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兼容并包、開放發展。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獨特審美,不同時代也要有不同時代的解讀。隨著教育革新,當代教育以育人為本,越發關注到作為學習主體的人的成長,學生的個性被充分展現出來,此時,教師深挖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能夠使其在動態中傳播,融合中西方優秀的精神文化內涵,在大浪淘沙中摒棄不符合時代發展的內容,賦予傳統文化獨特的時代價值和內涵。最后,課堂的一點點調整與修改,使傳統文化得到創意表達,同時接收學生的反饋,拓寬其傳播的形式。

2.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質

優秀傳統文化是有力量的,在語文課堂中深挖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傳統文化,有助于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精神品質的養成,也有助于學生修身養性,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隨著全球國際化發展,我們也遭到了一些外來文化的沖擊,尤其是良莠不齊的網絡文化,這些文化對學生的思想會產生一定的沖擊。此時,學校應當對還沒形成獨特的價值觀念的學生進行引導,關注其精神世界,扶正其思想價值觀念。以語文課堂為平臺,根植傳統文化,能夠使學生的內心世界日漸豐富。我們在課堂中講解語文知識,講解傳統文化知識,培養學生謙卑、仁愛、自省、誠信、忠義的品格,能夠使他們在健康的文化環境下成長。傳統文化的傳播,也具有現實意義,能給予學生足夠的力量,無論是經典的名言名句,還是歷史事件,都能為學生的成長帶來一定的啟發,起到示范作用,使學生在面對現實中的問題時,避免出現極端和消極的情緒。

二、傳統文化與中學語文的融合現狀

1.教學中對傳統文化的挖掘不足

盡管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經能夠認識到語文教學對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意義,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去呈現,依然需要時間。在當代教育中,很多教師對傳統文化的挖掘與運用,處于有意識無規劃的階段,而這種“意識性”體現在課堂中,往往是將傳統文化教育的重點落在了文言文、古詩詞的課程教學中,對于其他的傳統文化元素、精神挖掘不到位。在教學形式上,由于缺乏深度挖掘,很多時候,教師并沒有為傳統文化制定專門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使教學手段落入俗套。另外,盡管課程改革不斷發展,教育工作最終的落腳點依然是應試,這就導致在有限的課程時間內,教師依然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對應試知識點的講解上,對其他環節有所忽視,即使是在課下,教師也僅僅是要求學生背誦名句名篇,沒有拓展其他的知識。這些都意味著,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融合發展,依然需要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完善。

2.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了解不足

初中階段的學生本來在知識儲備和認知上就存在不足,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也并不透徹,并且會受到一定的干擾,比如常見的影視作品等,這也導致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判斷會出現一些偏差。此時,語文學科如何將正確的傳統文化知識,以一種適應于初中階段學生的方式傳遞給他們,就顯得尤為重要。除此之外,無論是語文學習還是傳統文化學習,都不是斷斷續續,或者僅僅依賴于課堂中灌輸式講解的。因此,課堂教學不僅僅是講述傳統文化的過程,還要為學生拓展一個渠道,幫助他們形成學習傳統文化的意識,避免碎片化的傳統文化信息導致學生在傳統文化的學習過程中一知半解、不夠深入。

三、在中學語文課程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措施

1.加強對教師綜合素質的培養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著重要的作用。為全面推進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中的滲透,應當提高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從個人品質、教學水平、課改思維等方面進行全面培訓。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作為教師,所要教學的內容不僅僅是課堂中的知識點,更是在日常工作中、在與學生交流中所表現出來的言談舉止、行為品質。因此,學校應當加強對“師德”的考量。

另外,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傳統文化產生深刻的理解和認知,才能舉重若輕,將其講述給學生。由此,教師要自主學習,參加學校統一組織的傳統文化培訓,以此提升教師的傳統文化知識儲備,提升其認知能力。

就教學水平而言,除了教師自身的精力、經驗累積,學??梢愿鶕陨砬闆r,組織開展各項培訓,如推薦優秀教師參加相關部門的統一培訓,線上課程培訓、線下邀請優秀講師來校培訓或講座等,這些都能幫助教師打開教學思路,逐漸找到傳統文化教育的方向,并將其應用于教學實踐中。近年來,我國的課程改革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作為學校的一線教師,應當不斷帶領學生參與到日常的學習中,加強對教師綜合素質的培訓,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2.深挖教材中的傳統文化知識

分析當前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融合現狀,筆者發現其中依然存在很多疏漏,其中就包括對傳統文化的挖掘不足。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挖掘和梳理,將傳統文化滲透到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中。深挖語文教材,教師就會發現傳統文化無處不在,因為傳統文化不是概括而談的“知識點”,而是語文課程背后的“人文性”,每個漢字、每段文字,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如何將其挖掘及展示出來,是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完成的。

例如,在閱讀《紫羅蘭瀑布》時,作為一篇現代文,通篇都在描述紫羅蘭瀑布的形象,但是其中點題的“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一句,卻使文章境界大開。以花喻人,融情入景,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常見的抒情方式,其中也蘊藏著一種傳統文化中豁達、堅韌的生活態度。教師要從每節課的教學中盡可能提取與傳統文化所契合的內容,對其進行講解。通過對語文教材的挖掘,教師不僅要講解傳統文化中的字詞表述,如文言文的通假字、韻律等,也要講述出其中蘊藏的人文情懷、情感魅力等。

3.實現課堂中的創意表達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將傳統文化融入語文教學中,需要考慮到教育的藝術,形式的創新。課堂構建往往能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接收程度和對課堂的認可程度,進而影響其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拓展教學思路,運用豐富的手段,展開對課堂的創意表達。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場景模擬法、翻轉課堂等多種手段與方式,為課堂帶來新意。

例如,在文言文《桃花源記》中,教師可以通過巧妙的音樂、背景圖畫的搭配,使學生置身于這樣的夢幻桃園情境中,以此感受和理解相應的知識點。在教學中,為了實現課堂的創意表達,教師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理解和思考,這種教學方式對于中學階段的學生十分有效。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節目,如河南衛視的《端午奇妙游》等,為教師帶來了諸多傳統文化傳播和審美表達的創意思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通過調整PPT風格,進行班級布置等,將傳統文化滲透在課堂中。

4.進行課下的延伸拓展

傳統文化知識的滲透,應當貫穿于語文教學的整體,而非僅僅是課堂中。語文課程及其背后的傳統文化內容豐富,教師需要在教學的全過程中,以全局的視角去挖掘與發現。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啟發學生去養成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學生要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主動去發現傳統文化的美。

例如,教師可以運用翻轉課堂的形式,借助現代多媒體帶來的素材優勢,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思考。在學習《水滸傳》等相關片段時,教師可以啟發學生通過傳統文化素材,找到相應的思路和方法,啟發學生在課下通過名著閱讀、影視作品觀看等,逐漸提升自己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理解,了解梁山好漢的俠肝義膽。值得關注的是,在學生進行《水滸傳》等傳統名著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出必要的指導,因為其中有一些內容并不適用于當今社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及時做好講解,使學生準確把握和正確解讀名著及其背后蘊藏的文化素材。

必要的素材能夠讓學生感知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很多現有的傳統文化載體,也可以被教師帶入課堂,進行講解,以2023年春節檔電影《滿江紅》為例,其中就蘊藏著民族氣節、家國情懷知識,將厚重的歷史展現出來,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這部電影。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和思考,才能取得相對理想的結果,避免盲目教學所帶來的問題。在課外學習中,教師也可以指導并啟發學生參與到一些課外實踐中,如參加相應的文化知識講座,參觀歷史展覽等,進行傳統文化知識的普及。

5.創設豐富的傳統文化情境

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造豐富的傳統文化情境,使學生置身其中,進行體驗。我國的傳統語言文字中,常常有一種凝練、簡約之美,如詩詞、文言文等,而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將其中蘊藏的內容展現和挖掘出來。

在學習《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課時,教師可以準備與中秋相關的背景畫面,以及由該詞改編的現代歌曲,讓學生能夠深入其中,進行體驗。在教學過程中,配合教師的語言講解,學生能夠體會詞中的語言之美。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豐富的傳統文化情境,指導學生去思考和互動,找到相應的教學思路。

不僅如此,《蘇州園林》《我愛這土地》等很多現代文,以及帶有家國情懷的文章,都可以搭配豐富的場景,將其中的情感以更細膩、直觀的感性認知形式表現出來。

除此之外,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設計和增加一系列互動式情境,讓學生進行體驗和感知。如在學習詩歌《觀滄?!贰洞伪惫躺较隆返葧r,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反復誦讀,通過語音、語調的變化,學生能夠感受到詩中的情感和力量。再如,在一些敘事性文章的閱讀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設計相應的情景劇,以對話的形式,幫助學生去理解和思考。很多時候,類似的互動形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去體會閱讀文章的樂趣,以此完成知識的學習。

6.在綜合實踐課中開展文化研習

近年來,出現了許多研習活動,通過帶學生走訪、探究等形式,能夠理解和體驗文化知識,提高文化素養。類似的思路,在日常教學中也可以進行運用及嘗試,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值得深思的互動話題,讓學生在學習之余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如在學習《大道之行也》時,教師帶領學生深度閱讀和學習了相關課文后,可以圍繞“實現大同理想社會的根本條件”及“大同理想社會的基本特征”這兩個主題,組織學生去思考和討論,最終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和思考探究,以此完成相應的教學過程。對于教材中的很多知識點,除了講解外,教師可以做進一步挖掘與探究。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準確找到教學資源,使其與相應的綜合實踐活動結合到一起,幫助學生深度參與到文化探究中,切實實現日常的教學互動,逐漸實現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在必要時,教師可以適當組織群文閱讀、讀寫結合等,幫助學生更為深刻地去體會所學的知識。

總之,在當前的中學語文教學中,深刻挖掘和推進傳統文化教育,將其應用于日常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理解和感知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并啟發學生,幫助學生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繼承者。

參考文獻:

[1] 李新、姜蓮、楊楊《語文教科書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狀與路徑分析》,《科教文匯》2021年第12期。

[2] 諸定國《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語文學科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教育視界》2017年第10期。

[3] 李忠山《探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于初中語文教學的對策》,《課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2期。

[4] 林玲《基于文化傳承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學策略探究》,《考試周刊》2021年第9期。

[5] 張海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滲透》,《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2021年第7期。

(尹順寧,1972年生,男,甘肅武都人,大專,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育教學)

猜你喜歡
傳統語文課堂
甜蜜的烘焙課堂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課堂花開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翻轉課堂的作用及實踐應用
老傳統當傳承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語文知識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